(共28张PPT)
《登鹳雀楼》
王之涣
导入新课
【壹】
诗中有画,诗中有情,读着这一首首流传千古的诗歌,我们好像看到了一幅幅美丽的画,感受到诗人的喜怒哀乐。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这首诗中就藏着美丽的画。
诵读入诗
【贰】
1.齐读课题,解题。
这座高大的建筑就是鹳雀楼,它位于山西省,因为常常有鹳雀在这停留,所以起名叫鹳雀楼。
解题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2.教师范读,学生画出诗歌的节奏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3.学生自由读。
分析字形,指导书写,在书写时需要注意:
“依”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尽”上下结构,上宽下窄。
整体感知
【叁】
1.找出诗句中描写的景物。
白日
山
黄河
海
①白日”指什么?
傍晚落山时的太阳
②想像傍晚的太阳是怎样落山的?
“依”,说明紧挨着西山下沉。
③“尽“是消失
诗歌鉴赏
白日依山尽
诗歌鉴赏
字理识字“依”:去掉单人旁还读作“yi”,这样的字叫做形声字,从人,衣声。
字形:人在衣中。后将“人”从“衣”中分离出来,但“人”“衣”紧相贴的字理依然清晰,因此“依”有依存、依傍、依靠的意思,
给“依”组词:依靠、依偎、依依不舍。
所以诗句中的“依”既有太阳和山“依着、靠着”的意思,也有“依依不舍”。读出这种感觉来。
诗歌鉴赏
“尽”:会意字,甲骨文字形表示手持刷子洗刷器皿。盛东西的器皿只有空了才能洗刷。
本义:完,全部。尽是一个逐渐减少,直到全部消失的动态过程。
例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第一句:
傍晚的太阳,没有了刺眼的光芒,它是那么柔和,诗人望着远处,他看到了—— 多么迷人的景色啊!这天傍晚,王之涣在鹳雀楼上看到了白日依山尽,这是远景。
诗歌鉴赏
白日依山尽
除了白日下沉,作者还看见了什么?
黄河入海流。
这是远景还是近景?
近景。
你还记得哪些描写黄河的诗句呢?
诗歌鉴赏
黄河入海流
你们看到了怎样的黄河?
填空:( )的黄河
奔腾 奔流不息 波涛汹涌
诗歌鉴赏
黄河入海流
诗歌鉴赏
黄河入海流
第二句:
脚下的黄河水正滚滚流入大海。诗人观察的视野多么开阔呀!这景象是多么壮丽啊!
此时的诗人站在黄鹤楼上,看到这样壮丽的景观,说了什么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字理识“欲”:
会意字,它有一个特点就是“先分解,再组合”,两部分的意思合在一起我们就能猜出这个字的意思,“欠”是人张口吞咽口水想吃东西的样子。“谷”,表示粮食。
本义:想要,欲望。
看到美食,我们想到了一个词语:食欲。
诗歌鉴赏
欲穷千里目
而此时王之涣的欲望是什么呢?
想要看得更远。
穷的古今字义不同,“穷”字是会意字,指的是用尽力气摸索到洞穴的尽头。
本义:尽头、尽。
组词如:山穷水尽。
诗歌鉴赏
要想把更远的地方看尽,为什么要登上更高的一层楼呢
站得高,望得远。
如果站在原地,再好也看不到更多的景色。
诗歌鉴赏
更上一层楼
诗歌鉴赏
更上一层楼
三、四句:
这两句诗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常常有人用他们来激励自己,当我们想变得更优秀时,就会对自己说——当遇到困难想退缩时,我们也可以对自己说——
拓展延伸
【肆】
因为这些流传千古的诗歌,四大古楼闻名天下,直到现在,古楼仍旧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游客。这就是诗歌的魅力!今天老师向同学们推荐几首古诗:
(1)黄鹤楼的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岳阳楼的诗句:春岸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
(3)滕王阁的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作业布置
【伍】
1.背一背——把这首诗美美地背给家长听。
2.画一画——把想到的画面画下来。
板书设计
【捌】
《登鹳雀楼 》
看到 白日 山 黄河 海
想到 站得高 看得远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