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练习题
一、基础知识
1.看拼音,写词语
fēng lì( ) zuó tiān( ) mào yǔ( ) wēn nuǎn( )
gān jìng( ) liú xià( ) bēi zi( ) wān qū( )
2.比一比,再组词
锋( ) 昨( ) 洒( ) 留( ) 弯( )
峰( ) 作( ) 酒( ) 流( ) 湾( )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寻找 —( ) 足迹 —( )
年迈 —( ) 温暖 —( )
4.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 )的小溪 ( )的细雨
( )的小路 ( )的春风
二、课文理解
1.按课文内容填空。
沿着( )的小溪,寻找雷锋的足迹。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你在哪里?小溪说:昨天,他曾路过这里,( )迷路的孩子,( )蒙蒙的细雨。瞧,那( )路上的脚窝,就是他留下的足迹。
顺着( )的小路,寻找雷锋的足迹。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你在哪里?小路说:昨天,他曾路过这里,( )年迈的大娘,( )路上的荆棘。瞧,那花瓣上( )的露珠,就是他洒下的汗滴。
2.雷锋叔叔在小溪边做了什么?
3.雷锋叔叔在小路上做了什么?
4.“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三、拓展提升
1.除了课文中提到的,你还知道雷锋叔叔做过哪些好事?简单写一写。
你身边有像雷锋叔叔一样的人吗?详细说一说他(她)的事迹,不少于 50 字。
2.请你设计一条向雷锋学习的宣传标语。
答案
一、基础知识
锋利;昨天;冒雨;温暖;干净;留下;杯子;弯曲
锋利;山峰;昨天;作业;洒水;喝酒;留下;流水;弯曲;海湾
寻觅;脚印;年老;暖和
长长;蒙蒙;弯弯;温暖
二、课文理解
长长;抱着;冒着;泥泞;弯弯;背着;踏着;晶莹
雷锋叔叔抱着迷路的孩子,冒着蒙蒙的细雨,在泥泞的路上留下了脚窝。
雷锋叔叔背着年迈的大娘,踏着路上的荆棘,在小路上留下了足迹。
这句话的意思是雷锋精神无处不在,只要有人需要帮助,就会有像雷锋一样的人出现,去奉献爱心,帮助他人 。在生活中,比如社区里的志愿者们,他们为孤寡老人打扫房间、陪老人聊天,在老人需要关怀的时候出现,这就是雷锋精神的体现。
三、拓展提升
雷锋帮战友洗衣服,在火车上帮乘务员打扫卫生,为旅客倒水等。
示例:我的邻居张大爷,他经常主动打扫小区的楼道,看到哪家有困难都会热心帮忙。有一次,李奶奶家的水管坏了,他第一时间赶过去帮忙修理,忙前忙后,直到修好才离开,大家都很感激他。
示例:学习雷锋好榜样,传递爱心正能量。(共35张PPT)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教学目标
新课导入
一起欣赏歌曲,同学们知道歌曲叫什么名字吗?
认识雷锋
雷锋,原名雷正兴,出生于湖南长沙,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共产主义战士。1954年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196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1年5月,雷锋作为所在部队候选人,被选为辽宁省抚顺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62年2月19日,雷锋以特邀代表身份,出席沈阳军区首届共产主义青年团代表会议,并被选为主席团成员在大会上发言。1962年8月15日,雷锋因公殉职,年仅22岁。
雷锋精神
雷锋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以其名字命名的雷锋精神。雷锋精神是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忠于党和人民、舍己为公、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立足本职、在平凡的工作中创造出不平凡业绩的“螺丝钉精神”;神苦干实干、不计报酬、争做贡献的艰苦奋斗精;归根结底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雷锋精神影响了后来一代一代的中国人。
解决生字
曾
蒙
泞
顺
迈
踏
荆
棘
瓣
莹
céng
méng
nìng
shùn
mài
tà
jīng
jí
bàn
ying
mì
觅
xū
需
xiàn
献
解决生字
觅
需
献
mì
xū
xiàn
解决生字
组词:曾经、未曾
上下结构
记忆:联想记忆,过去的时光(曾经)就像在田地(田)上记录(往日)的事情 。
组词:启蒙、蒙受
上下结构
记忆:上面是 “艹”,表示和植物有关,中间类似 “冖”,下面是 “豕(shǐ,猪的意思)” 。想象小猪在草丛(艹)里,被东西覆盖(冖)起来
曾
蒙
céng
méng
解决生字
组词:泥泞
左右结构
记忆:左边是 “氵”,与水有关,右边是 “宁” 。可以想象在有水的地方(氵),地面不坚实
组词:顺利、通顺
左右结构
记忆:左边是 “川”,可理解为河流,想象河流沿着一个方向流动,很顺畅
泞
顺
nìng
shùn
解决生字
组词:年迈、迈步
半包围结构
记忆:左边是 “辶”,表示和行走有关,右边是 “万” 。可以联想人行走(辶)了很多(万)路,就变得年迈了
组词:踏步、踏实
左右结构
记忆:左边是 “足”,表示和脚的动作有关,右边是 “沓” 。想象用脚(足)反复地、重重地落下
迈
踏
mài
tà
解决生字
组词:荆棘、荆州
左右结构
记忆:左边是 “艹”,和植物有关,右边是 “刑” 。可联想荆棘是一种植物(艹),被它刺到像受刑一样疼
组词:荆棘、棘手
左右结构
记忆:两个 “朿(cì,古同‘刺’)” 字上下排列,就像带刺的植物,突出荆棘多刺、难以处理的特点 。
荆
棘
jīng
jí
解决生字
组词:花瓣、豆瓣
左中右结构
记忆:中间是 “瓜”,左右两边类似 “辛” 。想象瓜(瓜)被分成了几部分(辛可看作是分开的部分),就是花瓣、豆瓣等
组词:晶莹、莹白
上下结构
记忆:上面是 “艹”,下面是 “荥(yíng)” 省去了 “氵” 。可以联想像草(艹)上的露珠一样光亮透明,就是晶莹 。
瓣
莹
bàn
ying
解决生字
组词:寻觅、觅食
上下结构
记忆:上面是 “爪” 的变形,下面是 “见” 。想象用手(爪)去看(见),就是寻觅 。
组词:需要、需求
上下结构
记忆:上面是 “雨”,下面是 “而” 。可以联想下雨(雨)的时候,人们就会有一些需求
觅
mì
需
xū
解决生字
组词:奉献、贡献
左右结构
记忆:左边是 “南” 的变形,右边是 “犬” 。古代有把犬作为祭品奉献的说法,可据此联想奉献之意 。
献
xiàn
书写指导
组词:交锋、先锋
书写指导:容易和 “峰”“蜂” 混淆,“峰” 与山有关,“蜂” 与昆虫有关
书写指导
组词:昨天、昨日
书写指导: “作”“炸” 混淆,“作” 多与动作、行为有关,“炸” 与火有关
书写指导
组词:感冒、冒险
书写指导:容易和 “昌”“帽” 等混淆,与 “昌” 区分在于 “冒” 上面两横短,“昌” 是两个 “日”
书写指导
组词:留下、留堂
书写指导:上面 “卯” 的笔顺容易错,先写撇、竖提,再写横折钩、竖。下面 “田” 不要写成 “由” 或 “甲”。
书写指导
组词:弯路、弯腰
书写指导:上面 “亦” 变形部分的点画容易写得位置不对或数量错误,下面 “弓” 的横折钩容易写成横折
书写指导
组词:背负、背影
书写指导:上面 “北” 的左右两部分容易写得过于靠拢或分开,下面 “月” 的撇画容易写成竖
书写指导
组词:洒水、潇洒
书写指导:容易与 “酒” 混淆,“酒” 右边是 “酉”,有一横,与 “洒” 不同
书写指导
组词:温暖、温柔
书写指导:容易和 “湿” 混淆,虽然都与水有关,但 “温” 强调温度,“湿” 强调湿度
书写指导
组词:温暖、温柔
书写指导:容易与 “缓” 混淆,“缓” 有 “纟” 旁,与速度等有关,“暖” 与温度有关
初读课文
看视频,听听清楚朗读的字词字音和节奏
初读课文
课文写了雷锋叔叔的哪些事迹?
精读课文
请同学们齐声朗读第1节,大家想一想,为什么要连续问两次,“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沿着长长的小溪,
寻找雷锋的足迹。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你在哪里?
直截了当地提出问题,设置了悬念,引发读者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让读者不禁想要知道雷锋叔叔到底在哪里,为全诗奠定了一种寻找、追寻的情感基调,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雷锋叔叔的深切怀念和急切寻找之情。
精读课文
小溪说,雷锋叔叔做了什么?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小溪说:
昨天,他曾路过这里,
抱着迷路的孩子,
冒着蒙蒙的细雨。
瞧,那泥泞路上的脚窝,
就是他留下的足迹。
生动地描绘出雷锋叔叔在雨中帮助迷路孩子的感人场景,“抱” 和 “冒” 这两个动词,充分展现了雷锋叔叔不顾自身,一心帮助他人的高尚品质。
小溪说:
昨天,他曾路过这里,
抱着迷路的孩子,
冒着蒙蒙的细雨。
瞧,那泥泞路上的脚窝,
就是他留下的足迹。
精读课文
“泥泞”是什么意思,从这个词体会到了什么?
通过对泥泞路上脚窝的描写,让雷锋叔叔的形象更加具体可感,仿佛他刚刚从这里走过,那深深的脚窝就是他助人为乐的最好证明,也让读者感受到了雷锋叔叔走过的路充满了艰辛与温暖。
顺着弯弯的小路,
寻找雷锋的足迹。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你在哪里?
精读课文
与第一节结构相似,有什么用意?
与第一节结构相似“顺着弯弯的小路,寻找雷锋的足迹”,继续推进寻找的脚步,使诗歌的叙述具有连贯性和节奏感。小路同样以拟人的方式讲述着雷锋叔叔的故事。
小路说:
昨天,他曾路过这里,
背着年迈的大娘,
踏着路上的荆棘。
瞧,那花瓣上晶莹的露珠,就是他洒下的汗滴。
精读课文
哪两个动词用得好?为什么?
“背” 和 “踏” 两个动词,再次凸显了雷锋叔叔帮助他人时的无私和坚毅,他不怕困难,不怕荆棘,一心只为了帮助年迈的大娘。
运用了形象的比喻,将花瓣上的露珠比作雷锋叔叔的汗滴,表现出雷锋叔叔背着大娘时的辛苦,让读者仿佛看到了雷锋叔叔那辛勤付出的身影,进一步强化了雷锋叔叔的光辉形象。
精读课文
乘着温暖的春风,
我们四处寻觅。
啊,终于找到了 ——
哪里需要献出爱心,
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
一个简短的感叹句,“终于” 二字蕴含着经过漫长寻觅后的如释重负与欣喜,引发读者强烈的情感共鸣,将诗歌的情绪推向高潮。
“乘着” 一词给人一种轻松、惬意又满怀希望之感
体现出寻找者的执着与迫切,表达出人们对雷锋精神的渴望与追寻。
品味情感
课堂小结
通过朗读课文,我们了解到雷锋叔叔抱迷路孩子冒雨前行,背年迈大娘踏荆棘赶路的事迹,感受到他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课文最后揭示了雷锋精神无处不在,只要愿意奉献爱心,人人都能成为 “小雷锋”。
希望大家今后向雷锋叔叔学习,从身边小事做起,帮同学解题、帮家人做家务、给他人让座,传承和发扬雷锋精神,让世界因我们更美好。
课后挑战
作业:
背诵并默写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帮爸爸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如扫地、洗碗、擦桌子等,体会帮助他人的快乐,并将自己的感受写在日记里。
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