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草船借箭 第二课时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5 草船借箭 第二课时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7.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03 07:58: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4张PPT)
5草船借箭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
第二课时
学习任务:
起因
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妒忌,要诸葛亮立下军令状,三天内造出十万支箭。
经过
诸葛亮请鲁肃帮忙准备船只、军士、草把子等,第三天夜里,在大雾漫天时把船只开向曹军水寨,曹操不敢轻易出兵,只叫弓弩手射箭,二十条船两边草把子上插满了箭。
结果
诸葛亮十万支箭如期交付,周瑜自叹不如。
复习导入
复习回顾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说说《草船借箭》的主要内容。
复习导入
如果请你用课文的一个成语概括诸葛亮在借箭过程中所有表现出的才能,你会用哪个词?
神机妙算:意思是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计谋。形容善于估计复杂的变化的情势,决定策略。
明计谋之妙
默读课文,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体现在哪些地方?找到相关细节画出相语句,在旁边作上简要批注;梳理归纳主要原因。
学习任务:
诸葛亮神机妙算有才能,周瑜是怎么设计陷害的?
“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了。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
“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明知故问,请君入瓮
假借公事,暗藏杀机
诸葛亮如何破计?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
诸葛亮是不知道周瑜要害自己吗?为什么主动立下军令状呢?
诸葛亮看穿了周瑜的诡计,有把握应对,所以主动立下军令状。
这就是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之一:将计就计
明计谋之妙
诸葛亮除了有应对的良策,还有其他原因,愿意立下军令状造箭,我们来结合背景资料说一说。
当时曹操实力雄厚,统一北方后率军南下,在长江北岸集结兵力,准备统一全国。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孙权手下大将周瑜驻守在长江南岸,刘备派诸葛亮前去联吴抗曹。“草船借箭”就发生在此时。
明知周瑜不怀好意,却以大局为重,主动入套。可见诸葛亮是一个胸有成竹、顾全大局的人。
明计谋之妙
诸葛亮三天造十万支箭的妙计是什么?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用心思考问题。
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多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草船借箭
从这里看出我们知道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是?
怎么理解“草把子”?
阅读时,遇到像“草把子”这样的词语,我们只需要大致知道它是用草做成的工具即可,不必深究其含义。
神机妙算之:计划周详
明计谋之妙
诸葛亮敢于用草船借箭,是提前算到了什么?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算准气候
是诸葛亮算准还是碰巧遇到大雾天?文中有哪句话可以证明?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诸葛亮
胸有成竹
明计谋之妙
为什么要等到大雾漫天才去借箭?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多名军士,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诸葛亮调度。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鲁肃问他:“你叫我来做什么?”诸葛亮说:“请你一起去取箭。”
从这两句话的联系中,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神在哪里
神机妙算之:“算”好知天气
明计谋之妙
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曹操得知江上的动静后,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必有埋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拨水军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便是。”
诸葛亮敢于用草船借箭,还提前算到了什么?
算准曹操
神机妙算之:“算”好知人心
明计谋之妙
这篇文章写诸葛亮说话的地方有多处,只有这里写到诸葛亮的笑,读一读,你读出一个怎样的诸葛亮?
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我读出一个( )的诸葛亮。
自信
胸有成竹
神机妙算
料事如神
才智过人
明计谋之妙
这里诸葛亮在笑什么,可能是笑谁呢 联系上下文说一说。
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笑曹操
笑鲁肃
笑周瑜
多疑、中计
胆小、害怕
阴谋失败
明计谋之妙
诸葛亮的知人心还体现在哪
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多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为什么不能让周瑜知道?
诸葛亮洞察人心,知道周瑜的如果知道的话肯定会想办法破坏。
明计谋之妙
鲁肃告诉周瑜了没有?
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
“果然”一词说明了什么?
诸葛亮洞察人心,知道鲁肃忠厚守信,不会把事情告诉周瑜。
神机妙算之:“算”好知人心
明计谋之妙
安排一: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 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两边。
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多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
诸葛亮做了周密的计划和前期工作,他还作了一些巧妙的安排,具体有哪些
明计谋之妙
安排二:借箭过程他精准实施了三道命令,我们来读读,他的目的是什么?到底妙在哪里?
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
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到雾散时,诸葛亮下令返回。
明计谋之妙
第一道命令目的是什么?妙在哪里?
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
让所有船都能受箭
诸葛亮为什么让军士擂鼓呐喊?
制造进攻的假象,让曹操以为敌人来袭。
明计谋之妙
第二道命令目的是什么?妙在哪里?
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为什么下令让把船掉过来?
把船掉头好让船的两边都能受箭,真是思虑周全。
明计谋之妙
从诸葛亮的三道命令中我们可以知道他的神机妙算体现在哪里?
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
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到雾散时,诸葛亮下令返回。
神机妙算之:安排巧
明计谋之妙
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
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为什么先船头朝西,后船头朝东呢 其中有何妙意 联系下文再读读,还和哪句话有联系
明计谋之妙
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诸葛亮那边船轻水急,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为什么诸葛亮借箭后驾船返回南岸时“船轻水急”?这是巧合吗?
明计谋之妙
曹军水寨
东吴
当然不是巧合。当时正值冬季,曹操在长江北岸集结兵力,东吴驻守长江南岸防御,冬天江面上刮的是西北风,所以借箭后驾船返回南岸时顺风顺水,船速较快,节省返回时间。且船上只有草把子和箭,当然“船轻水急”了。
这里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妙在哪里?
神机妙算之:知地理
江上借箭步骤
明计谋之妙
明计谋之妙
周瑜大吃一惊,长叹道:“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明计谋之妙
神机妙算
总结诸葛亮的神机妙算都妙在哪里?
知天气
晓地理
安排巧
识人心
明计谋之妙
课文中还有能体现周瑜、鲁肃、曹操人物特点的句子,读一读,作出批注,再和同学交流。
1.自学:默读全文,用横线画出相关语句,把你体会到的人物特点批注在旁边。
2.合作:在小组内交流、补充、互评。
阅读评价表 评价标准 等级
1.能找到体现人物特点的语句
2.能批注语句体现的人物特点
3.能说清阅读体会并启发他人
品味人物特点
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妒忌。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了。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 ”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说说你对周瑜的了解。
善妒
狡猾
品味人物特点
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说说你对周瑜的了解。
心胸狭窄
品味人物特点
周瑜大吃一惊,长叹道:“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说说你对周瑜的了解。
自知之明
品味人物特点
曹操得知江上的动静后,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必有埋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拨水军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便是。”
说说你对曹操的了解。
谨慎多疑
品味人物特点
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
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每条……等诸葛亮调度。
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 ”
说说你对鲁肃的了解。
忠厚守信
顾全大局
胆小害怕
品味人物特点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是立体的,如果能结合故事的背景资料,我们对人物的理解就会更深刻。
结合你了解的《三国演义》的故事背景,和同学说一说你对周瑜、鲁肃、曹操人物特点的理解。
品味人物特点
曹操生性多疑。曾因为疑心,错听了磨刀声,将救了自己的一家人杀害,得知真相后,他却说出了:“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这样的话。后来华佗为曹操治病,曹操知晓华佗和关羽有来往,因此认为华佗很有可能趁着给自己治疗而加害自己,最终将华佗杀害了。
品味人物特点
周瑜陷害诸葛亮,不是简单的妒忌,而是担心诸葛亮的才能会让蜀国更加强大,将来对东吴不利,所以打算除掉诸葛亮。
品味人物特点
鲁肃作为东吴的重臣,是“孙刘联合抗曹”的忠实拥戴者,所以他才尽心帮助诸葛亮。
品味人物特点
古典原著内容语言更简洁,人物更丰富,不逐字逐句理解,也可以大致读懂。
延伸阅读经典
默读“阅读链接”中的《三国演义》原著选段,找出课文对应段落,结合课文,试着读懂选段。
对应文中的第 自然段。
8、9
延伸阅读经典
一起来交流片段中难理解词语的意思吧!
曹操的营寨
一边擂鼓,一边呐喊。
千万不要轻举妄动。
是诸葛亮的字,古代常用字来称呼他人。
延伸阅读经典
找出课文中与之对应的句子吧!
延伸阅读经典
曹操下令说
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
要追也来不及了
延伸阅读经典
对比阅读课文和原著选段,谈谈自己读后的发现或者感受。
原著语言半文半白,简洁精练,却又生动传神。
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1.阅读章回体小说的目录能大致了解内容。
2.联系上下文阅读法。读的时候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
3.猜读法。遇到难懂词语,猜测词语的意思
4.借助相关资料阅读法。查阅资料,观看影剧可以增加阅读的兴趣。
5.批注阅读法。阅读时在关键词句旁边及时写下自己的感受。
1.完成分层练习
2.课后阅读《三国演义》了解更多精彩的故事。
作业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