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四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四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02 11:51:21

文档简介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第一中学等四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
  1.C
  2.D
  3.A
  4.①引用亚里士多德“模仿是人的天性”的观点,指出模仿是人的本能,艺术家和诗人通过模仿可以揭示真理。②列举达芬奇、米开朗琪罗等艺术大师经历艰苦学习和模仿才创作出典范作品的事例,说明模仿是艺术创新的阶梯,模仿本身并没有错。③强调AI绘画应用模型和基础模型嵌入创新学习机制,能生成别具一格的作品,这是AI艺术在创造上的优势,从而推翻“AI绘画不具备艺术原创性或本真性”的观点。
  5.①材料一认为AI绘画无关艺术,AI绘画虽能模仿艺术家风格,但真正的艺术是人类艺术家通过长时间学习建立的,在没有人类意识的前提下,AI挑战艺术是徒劳的;AI绘画或会使艺术创作实现AI协同进化,或自成体系形成新流派,创造新机会。②材料二认为AI绘画是一种新型艺术形式,从艺术本质的功能、语境、历史尺度以及人类主体对AI绘画创作的“制导”作用等方面来看,AI绘画有充分理由被视为艺术;但目前AI绘画在美学价值和艺术质量上还未达到人类艺术经典水准,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6.C
  7.B
  8.①起初,阿进母亲坚决反对儿子离开家,认为外面世界险恶,希望儿子在家乡耕作,安安静静过一生,她用哄小孩的声调抚慰儿子,试图让儿子打消外出的念头。②接着,阿进母亲听了儿子的解释后,始而啼喊,表现出对儿子外出的担忧和不舍。③最后,阿进母亲镇定下来,同意儿子离开,她理解了儿子的选择,用手掌抚摩儿子头顶抚慰他,此时她内心变得坚强且充满力量。
  9.①“洪流”指现实中的洪水,它淹没了村庄,给阿进一家带来了生存危机,阿进家被淹,食物匮乏,生活陷入困境。②“洪流”象征着社会的黑暗和压迫,暗示像阿进一家这样的穷苦大众在社会底层艰难求生的处境,他们面临着被剥削、被压迫的命运,如阿进担心小二老爹告发他,体现了社会的险恶。③“洪流”代表着时代的变革潮流,阿进认识到只有投身革命,打破旧秩序,穷人们才有翻身的希望,这股潮流推动着阿进离开家乡,去寻找新的出路,也象征着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10.BEG
  11.B
  12.C
  13.(1)前任宰相郑余庆很是为他宣扬美名,因此他在当时很出名,不久就考中了进士。
  (2)韩愈冒犯了皇上的听闻,然而如果不是他内心怀着忠诚恳切之情,不回避罢黜斥责,怎么能做到这样呢?
  14.①韩愈不顾时人耻于从师的流俗,收召后学,作《师说》倡导从师学习。②德宗晚年,宫市弊端严重,谏官进谏不被采纳,韩愈却上书极力论说此事。③韩愈向来不喜欢佛教,面对王公士庶疯狂供养佛骨的现象,他上疏谏言,不惧触怒皇帝。
  15.C
  16.①借景抒情:“声听不得,入夜空城黑”,通过描写夜晚的寂静、空城的黑暗,营造出孤寂、凄凉的氛围,抒发了词人的思乡之情。②直抒胸臆:“秋梦不归家”直接点明自己的思乡之情,表达了归乡不得的无奈和痛苦。③以景衬情:“残灯落碎花”,残灯、碎花的景象,衬托出词人内心的孤寂和忧愁,进一步强化了思乡之情。
  17.(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渌水荡漾清猿啼;艰难苦恨繁霜鬓
  (3)示例:风急天高猿啸哀;春风又绿江南岸(答案不唯一,符合要求即可)
  18.潜移默化;一蹴而就;耳濡目染
  19.家长要为孩子创造劳动机会,教孩子掌握洗衣、做饭等必要的家务劳动技能,切忌事事包办。(“把握”与“技能”搭配不当,应改为“掌握”;“切忌不要”表意重复,应删去“不要”)
  20.示例:劳动是生活的基石,奠定幸福的根基;劳动是梦想的画笔,描绘美好的未来。(使用比喻、对偶的修辞手法)
  21.①能阻挡大多数真菌进入大脑;②一旦真菌突破血脑屏障;③我们的体温能抵御多数真菌感染
  22.D
  23.略(此为写作题,需根据题目要求,结合对材料的理解,确定立意,进行创作)2024年秋季学期期末诊断测试
高一年级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考号、姓名、考场、座位号、班
级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A!技术的运用已经在人文艺术领域进入爆发期,各式各样创作风格的A!工
具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大量A!画作也显现出了十分惊人的想象力,一些工具
甚至已经能够捕捉到艺术作品中最微妙的“氛围感”。
近十年来,A!技能有了突飞猛进的提升,但A|绘画的基本原理依然是通过
大量学习,识别人类艺术家绘画中的对象以及风格,在引用足够多的素材后从而
调教出一张合格的A!画作。AI作画具有一定随机性,因此会产生质量上的差别。
目前来看,A1绘画就是一个工具,但有一些担心也有必要。特别是当A
通过模仿得到的画风越来越逼真时,艺术家应该有被替代的危机感。不过,在绘
画等艺术领域,被AI替代并不是近忧,更为迫切的是,当A!作画已然可以乱真
时,A1会不会“终结”艺术的价值。进而“杀死”艺术呢?其实,早在照相机
被发明时,就有过同样的质疑。而后来的情况已众所周知,摄影不仅没有“杀死”
艺术,反而促使艺术在“非写实”的方向有了长足发展,同时摄影艺术本身也变
成了艺术的一个专门分支。
AI绘画可以无上限地模仿艺术家的风格,甚至是艺术气息。但真正的艺术
是人类艺术家通过长时间的临幕、练习、思考,才建立出具有个人辨识度的题材
与风格。在没有诞生人类意识的大前提之下,A!挑战艺术的努力只不过是人类
自身技术上的徒劳,甚至不值一提。
作为一种新兴工具,AI绘画或将会使艺术创作过程实现AI协同进化,AI
生成初稿后再由人工修改,抑或会自成体系,就此形成一种新的艺术流派。当下
能明确的是,A!在绘画领域已然创造出了新的机会。
语文试卷·第1页共10页
(摘编自陈杰《AI作画,无关艺术!》)
材料二:
①判定A!绘画是不是艺术,这要从艺术的本质谈起。理论家们对于艺术本
质的认识集中在三个不同的尺度上:首先是功能尺度,认为审美价值是构成艺术
的一个根本尺度:其次是语境尺度,认为艺术的认定需要特定的艺术机构或艺术
语境:第三是历史尺度,认为人们对于艺术的认识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从艺术发
展历史中可以找到认定艺术的重要经验尺度。此外,当代著名艺术哲学家布洛克
还提出艺术乃是铭刻着强烈人类精神印记的审美客体。在这里,他特别强调了人
类的主体意识对于某一客体艺术身份认定的重要性。这一观,点得到学术界和艺术
界的普遍重视和采纳。
②让我们首先从《贝拉米伯爵》这幅引起全球轰动的A!油画作品展开讨论。
这幅作品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强烈的印象派风格。这幅画中的主人公朦朦胧胧,似
真似幻,它与文艺复兴时期的经典画作,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所呈现出的
那种真实之美,有天壤之别。这幅A绘画作品可作为当下专业A!艺术家作品的
表征。
③从语境尺度来看。《贝拉米伯爵》被公开拍卖,并大获成功。事实上,目
前已经有很多AI绘画作品被世界著名美术馆收藏,还有更多AI绘画正在参加一
些著名的艺术展览,这些专业的艺术场景都在赋予A!绘画艺术身份。
④从历史尺度看,比A|绘画早出现100年的摄影艺术,也曾遭遇身份质疑,
但最终还是被人们普遍接受,并成为一种大众化艺术。换句话说,今天的A!绘
画不过是百年以来陆续出现的摄影艺术、广播艺术、影视艺术、数字艺术的同样
历史逻辑的延续。
⑤可能有一些人会觉得,AI绘画更像是A!自主生成的。其实,目前任何AI
绘画创作都是由A!和相关的艺术家或用户共同合作完成的,这集中体现在两个
至关重要的环节。其一是A!绘画创作能力的构建无不彰显着人类主体的意志和
理性精神。A!的算力无论如何强大,都离不开人类的赋能。其二是每一幅A!绘
画作品的生成都必然基于艺术家或特定用户的命令,而这命令中必然隐含着艺术
家或用户对作品的特殊要求,比如特定的主题、特定的风格、特定的形象等。离
开了人类的这些彰显着强烈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诉求的指令,A!绝不可能主动或
自主启动任何创作过程。
⑥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人类主体对于A!绘画创作的“制导”作用贯穿于创
作的全过程。既然A!绘画整个创作环节都必须有赖于人类主体的全面、积极、
主动的介入和参与,AI绘画作品又同时显现出无可置疑的审美价值,那么AI绘
画也就有充分理由被视为艺术。可是仍有大多数人以A绘画创作的模仿机理为
理由,认为它如何高超都不具备艺术的原创性或本真性,甚至视其为赝品。
语文试卷·第2页共10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