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3单元 11《敬畏自然》课件+导学案+练习+素材(打包6套)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3单元 11《敬畏自然》课件+导学案+练习+素材(打包6套)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5-08 21:52:46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人与环境
11 敬畏自然
精彩开篇词
生态问题是一个全球问题,让我们理性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因为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学习目标
1.把握“敬畏自然”的内涵,理解作者观点。
2.关注自然,保护环境。
3.学习文章使用多种修辞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说得通俗易懂的写作特点,品味兼有哲理性文学性的语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大自然是人类之母,人类一直享受着大自然的恩泽。高天流云,大漠孤烟,青山绿水,春华秋实。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发展,人类已渐渐远离了自然,地球上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生态问题。人类曾宣称要征服自然,而人类遭受自然惩罚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人与自然究竟是什么关系?为什么在自然母亲面前我们应当有敬畏之心?为什么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学完本课后,我们也许会多一些理性的思考,多一份爱护大自然的责任。(板书文题、作者)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1)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鲲(kūn)鹏 斥(yàn) 蓬蒿(hāo)
咫尺(zhǐ) 狼藉(jí) 相形见绌(chù) 美味佳肴(yáo)
(2)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
蓬蒿:飞蓬和蒿子,借指草野。
精巧:精细巧妙。
咫尺:比喻距离很近。  
狼藉:乱七八糟,杂乱不堪。
呐喊:大声喊叫助威。    
佳肴:精美的菜肴。
不自量力: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多指做力不能及的事情)。
相形见绌:互相比较之下,就显出一方的不足之处。
2.作者简介
严春友,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主要作品有《西方哲学新论》《大自然的智慧》《宇宙全息统一论》(与王存臻合著)等。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独立阅读文章,理清文章的思路,简要概括每段的内容。全文一共有11个段落,可分为5个部分。
【交流点拨】第一部分:(第1段)指出人类宣称“征服自然”,实在是不自量力的狂想。
第二部分(第2-5段):着重比较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
第三部分(第6-7段):进一步阐述人类智慧与大自然智慧的关系。
第四部分(第8-10段):作者从自然智慧进而论述宇宙生命。
第五部分(第11段):得出人类理应敬畏自然的结论。
2.再次快速阅读文章,找出文中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语句,思考问题:
(1)作者对待自然的态度是什么?
【交流点拨】敬畏。
(2)解题:“敬畏自然”的内涵是什么?
【交流点拨】“敬畏”有两层含义,一层为“敬重”,敬重自然就是充分认识自然的伟大,认识自然界的一切都有存在的意义。二层是“畏惧”,但不是简单的害怕,而是说破坏大自然、违背自然规律,必然受到自然的惩罚,大自然的惩罚是无情的,是令人畏惧的。
(3)作者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交流点拨】最后一段。
(4)作者为什么提出“敬畏自然”的观点?
【交流点拨】因为人类常常与自然对立,有时违背自然规律,受到了自然的惩罚。只有认识自然、爱护自然,人与自然才能和谐发展。所以作者提出要“敬畏自然”的观点。
(5)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交流点拨】人类与自然都是孕育生命的组成部分,都是平等的生命,只是存在的形式不同,所以敬畏自然,就是敬畏生命,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6)“敬畏自然”是不是消极无为的口号?
【交流点拨】不是消极无为的口号。敬畏自然的“畏”有其特定的含义,现代人之“敬畏自然”,与原始人对大自然的畏惧是不同的。“敬畏”之“畏”,可以从“爱护自然”一语中探得它的含义。自然界的一切,都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破坏大自然,必然遭到大自然的惩罚。大自然的处罚是无情的,是令人畏惧的,人类应该调整自己与自然的关系。人类不应该与大自然对立起来,自然界不是人类征服的对象,而是与人类平等的生命,人类应该与自然求得和谐的发展,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过程中,要使自然界更美好,从而使人类的生存更为美好。
四、板书设计
敬畏自然
否定“人能征服自然”的口号?
→人应当敬畏自然
比较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
五、拓展延伸
人类应该征服自然,还是对自然保持敬畏,从来是争论的话题。作者将大自然拟人化,令我们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但也有学者以犀利的语言驳斥本文的观点。说说你的看法。
【交流】示例:我赞同本文的观点,人类发展要遵循自然的规律,不能以牺牲自然为代价,否则人类将自食其果,后悔晚矣!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深深认同了“敬畏自然”这个观点,作者让人们警醒不仅仅是观点本身的正确,更是通过充满哲理和思辨的语言,下面就让我们一同来体会吧!
二、自学指导——预习与交流
(一)语言赏析
1.本文语言充满哲理之美和思辨之美。先找出自己最欣赏、最喜欢的语句或段落,读一读,并品品其中包含的深意。
2.自己不理解的语句或段落。
3.小组交流品读的语句;对疑难语句、语段讨论质疑。
【交流点拨】(1)“人类为自己取得的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体会:掉入陷阱,就是危机。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类开采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其它各种矿物,留下了无数矿坑,也就是破坏了地貌和地层结构,很可能酿成严重后果,危及人类自身。
(2)宇宙之所以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
体会:这句话的意思是:宇宙创造了人类这种智慧生物,等于宇宙长出了大脑,有了自我认识的工具,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即是宇宙对自已的认识。这句话是把宇宙拟人化,把人类的出现,说成是宇宙有目的的创造。
(3)“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体会:宇宙的一切,包括人类,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人类之外的一切,也是生命的种种存在形式,所以它们与我们是平等的生命,是我们的弟兄。“弟兄”表明宇宙间一切生命都是紧密相联的,不可分割的。
(二)修辞分析
找出文中所用的修辞,并分析其作用。
【交流点拨】1.对比:
人类的智慧和自然的智慧,不但两大方面构成对比,而且两个方面的议论又有对比,用自然的眼光看人类的智慧,就包含着对比。
2.拟人:
(1)宇宙的智慧、宇宙的生命。
(理解:把宇宙比拟成为人,将宇宙的一切当成生命的种种存在形式,都设想为造物主的创造,那么这种创造的智慧真是太神奇了。)
(2)人本身就是自然智慧的最高体现,是她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理解:用拟人手法,有生动、形象、亲切的效果。)
(3)宇宙到处都隐藏着生命,到处都有生命的萌芽,到处都有沉默的声音。
(理解:拟人。宇宙的一切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都是生命的种种形式。)
(4)宇宙之所以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
(理解:把宇宙拟人化,把人类的出现说成是宇宙有目的的创造。)
3.反问:
(1)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
(理解:更有力地强调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是毫无理由、毫无资格的。)
(2)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理解:反问语气更强烈,更发人深省。)
(3)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
(理解:反问更能激发读者的思考,语气也更强烈。)
(4)你难道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
(理解:反问句的语气更强烈,且有催人深思的效果。)
三、课堂小结
这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主要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作者对观点的阐释是层层深入的,首先否定了人类“征服自然”的口号,认为这实在是不自量力的妄想,因为与大自然相比,人类的智慧实在算不了什么,人类的许多认识很幼稚,而大自然的智慧却是无与伦比的。接下来作者进一步强调人类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人类与大自然其他事物其实是兄弟关系。因此,我们应该敬畏自然。虽然作者的某些说法不无偏激之处,但对自然保持敬畏之心,也许不是一件坏事,至少可以使人们对自然存有几分小心,不敢妄动胡来。科学的发展使得人们解除了对自然的畏俱,也使人类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力量,解除了对自然的敬畏之心的人类,总是为着自己的私利由着自己的性子胡来,最终损害的还是我们人类自己。
四、板书设计
语言-----哲理、思辨之美
手法-----对比、比喻、拟人、反问
五、拓展延伸
读着作者精辟的论述,理性的分析,你一定也有自己的想法。请为“敬畏自然”这一主题拟几句宣传标语,向人们发出呼吁。
【交流】示例:地球不是我们从父母那里继承的,是从子孙那里借来的。
地球不属于人类,而是人类属于地球。
自然界的法则就是合作,我们不应只求改变世界,而应力争改变自我。
但愿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不是我们的眼泪。
我们爱护今天的自然,自然将呵护我们的明天!
课件17张PPT。敬畏自然 学习目标:1、了解对比、拟人和反问的作用。
2、揣摩课文中富有哲理、讲究形象的语言的含义。
3、提高认识自然、保护自然的理性认识。生字词不自量力 咫尺 鲲鹏
蓬蒿 狼藉斑斑 不过尔尔
相形见绌 高深莫测 不值一提
精巧绝伦 混淆 美味佳肴阅读课文,参考同步练习,找出每一自然段中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语句,然后总结作者的思想观点。本文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作者运用了层层推进、水到渠成的论述方法。
首先,否定“征服自然”的口号,接着比较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指出人类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人类的智慧也就是大自然的智慧;进而从论智慧到论生命,指出宇宙是有生命的,人类固然是高级的生命形态,但也只是物质的一种存在方式,人类和大自然中的其他事物实在是兄弟关系;最后做出“敬畏自然”的结论。
文章的最后一段就是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语句,即作者思想观点的总结。整体把握敬畏自然(议论性散文) -----严春友 论点: 否定征服自然论

论证人类智慧
大自然智慧
宇宙生命对比结论:敬畏自然语言品味1、人类为自己取得的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
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
的陷阱呢?
2、宇宙之所以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
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
3、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本文许多语句富有哲理性,请仔细体会:1、掉入陷阱,就是危机。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类开采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其他各种矿物,留下了无数矿坑,也就破坏了地貌和地层结构,很可能酿成严重后果,危及人类自身。2、这句话的意思是,宇宙创造了人类这种智慧生物,等于宇宙长出了大脑,有了自我认识的工具,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即是宇宙对自己的认识。这句话是把宇宙拟人化,把人类的出现,说成是宇宙有目的的创造。3、宇宙的一切,包括人类,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人类之外的一切,也是生命的种种存在形式,所以它们与我们是平等的生命,是我们的弟兄。探讨写作特色 文章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对文章的表达效果有何作用?拟人手法 “自然智慧”、“宇宙生命”用拟人手法,在表达上有生动、形象、亲切的效果。反问句 反问句是一种用疑问句式来表达确定意思的修辞方法。用否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肯定意思;用肯定句来反问,表达否定的意思。 反问句的作用:加强语气,加重语言的力量,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 本文多处运用反问句来为文章增色,试从课文中找出几个反问句,并把它们变换成一般陈述句,比较一下两种句式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反问句的作用是加强语气,
激发读者的思考,发人深省。深入思考作者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
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这种观点有其合理的一面,但走到极端往往违背自然规律,破坏自然,导致自然界的惩罚。只有认识自然的伟大,爱护自然,人类才能求得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敬畏自然”之所以就是“敬畏我们自己”,是因为人类与自然本来就是一体的,尽管存在形式不同,但都是平等的。敬畏自然,就是敬畏生命、爱护自然,就是爱护人类生存的家园,就是敬畏和爱护我们自己。拓展探究请说说人与自然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并就“敬畏自然”这一主题拟几句宣传标语,向人们发出呼吁。课堂练习阅读第5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1、请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说“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也是大自然的“艺术品”?
3、作者从哪些方面具体比较了“相形见绌”?1、大自然用“死”的物质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生命,而人类却不能制造出一个哪怕是最简单的生物;
2、人类本身就是自然智慧的最高体现;
3、大自然“懂得”用美学原则创造各种事物以至人体。大自然的智慧是无与伦比的。苍蝇蚊子固然讨厌,但是它们的身体构造和生理机制十分奇妙,体现了大自然创造的精妙绝伦。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