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小升初专项复习(八)
文言文练习(2)
2024/12/2
汇报人:嘻悦er
2024/12/2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是在先秦时期口语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汉语从古至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文言文和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说说它们在语言上有什么不同。
复习
字词方面
1.词的音节数量不同
2.词的读音不同
3.词的意义不同
2024/12/2
语法
1.语序不同
语序不同指的是句子中有些词语的顺序不同
例:群儿戏于庭。(《司马光》)
译:一群儿童在庭院里玩耍。
按照现代汉语的语序表达习惯,这句话应该写成:群儿于庭戏。
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铁杵成针》)
译:世间传说李白(曾)在这座山中读书。
按照现代汉语的语序表达习惯,这句话应该写成:世传李太白(于)山中读书。
2024/12/2
语法
2.词性发生变化
词语按照词性分类,常见的有:名词、动词、形容词等,每一类在句子中都承担特定的功能。然而,有时候人们会用其中的一类去替代另一类的功能,以增强表达的灵活性和表达效果。在文言文中,句子中词性发生变化的情况更常见成为文言文的一大特点。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译:一个人不能只依据相貌来评价,海水不可以用斗去度量,
“貌”和“斗”本来都是名词,在这句话中分别是“依据相貌”“用斗”的意思,可见已经不是名词了。
2024/12/2
文言基础知识
(二)“古今异义词”的含义
文言文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但是意思、用法不同的词,这样的词叫做古今异义词。例如,上节课提到的“去”“臭”“卑鄙”都存在古今异义的现象。
2024/12/2
“古今异义词”
六个常见的古今异义词
1.汤
今义:食物加水烹调后的汁液。
古义:热水。
例:及其日中如探汤。(《两小儿辩日》)
译:等到正午时,(太阳热得)就像(把手)伸进热水中。
例:扬汤止沸
译:把锅里开着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使它凉下来不沸腾。比喻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024/12/2
“古今异义词”
六个常见的古今异义词
2.走
今义:行走
古义:跑
例: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守株待兔》)
译:一只兔子奔跑时撞在树桩上,折断脖子死了。
例:诸儿竞走取之。(《王戎不取道旁李》)
译:这些小孩竞相跑过去摘李子。
例:走马观花
译: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后多指大略地观一下。
2024/12/2
“古今异义词”
六个常见的古今异义词
3.亡
今义:死亡
古义:丢失
例: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楚策》)
译:丢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
例:暮而果大亡其财。(《智子疑邻》)
译: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
2024/12/2
“古今异义词”
六个常见的古今异义词
4.尝
今义:吃
古义:曾经
例: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译:王戎七岁(时)曾和小朋友们玩耍。(《王戎不取道旁李》)
2024/12/2
“古今异义词”
六个常见的古今异义词
4.尝
今义:吃
古义:曾经
例: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译:王戎七岁(时)曾和小朋友们玩耍。(《王戎不取道旁李》)
2024/12/2
“古今异义词”
六个常见的古今异义词
5. 妻子
今义:男子的配偶
古义:妻子和儿女
例: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译:回头看看妻子和儿女,哪里还有忧愁的模样,我胡乱地收卷诗书,高兴得快要发狂了。
2024/12/2
“古今异义词”
六个常见的古今异义词
6.少女
今义:年轻未婚的女子(约12-18岁)
古义:最小的女儿
例: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精卫填海》)
译:炎帝最小的女儿,名叫女娃。
2024/12/2
常见古今异义词补充
1.涕
今义:鼻涕
古义:眼泪
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破涕为笑
2.疾病
今义:病的总称
古义:疾,小病;病,大病
例: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韩非《扁鹊见蔡桓公》)@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韩非《扁鹊见蔡桓公》)
“古今异义词”
2024/12/2
常见古今异义词补充
3.颜色
今义:色彩
古义:颜,面容、脸上;色,神色。颜色指容颜或脸上的神色。
例: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例: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白居易《琵琶行》)
4. 江河
今义:“江”与“河”泛指所有的江河
古义:“江”专指“长江”,“河”专指“黄河”
例: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司马迁《鸿门宴》)
例: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古今异义词”
2024/12/2
15
文言文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 曰:非然也。
奕秋选自《___________》,记录了孟子的___、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
孟子.告子上
孟子.名____,字___,他是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为“亚圣”后世将与孔子合称为“ ”。
轲
子舆
孔孟
语言
2024/12/2
16
文言文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 曰:非然也。
通:
人名
整个,全部。
之:
的
善:
善于,擅长做…的人
弈:
围棋
者:
......的人
翻译: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奕秋是全国最会下棋人。
使:
假使。
诲:
教诲。
翻译:使弈秋诲二人弈,
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围棋,
2024/12/2
17
文言文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 曰:非然也。
惟:
只。
翻译: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其中一个人学下棋时,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
虽听之:
虽然在听讲。
以为:
认为。
鸿鹄:
天鹅。
将至:
将要到来。
其:
其中。
翻译: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另一人虽然在听奕秋的教导。,可是他心里一直以为天鹅会从头顶飞过。
2024/12/2
18
文言文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 曰:非然也。
思:
人名
想。
援:
拿起。
缴:
系在箭上的绳,代箭。
翻译:思援弓缴而射之。
想拿弓箭去射它。
翻译: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虽然与前面那一人一起学习,学习的成果却不如前一个人。
虽:
虽然。
之:
代词,天鹅。
之:
代词、另一人。
俱:
一起。
弗若:
比不上。
之:
前一个人。
2024/12/2
19
文言文
奕秋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 曰:非然也。
为:
因为。
其:
他的,指后一人。
与:
疑问词,吗
翻译:曰:非然也。
说:不是这样的。
翻译:为是其智弗若与
难道因为后者的智力不如前者吗?
智:
聪明。
非:
不是
然:
这样。
2024/12/2
20
文言文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 曰:非然也。
译:奕秋是全国最会下棋人。
译: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围棋。
译:其中一个人学下棋时,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
译:另一人虽然在听奕秋的教导。可是他心里一直以为天鹅会从头顶飞过。
译:想拿弓箭去射它。
译:虽然与前面那一人一起学习,学习的成果却不如前一个人。
译:难道因为后者的智力不如前者吗?
译:说:不是这样的。
2024/12/2
21
文言文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 曰:非然也。
1.文中跟奕秋下棋的两个人,表现有什么不同?(各用一个成语概括)
.
一人专心致志
另一人心猿意马
2.“一人虽听之”中“之”指的是_____.
奕秋的教导
3.文中哪一句是对奕秋的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2024/12/2
22
文言文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 曰:非然也。
4.作者为什么说“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作者想表明一个观点: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这样才能成功。所以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什么意思?
难道因为后者的智力不如前者吗?说:不是这样的。
2024/12/2
23
文言文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 曰:非然也。
5.通过学奕这件小事,想要告诉我们怎样的一个道理?
做事情或学习要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6.你喜欢哪一个学下棋的人?
第一个。
第一个学习认真,应该向他学习。
7.画线句是什么句型?
设问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