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体会句段含义,理解论证的准确性。
2.思维发展与提升: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核心观点。
3.审美鉴赏与创造:体会严谨思路,感受说理语言特点。
4.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和作用。
教学重难点
抓住主要核心概念,把握核心观点;体会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教学过程
导入:
你是否曾关注过这些问题?
①为什么世界上不同的国家却大都会经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主义 )”的社会进程?
②“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共产主义与社会主义是什么关系?
③为什么我们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理论帮助我们更加理性深刻地认识世界。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恩格斯的《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探究关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等的理论。
第一部分:知人论世
关于作者:
恩格斯,德国思想家、哲学家、革命家,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导师和领袖,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领导国际工人运动,马克思的挚友,被誉为“第二提琴手”,帮助马克思完成了其未完成的《资本论》等著作。
我一生所做的是我注定要做的事,就是拉第二小提琴,而且我想我还做得不错。我很高兴我有像马克思这样出色的第一小提琴手。——恩格斯
(在一支交响乐队中,小提琴手常分第一小提琴手和第二小提琴手,相比第一小提琴手的光鲜夺目,第二小提琴手总是以伴奏的身份出现。他们坐在舞台最不起眼的角落里,做着最不起眼的事,却能让整支乐曲呈现出完美的状态。)
关于写作背景:
在马克思逝世之后,以巴尔特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理论家和德国社会民主党内所谓的青年派歪曲马克思的观点,篡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把马克思关于“经济因素决定性的作用观点”歪曲为“经济决定一切,经济是制约历史发展的唯一因素”。造成当时德国青年极大的思想混乱。这些德国青年中有不少人写信向恩格斯请教,大学生瓦尔特·博尔吉乌斯就是其中一位。(参见课本学习提示)
科学的理论一旦产生就成为改造世界的强大力量。马克思主义诞生后逐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斗争武器,特别是到了19世纪后期,已经成为各国工人运的指导思想。资产阶级政客和思想家越发对其进行歪曲和攻击,引起社会上,特别是青年学生极大的思想混乱,产生了极坏的影响。
第二部分:梳理思路
本文是恩格斯给瓦尔特·博尔吉乌斯的回信,请在通读全文后,推测这个青年问了些什么问题?
第2段:我们视之为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的经济关系,是指……这种技术,照我们的观点看来,也决定着……此外,在经济关系中还包括……
推测问题1:被视为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的经济关系指的是什么?它是如何成为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的?
第3段:如果像您所说的,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科学状况,那么,科学则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依赖于技术的状况和需要。
推测问题2:技术是否依赖科学状况?
第4、5段:我们把经济条件看作归根到底制约着历史发展的东西。而种族本身就是一种经济因素。不过这里有两点不应当忽视:
(a)政治、法、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但是,它们又都互相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
推测问题3:可否把经济关系仅视为引起其他关系、一般地说决定并影响其他关系的关系?
第5段:(b)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到现在为止,他们并不是按照共同的意志,根据一个共同的计划,甚至不是在一个有明确界限的既定社会内来创造自己的历史。他们的意向是相互交错的,正因为如此,在所有这样的社会里,都是那种以偶然性为其补充和表现形式的必然性占统治地位。在这里通过各种偶然性来为自己开辟道路的必然性,归根到底仍然是经济的必然性。这里我们就来谈谈所谓伟大人物问题。
推测问题4:历史发展到底是创造历史的偶然性还是经济的必然性,抑或伟大人物的必然性?
揭晓答案:
瓦尔特·博尔吉乌斯的来信内容:
是否应该把经济关系理解为生产性财富和消费性财富,或者理解为多半取决于科学状况的消费性财富的生产性质和方式?(经济关系指什么即其含义)
可否把经济关系仅视为引起其他关系、一般地说决定并影响其他关系的关系?(经济是否决定一切)能否认为经济结构作为唯一的创造力量决定了社会状况?(经济是否是制约历史发展的唯一因素)
博尔吉乌斯:是否应该把经济关系理解为生产性财富和消费性财富?
恩格斯:1.解释经济关系是什么。
博尔吉乌斯:经济关系多半取决于科学状况的消费性财富的生产性质和方式?
恩格斯:1.驳斥经济依赖科学的观点,分析科学和技术的关系。
博尔吉乌斯:可否把经济关系仅视为引起其他关系、一般地说决定并影响其他关系的关系。
恩格斯:a.澄清经济决定一切论(上层建筑有反作用)。
博尔吉乌斯:经济结构作为唯一的创造力量决定了社会状况?
恩格斯:b.澄清经济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唯一结构:存在偶然性因素的影响。
最后五段:恩格斯推荐马克思著作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三部分:文本细读
合作探究思考下列问题:
1.经济关系是指什么?请理清其核心概念之间的关系。
提示:第一小节出现了大量提示概念内涵及其关系的动词,有一个“是指”三个“包括”和4个“决定着”。可以依托这些关键词理清概念。
资料补充: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1883年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也说明了经济关系或经济基础的基础性与重要性。
2.如何理解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恩格斯是如何论证的?
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科学状况,那么科学却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依赖于技术的状况和需要。
举例论证:
①流体静力学是由于16、17世纪意大利治理山区河流的需要而产生;
②发现电的实用价值后才知道了理性的东西。
驳论:
在德国,可惜人们撰写科学史时习惯于把科学看作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客观唯心主义)
应用分析:
恩格斯指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联系当代社会现实,举例加以验证。
支付宝、微信、大数据、AI等等。
3.如何理解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关系?伟大人物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
①必然性占统治地位,偶然性为必然性的补充和表现形式。
②必然性通过各种偶然性来为自己开辟道路。
③社会历史中的必然性归根到底仍然是经济的必然性。
历史人物的出现具有必然性,这是由当时的社会矛盾决定的;历史人物在何时何地出现,又具有偶然性。
如果否认经济发展的必然性对历史人物的决定作用,看不到历史人物产生的深刻社会根源,并夸大个人作用,就会陷入历史唯心主义;如果看不到历史的偶然性因素,就会陷入宿命论。
应用分析:
结合《鸿门宴》所学,谈谈你对“伟大人物”出现的偶然性与必然性的认识。
刘邦的出身、起家,及至鸿门宴脱险、夺取关中先入咸阳等,充满了偶然性,稍有差池结果便会大相径庭。
但不能把这些偶然因素绝对化、神秘化,偶然性的背后,是必然性在起决定作用。刘邦能最后胜出,是具有必然性的。因为刘邦审时度势、知人善任,实行的方针、政策受到了广大士兵和人民的拥护,特别是得到了当时秦人的拥护,他的胜利是大势所趋,必然性使然。而项羽的失败也是必然的,因在刘邦成功的必然性因素方面,项羽大多相反,最后只能落得众叛亲离的结局。
“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
时势造英雄。英雄的产生是必然的,但是为什么是拿破仑、凯撒、奥古斯都、马克思而不是其他人,因为伟大人物之所以成为伟大人物,既有主观条件,又有客观条件。从主观条件看,他具备的才能、素质使他比别人更加适合时代的需要,更能胜任时代的重任;从客观条件看,社会恰恰能为他提供诸多施展才能的条件和机遇。
第四部分:论证语言
①在1.中“我们视之为······”“照我们的观点看来”“如果像您所说的”体现出针对性。
②在a.中“但是”“这并不是说”“而是说”“归根到底”体现出很强的逻辑性与辩证性。
③“红线”“曲线的中轴线”体现出生动性。
④多处用“您”,体现出亲切性,也体现出伟大导师的人格魅力。
课堂总结:
恩格斯以丰富的历史知识和辩证的理论分析,论述了经济因素与历史发展、上层建筑的关系,指出经济关系是“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归根到底制约着历史发展”;政治、法、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上层建筑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但“它们又都互相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经济不是制约历史发展和上层建筑的唯一因素,但是是决定性因素。
论述具有现实问题与提问对象的针对性,也有严密的逻辑性、强而有力的辩证性,既体现出恩格斯高屋建瓴的卓见,也体现出恩格斯崇高风范与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