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地球的自转
评价一 能够说出地球自转的特征
静止轨道卫星的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重合、卫星的轨道周期正好等于地球的自转周期,且卫星公转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风云四号”作为我国第二代静止轨道卫星,可以从高空目不转睛地“凝视”地球。读“风云四号”遥感气象卫星运行示意图,完成1~2题。
1.“风云四号”卫星的转动周期约是(A)
A.一天 B.一月
C.一季 D.一年
2.“风云四号”卫星的运行方向是(C)
A.自南向北 B.自东向西
C.自西向东 D.自北向南
3.右图中的①②③④箭头表示从不同方向观察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图示四个方向观察所见的经纬网形状和自转方向与甲、乙、丙、丁四图对应一致的是(B)
A.①—甲 B.②—乙
C.③—丙 D.④—丁
评价二 能够说出地球自转产生的主要自然现象
4.下列地理现象与地球自转无关的是(B)
A.昼夜更替
B.昼夜现象
C.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D.时间差异
日晷(guǐ)是古代人类利用日影测定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通常由晷针和晷面组成。晷针垂直于晷面,晷针上端指向北极,下端指向南极。读图,完成5~6题。
5.烟台的小明对校园中的日晷进行了观测。以下是他在一天中同一位置不同时刻绘制的晷针日影图。按绘制时间早晚将图片排序,正确的是(C)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③②①
6.古代人类利用日晷测定时刻,主要运用了(A)
①一天中太阳位置与晷针影子位置的关系
②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与晷针影子长度的关系 ③地球自转原理 ④地球公转原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同学们制作了简易的地球模型——地球仪(如图),通过转动地球仪可以演示地球的运动。读图,完成7~8题。
7.图中的铅笔表示(C)
A.经线 B.纬线
C.地轴 D.赤道
8.同学们想要演示地球表面有昼夜之分,需要的条件是(A)
①地球仪不发光 ②有模拟太阳光源的照射 ③地球仪不透明 ④地球仪必须不停地自西向东转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在暗室里,用电灯作为光源,照射地球仪,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演示昼夜更替,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9~10题。
9.昼夜更替产生的原因是(C)
A.地球的公转
B.地球是个球体
C.地球的自转
D.地球不透明、不发光
10.P点此时正处在(A)
A.日出时刻 B.中午时刻
C.日落时刻 D.午夜时刻
11.某日早晨,安徽省合肥市的小王把刚拍摄的日出照片发给在国外出差的妈妈。妈妈立即回复了一张照片,说:我正在欣赏日落。造成这种时间差异的原因是(D)
①两地纬度不同 ②两地经度不同 ③地球的公转 ④地球的自转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跨学科·生物)人体内的生物钟能够感知自然中的日夜变化,这种现象称为昼夜节律。当人们从一个国家向东或向西到达其他国家时,生物钟会被打乱,多出现疲劳、方向感减弱和失眠等反应。据此完成12~13题。
12.在生物钟作用下,人们的昼夜节律大致与地球的 相符。(A)
A.自转周期 B.自转方向
C.公转周期 D.公转方向
13.家住昆明的某同学出国旅行前,为减少生物钟变化引起的不良反应,该同学在出行前几天将晚上上床睡觉的时间延迟了几个小时,推测该同学前往的城市可能是(C)
A.东京(东九区)
B.曼谷(东七区)
C.巴黎(中时区)
D.河内(东七区)
14.读某时刻地球上的昼与夜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地球是绕 地轴 自转的;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自西向东 。
(2)地球朝向太阳的一侧称为 昼 (填“昼”或“夜”)半球,由于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地球上各地出现了 昼夜更替 的现象。
(3)图中A点此时处于 白天 (填“白天”或“黑夜”)。A、B两地时间相差 4 小时,先看到日出的是 B 地。
(4)图中白天与黑夜的分界线与经纬线的关系是 D 。
A.与所有纬线平行
B.与所有经线平行
C.与所有纬线相交
D.与所有经线相交
[实践作业] 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与地球自转有关 第二节 地球的自转
评价一 能够说出地球自转的特征
静止轨道卫星的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重合、卫星的轨道周期正好等于地球的自转周期,且卫星公转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风云四号”作为我国第二代静止轨道卫星,可以从高空目不转睛地“凝视”地球。读“风云四号”遥感气象卫星运行示意图,完成1~2题。
1.“风云四号”卫星的转动周期约是( )
A.一天 B.一月
C.一季 D.一年
2.“风云四号”卫星的运行方向是( )
A.自南向北 B.自东向西
C.自西向东 D.自北向南
3.右图中的①②③④箭头表示从不同方向观察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图示四个方向观察所见的经纬网形状和自转方向与甲、乙、丙、丁四图对应一致的是( )
A.①—甲 B.②—乙
C.③—丙 D.④—丁
评价二 能够说出地球自转产生的主要自然现象
4.下列地理现象与地球自转无关的是( )
A.昼夜更替
B.昼夜现象
C.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D.时间差异
日晷(guǐ)是古代人类利用日影测定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通常由晷针和晷面组成。晷针垂直于晷面,晷针上端指向北极,下端指向南极。读图,完成5~6题。
5.烟台的小明对校园中的日晷进行了观测。以下是他在一天中同一位置不同时刻绘制的晷针日影图。按绘制时间早晚将图片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③②①
6.古代人类利用日晷测定时刻,主要运用了( )
①一天中太阳位置与晷针影子位置的关系
②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与晷针影子长度的关系 ③地球自转原理 ④地球公转原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同学们制作了简易的地球模型——地球仪(如图),通过转动地球仪可以演示地球的运动。读图,完成7~8题。
7.图中的铅笔表示( )
A.经线 B.纬线
C.地轴 D.赤道
8.同学们想要演示地球表面有昼夜之分,需要的条件是( )
①地球仪不发光 ②有模拟太阳光源的照射 ③地球仪不透明 ④地球仪必须不停地自西向东转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在暗室里,用电灯作为光源,照射地球仪,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演示昼夜更替,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9~10题。
9.昼夜更替产生的原因是( )
A.地球的公转
B.地球是个球体
C.地球的自转
D.地球不透明、不发光
10.P点此时正处在( )
A.日出时刻 B.中午时刻
C.日落时刻 D.午夜时刻
11.某日早晨,安徽省合肥市的小王把刚拍摄的日出照片发给在国外出差的妈妈。妈妈立即回复了一张照片,说:我正在欣赏日落。造成这种时间差异的原因是( )
①两地纬度不同 ②两地经度不同 ③地球的公转 ④地球的自转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跨学科·生物)人体内的生物钟能够感知自然中的日夜变化,这种现象称为昼夜节律。当人们从一个国家向东或向西到达其他国家时,生物钟会被打乱,多出现疲劳、方向感减弱和失眠等反应。据此完成12~13题。
12.在生物钟作用下,人们的昼夜节律大致与地球的 相符。( )
A.自转周期 B.自转方向
C.公转周期 D.公转方向
13.家住昆明的某同学出国旅行前,为减少生物钟变化引起的不良反应,该同学在出行前几天将晚上上床睡觉的时间延迟了几个小时,推测该同学前往的城市可能是( )
A.东京(东九区)
B.曼谷(东七区)
C.巴黎(中时区)
D.河内(东七区)
14.读某时刻地球上的昼与夜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地球是绕 自转的;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
(2)地球朝向太阳的一侧称为 (填“昼”或“夜”)半球,由于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地球上各地出现了 的现象。
(3)图中A点此时处于 (填“白天”或“黑夜”)。A、B两地时间相差 小时,先看到日出的是 地。
(4)图中白天与黑夜的分界线与经纬线的关系是 。
A.与所有纬线平行
B.与所有经线平行
C.与所有纬线相交
D.与所有经线相交
[实践作业] 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与地球自转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