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威海市第四中学高中化学鲁科版选修4第3章第1节 《水溶液》课件(24张ppt)+教学设计(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威海市第四中学高中化学鲁科版选修4第3章第1节 《水溶液》课件(24张ppt)+教学设计(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6-05-08 15:55:09

文档简介

课件24张PPT。第三章第1节 《水溶液》
【学习目标】
1、学生通过课前观看微视频,说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会书写电离方程式。
2、学生通过利用手持技术—电导率传感器测量氨水、醋酸、氢氟酸、盐酸、氯化钠溶液的电导率,说出不同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是否相同,原因是什么?
3、学生通过阅读课本,书写水的电离方程式,说出离子积常数的定义和影响因素。
4、学生通过教师讲解能说出导致溶液的酸碱性的决定性因素,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说出测定溶液PH的方法。【学习重点】
水的电离、Kw的含义、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 【学习目标一】 一、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态

化合物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强酸强碱大多数的盐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水大多数的有机物CO2、NH3、SO2、SO3等 【学习目标一】 一、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态

【观察】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样吗?
在五只烧杯中分别盛有等体积的
1 mol.L-1的醋酸、氨水、盐酸、氯化钠、氢氧化钠溶液,连接仪器,接通电源,观察灯泡亮度。
【学习目标一】 一、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态
【思考】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强弱主要取决于什么?
自由移动离子的浓度大小,自由移动离子的浓度越大,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越强。
【学习目标二】 二、水的电离
外界条件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
【学习目标二】通过阅读课本,书写水的电离方程式,说出离子积常数的定义和影响因素。 二、水的电离
外界条件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
增大 【学习目标二】 二、水的电离
外界条件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
增大 【学习目标二】通过阅读课本,书写水的电离方程式,说出离子积常数的定义和影响因素。 二、水的电离
外界条件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
减小 【学习目标二】 二、水的电离
外界条件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
增大 【学习目标二】 二、水的电离
外界条件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
减小【学习目标三】三、溶液的酸碱性
【思考】测定溶液PH的方法?
PH试纸:把小片试纸放在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少许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中央,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即可确定溶液的PH。
PH计
《考试说明》对本部分的要求:
1、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2、了解水的电离,离子积常数。
3、了解溶液PH的定义,了解测定溶液PH的方法,能进行PH的简单计算。【2007年14、D】
判断正误:氯气溶于水达到平衡后,若其他条件不变,加入少量水,水的电离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
在氯水中存在如下平衡:
Cl2+H2O HCl+HClO——①,
H2O H++OH-——②,
HClO H++ClO-——③。
当加入少量水时,平衡①③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是由于水的稀释作用,使得溶液中C(H+)浓度降低,而水的离子积常数不变,所以由水电离出的OH-浓度增大,即水的电离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正确【2010年28、(3)】
实验室用Zn和稀硫酸制取H2,反应时溶液中水的电离平衡 移动(填“向左”“向右”或者“不”)
水的电离平衡为H2O H++OH-,硫酸电离出的c(H+)对水的电离是抑制作用,当Zn消耗了H+ , c(H+)减小,对水的电离的抑制作用减弱,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
向右 【2010年15、C】
判断正误:某温度下, (s) 、 (s) 分别在溶液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后,改变溶液 PH,金属阳离子尝试的变化如图所示。据图分析, c 、d两点代表的溶液中 与 乘积相等。( )
只要温度一定,Kw就一定。
正确【2012年29、(4)】
25℃时,将amol NH4NO3溶于水,溶液显酸性,向该溶液滴加bL氨水后溶液呈中性,则滴加氨水的过程中的水的电离平衡将______(填”正向”“不”或“逆向”)移动。
加碱抑制水的电离。 逆向【2013年13、C】
判断正误:某温度下,向一定体积0.1mol/L醋酸溶液中逐滴加入等浓度的NaOH溶液,溶液中pOH(pOH=-lg[OH-])与pH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M点和N点所示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 )
由于M点的H+浓度等于
N点的OH-浓度,对水的电
离程度抑制能力相同,所
以两点水的电离程度相同。 正确【当堂检测】A组1、水的电离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看成是中和反应的逆反应,因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的离子积KW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B、水的电离程度很小
C、在一定温度下,当溶液中的[H+]变小时,[OH-]一定变大
D、在任何条件下,溶液中的[H+]变大时,[OH-]一定变小
2、下列说法正确的( )
A.HCl溶液中无OH-
B.NaOH溶液中无H+
C.NaCl溶液中既无OH-也无H+
D.常温下,任何物质的水溶液中都有H+和OH-,且KW=1×10-14 (mol.L-1)2DD3、室温下,在pH=12的某碱溶液中,由水电离的[OH--]为( )
A.1.0×10-7 mol.L-1 B.1.0×10-6 mol.L-1
C.1.0×10-2 mol.L-1 D.1.0×10-12 mol.L-1
4、将纯水加热至较高的温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水的离子积变大、pH变大、呈酸性
B、水的离子积不变、pH不变、呈中性
C、水的离子积变小、pH变大、呈碱性
D、水的离子积变大、pH变小、呈中性
DD5、100℃时,Kw=1×10-12 mol2?L-2,对纯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pH=6显弱酸性
B、C(H+)=10-6mol/L,溶液为中性
C、Kw是常温时的10-2倍
D、温度不变冲稀10倍pH=7
6、纯水在25℃和80℃时的氢离子浓度,前者和后者的关系是 ( )
A、前者大 B、相等
C、前者小 D、不能肯定
BCB组7、PH相同的盐酸和NH4Cl溶液,水电离的H+浓度分别为a,b,那么a,b的关系是( )
A、a>b B、a=b C、a<b D、无法确定
8、常温时某溶液中,测得由水电离出的C(H+)为
10-11mol/L,则对此溶液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一定是酸溶液
B、一定是碱溶液
C、可能是pH=3的酸溶液
D、可能是pH=11的醋酸钠溶液CC9、下列四种溶液:①c(H+)=1mol·L-1的醋酸 ②0.1mol·L-1的盐酸 ③0.01mol·L-1的NaOH溶液 ④c(OH-)=10-3mol·L-1氨水溶液。由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之比为( )
A.1∶10∶100∶1000 B.0∶1∶12∶11
C.14∶13∶12∶11 D.14∶13∶2∶3
10、某温度下,纯水的c(H+)=2×10-7mol·L-1,则此时c(OH-)为__________。若温度不变,滴入稀盐酸使c(H+)=5×10-4mol·L-1则溶液中c(OH-)为__________,由水电离产生的c(H+)为__________,此时温度____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25℃。A2.0×10-7mol·L-18.0×10-11 mol·L-18.0×10-11 mol·L-1高于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水溶液》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化学平衡学习的继续与拓展。对水的电离平衡的掌握,是对中学化学平衡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完善,是高中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中学化学基础理论的一个重要部分,也为后续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和盐类的水解等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学生分析
???? ?学生在第二章已学习过化学平衡原理,本节学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离子平衡知识与化学平衡知识密切相关,尤其是化学平衡的建立和平衡移动原理等知识及其学习方法,可直接用来指导对离子平衡的学习。
三、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课前观看微视频,说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会书写电离方程式。
2、学生通过利用手持技术—电导率传感器测量氨水、醋酸、氢氟酸、盐酸、氯化钠溶液的电导率,说出不同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是否相同,原因是什么?
3、学生通过阅读课本,书写水的电离方程式,说出离子积常数的定义和影响因素。
4、学生通过教师讲解能说出导致溶液的酸碱性的决定性因素,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说出测定溶液PH的方法。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1、微视频的使用
学生课前观看的微视频的内容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必修一》中电解质、非电解质概念的复习;一部分是本节强、弱电解质概念的学习。课前的这种学生方式可以节省课堂的教学时间,教师可以在课上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检测学生掌握的程度如何,还有哪些需要教师讲解的地方等。
2、手持技术的使用
利用手持技术—电导率传感器测量氨水、醋酸、氢氟酸、盐酸、氯化钠溶液等的电导率,进而判断溶液导电能力的差异,代替课本中用小灯泡的亮度测定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实验。好处是可以避免由于小灯泡亮度差异不大导致的观测不清,并能更好的说明同浓度的不同弱电解质之间的导电能力也有可能不同的事实,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埋下伏笔。
3、网络平台的使用
????课堂小测环节使用网络平台(如12xue、问卷星等)中的试题测试功能直观有效地测试本节课学生的掌握情况,反馈哪些学生的哪类知识掌握的不好,便于教师进行及时的讲解和反馈练习。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 ? ? ?课堂导入
?
人体体液的pH与生命的安危
?
生物体中的物质大部分为水,这些水形成了形形色色的“溶液”——体液。人体对体液的酸碱性变化非常敏感,正常情况下,允许的pH波动范围很小。pH变化太大时,生物催化剂——酶的催化作用将减弱或消失,从而影响人体的代谢功能,甚至危及生命。
? 聆听、看图片
? ppt
? ? ?展示学习目标,
? 强调本节课的重点。
?
问题驱动:???
1、化合物划分成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分类依据?
2、电解质划分成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分类依据?
? ? ? ?回答
? ppt
? ? ? ? ? 评价
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属于弱电解质的是?????????;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①??氨水?②蔗糖?③烧碱?④NH3·H2O?⑤CO2?⑥碳酸钙⑦CH3COOH?⑧铜?⑨氯气
? ? ? ?回答
ppt
? ? ? ? ? 研讨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样吗?
? ? ? ?思考
?
?
? ? ? ? ??实验
利用手持技术—电导率传感器测量氨水、醋酸、氢氟酸、盐酸、氯化钠溶液等的电导率,进而判断溶液导电能力的差异
? ? ?实验操作
电导率传感器
? ? ? ? ? ?研讨
1、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强弱主要取决于什么?
2、水能导电吗?
3、如果能,水的导电能力怎样?
小组讨论、回答
?
? ? ? ? ?复习、建构
外界条件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
? ? ? ?回答
实物投影仪
?
? ? ? ? ? 评价
1.电离过程为H2O
A.[H+]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B.在35℃时[H+]>[OH-]
C.水的离子积Kw(25℃)> Kw(35℃)???????? D.水的电离是一个吸热过程
2、下列物质加入水中,使水的电离程度增大,且所得溶液显酸性的是(?????)
ACH3COOH?????????????????????????????? B.Al2(SO4)3??????
CNaOH????????????????????????????????? D.Na2CO3
?
? ? ? 回答
?
? ?ppt
? ? ? ? ?讲授
例题:
25℃时,0.1mol?L-1HCl溶液中,由水电离出H+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
? ?聆听,做笔记。
?
? ? ? ? ?评价
迁移练习:
25℃时,0.1mol?L-1NaOH溶液中,由水电离出OH-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展示自己的答案并讲解自己的做题思路。
实物
投影
? ? ? ? ?研讨
如何确定溶液到底是酸性还是碱性,应该如何进行测定呢?
? ? ? 思考
?
? ? ? ? 当堂检测
?
反馈、评价
?在平板上完成答题
网络
平台
? ? ? ? ??小结
?
学生小结本节收获
?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水溶液的教学共分两课时进行,本节课是第一课时,学习内容包括水的电离和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态,以及溶液的酸碱性。课标对这部分的要求是“知道水的离子积常数,能进行溶液PH的简单计算,初步掌握测定溶液PH的方法。”
本节课共分二个阶段:
第一阶段,根据学生已有知识的特点,讲本部分内容的顺序进行了调整,共分三部分进行:第一部分,强弱电解质。第二部分,水的电离。第三部分,溶液的酸碱性。以下谈谈每一部分的处理方式:
第一部分,强弱电解质:学生在课前通过观看微视频进行复习和学习,课上教师通过提问和知识的应用来检测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而判断是否还需讲解以及讲解什么等。
第二部分,水的电离:根据课标要求这部分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学生通过填写导学案自主学习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常数的概念及影响因素;通过利用手持技术—电导率传感器测量氨水、醋酸、氢氟酸、盐酸、氯化钠溶液的电导率明确不同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不同,进而分析原因。教师课上重点强调水电离产生的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的浓度相等,以及在温度不变的前提下KW不变等规律。
第三部分,溶液的酸碱性:本部分内容较难,是本节课的难点。主要以教师的讲解为主,教师要讲清水的离子积常数同样适用于稀溶液中,并再次强调水电离产生的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的浓度相等。而后进行迁移练习,将学生的做题过程进行实物投影,并由学生主讲他的解题思路,教师最后进行概括和评价。
第二阶段:?当堂检测,利用网络平台对本节学习内容进行过关检测,以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