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
课文(三) 8 古诗二首 登鹳雀楼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诗句,了解诗歌大意。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重点)
3.从朗读诗句中体会到“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重点)
4.通过学习这首诗,对诗的特点,如感情丰富、语言精练、讲究节奏和韵律等,有较具体的体会。(难点)
学古诗要求:读准字音
自己大声读课文几遍,把不认识的生字圈出来。
登 鹳 雀 楼
白 日 依 山 尽,
黄 河 入 海 流。
欲 穷 千 里 目,
更 上 一 层 楼。
dēng guàn què lóu
bái rì yī shān jìn
huáng hé rù hǎi liú
yù qióng qiān lǐ mù
gèng shàng yì céng lóu
[唐] 王之涣
王之涣:字季陵,晋阳人,唐代著名诗人。他描写边疆风光的作品很有特色。诗以《凉州词》和《登鹳雀楼》最有名。
创作背景
作者早年及第,曾任过冀州衡水县的主薄,不久因遭人诬陷而罢官,不到三十岁的王之涣,从此过上了访友漫游的生活。写这首诗的时候,王之涣只有三十五岁。
鹳雀楼简介
鹳雀楼,又名鹳鹊楼,因时有鹳雀栖其上而得名,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黄河东岸。始建于北周 ,由于楼体壮观,结构奇巧,加之周围风景秀丽,唐宋之际文人学士登楼赏景留下许多不朽诗篇,以王之涣《登鹳雀楼》最富盛名。1997年12月,该楼的复建工程开始,2002年9月26日,新鹳雀楼落成并开始接待游人。新建的鹳雀楼为仿唐形制,四檐三层。
尽
jìn
书写指导:撇捺舒展,两点在左下格。
部首:尺
组词:依山尽 说不尽
造句:雷锋的故事说不尽。
音序:J
结构:上下
黄
huáng
书写指导:上部宽,中部窄。
第二横长;中部上宽下窄。
部首:黄
组词:黄河 金黄
造句: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
音序:H
结构:上中下
层
céng
书写指导:撇舒展,“云”第一横在横中线上。
部首:尸
组词:一层楼 上层
造句:叔叔的公司包租整整一层楼。
音序:C
结构:半包围
céng
结构 半包围 部首 尸
笔顺
组词 层次 云层 层出不穷
造句 飞机穿过厚厚的云层,飞向蓝天。
lóu
结构 左右 部首 木
笔顺
组词 高楼 楼房 空中楼阁
造句 城市里有很多高楼大厦。
我 会 写
左窄右宽,“衣”的长撇从横笔中部起笔,撇至“亻”侧。
上宽下窄,“尺”罩住下方两点,前两笔居上偏左,末笔捺穿过田字格中心,尽量写得舒展,下方两点斜向平行,都收笔于竖中线。
诗句补充。
依山尽, 入海流。
欲穷 ,更上 。
本文的作者是 ,是 代著名诗人。
作者:
白日
黄河
千里目
一层楼
王之涣
唐
前两句诗对仗十分工整,“ ”和“ ”两种景物相对,“ ”和“ ”两种色彩相对,“ ”和“ ”两个动词相对,“ ”和“ ”两个数字相对,构成了形式上的美感。
白日
黄河
白
黄
依
入
千
一
填一填
《登鹳雀楼》前两行写景,营造了景色辽阔、气势雄浑的意境;后两行寓理于诗,写出了诗人积极向上的精神,告诉我们“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登鹳雀楼
所见
白日、山
黄河、海
壮阔、雄浑
所想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积极进取
融情于景
寓理于事
结构梳理
联系课文内容,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1.白日依山尽( ) ①依傍。②顺从,答应。
2.欲穷千里目( ) ①将要。②想要。
·
·
①
②
课后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