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气》
一、学习目标
1.理解标题“勇气”的含义;讨论文中哪一种“勇气”更令人赞赏。
2.了解小说通过多种方法来表现人物性格的特点,弄清详略安排。
二、知识链接:
1.写作背景:《勇气》是美国作家狄斯尼的一篇小说。1939年德、意、日和美、英、法两个帝国主义集团为争夺世界霸权而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很快蔓延了全球。短短6个星期之后,号称欧洲第一陆军强国的法国就宣布投降。但具有革命传统的法国人民没有屈服,而是拿起武器同世界向往和平的反法西斯的人民一起英勇斗争。1943年,美、英、法等反法西斯联盟决定在法国开辟第二战场,迫使德军作战,以此来拖垮德国,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诺曼底登陆战役。
1944年6月6日早晨,一个美国伞兵被误投到敌占区,他向空投地附近的法国农妇求救。德军发现后就枪杀了救助他的法国农妇的丈夫。美国伞兵被俘后设法逃了出来,奔向树林。德军立即围追了他。走投无路时,美国伞兵再次向法国农妇求救,她毫不犹豫地再次救助了他。三天后,诺曼底地区解放了,他得以重返部队。
2.小说的叙述视角:
叙事作品中,故事与叙述者之间的关系叫做 ( http: / / www.21cnjy.com )叙述视角。从《勇气》全篇来看,这篇文章用的是第一人称叙述视角(开头和结尾用第一人称,故事的主体部分用第三人称)。这样写显得真实感人。第三人称是“全知视角”,用第三人称叙述故事,能够更加客观、完整的描述,也利于作者直接表达对事件的感受。
三、预习导学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拘谨( )颀长( )熹微( )悉意( )寥寥可数( )绶带( )勋章( )俘虏( )蜷身( )官衔( )门闩( )呜咽( )着陆( )空降( )
2.解释划线字和整个词语。
孔武有力: 寥寥可数:
熹微: 颀长:
悉意: 拘谨:
单枪匹马: 发落:
四、合作探究
1.小说以“勇气”为标题,写了哪几种勇气?作者更赞赏哪一种勇气?
2.在文中画出描写法国妇女神态,语言,动作的句子,思考:为什么描写法国妇女的笔墨不多,却很感人?
3.本文的主要人物是法国妇女,文章却对她略写,而对美国伞兵进行详写,这是为什么?
4.法国妇女为了救美国伞兵,丈夫被敌人枪杀了,文中那位空军将领却说“她是一个幸福的女人”,她的幸福在哪里?你有过类似这样的幸福吗?
五、小结: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你觉得小说要表现什么主题?
六、拓展提升
1.课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写出起止段,并说明分别使用了第几人称叙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开头(第 段):第 人称。
中间(第 段至第 段):第 人称。
结尾(第 段至结束):第 人称。
好处:
2.填空:
(1)《勇气》是 国作家 写的一篇 。它从 的叙述角度,为我们讲述了二战时期盟军由法国 登陆时发生的一个故事。
(2)文章的标题叫“勇气”,它实际包含两 ( http: / / www.21cnjy.com )种勇气,即 和 。从文中可看出,作者更看重 。美 猴 王
学习目标:
1、利用工具书,掌握文中的新字词。
2、理清《美猴王》的故事情节。
3、抓住动作语言描写分析石猴形象
知识连接:
1、知识储备(解读背景)
《西游记》是吴承恩对传统题材加以改造,注入他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思考,再创作而成的一部具有现实意义的神话小说。全书100回由三部分组成,主要写孙悟空战胜妖魔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的故事。本文是从《西游记》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节选出来的,是全书的开端,以后的故事都是从这里生发出来的。
2、走近作者:吴承恩,字汝忠,别号射阳山人,代小说家,山阳人。
预习导学:
1、读准字音:
开辟( ) 迸裂( ) 麋鹿( ) 瞑目( ) 蹲身( ) 径直( )
石窍( ) 石碣( )镌( ) 拱服( ) 山涧( )
2、解释词语:
喜不自胜:
造化:
瞑目:
天造地设:
顽劣:
3、整体感知,梳理结构
开端(1):写石猴 。
发展(2--3):写石猴的山间生活及发现
高潮、结局(4):石猴发现水帘洞,带领众猴进洞居住,被拥为王。
4、主旨概括:本文通过 ( http: / / www.21cnjy.com )( ) 的故事,交代了美猴王的来历,刻画了的美猴王形象 , 歌颂了他( )的精神。
合作探究
1、本文塑造了美猴王的形象,美猴王“美”在哪里?
2、结合文中对美猴王动作、语言的描写(各举出一例),说说他有哪些性格特点?
3、这个形象既有神的色彩,又有猴的特点和人的思想感情,三位一体,怎样理解?
小结提升:学习了这篇文章,你获得了哪些感受?
当堂检测:
(一)读准字音:
开辟( ) 迸裂( ) 麋鹿( ) 瞑目( ) 蹲身( ) 径直( ) 石窍( ) 石碣( ) 镌( ) 拱服( ) 山涧( )
(二)、根据对联、诗文,写出文学名著。
1、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
2、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 》
(三)、根据相关事件,填上人物姓名。
1、( )风雪山神庙。《水浒传》
2、( )大闹五庄观。《西游记》
3、( )舌战群儒。《三国演义》15. 《心声》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能简要复述文中的故事。
2、理清文章故事情节,能正确划分文章结构层次。
【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呵( )斥 棱( )角分明 契诃( )夫 恍( )惚( ) 捻( )子 咕( )噜( ) 嘟( )囔( ) 蜷( )缩 嗤( ) 簪( )子 发窘( ) 抽噎( ) 抽泣 ( ) 祷( )告 窸( )窣( )
2、作者作品:黄蓓佳,当代作家。作品有:《小船,小船》、《芦花飘飞的时候》、《请和我同行》、《遥远的地方有一片海》、《夜夜狂欢》等。
3. 背景资料:作品发表在1982年《儿童时代》,有很强的针对性。小说艺术地揭示了现实社会生活,特别是义务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一些令人深思的问题:重视优秀学生,忽视普通学生,歧视“问题”学生;课堂教学弄虚作假,摆花架子做样子。今天,我们提倡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要尽可能地充分关注更多的学生,重视学生个体,发展学生个性。这样看来,作品可以给我们很多借鉴和启迪。
4、关于小说的文学常识。小说是通过塑造人物、叙述故事、描写环境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有三个要素: 、 、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5.复述故事:在一次 的准备过程中, 精心设计了让学生有表情朗读小说《凡卡》的教学环节。学生 因被《凡卡》深深吸引而无比喜欢,很想参与课文的表情朗读。他的这一愿望遭到老师的 拒绝和同学的嘲笑。最后,在公开课上,当程老师的按部就班被学生的怯场打乱时, 举起了手,用沙哑的嗓子声情并茂地朗读了课文,表达了主人公凡卡和自己的心声。
【合作探究】
1、本篇小说,共换了几个场景?哪位同学能结合场景把主要情节讲一下?并用一句话概括每个场景所发生的事。
场景:
主要情节:公开课前 → → →公开课上
(想读课文) (偷读课文) (听读课文) (终读课文)
主要事情:
。
(3) 。
(4) 。
2、京京为什么渴望朗读课文?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实现了自己的愿望的?他能不能读好课文呢?
3、嗓子沙哑的李京京为什么想读而且一有机 ( http: / / www.21cnjy.com )会就能读得很感人,而声音又脆又甜的赵小桢事先答应了读,却最终没有勇气在公开课上举手,担心自己读不好?
【小结提升】 你认为李京京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当堂检测】 完成课后 “思考与练习三”揣摩省略号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文中的人物形象及作品的社会意义。
2、体会文中心理描写的特点及作用。
3、能正确理解“心声”的含义。
【预习】
1、本文主要刻画的人物是谁?,用了哪些描写手法?为什么老师不安排他在公开课上读书?
浏览课文,画出描写李京京行为和心理的句子。
【合作探究】
1.作者怎样表现李京京渴望读书的?在这些描写中,你觉得哪些地方最精彩?从中看出李京京是个怎样的孩子?
2.李京京在实现愿望的过程中,吐露了怎样的“心声”?
3.《心声》一文中的程老师,她在上公开课过程中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怎样看待这位老师?
【小结提升】
本文通过李京京的故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本文在写作上有哪些方法值得学习?
【当堂检测】
1、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描写方法。
⑴程老师的个二十多岁的姑娘,头发剪得短短的,眉毛也是粗黑粗黑的,嘴角棱角分明,模样有点像男孩子。( )
⑵回家的路上,路过一片小树林子。树林子静悄悄的,远远近近都不见行人。( )
⑶他真想站起来。可是,如果举了手,老师会喊他吗?课后赵小桢会嘲笑他吗?( )
⑷“不行,”程老师干干脆脆地回答,“不行。你的嗓子沙哑得厉害,念不好。”( )
⑸京京脸一红,低下了头。可是随即又抬起头来,并且举起了手。 ( )13《空城计 》
一、学习目标
1.文学常识介绍。
2.理解课文字词,读懂文意,感知课文内容。
二、知识连接
1.走近《三国演义》和罗贯中:《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演义小说。它以三国时代的历史为背景,描述了自东汉灵帝刘宏中元年(184年)到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将近一百年的政治、军事以及外交的斗争故事。作者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是中国章回体小说的鼻祖。《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并称为我国古典四大名著。
2.了解背景:《空城计》节选自《三国演义》第95回。蜀汉马谡痛失街亭,魏军在司马懿的率领下长驱直入,诸葛亮被迫退军。魏军将至,诸葛亮身处空城,面对强敌而能处变不惊,设下空城计,终于使司马懿引兵退去。
3.文体常识:本单元是一个小说单元,学习时有必要弄清小说的基本知识。
a.小说是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通过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环境的描述来概括地表现社会生活的矛盾。
b.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和环境。
c.小说为了塑造人物形象,往往会运用一些 ( http: / / www.21cnjy.com )描写方法,其中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行为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正面描写)。有时为了表现主要人物,除了正面对他进行上述的描写外,还通过描写次要人物或反面人物进行衬托(侧面描写)。
d.情节一般有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e.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 http: / / www.21cnjy.com )。社会环境描写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通过对人物具体生活环境中陈设、格局、气度、色调等的描绘,来烘托人物的情趣、爱好、气质、理想、情操等思想性格;一是通过对某种特定社会生活情景的展示,为人物提供宏观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时代文化氛围。
预习导学
一、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司马懿( ) 鹤氅( ) 纶 ( ) 巾 远遁( )
隐匿 ( ) 言讫( ) 旌( )旗 无不骇( )然
根据拼音在横线上写出正确的字形,并解释整个词语的含义。
(fēng yōng) 而来:
笑容可(jū) :
( fǔ ) 掌大笑:
旁若无人:
合作探究(精句赏析)你能解释下列句子的含义吗?(注意加横线的句子)
一、孔明分拨已定,先引五千兵退去西城县搬运粮草。
二、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
三、众官无不骇然,乃问孔明曰:司马懿乃魏之名将,今统十五万精兵到此,见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
四、丞相之机,神鬼莫测。若某等之见,必弃城而走矣。
五、吾若为司马懿,必不便退也。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
六、吾兵只有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
小结提升
你读懂这个故事么?《空城计》写了一个什么故事?作者为什么写这个故事
主备 备课组审核 审核人 班 小组姓名:
雁山中学 七 年级 语文 科导学案
课题 13《空城计 》 课型:新授课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理清故事情节,进一步感知课文,体会本文人物描写的方法。
2.理解课文对比映衬的写作手法
预习导学
1.熟读课文,理清文章故事情节:
故事的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2、自由朗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五分钟左右)
合作探究
一、请从文中找出有关诸葛亮衣着、动作、神态描写的语句(各写一处即可)。联系整个故事情节,思考: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二、文中三次写到诸葛亮的“笑”,请从文中画出相关语句,并说一说从中你体会出诸葛亮当时怎样的心理?
三、司马懿中了诸葛亮的空城计,与唾手可得的胜利失之交臂,是否能以此说他很愚蠢?你认为司马懿是个怎样的人物
四、你认为司马懿的存在对诸葛亮形象的塑造有何作用
巩固提升
读了这篇文章,你获得了哪些感受?
学以致用
1.作者是如何运用对比和衬托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请举例说。
2.试一试,看能否从文中找到诸葛亮施计成功的理由。
3.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主题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