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前程美语学校2025届毕业班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小宋同学学习完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课后,对有爱美意识的山顶洞人非常感兴趣,因此他决定暑假去参观一下山顶洞人的遗址,他应该去( )
A.云南 B.北京 C.陕西 D.浙江
2.复习课上,老师要求小组总结七年级上册各历史时期的特征。下列关于秦汉时期特征的总结正确的是( )
A.国家产生和社会变革B.中华文明的起源 C.统一国家的建立 D.民族交融
3.学习了《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同学们可以知道:直接导致我国古代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高潮的事件是( )
A.七国之乱 B.王莽改制 C.八王之乱 D.王猛改革
4.复习课上,老师要求小组总结七年级上册各历史时期的特征。下列关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特征的总结正确的是( )
A.史前时代 B.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C.大一统国家的建立和发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5.学习完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后,有一位中学生作了以下归纳,其中摘抄的四项中,不正确的是( )
A.北京人已经会使用天然火B.生活在黄河流域的河姆渡居民居住的是半地穴式房屋
C.半坡居民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粟D.尧舜禹时期,民主推选部族联盟首领的方法叫禅让
6.制作年代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如图是小茗同学学习完七年级上册前两个单元后制作的中国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替的年代标尺,其中④处对应的是(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7.归纳法是学习历史非常有效的方法,下列是某学生制作的七年级上册朝代更替图,其中①②应是( )
夏朝﹣商朝﹣西周﹣春秋﹣战国﹣①﹣西汉﹣东汉﹣②﹣西晋﹣东晋﹣南北朝
A.秦朝 唐朝B.秦朝 三国C.东周 三国 D.东周 唐朝
8.石榴、葡萄、胡麻、胡桃、胡豆、胡萝卜等西域产物,都是这时传到内地的。大秦来的魔术艺术表演非常神奇,能吞刀吐火,屠人截马。中国的雕刻绘画艺术也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汉代石雕上出现了中国所没有的狮子等图案。
材料所描述的现象与下列哪一事件有直接关系( )
A.秦始皇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B.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C.秦始皇修长城匈奴 D.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
9.以下是小明同学对《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学习内容进行的整理,其中错误的是( )
A.商朝出现甲骨文B.西周实行分封制C.孔子创立儒家学派D.商鞅在秦朝主持变法
10.平桂某校七年级学生在进行期末专题复习,他们收集到如图几幅图,据此分析,他们探究的主题可能是( )
A.文学艺术 B.经济发展 C.科技创新 D.中外交流
11.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在学完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后,某同学制作了以下中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部分),图中①③处应分别填入的朝代是( )
A.夏朝、东周 B.夏朝、春秋 C.夏朝、秦朝 D.春秋、三国
12.小华在学习七年级历史上册时,老师教背历史朝代歌。“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_______,二晋前后延”。横线上应该加入的内容是( )
A.南北朝并立B.三分魏蜀吴C.隋唐五代传 D.宋元明清后
13.平平同学在学完七年级历史上册后进行了总结,其中错误的是( )
A.北京人会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生活 B.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
C.《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D.东晋的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
14.张丽同学收集到了一段文字史料:“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该史料描述的局面出现在( )
A.春秋时期B.战国时期C.三国时期 D.五代十国时期
15.某中学七年级一次历史知识竞赛中出了这样一道题:他是我国春秋后期的楚国人;他认为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请问这位思想家是( )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墨子
16.第一手史料是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以下可用于研究我国境内早期人类的第一手史料是( )
A.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课《中国早期人类人类代表——北京人》
B.央视的纪录片《中华先祖》部分
C.考古学家长期以来在云南、北京等地遗址中发掘出大量古人类化石
D.中国古人类学家裴文中与他人合著《中国原人史要》
17.一位同学梳理《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的科技文化部分,司马迁代表作( )
A.《女史箴图》B.《洛神赋图》C.《史记》 D.《缀术》
第9课 秦统一六国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18.如图是《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部分目录,根据目录内容判断该单元的主题是( )
A.中华文明的起源B.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19.小明同学对《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学习内容进行整理,其中错误的是( )
A.西周实行分封制B.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C.夏朝出现甲骨文D.商鞅在秦国变法
20.学习完了部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后,你应该有很多收获,下列哪个题目最能概括本书的这段历史( )
A.封建帝国的彷徨迷茫 B.泱泱中华的灿烂辉煌
C.东方远古的初露曙光 D.奴隶王朝的更替兴亡
二.材料题(共4小题)
21.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灿烂辉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领先于世界。为了提升同学们的历史学科素养,老师利用本次期末考试机会,以“古代中国灿烂的科技文化成就”为主题,让同学们自主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请你积极参与。(4分)
【辉煌的思想】
材料一 图说历史
【灿烂的科技】
材料二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材料三 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都是从中国辗转流传过去的。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材料一中的“孔子”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材料二是对中国古代哪一水利工程的评价?这项造福千秋的水利工程是战国时期哪个人主持修建的?
材料三表明了中国古代造纸术的发明对世界文明的贡献。请写出东汉时期我国对造纸技术作出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
综合上述探索,为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我们青少年应该做些什么?
22.探究与创新题 学习完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七年级1班的同学拟举办“文物 见证中国传统之美”主题展览,请你也参与他们的活动吧。(8分)
认真观察上述文物图片,然后请你选择一幅图片,向同学们介绍该文物(如文物名称、出土地、朝代、用途或文物价值等,要求至少写出三个正确信息)。
哪部史书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谁?这部史书记述了哪些内容?
假如你是西汉的一位商人,你应该从西域带回长安哪些物品(举两例)?丝绸之路的开通有什么重大意义?
参与上述活动之后,你有什么感想?
23.材料探究题:(10分)
我校历史兴趣小组开展“商鞅变法”专题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材料一:
材料二:商鞅变法的措施: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去管理。
材料三: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你能从材料一的两幅图中获取哪些历史信息?这些信息说明的问题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假如你是变法时期秦国的一位农民,是否支持商鞅变法?为什么?
(3)根据材料二指出,商鞅变法确立中央对地方管理的措施是什么?
(4)材料一和材料二“商鞅变法”有何联系?
(5)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商鞅变法在秦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24人类文明自诞生以来呈现多姿多彩的特征。某班同学以“熠熠生辉的人类文明”为题,(8分)
(1)写出图1文字名称以及与图2文字相关的古代文明。
材料二: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 知识即美德。 求得知识最好的方法是有系统的问和答。 ——苏格拉底
(2)材料二反映了孔子和苏格拉底哪些方面的思想主张?(写出两点即可)
材料三:
(3)写出图3所代表制度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封君封臣制给西欧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四:
(4)长城和帕特农神庙都入选了世界文化遗产,请你结合所学知识,选择一个建筑,为其撰写入选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