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两弹”元勋邓稼先
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懂得通讯这种体裁的特点。
2、学会利用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的方法。
知识链接:1.原子弹是一种 ( http: / / www.21cnjy.com )核武器,是一种杀伤力很强的炸弹。这种炸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1945)美国曾向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放过,对促使日本投降起了重要作用。氢弹也是一种核武器,威力相当于数百颗原子弹。我国的原子弹和氢弹的试验成功,离不开邓稼先的心血,所以,人们称邓稼先为“两弹元勋”。
2.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本文是一篇人物通讯。
【预习导学】
1.给加点字注音。
元勋( ) 桓( ) 胆怯( ) 浩瀚( ) 和泥( )
蓦地( ) 含辛茹苦( ) 寥寥无几( ) 销声匿迹( )
2.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比喻突出地显露出才能和本领。( )
(2)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 )(3)经受艰辛困苦。( )
(4)指战功,后也泛指大的功劳。( )(5)形容旅途辛苦劳累。( )
(6)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辛。 ( )
(7)寒风像刀子,霜像剑一样刺人的肌肤。( )
3.在人物描写上,本文在具体事件的叙述中注意对人物进行细腻传神的 描写和
描写。请在课文中标出这两种描写的地方。
【合作探究】
1、这篇通讯的结构形式有什么特点?
答:由一个引子和 三部分组成,以邓稼先参与 研制工作的过程为顺序。每个部分各有侧重,既有 叙述,又有 描写,整篇通讯做到点面结合。
2、课文写了哪些事情,体现了邓稼先什么精神? 各小组自由概述
答(1)在? 页写了
这里主要体现了他
(2)在? 页还写了
这里主要体现了他
54页中写了?的事例。
57页下至58页写了?的事例。。
3、与前面几篇课文对比,本文写法特别之处是利用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的方法。从课文中把相关的环境描写语句划出来, 说说这些描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内心世界?
答:例如(1)社会环境描写 :53下面写到“ ”; 54上写到“ ”。
自然环境描写:53下面写到“ ”;57上写到 ;58上写到
这些描写的作用是:
【小结】
1、学完本文,你了解了些什么?
2、从邓稼先身上,你学到了哪些终生受用的东西?
【提升】
美国军方对中国军事实力的最新评估 ( http: / / www.21cnjy.com )报告称:中国军队武器的整体科技水平要比美国落后20年。对此,每一个有清醒头脑的中国人都不会忘了邓稼先的临终遗言:“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后得太远……”为了祖国的明天,民族的未来,为了邓稼先曾经奋斗过的事业,同学们,我们又该去做些什么呢?(写下自己最真实的想法,不少于100字)
答:5、回忆我的母亲
【学习目标】:
1.识记生字词,了解作者及背景。
2.学习按时间顺序有重点地选取典型材料来表现人物优秀品质的写法(重点、难点)
一、【预习导学】:
1、有关作者及写作背景:
朱德(1886年12月1日-1976年7月6日),字玉阶,曾用名朱建德,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誉为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国家的领袖。1944年2月25日,朱总司令的母亲钟太夫人去世,总司令得知母亲去世的消息后,怀着深深的怀念和无比崇敬的感情写下了这篇回忆性的文章。在这篇回忆性散文里,总司令追述了自己母亲的感人至深的一些事迹,唱出了一曲发自肺腑的对母亲及千千万万平凡而伟大的劳动妇女的深情赞歌。在平静的叙述之中,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真挚深沉的爱是本文最大的特点之一
2、什么叫回忆录?
回忆录是传记的一种,用回忆的形式记叙历史事件或个人的真实生活。
回忆录主要属记叙文体裁,它把作者对被回忆者的几件能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一个主题的材料组织起来,又加以适当的抒情和评论。
3、回忆录具有如下特点:
A、用叙述、描写的方法,追记本人或他人过去有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
B、篇幅有长有短,带有文献性质。
C、要求写真人真事,语言简明平实
4、阅读课文,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弄清字词的音、形、义,为理解课文内容扫清障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佃农( ) 祖籍( ) 妯娌( )
勉强( ) 迁徙( ) 慰勉( )
溺死( ) 衙门( ) 私塾( )
调料( ) 血溅( ) 瞒着( )
不辍劳作( ) 任劳任怨( ) 东挪西借( )
2).解释下列词语
不辍劳作:
任劳任怨:
宽厚仁慈:
为富不仁:
节衣缩食:
支撑门户:
东挪西借:
聊叙:
二、【合作探究】
5、再读全文,请你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概括各部分大意。)
全文可分三个部分。(根据倒叙—顺叙—倒叙把文章划分为三个段落 )
第一部分:( 段)
第二部分:( 段)
第三部分:( 段)
6、母亲一生值得叙述的事迹很多,本文选择了哪些材料?是怎样安排这些材料的?表现了母亲的什么品质?(即根据课文内容填表)
时 间 母亲经历的事情 表现说明母亲的品质
作者小时候
1895-1900年前后
1905年
1908年
1919年
1924—1927年(大革命)
1937年(抗战以后)
1944年
小结:从表中可以看出:课文围绕母亲 这一叙事线索,
本文按 顺序,记叙母亲一生的经历,表现母亲的优秀品质,重点突出,层次清晰。
三.当堂检测
请同学们用“母亲是……”的格式为题说句子,要求在课文之中尽情搜寻、概括,从而理解课文运用不同的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多方位地立体地表现母亲优秀品质的特点。
桂林市雁山中学导学案
雁山中学七年级语文科导学案
课题5、回忆我的母亲 课型:提升展示课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学习运用朴素、简洁、平实的语言来进行描述的方法。
2.学习朱德同志的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韧顽强的美德,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思念、敬爱之情。
二.合作探究
精读课文,准确回答问题:
1.文章饱含了作者对母亲的哪些丰富感情?哪一种感情是全文的基调?
2.研习课文第一部分。讨论:第一节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3.第14、15段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抒写了母亲对“我”的教育和影响?在结构形式上有什么特点?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思考这两小节与上文叙事之间的关系。
答:(1)
(2)在结构形式上运用了 。
(3)采用了 的表达方式。主要运用了 的表达方式。起到了
(4) 这两小节与上文叙事之间的关系是:
4.作为全文的结尾,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16段表达了哪几层意思?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是怎样呼应的?
答:第16段有三层意思:
语段中的“创造了”——是指 ;“创造着”——是指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是这样呼应的,即:
5.课文的语言质朴而富有深情。细读下面的句子,用心体会这一特点。
(1)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
答:
(2)她知道我们党的困难,依然在家里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
答:
(3)但我献身于民族抗战事业,竟未能报答母亲的希望。(加点的“竟”字有何深意?)
答:
三.小结:
1.本文的布局特点:
2.本文的语言特色:
六.随堂检测
请你写一至两句有关母亲的名言:6、小巷深处
学习目标:
1、能说出文中哪些具体描写表现了盲母亲对养女的爱,并能谈出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
2、能具体谈出“我”对母亲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预习指导:
一,阅读下列资料,了解作者。
林莉,1972年生于湖北嘉 ( http: / / www.21cnjy.com )鱼。出生不久便被抛弃。被一盲女所收养。生活十分窘迫。后来考上了县中,不久后开始了文学创作。《小巷深处》便是她的代表作。作者写母亲这一形象侧重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写“我”这一形像则侧重人物心理活动的刻画,文章写母亲对“我”的爱,却是在抒写“我”对家、对母亲感情变化过程中逐步展开的。全文以“我”的感情发展变化为主线,从“我”对生活的满足,“我”对母亲的骄傲,到“我”长大后对贫穷之家产生厌恶进而离开家,最后以“我”被母亲深深的爱所感动而悔悟流泪结尾,以感情构筑文章框架,文中许多细小的生活场景和事件同“我”感情的脉络连结起来,巧妙地融为一体,使文章感情真挚,极富感染力。
二、背记下列字词:
1、查字典,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布袄( ) 附和( ) 瘦瘪( ) 炫耀( ) 执著( )
黝黑( ) 秘诀( ) 荤菜( ) 揶揄( ) 哽咽( )
斑驳( ) 造孽( ) 蹒跚( ) 憧憬( )
2、解释下列词语:
揶揄:
蹒跚:
憧憬:
炫耀:
费解:
执著:
荤菜:
落寞:
哽咽:
造孽:
斑驳:
瘪:
名正言顺:
三、大声朗读下列有关母爱的句子,背记一两句。
1、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老舍)
2、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3、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4、 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雨果)
5、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纪伯伦)
6、 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铎)
7、妈妈你在哪儿,哪儿就是最快乐的地方(英国)
四、通读全文,请用“这是一个 的故事”的句式写一句话:
探究讨论:
1、课文中哪些具体描写表现了盲母亲对养女的爱?其中哪一处最让你感动?说说你的理由。
盲母亲对养女的爱:
最感动的是:
感动理由:
请用"养母是一个________ 的人"的句式说一句话
2、文章为什么以“小巷深处”为题,而不以“母爱”为题?
桂林市雁山中学导学案
雁山中学七年级语文科导学案 第二课时
课题6、小巷深处 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
1、找到文中运用了哪些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2、懂得理解父母的爱,说说自己如何感恩父母。
一、复习:朗读精彩语句
二、探究学习
1、文章对“小巷”和“竹棒”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2、“在风中,她的脸是那 ( http: / / www.21cnjy.com )么黝黑,她的手是那么粗糙,她的眼睛是那么黯淡,然而她立在那儿却是那么挺拔,那么坚定,仿佛在憧憬,又仿佛在等候。”这里的母亲“眼睛是那么黯淡”,为什么“立在那儿却是那么挺拔,那么坚定”?她在憧憬什么呢?
3、“我的视线顷刻间模糊了。在朦胧的泪 ( http: / / www.21cnjy.com )眼中,我依稀看到了村旁那长长的路,路旁那长长的小巷,巷里那根长长的竹棒,竹棒后蹒跚着一个长长的、长长的人影。”后面是“我”看到的景象吗?这些形象的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妈妈,我回来了,我已经回来了。我其实还记得,还记得来时泥泞的山路,还记得赤足跑过石板的清凉,还记得家里厚重的木门栓,还有,还有我们曾共同相偎走过的那条小巷,那条深深的小巷。”这里的“回来”有什么深层含义?对往事的回忆有什么作用?
小结
当堂检测
选 择
①他本在一家外企供职,一次意外,使他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左眼突然失明。为此,他失去了工作,到处求职都因“形象问题”连连碰壁。“挣钱养家”的担子落在了他那“白领”妻子的肩上。
②妻子日渐感到他的老父亲是个负担,不止一次跟他商量把老人送到老年公寓去,他都没同意。一天晚上,他们在卧室里吵了起来,妻子嚷:“不把你爸送走,咱们就离婚!”
③第二天早饭时,父亲说:“有件事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想跟你们商量一下,你们每天上班,孩子又上学,我一个人在家太冷清了,所以,我想到老年公寓去住,那里都是老人……”
④他一惊,父亲昨晚果真听到他们争吵的内容了!“可是,爸——”他刚要说些挽留的话,妻子瞪着眼在餐桌下踩了他一脚。他只好又把话咽了回去。
⑤第二天,父亲就住进了老年公寓。
⑥星期天,他去看父亲。父亲问他工作怎么样,身体好不好……他好像被人打了一记耳光,脸上发起烧来。“你别过意不去,我在这里挺好,有吃有住还有得玩……”父亲看上去很满足,可眼睛里却渐渐涌起一层雾。
⑦几天来,他因父亲的事寝食难安。挨到星期天,又去看父亲,刚好碰到市卫生局的同志向老人们宣传无偿捐献遗体器官的意义,问他们有谁愿意捐,很多老人都摇头。父亲站了起来,问了两个问题:一是捐给自己的儿子行不行?二是趁活着捐可不可以——“我不怕疼!我也老了,捐出一个角膜,生活还能自理,可我儿子还年轻呀,他为这只失明的眼睛,失去了多少工作的机会!要是能将我儿子的眼睛治好,我就是死在手术台上,心里也是甜的……”
⑧所有人都停止了谈笑,把震惊的目光投向老泪纵横的父亲。一股看不见的潮水瞬间将他裹围。他满脸泪水,迈着沉重的步子,一步步走到父亲身边,和父亲紧紧地抱在一起……父亲用手给他捋了捋衬衣上的皱褶,疼爱的目光像一张网,将他兜头罩下。他再次哽咽,感受如灯的父爱,在他有限的视力里放射出了无限神圣的亮光。
⑨当天,他就不顾父亲的反对,把父亲接回了家,至于妻子,他已做好最坏的打算。
1.第⑥段中画横线句子属于_________描写,表现了父亲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理。
2.揣摩第④⑨两段中画波浪线的两句话,回答问题。
(1)“他只好又把话咽了回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他已经做好的“最坏的打算”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⑧段中作者把__________________比喻为“潮水”,这个比喻形象地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全文看,父亲的“选择”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
(1)
(2)
5.你对文中人物有什么评价?请任选其中一个人物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不少于30字)7:我的老师
【学习目标】
1.学会自主阅读课文,针对问题能提取相关的正确信息。
2.学会在事件中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揭示人物性格特点。
3.能仿照课文第12段通过景物、场景描写,写一段自已曾有过的感到非常害怕、非常孤独的心境经历。
【知识链接】
一、文体常识。1.本单元写人,写人一般写人爱心,爱子女、爱学生、爱祖国等内容,意在引导我们懂得爱人和选样爱人或懂得爱国和怎样爱国2.写人要放在一定的事件中(典型的事件),在事件中通过的的外动作、心理、语言等揭示人物的性格特点3.写人有时不直接写要写的人,而是通过作者或别人写要写的人,这样的写法叫侧面描写。侧面描写的方法叫反衬手法或衬托手法
二、写作引导。本文的标题是《我的老师》 ( http: / / www.21cnjy.com )就要找相关典型的事例来写老师,写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老师的可敬可爱之处(热爱学生,循循善诱)以表达自已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自主学习】〔相信自已,一定能行!〕
(一)用3分钟快速浏览课文,给下列各题选出正确选项。
海伦学会第一个手指拼写的字是( )
A“d_o_l_l”(洋娃娃) B“w_a_d_e_r”(水) C“love”(爱) D“think”(思考)
2.“唤醒了我心灵,我心灵得到自由”的这个词是( )
A“d_o_l_l”(洋娃娃) B“w_a_d_e_r”(水) C“love”(爱) D“think”(思考)
3.作者感到“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的日子是( )
A摔碎新洋娃娃的那天
B学会“水”这个词的那天
C窜珠子的那天
D坐在大树上等待老师的那天
4.“我第一次感到后悔和难过,意识到做了错事”的时间是( )
A摔碎新洋娃娃时
B摸着洋娃娃的碎片想把它拼凑起来时
C坐在河边的草地上学习时
D坐在大树上等待老师时
文中按时间顺序写,正确的排序是( )
教海伦学知识②培养海伦对生活的信心③教海伦热爱和了解自然,懂得生活的美好④向海伦爱灌输爱悉心教诲懂得什么是爱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③②④ D③①④②
(二)把下列词语用正楷写抄写在横线上。在组内比一比,看谁写得最好。
纳闷 启蒙 预兆 无垠 温存 琢磨 毛坯 绚丽
【合作探究】
(一)请同学们再次认真读课文,我们看作者是怎样选择典型事例来写老师的可敬可爱之处(热爱学生,循循善诱)
1.教海伦学知识的事例有
(1)
(2)
(3)
2.教海伦热爱和了解自然,懂得生活的美好事例有
(1)
(2)
3. 培养海伦对生活的信心事例有
4. 悉心教诲懂得什么是“爱”事例有
(1)
(2)
(3)
(二)重点文段理解
①周围是死一般地 (沉寂 安寂)。②树叶开始 (骚动 摇动),然后整个树都在 (颤抖 发抖)。③要不是我使劲地 (抓牢 抓住)树枝的话,一阵强风早就把我从树上 (刮 吹)下去了。④狂风怒吼,树不停地、猛烈地 (摇晃 摇摆)着。⑤一阵倾盆大雨把我周围的小树枝都 (打断 打折)了,我想从树上 (跳 滑)下去,但周围的恐怖气氛使我动弹不得,我只好仍留在树上。⑥我感到一阵轰鸣声,似乎有什么重物 (掉 落)下来,我坐的树枝摇晃得更厉害了。⑦我想树和我会一起倒下去。⑧正巧这时,老师来了,她一把 (抓住 拿住)我的手, (扶 拉)我从树上下来。⑨我紧紧 (搂住 抱住)老师,感到非常高兴,我的脚又重新 (踏 踩)在坚实的土地上了。⑩这件事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课――大自然并不总是对你微笑,给你仁慈。
请在刮号选出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对上文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一段是于景物描写场景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B特定的环境景物描写有助于反映物定的心理的情感
C在景物描写和场景描写中形容词用得好才能使景物、场景写得生动而有画面感
在这段文字中的动词,使景物场景的描写非常生动传神,既渲染了环境气氛围,又生动写出了海伦当时感到陌生、无助、非常害怕、非常孤独的心境。请你用这种写法用准确生动的动词生动的写一件事,写出你那时感到“无助、害怕、孤独”的心境。(不少于200个字)
【小结提升】
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依据你的理解,说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她”一到“我”的身边就给“我”带来哪些“爱”?哪些欢乐?给“我”的生活增添哪些色彩,这些色彩为什么是“绚丽”的?“她”把事物的哪些“美”展现在“我”面前?哪些方面“使我生活得充实美满而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