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蒲城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蒲城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02 11:48:45

文档简介

  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蒲城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1.A
  2.A
  3.D
  4.①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展现出伟大崇高人格的诗人,他让诗坛有了诗人,使诗人本身成为诗。②他深受先秦诸子思想感染,追求真理,具有“浩然之气”般的坚定人格美,他的“中正”与孟子的思想相契合。③他一生都在与楚国贵族政治作斗争,独清独醒,虽身处宫廷却厌恶宫廷里的人,与人民站在同一方向,是真正的醒觉者。④他坚定清醒,厌恶巧捷机智,为苦闷的时代带来希望的感情,其作品体现了真与力、美与善的交织。
  5.不可以调换。理由:①(一)指出屈原使诗坛有了诗人,他的人格成为诗人共同的向往,引出后文对屈原人格的论述;(二)阐述屈原伟大人格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他与先秦诸子思想的关系,强调他在追求真理上的坚定;(三)进一步论述屈原在战国苦闷思想背景下,所展现出的坚定清醒的情操及对时代的意义。②这三个部分层层递进,逻辑紧密,从屈原对诗坛的影响到其人格的形成背景再到对时代的意义,逐步深入地论述了屈原的人格美,调换顺序会破坏文章的论述逻辑。
  6.D
  7.D
  8.称呼变化过程:从“您”到“卡秋莎”。心理变化:称呼“您”时,聂赫留朵夫对玛丝洛娃心怀愧疚、尊重,态度较为客气、礼貌;称呼“卡秋莎”时,聂赫留朵夫想要表达自己的情感,试图拉近与玛丝洛娃的距离,想要让她感受到自己的真诚,也体现出他内心的焦急与无奈。
  9.不多余。理由:①从情节上看,这三个语段补充了玛丝洛娃回到牢房后的情节,使故事更加完整。②从人物塑造上看,通过玛丝洛娃与同伴的对话以及她后续的行为,如躺在板铺上发呆、买酒与同伴痛饮,进一步表现出她内心的痛苦、挣扎与迷茫,丰富了玛丝洛娃的人物形象。③从主题上看,这些内容反映了玛丝洛娃难以走出过去阴影、重新面对生活的困境,深化了“复活”主题中人性复苏的艰难这一内涵。
  10.BDG
  11.D
  12.A
  13.(1)(梅圣俞)作为别人的辅佐之臣,郁积着自己的才能智慧,不能在事业上充分地展现出来。
  (2)背叛主上、离弃双亲,在蛮夷之地做投降的俘虏,我为什么要见你呢?
  14.①材料一通过对梅圣俞怀才不遇的经历的叙述,反映了当时社会不能让有才能的人施展抱负的问题,含蓄地呼吁统治者要重视人才,为有才能的人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②材料二针对“朋党”问题,提出君子之朋与小人之朋的区别,告诫统治者要任用君子之真朋,远离小人之伪朋,这样才能治理好国家,为统治者提供了用人方面的建议,服务于当时的政治。
  15.B
  16.①本诗颈联“星星一镜发,草草百年身”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自己的白发比作星星,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头发斑白,年华老去,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短暂的感慨;同时“星星”与“草草”相对,使用叠词,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感。②《书愤》颈联“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运用了用典和对比的手法,“塞上长城”化用南朝宋檀道济的典故,诗人以“塞上长城”自比,抒发自己壮志未酬的悲愤;“空自许”和“已先斑”形成对比,理想与现实的落差,更突出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无奈。
  17.(1)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2)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3)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18.①主观主义的。②理论和实际分离。③无的放矢。④等闲视之。
  19.①是教条主义的。②理论和实际分离。③这种毛病到处都有。
  20.不赞同。理由:原句中“舞龙狮、画年画、包饺子、逛庙会等活动”具体列举了“欢乐春节”系列活动的内容,让读者更直观地感受到活动的丰富多彩,突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特色;改句只是笼统地说“各种活动”,表述过于模糊,失去了原句的生动性和感染力,无法让读者深切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21.①“欢乐春节”:表示特定称谓,是对在世界各地举办的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系列活动的特定称呼。②“亿万人同时迁徙的壮观,只为了春节的一次团圆”:表示引用,引用英国广播公司纪录片聚焦中国春节的视角内容,通过引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更有力地证明了春节所蕴含的团圆意义以及中国人的家国情怀。
  22.略(此为写作题,需学生根据题目要求自行创作,可从个人主观能动性与客观条件的关系等角度立意,结合具体事例展开论述)蒲城中学2024--2025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质量检测
孟子的思想形态是“浩然之气”。而屈原所谓的“中正”,使是孟子的“浩然之气”:屈原的“与
语文试题
天地兮比寿”,便是孟子的“塞于天地之间”。而屈原与孟子因此叉都同样地具有一种感情上的诚
意。孔子是生于先秦思想刚开始的时期,孟子则生于先秦思想最澎湃的时期。前者多少还有一点
保守的色彩,至于孟子的时代则完全是进取的。这所谓进取,也就是对于真理的彻底的追求。这
些真理的追求者,在理智上虽不见得相同,在感情上却正是一致的,那便是勇于求真的信心。庄
注意事项:
子、孟子、韩非子,无一不是把全副的诚意放在真理的认识上,这就是屈原所受到的感染。
1.本试卷共10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屈原不是一个思想家,然而在历史上他却比思想家更重要。秦汉以来,中国文化曾受三种力
2.作答时,请将选择题答案按要求涂写在答题卡上,其他试题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
量的支配,一是儒家而近于法家的荀子,一是道家的庄子,一是“楚辞”。荀子支配了汉代,庄子
无效。
支配了魏晋,《楚辞》则自建安以至盛唐莫不受它的支配。前二者只是固定的思想,而后者带来的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却是一个真实思想的精神。只有唐代能于先秦之后,独成一个灿烂的文化时期,那正是《楚辞》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的力量,在说明着屈原人格的启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屈原的一生都在奋斗之中,他斗争的对象,就是当时楚国的贵族政治。他虽生活于宫廷之中,
屈原的人格美
却厌恶反对那宫廷里的一群人,这就是屈原所以永远显得如此寂寞的缘故。宫廷里的那班人都不
林庚
能真正了解屈原、支持屈原。在那贵族势力掌控的宫廷中,屈原就是一个先知先党者。在贵族制
(…)
度行将崩潢的前夕,那些人还在醉生梦死、昏天黑地地过日子,屈原却在那里痛骂自己所属的这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诗人,在此之前我们只有《诗经》一类的民谣,而且都不知道谁是
一阶级。我们这样了解他的独清独醒,屈原才是一个真正的醒觉者。因此他与宫廷之外的人民正
作者。作者的人格既少表现,所以作者不为人所重视,也不会使人发生兴趣。屈原是第一个改变了
是站在同一个方向的,这就是伟大的屈原,当他感到孤寂的时候,其实正是他最有力量的时候。
这种趋势的人,他使得诗坛上从此有了诗人,他在诗之外争取了人的地位;人不仅是诗的材料,而
(三)
且人本身就是诗—这就是屈原首次带到诗坛的事件。
屈原生于战国纷纭之际,一般的人生观大都趋向于随机应变的巧捷机智。在那纵横离合的旋
屈原伟大崇高的人格,无疑表现在他的作品上:然而我们今日提起《楚辞》,或提起屈原,这诗
涡中,谁都只顾到当前的利害问题,谁也不肯再放眼于更远大的方面去。这便是当时思想界普遍
人所唤起的印象要比那些作品更集中、更明快。历史上无数的诗人正是为这个追求而努力,陶渊明、
的苦闷。孟子力竭声嘶地喊着“舍利取义”,那便是对这同一苦问的反映与反杭。他们在这共有的
李太白、杜子美,都因此产生更大的影响。我们从那些作品里认识了诗人之后,诗人便成为一首无
苦闷上必然要统一成一种共同的力量:这力量乃是一种任何伟大思想家必具的坚定的人格美。屈
言的诗;我们因此感觉到一个人格的存在,一个更明快、更无尽的力量。这人格是一切诗人共同的
原就在这人美共同的品行上表现出一种更为典型的集中的卓越的感情。
向往,诗坛才成为一个人生的修炼所。
屈原厌恶巧捷机智的情绪,这在作品里时时表现着。屈原因此对于这个时代寄予一种同情的
(二)
怜阀。时俗虽然失去了自主的力量,但是那醒党的认识仍然是人生高贵的品行。屈原的伟大,便
屈原伟大的人格,正生在一个热情求真的时代,先秦谐子思想的光芒,使人生从此成为一个崇
在于带来那坚定清醒的情操,而诉之于一种可喜的力量。他不是一种哲理而是一种哲理的感情,
高的醒觉:在这些光芒当中,屈原所受的影响,与其说是思想的,毋宁说更是感情的。有人以为屈
他在《橘颂》里说:“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这可喜的便是那坚定清醒的情操。这情操在《离
原是儒家。然而孔子所最崇拜的周公,屈原却一次也没有提到过;孔子所最提倡的中庸之德,屈原
骚》里随处可见。屈原国此为那苦闷的时代,带来希望的感情,这便是那时代的苦闷对于屈原的
更是背道而驰。屈原与孔子性格完全相反,然而屈原却与儒家的另一个思想家性格相投,那便是孟
磨炼。我们在这里乃获得生活上更长远的热力。在人生的旅程上我们本都是真理的向往者,我们
子。
都应当是一个醒觉的追求者。屈原正以这种力量唤醒了一代人的耳目。屈原用了无数华责的诗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