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guāng míng zhèng dà ( )地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地来暗杀!
(2)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wū miè( )人,说什么“桃色事件”……
(3)去年“一二·一”昆明青年学生为了反对内战,遭受tú shā ( ) ……
(4)反动派暗杀李先生的消息传出以后,大家听了都bēi fèn ( )痛恨。
(5)[chuí jī ( )桌子]其实很简单,他们这样疯狂地来制造kǒng bù ( ) ,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
2. 下列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赋予 随时 姣傲 光明正大
B. 势力 牺牲 政协 义愤填鹰
C. 黎明 疯狂 遭受 桃色事件
D. 热烈 消息 暗杀 挑拔离间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通过暗杀革命志士来维持独裁统治,这种卑鄙无耻的行径令人发指。
B. 上课迟到了,他向老师报告后,忙偷偷摸摸地回到座位上。
C. 你对他有意见,可以光明正大地提出来,何必在背后说三道四。
D. 反动派想通过谣言来挑拨离间、蛊惑人心。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民生问题是今年“两会”的热点,受到了大家的高度关注,随时留心相关的新闻报道。(应在“随时”前加上“大家”)
B. 广东省出台一系列政策,旨在以促进家庭教育事业发展为目的。(删掉“以……为目的”)
C. 《中国地名大会》这个节目不但挖掘地名背后的故事,而是展现人与地名间的情感联系。(把“挖掘地名背后的故事”和“展现人与地名间的情感联系”互换位置)
D. 执行本次卫星发射任务的力箭一号遥二运载火箭是在广州南沙生产的首批火箭。(应在“首批火箭”后加上“之一”)
5.下面语段中标点符号使用不合乎规范的句子是 ( )
① 2023 年3 月3 日晚,由我市联合成都艺术剧院精心打造的原创话剧《平凡英雄》在成都城市音乐厅上演。②话剧再现了“七一勋章”获得者、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等功臣、一级战斗英雄柴云振在朴达峰阻击战中的生死经历和隐功埋名、无私奉献的事迹。③什么是英雄?什么是平凡英雄?④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的人——即可称英雄。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6.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一个人说话的能力怎样训练?
②我们总是羡慕那些口若悬河、即兴演讲的人,喜欢那些文采飞扬、出口成章的人。
③我觉得最直接的途径就是朗读。
④如果我们面对一篇现成的文字尚不能大声、流利地读出来,又怎么能即兴说出流利的话呢?
⑤但是人的口才不是天生的,它是练出来的。
②④⑤①③ B.④②⑤①③ C.②⑤①③④ D.①③②⑤④
7. 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指代内容。
(1)去年“一二·一”昆明青年学生为了反对内战,遭受屠杀,那算是青年的一代献出了他们最宝贵的生命!
(2)你出来讲!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
8.名著阅读
请你结合所学的名著知识,完善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品读红色经典”展板上的内容。
“品读红色经典”展板
名著 人物 相关内容 性格特点
①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保尔· 柯察金 在和朱赫来的接触中接受革命的洗礼,保尔开始支持革命。 坚强勇敢
《红星照 耀中国》 ②_________ 第一次见面用英语跟斯诺打招呼,为斯诺规划采访行程。 温和文雅、平易近人、细心热情
9.学习了闻一多的《最后一次讲演》,同学们都被闻一多的爱国精神所感动,为此,学校准备举办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教育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请将“爱国主义”四个字正确、规范、工整地书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
打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册,每一页无不闪烁着爱国主义的灿烂光辉。请列举出一个你最喜欢的爱国名人,并简要概括他(她)的事迹。
(3)仿照下面的语段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格式,再续写两个分句以表现古人的爱国之情。
在诵读与品味经典的过程中,如果能深切领悟到古人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能把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继承和发扬下去,就意味着读出了真意,读出了滋味。
(4)有同学说,现在最主要的任务是搞发展,谈爱国没有什么意义。你认为他说得对吗?为什么?
阅读理解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最后一次的讲演
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他只不过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而他所写的,所说的,都无非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大家都有一枝笔,有一张嘴,有什么理由拿出来讲啊!有事实拿出来说啊!(闻先生声音激动了)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的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的来暗杀!(鼓掌)这成什么话?(鼓掌)
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厉声,热烈的鼓掌)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说什么共产党杀共产党,无耻啊!无耻啊!(热烈的鼓掌)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留给昆明的光荣!也是昆明人的光荣!(鼓掌)
去年“一二。一”昆明青年学生为了反对内战,遭受屠杀,那算是青年的一代献出了他们最宝贵的生命!现在李先生为了争取民主和平而遭受了反动派的暗杀,我们骄傲一点说,这算是象我这样大年纪的一代,我们的老战友,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这两桩事发生在昆明,这算是昆明无限的光荣!(热烈的鼓掌)
反动派暗杀李先生的消息传出以后,大家听了都悲愤痛恨。我心里想,这些无耻的东西,不知他们是怎么想法,他们的心理是什么状态,他们的心怎样长的!(捶击桌子)其实简单,他们这样疯狂的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其实广大的人民是打不尽的,杀不完的!要是这样可以的话,世界上早没有人了。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我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看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力量!此外还有广大的市民!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之前倒下去了吗?翻开历史看看,你们还站得住几天!你们完了,快了!快完了!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我们看,光明就在我们眼前,而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光明,恰是反动派的末日!(热烈的鼓掌)
李先生的血不会白流的!李先生赔上了这条性命,我们要换来一个代价。“一二.一”四烈士倒下了,年青的战士们的血换来了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现在李先生倒下了,他的血要换取政协会议的重开!(热烈的鼓掌)我们有这个信心!(鼓掌)
“一二.一”是昆明的光荣,是云南人民的光荣。云南有光荣的历史,远的如护国,这不用说了,近的如“一二.一”,都属于云南人民的。我们要发扬云南光荣的历史!(听众表示接受)
反动派挑拨离间,卑鄙无耻,你们看见联大走了,学生放暑假了,便以为我们没有力量了吗?特务们!你们看见今天到会的一千多青年,又握起手来了,我们昆明的青年决不会让你们这样蛮横下去的!
反动派,你看见一个倒下去,可也看得见千百个继起的!
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鼓掌)
历史赋予昆明的任务是争取民主和平,我们昆明的青年必须完成这任务!
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的精神!我们随时象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长时间的鼓掌)
10. 这篇演讲词开头两段闻一多就李公朴先生被暗杀的事件,从哪几个方面痛斥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卑劣无耻?
11. 闻一多先生大声疾呼:“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这句话中的“我们”指谁?并请你说说这句话的含义。
12. 按要求赏析下列句子。
(1)你们还站得住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2)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从人称转换的角度)
13. 这篇演讲词表达了闻一多对李公朴先生和昆明人民怎样的情感?对国民党反动派又是怎样的情感?
(二)阅读《家长要学会做人》,回答小题。
家长要学会做人
陈亦权
①2019年高考当天,潍坊市寒亭区一中发生了一起“学生故意伤害致死案”,事件疑因早恋分手所致,男同学王某在高考的考场上将水果刀插入女同学周某的脖子,周某送往医院抢救无效后死亡,而犯罪嫌疑人王某也已被警方控制。
②令我伤感的不仅是两个家庭的破碎,还有新闻后面的评论里,大量网友都在骂现在的教育只教功课不教做人,导致有的孩子心胸狭隘、行为偏激,所以这件事情的罪魁祸首是教育。
③我是不赞成这种只将责任推给学校的说法。教育是分三种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或老师,在每一节课堂每一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都是在教做人:《小猫钓鱼》是教做人;《一件衬衣》是教做人;历史课上讲到治国之策、兴国之因、亡国根源、民生之本的时候是在教做人;即使是最死板最枯燥最无趣的数学老师,当他让学生们专心听讲、认真做作业的时候,也是在教做人;即使是班主任为了中考高考而给学生打气的那一刻,依旧是在教做人,老师们至少在那一刻告诉学生们“全力以赴,青春无悔”“即使成绩不理想,也不要放弃梦想”……这所有的一切全是在教做人。
④如果以大多数评论来看,学校应该专门开设“做人课”才行,那么“做人课”的知识点是什么?我猜大概是这样的:当你不小心踩到别人的脚,要说对不起;当别人对你说对不起,你要说没关系;当别人冒犯你的时候,你要多包容;当别人让你失望的时候,你要多理解……好了,把这些一系列所谓的“做人学问”当成知识点列出来之后,你会发现这所有的一切老师天天在课堂上说。
⑤依我看,老师何止天天在教功课、教做人,老师简直都快要当起家长的管家婆了。比如,我孩子的班主任,天天在群里“拜托”,甚至“哀求”家长们别让孩子骑电瓶车,太危险。但最大的问题在于,即使老師这样天天喊,马路上依旧随时可见骑电瓶车上学的孩子。
⑥我实在不知道为什么,这类“别骑电瓶车上学”的事需要老师来拜托家长,这难道不是家长应该管控好的事情吗?所以不是老师不教做人,而是家长不会做人,甚至总是在反对老师的教导,总是在纵容孩子一错再错。
⑦前年,我从一家超市买东西出来,就在门口广场上,一个十三四岁的男孩带着他的妈妈骑着电瓶车径直朝我冲来,险些撞到我,我的手已经搭在他们的车篮子上了。我没介意,微微一笑就走了。可没想到那个妈妈却嘀咕了一句:“看到电瓶车都不知道让一让。”然后那个孩子就在我身后骂了一句:“傻×。”
⑧我没理会他们,更不可能要求他们向我道歉;如果吵起来小男孩反而向我挥拳头,我该怎么办?我不是害怕小男孩儿的拳头,我的智慧和才能只能用在有价值并且可以体现我的才能的事情上,而不是在街头和一对妇孺对骂,甚至是打架这种事情上。
⑨以这个骂我的孩子为例,他的老师有没有教过做人要有礼貌,要有涵养,要学会尊重别人?我相信一定教过,而且是天天都在教。但是这个孩子的妈妈,有没有和老师一样保持同一个轨道呢?很明显,她没有。这个妈妈给予孩子的示范和教育,是和老师的教导背道而驰的。
⑩说实话,我很为这个孩子的将来担忧。假设以后她的孩子因为骂别人“傻×”而和别人打架,又因为打不过别人而掏出了刀子……那样,我想这个家长会和很多网友那样对着学校大骂:“现在的教育只教功课不教做人,是你们的教育把我孩子给害了。”
我以为是你自己不会做人,不会做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才培养出一个熊孩子。哎,从熊到人,那是要经过多少亿年的进化才有可能啊?
(选自《杂文选刊》2020年第3期)
14.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15.文章第①②段有何作用?
16.谈谈你对 段画线句子的理解。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最美的对视
孙道荣
⑴她久久凝视着,凝视着。
⑵站在她面前的是一个16岁的男孩。与所有这个龄的男孩子一样,他有着清澈、纯净、稚气未脱的眼睛。他也深情地凝视着她;凝视着她,然后,向她深深鞠了一躬。
⑶几个月前,他的眼前还一片漆黑。四岁那年,因为一场大病,他失明了,从此,他的世界就漆黑一团。直到三个月前,他获得了一位刚刚去世的老人无偿捐助的眼角膜,得以重见光明。
⑷那位老人,就是她的母亲。
⑸她的母亲,被社区追评为“最美的人”。她代表已去世的母亲,上台领奖。让她没有想到的是,为母亲颁奖的,正是受捐的男孩。
⑹早在六年前,年已八旬的老母亲。就向子女表达了最后的心 愿,在百年之后,将自己的眼角膜无偿捐献给需要人。一双儿女都表示赞成,并和老母亲同时做了捐献登记,一家三口身后捐献眼角膜登记表的编号连在了一起,分别是”351、352、353”。这组温暖的数字,就像小时候妈妈牵着她和弟弟的两只小手一样,齐步向 前走着,温情、坚定而有力。
⑺随着年龄增长,老母亲的身体每况愈下,尤其是眼睛,因为白内障而使视力严重下降,看东西都是摸摸糊糊的。她说服母亲去医院做白内障手术,说这是个小手术,可能恢复不少的视力。可 是,老母亲到了医院却又死活不肯做手术了。老人说,自己身上的器官都老化了,没啥用了,只有这眼角膜还行,将来还能够捐给别人,万一做了手术,损坏了眼角膜,那可怎么办 而且,自己也活不了几年了,看不看得清楚也没什么关系,但保住眼角膜,就可以让别人一辈子都看得见。老人固执己见。在场的眼科医生完全怔住了,他们被老人的固执己见感动了,没有像对待其他固执己见的病人那样,表现出不耐烦,而是耐心地给老人解释做白内障手术不会损伤眼角膜。老人这才放心地接受了手术。
⑻老母亲又生病住院了。这一次,病情凶险。自知时日不多,老母亲心里惦记着的,仍然是捐献眼角膜的事,这可是母亲这一生最后的愿望。担心自己临终时,可能无法再清晰地表达捐献的意愿;也害怕自己一旦撒手走了,子女们悲痛之中也许忘了这重要的一茬。老人将那张“自愿捐献眼角膜登记卡”,放在了自己的病历本中,好让子女或者医生,在最后时刻,也不忘自己的捐献心愿。
⑼一个静悄悄的凌晨,老母亲永远地走了,走得平静,走得安详,走得圣洁。
⑽她强忍悲痛,第一时间通知了有关部门。眼科医生小心翼翼地取走了老人的眼角膜,那“0.5克的挚爱”。
⑾老母亲的眼角膜,很快就被移植给了受捐人,为他人点亮了光明。
⑿在母亲节那天,她发了一条微信:“我知道,有人正用您的眼睛看着这个从未谋面的世界。说不定哪天,我们的目光在茫茫人海中再相视,我知道,那 是您爱的目光。”这是老母亲离开之后的第一个母亲节,她再也不能喊一声“妈妈”了,但她知道,母亲仍在注视着这个世界。
⒀她没有想到,会在这个场合,再一次看到母亲的眼睛。她凝视着,凝视着,热泪盈
眶。
⒁男孩也惊喜而羞怯地凝视着她。
⒂两个人的目光,就这样对视,凝视。那是思念的目光,那是充满柔情的爱的交汇,那是我们所见过的最美最亲的对视。
(选自《中华活页文选》,有删改)
17.结合语境,赏析下面的句子。
在场的眼科医生完全怔住了,他们被老人的固执己见感动了,没有像对待其他固执己见的病人那样,表现出不耐烦,而是耐心地给老人解释做白内障手术不会损伤眼角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体会第⑽段中“0.5克的挚爱”的深层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本文最后一段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最美的对视》“美”在文中谁的身上?结合原文说说你的理由以及对你有何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光明正大 (2)污蔑 (3)屠杀 (4)悲愤 (5)捶击 恐怖 2.C 3.B
4.C 5.D 6.C
7.(1)“他们”指遭受屠杀的昆明青年学生。(2)“你”指特务。
8.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②周恩来
9.(1)略
(2)示例:林则徐。林则徐主持虎门销烟,大大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野心,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
(3)示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气节品格
(4)示例:不对。作为一个中国人,爱国是我们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只有爱国,才能凝聚民心,才能团结一致为祖国的发展而奋斗,使祖国更加富强,人民幸福安乐。
10、①李公朴无罪而遭毒手,足见国民党反动派的卑劣无耻。②要打要杀,又不敢光明正大地来打来杀,只会偷偷摸摸地来暗杀,更见其卑劣无耻。③杀了人,为推脱罪责,反而造谣诬蔑,嫁祸给共产党,最是卑劣无耻。
11、“我们”指闻一多先生及为争取自由民主与和平而与反动派斗争的人们。这句话的含义是:人民有力量打败反动统治者,争取到民主和平,争取到人民的解放。
12、(1)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加强讽刺语气,强调敌人必然灭亡的下场。
(2)由“他们”变为“你们”,表达出闻一多先生对国民党特务们的厉声质问,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大无畏的精神和憎恨愤怒的感情。
13、闻一多对李公朴先生被暗杀感到十分悲痛,赞扬了李公朴先生和昆明人民的斗争精神。对国民党反动派则持质问、痛斥的态度,直接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虚伪本质和险恶用心,指出其必然灭亡的下场。
14.家长要学会做人。 15.①引出论题:通过列举高考当天发生的学生故意伤害致死案,激发了读者的兴趣并引出了文章的论题,即教育问题。②铺垫中心论点:通过指出网友对教育的批评,进一步强调了家长在教育中的责任和作用,为后文提出中心论点做了铺垫。 16.家长自身的行为和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如果家长自身缺乏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那么他们很难培养出有礼貌、有道德、有素质的孩子。相反,如果家长能够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良好榜样,那么孩子就有更大的可能性成长为有品德、有素质的人。因此,家长需要学会做人,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行为规范,以更好地教育和引导孩子成长。
17.侧面描写/对比,用眼科医生的“怔住”“耐心做解释”表现了老母亲执意要捐献眼角膜的爱心的伟大,同时表现了医生对老母亲的崇敬之情。
18.既体现了眼角膜的珍贵,又表现了捐赠者的善良、爱心、无私奉献。
19.首尾呼应,点题,点明主旨,深化主题(任意两点),表达对捐献者的无私与受捐者心怀感恩的讴歌赞美。
20.示例1:美在捐助者老母亲身上,老母亲固执己见地要捐献眼角膜,体现了无私奉献的精神。
示例2:美在老母亲的一对儿女身上,他们支持老母亲的决定,并且和老母亲 同时做了捐献登记,说明他们像母亲一样具有崇高的奉献精神。
示例3:美在受捐助的小男孩身上,他因得到老人的眼角膜而重获光明,向老人的女儿深深鞠躬表明他是知恩图报的人,相信他会把爱心传递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