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蓝天的恐龙》课后练习
一、字词基础
(一)看拼音写词语
kǒng lóng
( )
gē zi
( )
bèn zhòng
( )
chí dùn
( )
gēn jù
( )
mò qī
( )
miáo huì
( )
suì dào
( )
xíng tài
( )
péng dà
( )
qián zhī
( )
kāi pì
( )
(二)形近字组词
恐( )
巩( )
顿( )
吨( )
描( )
瞄( )
隧( )
遂( )
(三)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迟钝(dùn dèn) 不仅(jǐn jìn)
繁衍(yǎn yán) 树栖(qī xī)
二、语句运用
(一)按要求写句子
1.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缩句)
2.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用加点词仿写句子)
3.它们中的一些种类可能为了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而转移到树上生存。(改为反问句)
4.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有些恐龙像它们的祖先一样两足奔跑,有些恐龙则用四足行走。有些恐龙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有些恐龙则身材小巧,体重不足几千克。(仿写排比句,介绍一种事物)
(二)修改病句
1.通过学习《飞向蓝天的恐龙》这篇课文,使我对恐龙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科学家们希望能够全面揭示这一历史进程的可能。
3.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大约可能出现在两亿四千万年前。
(三)句子赏析
“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赏析句中 “点睛之笔” 的表达效果。
三、课文理解
1.《飞向蓝天的恐龙》是一篇( )文章,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提出的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 )的后裔。
2.课文中提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
3.科学家们是怎样证明鸟类和恐龙有亲缘关系的?
四、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说到恐龙,人们往往想到凶猛的霸王龙或者笨重、迟钝的马门溪龙;谈起鸟类,我们头脑中自然会浮现轻灵的鸽子或者五彩斑斓的孔雀。二者似乎毫不相干,但近年来发现的大量化石显示: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早在 19 世纪,英国学者赫胥黎就注意到恐龙和鸟类在骨骼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在研究了大量恐龙和鸟类化石之后,科学家们提出,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根据这一假说,一些与鸟类亲缘关系较近的恐龙应该长有羽毛,但相关化石一直没有被找到。20 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的恐龙化石,顿时使全世界的研究者们欣喜若狂。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 “点睛” 之笔。
1.文中 “二者” 指的是( )和( )。
2.科学家们提出了怎样的假说?
3.为什么说辽西的发现是 “点睛” 之笔?
4.文中提到的 “大量化石” 对研究恐龙和鸟类的关系起到了什么作用?
(二)课外阅读
翼龙
在恐龙的家族中,有一类会飞的爬行动物,它们就是翼龙。翼龙生活在距今约 2.28 亿年到 6500 万年前,是最早能够飞行的脊椎动物之一。
翼龙的身体结构十分独特。它的前肢高度特化,第四指加长变粗,与身体侧面、后肢以及尾巴之间长有一层薄而坚韧的皮膜,形成了能够飞行的翅膀。它的翅膀展开后,最大的可达 12 米左右,最小的也有几十厘米。翼龙的头部较大,嘴里长着尖锐的牙齿,这表明它们是肉食性动物。
翼龙的种类繁多,形态各异。有的翼龙身体小巧,翅膀窄而长,适合在空中快速飞行,捕捉昆虫;有的翼龙身体庞大,翅膀宽阔,能够长时间在高空翱翔,以鱼类为食。其中,最著名的是风神翼龙,它的翼展可达 11 米以上,是地球上曾经出现过的最大的飞行动物之一。
翼龙在天空中飞行了约 1.6 亿年,最终和恐龙一起在白垩纪末期灭绝了。关于它们灭绝的原因,科学家们还在不断地研究和探索。
翼龙生活在什么时期?它有什么特点?
用 “﹏﹏” 画出文中描写翼龙身体结构的句子。
翼龙的种类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你认为翼龙灭绝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答案
一、字词基础
(一)看拼音写词语
kǒng lóng
(恐龙)
gē zi
(鸽子)
bèn zhòng
(笨重)
chí dùn
(迟钝)
gēn jù
(根据)
mò qī
(末期)
miáo huì
(描绘)
suì dào
(隧道)
xíng tài
(形态)
péng dà
(膨大)
qián zhī
(前肢)
kāi pì
(开辟)
(二)形近字组词
恐(恐龙)
巩(巩固)
顿(顿时)
吨(吨位)
描(描绘)
瞄(瞄准)
隧(隧道)
遂(遂心)
(三)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迟钝(dùn√ dèn) 不仅(jǐn√ jìn)
繁衍(yǎn√ yán) 树栖(qī√ xī)
二、语句运用
(一)按要求写句子
1.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缩句)
答案:一支变成了鸟儿。
2.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用加点词仿写句子)
答案:示例:他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而且品德高尚。
3.它们中的一些种类可能为了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而转移到树上生存。(改为反问句)
答案:难道它们中的一些种类不是可能为了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而转移到树上生存吗?
4.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有些恐龙像它们的祖先一样两足奔跑,有些恐龙则用四足行走。有些恐龙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有些恐龙则身材小巧,体重不足几千克。(仿写排比句,介绍一种事物)
答案:示例:动物园里的猴子形态各异。有些猴子在假山上活蹦乱跳,有些猴子则安静地坐在角落。有些猴子体型瘦小,动作敏捷;有些猴子则体型肥胖,行动迟缓。
(二)修改病句
1.通过学习《飞向蓝天的恐龙》这篇课文,使我对恐龙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答案:删去 “通过” 或 “使”,此句缺少主语,“通过…… 使……” 并用导致句子结构混乱。
2.科学家们希望能够全面揭示这一历史进程的可能。
答案:删去 “的可能”,“能够” 与 “可能” 表意重复,删去 “的可能” 使表达更准确。
3.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大约可能出现在两亿四千万年前。
答案:删去 “大约” 或 “可能”,“大约” 和 “可能” 语义重复,二者保留其一即可。
(三)句子赏析
1.“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赏析句中 “点睛之笔” 的表达效果。
答案:“点睛之笔” 原指文章或绘画中关键、传神之处,在文中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表明辽西发现的保存有羽毛的恐龙化石,为科学家研究恐龙演化成鸟类的假说提供了至关重要的证据。这一发现如同为古生物学家对恐龙演化研究的画卷添上关键一笔,让整个研究更具说服力,使研究内容更加完整、精彩,有力推动了恐龙与鸟类关系研究的进展。
三、课文理解
1.《飞向蓝天的恐龙》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提出的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 (一种小型恐龙) 的后裔。
2.课文中提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
答案: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四千万年前,体型与狗相仿,依靠两条粗壮有力的后腿支撑身体。经过数千万年的繁衍,其后代形成了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部分恐龙两足奔跑,部分用四足行走;有的恐龙体型巨大,身长可达几十米,重达数十吨,有的则身材小巧,体重不足几千克;在食性方面,有的恐龙凶猛异常,是茹毛饮血的食肉动物,有的则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在形态上越来越接近鸟类:骨骼中空,身体轻盈;脑颅膨大,行动敏捷;前肢不断变长,能像鸟翼一样拍打;体表长出美丽羽毛,不再覆盖鳞片或鳞甲。它们中的一些种类为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转移到树上生存。这些树栖恐龙在树木间跳跃、降落,逐渐具备滑翔能力,最终实现主动飞行。
3.科学家们是怎样证明鸟类和恐龙有亲缘关系的?
答案: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大量恐龙和鸟类化石,发现它们在骨骼结构上存在诸多相似之处;我国科学家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的恐龙化石,进一步有力地证明了鸟类和恐龙具有亲缘关系 。
四、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说到恐龙,人们往往想到凶猛的霸王龙或者笨重、迟钝的马门溪龙;谈起鸟类,我们头脑中自然会浮现轻灵的鸽子或者五彩斑斓的孔雀。二者似乎毫不相干,但近年来发现的大量化石显示: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早在 19 世纪,英国学者赫胥黎就注意到恐龙和鸟类在骨骼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在研究了大量恐龙和鸟类化石之后,科学家们提出,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根据这一假说,一些与鸟类亲缘关系较近的恐龙应该长有羽毛,但相关化石一直没有被找到。20 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的恐龙化石,顿时使全世界的研究者们欣喜若狂。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 “点睛” 之笔。
1.文中 “二者” 指的是 (恐龙) 和 (鸟类)。
2.科学家们提出了怎样的假说?
答案: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
3.为什么说辽西的发现是 “点睛” 之笔?
答案:因为辽西发现的保存有羽毛的恐龙化石,为科学家们提出的鸟类是小型恐龙后裔这一假说提供了关键证据,填补了此前研究中相关化石缺失的空白,让整个研究更加完整、有说服力,所以说是 “点睛” 之笔。
4.文中提到的 “大量化石” 对研究恐龙和鸟类的关系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案:“大量化石” 显示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历经漫长演化最终变成鸟儿,为研究恐龙和鸟类的关系提供了关键线索和重要证据,有力推动了该领域的研究进展 。
(二)课外阅读
翼龙
在恐龙的家族中,有一类会飞的爬行动物,它们就是翼龙。翼龙生活在距今约 2.28 亿年到 6500 万年前,是最早能够飞行的脊椎动物之一。
翼龙的身体结构十分独特。它的前肢高度特化,第四指加长变粗,与身体侧面、后肢以及尾巴之间长有一层薄而坚韧的皮膜,形成了能够飞行的翅膀。它的翅膀展开后,最大的可达 12 米左右,最小的也有几十厘米。翼龙的头部较大,嘴里长着尖锐的牙齿,这表明它们是肉食性动物。
翼龙的种类繁多,形态各异。有的翼龙身体小巧,翅膀窄而长,适合在空中快速飞行,捕捉昆虫;有的翼龙身体庞大,翅膀宽阔,能够长时间在高空翱翔,以鱼类为食。其中,最著名的是风神翼龙,它的翼展可达 11 米以上,是地球上曾经出现过的最大的飞行动物之一。
翼龙在天空中飞行了约 1.6 亿年,最终和恐龙一起在白垩纪末期灭绝了。关于它们灭绝的原因,科学家们还在不断地研究和探索。
翼龙生活在什么时期?它有什么特点?
答案:翼龙生活在距今约 2.28 亿年到 6500 万年前。特点为:是最早能够飞行的脊椎动物之一,肉食性,身体结构独特(前肢特化形成翅膀,头部较大且嘴里长有尖锐牙齿),种类繁多且形态各异。
1.用 “﹏﹏” 画出文中描写翼龙身体结构的句子。
答案:它的前肢高度特化,第四指加长变粗,与身体侧面、后肢以及尾巴之间长有一层薄而坚韧的皮膜,形成了能够飞行的翅膀。
2.翼龙的种类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答案:有的身体小巧,翅膀窄而长,适宜在空中快速飞行以捕捉昆虫;有的身体庞大,翅膀宽阔,可长时间在高空翱翔并以鱼类为食。
3.你认为翼龙灭绝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答案:示例:可能是环境变化,如气候剧变导致食物资源大幅减少;或是遭遇其他强大生物的竞争,生存空间被挤压;也可能因重大地质灾害,如火山大规模喷发、小行星撞击地球等,致使其无法适应新环境而灭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