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综合检测试题(打包4套)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综合检测试题(打包4套)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5-08 22:03:25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下册语文 第三单元测试题
(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16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2分)
A、筹划(chóu) 地壳(qiào) 喃喃(nán) 群蚁排衙(yá)
B、元勋(xūn) 赫然(hè) 磐石(bán) 迥乎不同(jiǒng)
C、开拓(tuò) 厌恶(yàn) 喧嚣(xuān) 热情澎湃(bài)
D、挚友(zhì) 重荷(hè) 白皙(xié) 慷慨淋漓(lí)
2、选出下面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拨尖 颤抖 昆仑  B、鞠躬 奠基 开拓
C、纽扣 熔岩 魅力  D、典籍 疏懒 独裁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2分)
A、这位局长受贿的丑行被揭露后,立刻变得声名狼藉。
B、我校有一位年过古稀的老教授,他德高望重,很受人尊敬。
C、在现代化建设中,我们不能墨守陈规,要有创新精神。
D、小王因做错了事而有点心虚,真可谓虚怀若谷。
4、下列句子中话说得不够简洁的一句是(  )(2分)
A、那些小说使我痴迷得如醉如痴,整个儿迷在小说里面了,所有全部的一切时间都花在那件事情上面了。
B、共同的使命,共同的经历,共同的生活以及共同的拼搏,把我们的命运紧紧地连在一起了。
C、我们承认,我们对你们是有不理解的地方,我们有些做法是不妥的,甚至也是错误的。
D、国家用于义务教育的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应当高于财经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
5、请你从积累的古诗中,写出一个与“劳动”有关的完整诗句。(2分)
            ,          
6、请根据下面的语境,写出张琳的转述语,要简明、连贯、得体。不超过45字。
李蓉是班上的语文科代表,因病住院,她的同桌好 ( http: / / www.21cnjy.com )友张琳星期天到医院探望她。李蓉请张琳把自己写的作文转交给教语文的郝老师,并让张琳代自己向郝老师表示迟交作文的歉意,希望郝老师能批改好,好让张琳后天来时带给她。(3分)
第二天,张琳把李蓉的作文交给郝老师时,对郝老师说:
                                 
                                   
7、换一种表情动作(如沉默、流泪、哭笑……),仿写下列语句,字数可略有增减。(3分)
例:低头,不等于认输,低头有时是对过去的反思,有时是对未来的筹划。
仿:                                 
二、现代文阅读:(29分)
(一)(1 6分)
我不能走
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过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占战场文》:
浩浩乎!平沙无垠,夐不见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
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 ( http: / / www.21cnjy.com )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可是理论是否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突发的问题必层出不穷稼先虽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完全避免的。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假如有一天哪位导演要摄制《邓稼先传》,我要向他建议采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为背景音乐,那是我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
中国男儿 中国男儿
要将只手撑天空
长江大河 亚洲之东 峨峨昆仑
古今多少奇丈夫
碎首黄尘 燕然勒功 至今热血犹殷红
我父亲诞生于1896年,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他一生都喜欢这首歌曲。
1.课文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什么用意 (3分)
2.体会文中加点字好在哪里。(2分)
3.反复品读文中画线句,说说这些句子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4.一句“我不能走”体现出邓稼先什么样的性格和精神 (2分)
5.为什么作者建议采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背景音乐摄制《邓稼先传》 (3分)
6.最后为什么要补充“我”父亲喜欢“五四”时代的那首歌 (3分)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3分)
改变一生的闪念
①这是我的老师的故事,至今珍藏在我心里,让我明白在人世间,其实不应该放过每一个能够帮助别人的机会。
②多年前的一天,她正在家里睡午觉,突然电话铃响了,她接过来一听,里面传来一个陌生粗暴的声音:“你家的小孩偷书,现在被我们抓住了,快来啊!”从话筒里传来一个小女孩的哭闹声和旁人的呵斥声。
③她回头望着正在看电视的惟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的女儿,心中立刻明白过来,肯定是有一个女孩因为偷书被售货员抓住了,而又不肯让家里人知道,所以胡扯了一个电话号码,却碰巧打到这里。
④她本可以放下电话不理,甚至也可以斥责对方,因为这件事和她没有任何关系。但通过电话.她隐约设想出,那是一个一念之差的小女弦,现在一定非常惊慌害怕,正面临着也许是人生中最尴尬的境地。犹豫了片刻之后,她问清了书店的地址,匆匆忙忙地赶了过去。
⑤正如她所料的那样,在书店里站着一个满脸泪 ( http: / / www.21cnjy.com )痕的小女孩,而旁边的大人们,正恶狠狠地大声斥责着。她一下子冲了上去,将那个可怜的小女孩搂在怀里,转身对旁边的售货员说:“有什么事就跟我说吧,我是她妈妈,不要吓着孩子。”在售货员不情愿的嘀咕声中,她交清了罚款,领着这个小女孩走出了书店。看着那张被泪水和恐惧弄得一塌糊涂的脸,她笑了笑,
将小女孩领到家中,好好清理了一下,什么都没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问。小女孩临走时,她特意叮嘱道,如果你要看书,就到阿姨这里来吧。惊魂未定的小女孩,深深地看了她一眼,便飞一般地跑掉了,从此再也没有出现。
⑥一晃十几年过去了。一天中午,门外响起了一阵敲门声。她打开房门后,看到了一位年轻漂亮的陌生女孩,满脸笑容,手里还拎着一大堆礼物。“你找谁 ”她疑惑地问。但女孩却激动地说出了一大堆话。好不容易,她才从那陌生女孩的叙述中,恍然明白,原来她就是当年那个偷书的小女孩,已经大学毕业,现在特意来看望自己。
⑦女孩眼睛里泛着泪光,轻声说道:“虽然我至令都不明白,您为什么愿意充当我妈妈,解脱了我,但我总觉得,这么多年来,一直好想喊您一声妈妈。”老师的眼睛开始模糊起来,她有些好奇地问道:“如果我不帮你,会发生怎样的结果呢 ”女孩轻轻地摇着头说:“我说不清楚,也许就会去做傻事,甚至去死。”老师的心猛地一颤。
⑧望着女孩脸上幸福的笑容,她也笑了。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2分)
答:
2、第⑤段中“她所料的那样”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 (2分)
答: 。
3、文中第⑤段和第⑧段都写到了这位教师的笑,两次笑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4分)
第一次: 。
第二次: 。
4.从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位教师的善良、高尚、责任心和善解人意,请你从文中找出两处相关的描写抄写在下面。(2分)
(1) 。
(2) 。
5、当女教师问女孩“你找谁?”时,女孩“激动地说出一大堆话”,请你想像一下,女孩的“一大堆话”中最可能有的话是什么?(3分)
答: 。
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15分)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 ( http: / / www.21cnjy.com )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昊下阿蒙!”蒙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从“卿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一句,是孙权向吕蒙指出“学”的 性;而当“蒙辞以军中多务”时,孙权又现身说法,以“ ”一句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 (2分)
2、从孙权劝学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什么?(3分)
答:
3、听了孙权的话,吕蒙会有怎样的心理活动过程,请你描述一下。(3分)
答:
4.请找出文中的两个成语。(2分)
答:
5、请将“但涉猎,见往事耳”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答:
6.从吕蒙的变化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3分)
答:
四、作文(40分)
时间过得好快,看到那些蹦蹦跳跳、满脸稚气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小学生,蓦然回首,我们已经是一名光荣的中学生了……在这十三四岁的生命里,是谁教我们怎样做人 是谁给了我们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是谁鼓励我们在生活的海洋中扬帆远航?……
请以《 教我怎样做人》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具体要求如下:
①补全作文题,可以填上父母、老师、亲戚、朋友、同学……总之是教你做人的人。
②通过具体事例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③注意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来塑造人物形象。
④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一、1、A 2、A 3、D 4、A 5、足蒸暑气 背灼炎天光
6、赫老师,李蓉生病住院,不能按时交作业,她很抱歉。她想请老师(您)给改好作文,让我明天带给她。
7、(略)
二、(一)
1.写出了环境的恶劣,突出人物的精神。 点拨:《吊古战场
文》中除了具体的写景句处,有一句很能回答此问题,即“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
2.“撑”字很有气势,它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中国男儿顶天立地的光辉形象。
3.追述了邓稼先生命历程上的几个重要时刻.深入到他的内心世界,揣摩他可能有的心理、心情、心态,充满关切和怀念之情。
点拨:仔细品味三句当中的“不知道”“也不知道”“不知”,从中会感到对邓稼先的关切及深深的牵挂之情。
坚韧不拔的性格和乐于奉献的精神。 点拨:“我不能走”虽 四个字,却字字千钧,给人一种执著与果断的感觉。
4.这正是邓稼先的写照,他正是这样的有血性的巾国男儿。
5、这首歌是激励热血男儿报效祖国的战歌,提及父亲诞生的时代,再次强调了中华民族曾有的悲哀。父亲一生喜欢的这首歌,用来纪念邓稼先,恰好表现了振兴民族是中国几代知识分子的梦想。
(二)
1.一位女教师救助一个因“一念之差”而偷书的小女孩。 2.在书店里站着一个满脸泪痕的小女孩,而旁边的大人们,正恶狠狠地大声斥责着。(或:有一个女孩因为偷书被售货员抓住了,而又不肯让家里人知道,所以胡扯了一个电话号码。或:那是一个一念之差的小女孩,现在一定非常惊慌害怕,正面临着也许是人生中最尴尬的境地。)
3.第一次:为了减轻小女孩的恐惧和愧疚感(或:为了安慰小女孩)。第二次:为自己当初的行为改变了女孩的一生而感到欣慰
4.(1)她隐约设想出,那是一个一念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差的小女孩,现在一定非常惊慌害怕,正面临着也许是人生中最尴尬的境地 (2)她问清了书店的地址,匆匆忙忙地赶了过去。 (3)她一下子冲了上去,将那个可怜的小女孩搂在怀里(4)“有什么事就跟我说吧,我是她妈妈,不要吓着孩子。” (5)她交清了罚款,领着这个小女孩走出了书店。 (6)她笑了笑,将小女孩领到家中,好好清理了一下,什么都没有问。 (7)她特意叮嘱道,如果你要看书,就到阿姨这里来吧
5.您还记得十几年前,在那个书店里,被您认作女儿领出来的那个小女孩吗
三、文言文阅读
1.必要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2.说明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又不失主人的身份。
3.提示:联系吕蒙的变化,他的心理应是觉得孙权说得对,应该学习。围绕此意来描述即可(言之成理)
4.吴下阿蒙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5.只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6.人不能以任何理由不学习。(或:人只要想学习,什么时候也不算晚)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选出注音全对的一组( )(3分)
A.燕然勒功(yàn) 鲜为人知(xiǎn) 当之无愧(dāng) 宰割(zhǎi)
B.鞠躬尽瘁(cuì) 锲而不舍(qì) 气冲斗牛(dǒu) 校补(xiào)
C.妇孺皆知(rǔ) 诗兴不作(xīng) 家喻户晓(yù) 弥高(mí)
D.锋芒毕露(lù) 群蚁排衙(yá) 兀兀穷年(wù) 重荷(hè)
2.下列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3分)
A.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B.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叠起,形势紧张。
C.他时而激情满怀,时而义愤填鹰。
D.他们两个人常常是一拍既合。
3.下列节点成语运用不当的一项( )(3分)
A.纵然马革裹尸, 魂归狼烟,这是豪壮的选择。
B.在抗震救灾现场出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
C.年过半百的广丰县农民郑春枫锲而不舍,终于圆了几十年的大学梦。
D.共同的鉴赏能力与博学多识使他们两人常常是一见如故。
4. 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我们来到这举世闻名的博物馆,看到琳琅满目的艺术珍品,无不使人感到自豪。
B.摇滚乐那强烈快速的节奏和迷离闪烁的灯光效果,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C.要是一篇文章里的思想是有问题的,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
D.除非加强对抗性训练,中国足球才有可能走向世界,否则连亚洲也冲不出去。
5.古诗词默写(8分)
(1)《竹里馆》中,写夜深人静,明月相伴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句子是: , 。
(2)峨眉山月半轮秋, 。
(3)《春夜洛城闻笛》中写诗人听到笛声引发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 。
(4)《滁州西涧》中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的句子是
, 。
二、古诗文阅读
(一)阅读下列诗歌,完成后面问题(8分)
新 柳 杨万里
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6.诗中的“新柳”有什么特点?(4分)
7.“水中柳影引他长”中的“引”字有什么妙处?(4分)
(二)(30分)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炳烛夜谈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①乎 ”平公“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君乎 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③行乎 ”平公“善哉!”。
【注释】①炳烛:点烛。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盲臣。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8.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8分)
  (1)卿今当涂掌事( ) (2)但当涉猎 ( )
  (3) 恐已暮矣( ) (4) 盲臣安敢戏君乎( )
9. 将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10. 表现孙权对下属吕蒙爱护、器重和希望的一句话是:(2分)
11.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____________ 。(不超过六个字)在劝学时,孙权用的是 ;而师旷则是用了 。(8分)
12.从吕蒙的变化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请结合《伤仲永》一文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4分)
三、现代文阅读
(一)(24分)“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13.文章引用闻一多先生的话为开头有何作用 (4分)
14.“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一句中加点词语有何表达效果?(4分)
15.体会下列“说”的含义(6分)
  (1)我是做了再说( )
  (2)“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 )
16.用原文回答句子中加点词的具体内容。(6分)
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17.理解“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句子的含义。(4分)
  
(二)(18分)大师治学
①林语堂短暂的执教生涯和他漫长的著述生涯比起来,更像是人生中一段插曲。但以今天的眼光来看,林语堂却足以成为素质教育的代言人。
②林语堂曾经在东吴大学法学院兼了一年的英文课。这天是林语堂的第一堂课,他带了一个大包到教室,学生们还以为这里面装的都是教学资料,心想这位拥有哈佛大学文学硕士和德国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文凭的老师果然深不可测。
③不料,林语堂上了讲台,把包倒过来,往 ( http: / / www.21cnjy.com )讲台上一倒,只见一堆带壳花生稀里哗啦全落在了台上。林语堂抓起一把花生,分给前面的学生,并请诸君自便。大家你看我我看你,谁也不敢先动手。林语堂笑道:“吃花生必吃带壳的,一切味道与风趣,全在剥壳。剥壳愈有劲,花生米愈有味道。”他顿了顿,接着说道:“花生米又叫长生果。诸君第一天上课,请吃我的长生果。祝诸君长生不老!以后我上课不点名,愿诸君吃了长生果,更有长性子,不要逃学,则幸甚幸甚,三生有幸。”
④学生们闻言哄堂大笑。林语堂趁机招呼学生:“请吃!请吃!”课堂里立即响起了一片剥花生壳的声音。等到花生吃完,林语堂随即宣布下课。
⑤此后林语堂讲课,果然没有学生缺课,而且还有很多外来的学生慕名赶来偷师。
⑥更绝的是,林语堂所执教的课程,竟 ( http: / / www.21cnjy.com )然从不举行考试,每到学期最后一节课的时候,林语堂便端坐在讲台上,随手捡起学生的花名册一一唱名,念到名字的学生依次站起来。这时,林语堂便如相面先生一般,细细把这个学生打量一番,然后在成绩册上记上一个分数,这就是该生本学期的成绩了。林语堂“相面打分”的故事堪称教育界的一大奇闻,并引起了一些老师的模仿。
⑦林语堂这样做的直接原因是他对刻板的考试制度的厌恶,他说:“倘使我只在大学讲堂演讲,一班56个学生,多半见面而不知名,少半连面都认不得,到了学期终叫我出10个考题给他们考,而凭这10个考题,定他们及格不及格,打死我我也不肯。”他还把考试比成大煞风景的“煮鹤”,说:“恶性考试艺术就是煮鹤艺术,可惜被煮的是我们男女青年。”
⑧令人称奇的是,那些被林语堂“相面打分”过的学生接到自己的成绩后个个心服口服,没有一个人上校长那投诉,而且大家公认林语堂相面打下的分数,其公正程度,远超过一般以笔试命题计分的方法。其实,林语堂记忆力超群,他平时在上课的时候,通过提问、交流等方式早已对每一个学生知根知底,他的这种相面打分看似及其随意,实际上是在了解了每一个学生的水平之后作出的合理决断,比起偶然性很大的一次考试反而更显出其公平。
18.第①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4分)
19.本文第③段描写林语堂,有神态描写,还有 描写、 描写。
20.林语堂“相面打分”公正公平的原因是什么?(4分)
21.文中第⑦段画线句浸透着林语堂强烈的情感,极富感染力,请简要分析是如何表达的。(4分)
22.阅读以下两则林语堂的经典名言,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心目中的好老师应该具有怎样的品质?(6分)
名言一:让我和草木为友,和封相亲,我便已觉得心满意足。我的灵魂很舒服地在泥土里蠕动,觉得很快乐。
名言二:人生不过如此,且行且珍惜,自己永远是自己的主角,不要总在别人的戏剧里充当着配角。
答案:
1.D
2.A
3.D
4.D
5.(1)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2)影入平羌江水流(3)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4)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6. 颜色浅黄,形态纤长、轻柔。
7.“引”字照应了“百尺”一词,描绘出一幅柳条和水中倒影相连的画面,优美而有动感
8.(1)当道,当权(2)粗略阅读(3)晚,迟(4)怎么
9.①只是粗略阅读,了解历史罢了。②年少而学,就如同初升的太阳。
10.”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11.年纪大 事务多 现身说法 形象比喻
12. 只要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就会寻找一切机会去学习,最终有所成就。再聪明的人,如果放弃学习,终将一事无成。  
13.直接点题,不仅开门见山,引起悬念(结构),并且将闻一多先生的行为和别人形成鲜明对比,层层深入,更能表现先生的品质。(内容)
14.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将“研究”由静态变为动态,刻画出闻一多先生研究古代文化时的钻研精神,不再是客观的叙述,而是热情的赞美了。
15.(1)向别人宣告自己要做什么(2)吹嘘,自诩
16(1)“精神食粮”是指“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 (2)“这”指“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17.这是比喻的说法,是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
18.统领全文(引起下文,点明文章主旨),下面的“上课吃花生”和“相面打分”的内容都是围绕这一段展开叙述的。
19.动作;语言。
20.林语堂记忆力超群,他平时上课时早已对每个学生知根知底。 “相面打分”看似随意,实际上是合理决断。
21.该句运用了比喻等修辞手法,将 ( http: / / www.21cnjy.com )“恶性考试”形象比作“煮鹤艺术” ,极富讽刺意味,饱含了林语堂对刻板考试制度的厌恶,表达了对学生遭遇的惋惜。
22.尊重学生、公平公正、热爱生活、深厚广博、诙谐幽默、卓然独立等等。七年级语文单元检测题
班级: 姓名: 学号: 等级:
一、积累运用。
1.请用一句话概述贝多芬的一生,要做到书写正确、工整、规范、美观。
2.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
A.磐石pán 含蓄xù 白皙xī 署名shǔ
B.荒缪miù 筹划chóu 赫然hè 奠基diàn
C.彷徨páng 深邃suì 开拓tuò 踌躇chú
D.涉猎shè 迭起dié 澎湃bài 气魄 pò
3.下列各组词语中各有一个错别字,请先用横线标出,然后改正在题后的方格内。
A.不计其数 妇儒皆知 沥尽心血 兀兀穷年
B.潜心惯注 杂乱无章 鞠躬尽瘁 不胜枚举
C.一拍即和 惹人注目 迥乎不同 义愤填膺
D.死而后已 无瑕顾及 鲜为人知 家喻户晓
4.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不甘成为任人宰割的民族。
B.二战中日军恶贯满盈,家喻户晓。
C.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
D.风小心翼翼的吹过来,唯恐弄乱了他的头发。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邓稼先》的作者杨振宁是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曾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B.贝多芬是德国作曲家,他的代表作有《田园交响曲》、《命运交响曲》。
C.《福楼拜的星期天》的作者是莫泊桑,他是法国作家,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等。
D.《孙权劝学》节选自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编的《资治通鉴》。
6.填空:
(1)岑参《逢入京使》一诗中,写诗人由于行色匆匆,只好用捎口信方式表达怀亲之情的两句是: , 。
(2)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常 ( http: / / www.21cnjy.com )被用来表达久别重逢,机会难得的心情的两句是: , 。
7.在划线部分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话,使分号前后内容、句式对应,修辞方法相同。
(1)悲观者说,希望是地平线,就算看得见,也永远走不到;乐观者说,希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乐观者说,风是帆的伙伴,能把你送到胜利的彼岸;悲观者说,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学了本单元的名人传记后,在课外你一定也读过不少的名人传记。选出你最喜欢的一位名人,并对他作出评价。
姓名:
评价:
二、课内阅读(30分)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草的一张政治传单!
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 ( http: / / www.21cnjy.com )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向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9、这几段文字主要写了闻一多哪些方面的“说”和“做”
10、“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外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11、 “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我们要准备向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这两句话体现了闻一多的什么特点
12、 “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体现了闻一多什么精神
13、“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请问闻一多先生“巨”在何处 “高”在哪里
14、历史上像闻一多一样的人还有很多,你能列举一个人物,并简述他的事迹吗
三、课外阅读。
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最后一位大儒
①中国自古就有这样一群真正称得上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的人。不管是在乱世还是盛世,不管是高居庙堂还是身处茅庐,他们以血泪蘸笔,嶙峋傲骨,直书亘古不移的人文理想,构成了一幅激荡壮美的长卷。在当代,梁漱溟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位大儒”,他的自信,他的无畏,他的真诚,他的傲骨,也与古代文人一脉相承。
②民国初年,梁漱溟从北京顺天中学堂毕 ( http: / / www.21cnjy.com )业报考北京大学,不意未取。他回家发愤说:“我今后一定要够得上叫北大请我当教授!”1918年,蔡元培真的电请他去北大哲学系任教授。谁人不佩服他的自信!
③抗战中,梁漱溟在重庆办学,有反“政府”之论,沈醉带特务闯进学校去查办他。梁漱溟则正气凛然,针锋相对:“我这是小骂,对你们,对抗日有好处,如果你们仍不改悔,我今后还要大骂。”浩然之气令特务也怕三分!
④1970年,全国政协机关对新《宪法草案》学习讨论,梁漱溟最后一个发言,他讲了“两句话”:“一是,据我所知现代宪法最早产生于欧洲,其最初的出发点之一是为了限制王权。换句话说,宪法的产生就是为了限制个人太大的权力。有了宪法,则从国家元首到普通公民都得遵循,而不能把任何一个人放在宪法之上。现在的‘宪草’序言中写上个人的名字实在不妥……在此我声明一点,我不赞成把个人的名字,包括把接班人的名字写进宪法……二是,我将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与今天的‘宪草’对照,发觉条文少了许多。条文少不见得就一定不好,但有的重要内容少了却让我等不甚了了。比如没有写上设国家主席,一国的元首不能没有。设国家主席是一回事,选谁当国家主席合适是另一回事。现在的‘宪草’偏偏没有设国家主席这一条,如此‘草宪’,实为置国统、政体于不顾!”此论令四座咋舌,寂静肃然,空气凝滞!
⑤梁漱溟还作诗讽刺某位“文化名人”:“淡抹浓妆务入时,两朝恩遇鬓垂丝。曾经招对趋前席,又见讴歌和口词。好古既能剽甲骨,厚今何苦注毛诗。民间疾苦分明在,辜负先生笔一枝。”
⑥身处乱世逆境,却始终以天下道义为己任,以良知为己任,刚直不阿,铮铮铁骨,足以震烁于今!中国的二十世纪,假若没有梁漱溟,该有多么失色!
⑦梁漱溟身材矮小,其貌不扬,可谁能说他不是中国的一位文化巨人,一位伟丈夫?
15.作为“中国最后一位大儒”,梁漱溟先生的人格魅力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6.请按照下列句式把梁漱溟先生在1970年《宪法草案》学习讨论会上的发言,归纳为两句简单的话(每句不超过10个字)。
一是反对
二是主张
17.请分别解释第④段中两个加点词语的意思。
“宪草”:
“草宪”:
18.请用一个恰当的成语概括梁漱溟所讽刺的这位“文化名人”的低下人格。
19.请你结合相关历史背景和梁漱溟的精神风骨,说说为什么“中国的二十世纪,假若没有梁漱溟,该有多么失色!”?
20. 积累链接:由梁漱溟的人格魅力,可以自然联想到周敦颐《爱莲说》中的两句话。 予独爱莲之 , 。
参考答案
积累运用。
1.(略)2.D 3. 儒——孺 惯——贯 和——合 瑕——暇
4.B 5.D 6.(1)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2)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7. 1.(参考)①(希望是)启明星,即使摘不到,也能告诉人们曙光就在前面。②(风是)海浪的帮凶,能把人埋葬在大海深处。[①从内容来看,前后应是相对或相反;②句式应一致,甚至语句在字数方面也应相当;③从修辞来说,两句皆应使用比喻。8(略)
二、课内阅读。
9、作为革命家的“说”和“做”10 ( http: / / www.21cnjy.com )、承上启下,起过渡作用11、义正词严,声震天地,蔑视敌人,说了就做的特点。12、写出了闻一多从容镇定,大无畏的革命精神。13、“巨”在一切为国为民上,“高”在有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上。14、谭嗣同 为戊戌变法甘洒热血,“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显示了大无畏的精神。
三、课外阅读。
15.主要体现在他的自信,他的无畏,他的真诚,他的傲骨。
16.一是反对在《宪法》中写上个人的名字;二是主张在《宪法》中设国家主席。17.“宪草”:宪法的草案;“草宪”:草率的宪法。 18.阿谀奉承 趋炎附势 溜须拍马。(说明: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古体诗的理解能力和诗意的概括能力。)19.中国二十世纪的大多数时间里,政治灰暗,人性扭曲。很多知识分子三缄其口,明哲保身,有的甚至丧失人格,卖身求荣,而梁漱溟先生的真诚无畏确实起到了震烁于今的作用。失去他,是时代的不幸,有了他,是时代的荣幸。(意近即可。说明:这是一道学科渗透的综合探究题,旨在考查学生课外阅读和学科知识渗透的综合能力。能联系历史背景,能答出梁漱溟的精神风骨,能答出梁漱溟的历史作用。)20.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综合检测试题
宰割( ) 妇( )皆知 开拓( )摄( )制殷( ) 红 迭( )起
气冲斗( )牛 锲( )而不舍 迥( )乎不同 地壳( ) 重荷( )
荒谬( ) 钦( )佩 脚踝( ) 捋( )胡子 喧嚣 ( ) 气冲斗( )牛
澎湃( ) ( ) 慷慨淋漓( ) ( ) 选聘 ( ) 下颏 ( ) 地壳( )
赫( )然 鲜( ) 为人知 臧( )克家 校( )补 淹没( )
滑 jī( ) fù( )盖 和ǎi ( ) mèi( )力 chóu( ) chú( )
Páng ( ) huáng( ) 深suì ( ) pán( )石 chàn ( )抖
当之无Kuì( ) 仰mù( ) chóu( )划 jū( )躬
忘乎所yǐ( ) 群蚁排yá( ) 马革guǒ( )尸 尽cuì( ) 死而后yǐ( ) 轮kuò( )
二将词语补充完整并解释所补充的字的意思(14分)
义愤填( ) ( )乎不同
( )而不舍 ( ) ( )穷年
无( )及此 目不( )园
( )尽心血 一如( )往
三.文学常识(6分)
①《邓稼先》的作者是美籍华裔物理学家 ,1957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②《福楼拜家的星期天》的作者是 国 (国别)作家 ,被称为 ,代表作等 , 。
③《孙权劝学》选自 ,它是 主持编纂的一部 ,记载了从战国大五代共1362年的史事。司马光,字 , (朝代) 家、 家。
④《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作者是诗人 。
⑤、默写。(4分)
(1)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 。
(2)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 。
四.现代文阅读(11分)
改变一生的闪念
①这是我的老师的故事,至今珍藏在我心里,让我明白在人世间,其实不应该放过每一个能够帮助别人的机会。
②多年前的一天,她正在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里睡午觉,突然电话铃响了,她接过来一听,里面传来一个陌生粗暴的声音:“你家的小孩偷书,现在被我们抓住了,快来啊!”从话筒里传来一个小女孩的哭闹声和旁人的呵斥声。
③她回头望着正在看电视的惟一的女儿,心中立刻明白过来,肯定是有一个女孩因为偷书被售货员抓住了,而又不肯让家里人知道,所以胡扯了一个电话号码,却碰巧打到这里。
④她本可以放下电话不理,甚至 ( http: / / www.21cnjy.com )也可以斥责对方,因为这件事和她没有任何关系。但通过电话.她隐约设想出,那是一个一念之差的小女弦,现在一定非常惊慌害怕,正面临着也许是人生中最尴尬的境地。犹豫了片刻之后,她问清了书店的地址,匆匆忙忙地赶了过去。
( http: / / www.21cnjy.com ) ⑥一晃十几年过去了。一天中午,门外响起了一阵敲门声。她打开房门后,看到了一位年轻漂亮的陌生女孩,满脸笑容,手里还拎着一大堆礼物。“你找谁 ”她疑惑地问。但女孩却激动地说出了一大堆话。好不容易,她才从那陌生女孩的叙述中,恍然明白,原来她就是当年那个偷书的小女孩,已经大学毕业,现在特意来看望自己。
⑦女孩眼睛里泛着泪光,轻声说道:“虽然我至令都不明白,您为什么愿意充当我妈妈,解脱了我,但我总觉得,这么多年来,一直好想喊您一声妈妈。”老师的眼睛开始模糊起来,她有些好奇地问道:“如果我不帮你,会发生怎样的结果呢 ”女孩轻轻地摇着头说:“我说不清楚,也许就会去做傻事,甚至去死。”老师的心猛地一颤。
⑧望着女孩脸上幸福的笑容,她也笑了。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2分)
答:
2、第⑤段中“她所料的那样”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 (2分)
答: 。
3、文中第⑤段和第⑧段都写到了这位教师的笑,两次笑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2分)
第一次: 。
第二次: 。
4.从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位教师的善良、高尚、责任心和善解人意,请你从文中找出两处相关的描写抄写在下面。(2分)
(1) 。
(2) 。
5、当女教师问女孩“你找谁?”时,女孩“激动地说出一大堆话”,请你想像一
一下,女孩的“一大堆话”中最可能有的话是什么?(3分)
答: 。
五、文言文阅读 (19分)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加点词:(8分)
⑴权谓吕蒙曰 ( )       ⑵卿今当涂掌事 ( )      
⑶蒙辞以军中多务( )( ) ( ) 
⑷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 ( ) ( )   
⑸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  ( ) ( )    
⑹卿言多务,孰若孤( ) ⑺自以为大有所益 ( )     
⑻蒙乃始就学 ( ) ( )         
⑼及鲁肃过寻阳( ) ⑽即更刮目相待( ) 
2.写出本课的两个成语并解释。(4分)
(1) :
(2) :
3.翻译下列各句。(5分)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结友而别。
(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5)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4.孙权劝吕蒙说:“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联系你的体会,说说读书有哪些益处。(2分)
参考答案


三、
①杨振宁②法 莫泊桑 ③《资治通鉴》司马光 北宋 ④ 臧克家
⑤(1)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2)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四、课内现代文阅读:
( http: / / www.21cnjy.com )5.您还记得十几年前,在那个书店里,被您认作女儿领出来的那个小女孩吗
五、1.⑴告诉 ⑵当道,当权 ⑶推托;用;事 ( http: / / www.21cnjy.com )务 ⑷难道;研究儒家经典;通“耶”语气词 ⑸ 只 了解 历史⑹比得上 ⑺认为 ⑻才;从事 ⑼到了……的时候;到 ⑽重新
2、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 3、(1)你现在掌权管事,不能不学习。(2)只是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3)蒙结成朋友,然后分别。(4)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
(5)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
4.书给我们带来了遐想和乐趣,书给我们带来了智慧的源泉和精神的力量。读书能增长知识,开阔眼界;读书能明白事理,增强能力;读书能陶冶性情,德润人心沿着书籍构成的阶梯,学做人,学做事,攀上一个又一个科学的高峰。争取不断超越,走向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