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自我评估
(满分:120分 作答时间:120分钟)
第一部分
(1~2题 14分)
学校组织开展“游览祖国大好河山,激发爱国主义情感”主题研学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0分)
河北,这片充满魅力的土地,有着无数大好河山等待人们去游览。走进河北,那连绵的山脉就像一道天然的 (屏蔽 屏障),巍峨耸立,守护着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有的山峰陡峭如削,上丰下锐,形似宝塔;有的山峰拔地而起,直插云霄,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踏上古老的河北大地,风声呜咽,仿佛这片土地上历史的回音。这里的山河静穆,像一位(qiān xùn)的长者默默地注视着自己护佑的儿女;这里的大地宽广,像一位伟大的母亲 (奉养 哺育)着一代又一代的心里(huò liàng)的儿女。……当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时,心中那股爱国主义情感油然而生,仿佛有一种力量在内心涌动,让我们想要像先贤一般在时代的浪潮中力挽狂澜,为这片土地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1)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2分)
①(qiān xùn)
②(huò liàng)
(2)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陡峭(xiāo) 呜咽(yè)
B.陡峭(qiào) 呜咽(yān)
C.陡峭(qiào) 呜咽(yè)
D.陡峭(xiāo) 呜咽(yān)
(3)从文段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横线处。(2分)
(4)有同学读到“在时代的浪潮中力挽狂澜”时,思考“力挽狂澜”的意思。在文中 “力挽狂澜” 的意思是 (①在时代浪潮中挽回危险的局势 ②在时代浪潮中掀起更大的波浪 ③在时代浪潮中随波逐流)。(只填序号)(2分)
(5)下面是小冀拟写的班级第二学期研学活动时间安排,请你完善。注意:补充的主题应突出节日特点,并与已有“活动主题”的语言形式相近。(2分)
日期(2025年) 节日 活动主题
4月4日 清明节 祭奠英灵,缅怀先烈
5月1日 劳动节
5月31日 端午节 纪念屈原,弘扬传统
2.下面是小冀去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研学后写的一段话,请阅读后回答问题。(4分)
西柏坡,那是一片充满红色记忆的圣地。当我踏入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简陋的房屋,它们虽朴实无华,却见证着伟大的决策诞生。随着脚步的深入, 。( )英雄们无私奉献,( )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在这里,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意义,让我明白我们必须传承和弘扬西柏坡精神,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1)文段中括号内应填入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因为 所以 B.无论 都
C.不仅 还 D.即使 也
(2)填入语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从中,我不仅了解到当时的艰苦条件
②它们仿佛在诉说着当年的故事
③我看到了一幅幅珍贵的历史图片
④而且深刻感受到先辈们坚定的革命意志
A.①③②④ B.①④③②
C.③①②④ D.③②①④
第二部分
(3~18题 56分)
一、古诗文阅读(共24分)
(一)默写(6分)
3.诗词朗诵会上,筱熙设计了一段开场白,请补充完善。(6分)
在远离家乡的日子里,思念如同涓涓细流,在心底缓缓流淌,不断汇聚成澎湃的思乡之海。“ , 。”岑参身处异地,向东遥望故乡,长路漫漫无尽头,思乡的泪水沾湿了衣袖。“ , 。”李白在洛城听到不知何处传来的玉笛声,那笛声在春风里弥漫全城,撩动着他的思乡之情。“愿驰千里足, 。”木兰征战多年,淡泊名利,心中所想也是尽快回到故乡。若我们如王维“ ,弹琴复长啸”,也许能暂时消解思乡之情吧!
(二)阅读(18分)
学习《木兰诗》时,小冀同学查找了一些资料。请阅读下面文字,回答4~9题。(18分)
木兰诗(节选)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资料夹 资料一: 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①,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②。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③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节选自《古今乐录》) ①〔习骑〕练习骑马。②〔当行〕在征发之列。③〔驱驰〕策马疾驰。
资料二: 题 木 兰 庙 杜 牧 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 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①。 ①〔明妃〕王昭君,为维护汉匈关系,出塞和亲,嫁给匈奴单于呼韩邪。
资料三: 亲戚持酒贺,父母始知生女与男同。门前旧军都,十年共崎岖。本结弟兄交,死战誓不渝。今者见木兰,言声虽是颜貌殊。惊愕不敢前,叹息徒嘻吁。 世有臣子心,能如木兰节。忠孝两不渝,千古之名焉可灭。 (节选自韦元甫《木兰歌》)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不闻爷娘唤女声 闻:
(2)关山度若飞 度:
(3)长而益精 益:
(4)市鞍马 市:
5.下列对资料一中画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
B.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
C.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
D.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2)本结弟兄交,死战誓不渝。
7.木兰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结合《木兰诗》(节选)及以上资料,简要分析。(3分)
8.请从以下任务中任选其一作答。(3分)
任务一:资料一和资料二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请简要分析。
任务二:同为抒发对木兰的赞美之情,《木兰诗》(节选)与资料三的结尾方式有何不同
9.中国画是一种偏重写意的艺术,在形似的基础上创设意境。同学们用国画为以上资料配画,并就此分享自己的感悟。下面图画中,图一是徐悲鸿的画作《奔马图》,图二是单柏钦的画作《木兰从军图》。(2分)
杨杨:《奔马图》里,一匹奔马奋鬃扬蹄,在广袤的大地上飞奔。骏马栩栩如生,富有动态美感,仿佛要破纸而出,表现出强健的生命力和豪气勃发的精神风貌。
请你简要描摹图二的内容并写出人物精神,语言力求文雅。
二、现代文阅读(共25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0~12题。(8分)
资料一:前几天,南开大学校园,首任校长张伯苓于1935年提出的“爱国三问”再次响起。
“你是中国人吗 ”“是!”
“你爱中国吗 ”“爱!”
“你愿意中国好吗 ”“愿意!愿祖国繁荣富强!”
问得深沉,答得坚定,铿锵之声,久久回荡,引发网友共鸣。从风雨如磐走到阳光灿烂,中国早已今非昔比。但历史深处的发问和呐喊,仍能穿越时空,在人们心中掀起巨大波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对于中国人来说,爱国不关身份,无须理由,与生俱来,历久弥新。
深沉的爱,总是源于理性的认知。
(节选自彭飞《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人民日报》2024年9月30日)
资料二:新时代青年,一个多么振聋发聩的响亮名称,一幅多么朝气蓬勃的群体画像。他们在祖国的号召下,用汗水和智慧为发展建设添砖加瓦,用使命和担当为复兴伟业致知力行,更让青春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爱国”二字,是青春华章里最有力、最掷地有声的回应。“希望广大青年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习近平总书记对于青年一代的嘱托,清晰地指出了“小我”与“大我”之间的逻辑关系——在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社会服务、卫国戍边等领域或方面工作中,青年是“先锋队”,更是“主力军”!把我们所热爱的国家建设得更好,这份无上荣光,正是家国情怀的最好的践行!
(节选自谢伟锋《“爱国”二字,是青春华章里最掷地有声的回应》,“光明网”2024年9月25日)
资料三: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时代。如何实现国家发展和个人成长的同频共振,最关键就是要把爱国之心化为报国之行,以实际行动回答好“爱国三问”。新时代波澜壮阔的征程中,广大青年在乡村振兴战场摸爬滚打,在科技攻关岗位奋力攀登,在抢险救灾前线冲锋陷阵,在奥运竞技赛场奋勇争先……“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成为当代中国青年发自内心的最强音。实践表明,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始终扎根人民、奉献国家。
(节选自沈若冲《把爱国之心化为报国之行》,“人民网”2024年9月19日)
10.综合上述资料和你的理解,说说我们应该如何“把爱国之心化为报国之行”。(4分)
11.资料三中“爱国三问”,指的是资料一中的哪三问 (2分)
12.下列对资料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资料一强调爱国之情源于理性认知,这种认知能跨越时空引发共鸣。
B.资料二表明新时代青年在各领域工作中是先锋主力,践行家国情怀。
C.资料三指出不同岗位上的青年以实际行动将爱国心转化为报国行。
D.资料一中的爱国情感的表达只适用于特定历史时期,现在已不适用。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3~17题。(17分)
一 人 团
①“我是杜团长,杀日寇!给我冲呀!”
②“哎哟,我的大团长。你醒醒吧!吵死个人啦!”下铺战友用手捅了捅杜子龙的脑瓜。
③杜子龙猛然惊醒,原来自己刚刚是在说梦话。如果不提醒,自己没准真冲出去梦游了。
④十八岁的杜子龙是个新兵蛋子。他打小是个孤儿,跟着爷爷过活,吃村里百家饭长大。他个子小,才一米六五,胆子更小。加上吃饱上顿没下顿,常常食不果腹,他就长成了一副柔柔弱弱的样子。性格也怯懦,见个生人说个话都哆嗦,脸老红。
⑤日寇血洗村庄,爷爷被刺刀捅死了。他扒个坑埋了爷爷,咬破食指写了血书,跟上部队当了八路军。
⑥司令检阅新兵,为了鼓劲,问新兵们有什么愿望。有人说要当连长,最大有人说要当营长,又好像底气不足。周边的战士一阵哄笑,下边一阵乱嚷嚷。轮到他,“我,我,我要当团长!”杜子龙从喉咙里咕噜半天,才紧张地挤出声,引得大家哄堂大笑。
⑦“就你个熊样,姓个杜,还想当团长 !”有战士取笑他。
⑧“头回敬个礼还出左手,还想当团长 做梦娶媳妇吧!”还有战士揭他开始训练时的“伤疤”。
⑨“我姓杜,独立团团长,咋了 ”杜子龙不服气地辩解,脖子上青筋直暴。司令用手势止住下面的窃笑,说:“不想当元帅的兵不是好兵!我们要向杜子龙同志学习!”
⑩他紧张得脑门上出了汗,阳光下脑门上映出一粒粒晶莹的白光。他心中涌起一阵暖流,右手暗暗攥紧了拳头。【批注:细节出彩,描摹生动。】
每次越野拉练后,战士们一个个累得就地倒下酣然入睡。杜子龙每次都强迫自己继续训练,两个月下来虽是瘦了,但动作干练有力,一次掰手腕居然还意外赢了虎背熊腰的大个子班长。
月上中天,寒气逼人。杜子龙伸左臂,“一营长”“到!”;伸右臂,“二营长”“到!”;出左腿,“三营长”“到!”;出右腿,“四营长”“到!”;“五营长”,“敬礼!”
连长半夜查岗,发现杜子龙趁大家不备偷偷一个人练习军姿,做着动作,自问自答。最后那个标准的军礼孔武有力,连长虽然口中批评他溜岗私练,心中还是竖起大拇指。
团里杜团长来做战前动员,听到战士们说杜子龙跟他一个姓,开心地拉杜子龙坐石头上一块唠嗑。一问,嘿,两人邻村,祖上一家子。论辈分他高一辈,团长管他叫叔呢。
“叔呀,咱叔侄俩打仗要学长坂坡赵子龙!”“一家子”团长平易近人,令他心潮澎湃。
三场战斗下来,日寇装备好,火力猛,虽然战士们猛打猛冲,但伤亡很大,减员严重,仅剩下不到一个营的兵力。“我爷爷仇还没报呢!”杜子龙咬牙切齿。
最后一场是场凶多吉少的阻击战。杜团长带剩下的一个营要掩护主力部队开赴前线,面对一个旅的日寇的攻击、敌人火炮的轮番地毯式轰炸,战士们杀红了眼,虽然只剩十几个人,但还是消灭了敌人两个团。
又坚守阵地一个小时,敌人只有一个团了,可阵地上仅有杜团长和他两人了。杜团长说,叔,你还年轻,我掩护你撤吧。杜子龙说,侄儿,我可是叔呢,要撤你撤。他坚决不同意走。
杜团长命令他去找弹药,故意支走他。等他背弹药回来,杜团长身上全是子弹击穿的血窟窿,临死还瞪着愤怒的眼睛。杜子龙血脉偾张,一股热流涌上眼窝,他上前用手轻轻抚合团长的眼睛。
步话机里在呼叫:“你们情况怎么样 请务必坚守阵地,掩护兄弟部队战略大转移!”
“我是杜团长,请首长放心,人在阵地在!”杜子龙抓起话筒话刚说完,一颗子弹从侧面射穿了他的双眼,瞬间血肉模糊,他什么也看不见了。
“一营长”“到!”;“二营长”“到!”;“三营长”“到!”;“四营长”“到!”
寂静可怕的口号声振聋发聩,响遏行云,吓得围上来的日寇以为八路军有援兵到了,来了大部队。他们好半天不敢轻举妄动,只能匍匐前进。
有个胆大的日寇侦察兵爬近前,但见前方五十米一个血人,边伸臂出腿边喊,声嘶力竭。
原来是一个人!那个侦察兵狞笑一声,连声喊后边的日寇向杜子龙形成包围圈。
打扫战场时,战友们发现,满脸血污的杜子龙左腿微微前屈,那分明是三营长报道的姿势。
(作者:张中杰。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
13.小说讲述了一个少年在军营中成长的故事,请根据提示,梳理故事情节。(2分)
开端:爷爷被日寇刺死,杜子龙入伍誓为爷爷报仇。
发展:
高潮:
结局:敌人发现只有杜子龙,杜子龙微微前屈左腿英勇牺牲。
14.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4分)
(1)我是杜团长,杀日寇!给我冲呀!(请分析这句话中杜子龙的心理)
(2)“一营长”“到!”;“二营长”“到!”;“三营长”“到!”;“四营长”“到!”(请用第一人称写出第段中杜子龙的心理活动)
15.根据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批注】,联系上下文,赏析画横线句子。(3分)
16.说说文章标题为什么取为“一人团”。(4分)
17.文章最后一段特写了“满脸血污的杜子龙左腿微微前屈”的姿势,课文《谁是最可爱的人》也定格描写了松骨峰战役中战士们最后的姿态,请结合本文及链接材料,为这些战斗英雄们写一段颁奖词。要求:50~80字,至少使用一种修辞。(4分)
【链接材料】“战后,这个连的阵地上,枪支完全摔碎了,机枪零件扔得满山都是。烈士们的遗体,保留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有抱住敌人腰的,有抱住敌人头的,有掐住敌人脖子把敌人摁倒在地上的,和敌人倒在一起,烧在一起……”
三、整本书阅读(共7分)
18.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填空。(7分,前3空每空2分,第4空1分)
筱熙:杨杨,咱们围绕《骆驼祥子》里的祥子和其他与之相关的人物聊聊呗。
杨杨:好呀。先说说他的妻子虎妞吧,她可是个很有特点的人物。虎妞长得虎头虎脑,(1) (人物形象)。
筱熙:没错。那刘四爷呢 他的形象也很鲜明啊。
杨杨:刘四爷霸道、残忍、自私。他开着车厂,从不把车夫当人看。对于祥子,他一开始就瞧不上,觉得祥子只是个普通的车夫,配不上他的女儿虎妞。他发现虎妞和祥子的事情后,(2) 。
筱熙:确实,刘四爷对祥子的影响很负面。不过曹先生就不一样了吧
杨杨:对,曹先生是个(3) 的人。他很尊重祥子,祥子在曹先生这里感受到了(4) ,这是他在别处很难得到的。祥子很敬重曹先生,曹先生也算是祥子黑暗生活里的一抹亮色了。
筱熙:是啊,从祥子和这些人的关系可以看出来,不同的人物对祥子的命运走向有着不同的影响。
第三部分
(19题 50分)
19.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作。(50分)
探[tàn]
基本释义:
(1)寻求(试图发现):~求|~究|~索|~幽访胜|~本溯源
(2)侦察打听:~问|~询|~查|~案
(3)做侦察工作的人:~马(侦察骑兵)
(4)访问、看望: ~望|~亲|~病
(5)伸手摸取; ~囊取物
(6)向前伸出 (头或上体):~身
以上是某工具书中关于“探”字的释义,根据你对“探”字的理解,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拟题目,然后作文,不少于600字;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
参考答案
1.(1)①谦逊 ②豁亮
(2)C
(3)屏障 哺育
(4)①
(5)示例:体验劳动,歌唱明天
2.(1)A 【解析】句子强调由于英雄们的无私奉献,才造就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存在因果关系。B项“无论……都”表示条件关系;C项“不仅……还”表示递进关系;D项“即使……也”表示假设关系,均不符合语境。
(2)D 【解析】首先是“随着脚步的深入,我看到了一幅幅珍贵的历史图片”,看到图片后“它们仿佛在诉说着当年的故事”,然后“从中,我不仅了解到当时的艰苦条件”,最后“而且深刻感受到先辈们坚定的革命意志”,这样的顺序符合逻辑。
3.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送儿还故乡 独坐幽篁里
4.(1)听到 (2)越过 (3)更加
(4)买
5.C
6.(1)将士们经历了很多次战斗,有的战死沙场,有的胜利归来。
(2)(我们)本来结下了兄弟般的情谊,发誓共同战斗至死不渝。
7.示例:诗文中的木兰勇敢无畏、孝顺坚毅、机智聪慧、爱国忠诚,是一个具有多种魅力的女性形象,她打破了传统性别观念的束缚,成为后世传颂的英雄典范。(答到“勇敢无畏、孝顺坚毅、机智聪慧、爱国忠诚”等要点即可)
8.任务一示例:资料一通过木兰代父从军、英勇善战的事迹,表达对巾帼不让须眉的赞美之意。资料二则是通过描写木兰代父从军、英勇善战,表达了对木兰的赞美;又通过木兰对家乡的思念与对和平宁静生活的向往,含蓄地批判了统治阶层需要木兰和王昭君这样的女性担负起保家卫国的行为。
任务二示例:《木兰诗》(节选)的结尾以兔作喻,委婉含蓄地对木兰的谨慎和机警进行讴歌和赞美;资料三结尾直抒胸臆,以议论语句直接表达对木兰功绩的评价和赞美。
9.示例:《木兰从军图》中,木兰策马奔腾,画面充满了力量与豪情,传达了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
10.示例:①深化理性认知,深刻认识爱国内涵;②响应祖国号召,在各领域发挥先锋和主力作用;③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前途、人生与民族命运相连;④在实际生活中把爱国之情转化为具体行动,以实际行动践行爱国情怀。
11.“你是中国人吗 ”“你爱中国吗 ”“你愿意中国好吗 ”
12.B
13.发展示例:同伴嘲笑杜子龙文弱,杜子龙勤奋练习立下志向
高潮示例:杜团长掩护部队牺牲,杜子龙佯装援兵吓退敌人
14.(1)示例:表现了杜子龙对当团长带兵打仗的强烈期望,日思夜想、梦寐以求。因为日本人血洗村庄,杀死爷爷,杜子龙对日本侵略者充满憎恨,渴望杀敌报仇。
(2)示例:我一定要坚持下去,完成任务,为爷爷报仇,掩护兄弟部队战略转移!希望敌人真的以为我们的援军到了!
15.示例:运用了神态、动作的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刻画出杜子龙在经历了同伴的嘲笑、自己的辩解、司令的鼓励后内心的紧张与感动,以及更加坚定了当团长、替爷爷报仇的决心。
16.“一人团”既指在司令询问新兵理想时,杜子龙说自己想当独立团团长,又指杜子龙独自模拟团长练习军姿,还指最后一场阻击战中杜子龙凭借一己之力,佯装指挥一个团的援军,掩护兄弟部队战略转移。这个标题关联文章主要内容;暗示文章主题——对八路军英勇顽强、不畏牺牲的精神的赞美,反映杜子龙作为新兵的成长;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17.示例:他们,战无不胜;他们,无所畏惧。一夫当关,镇守阵地,坚定的号令刺破敌人的狂嚣;逢敌亮剑,以气胜钢,血染的战旗迎风招展。他们把祖国放在心中,他们用热血书写忠诚,他们是不朽的丰碑!
18.(1)性格泼辣、精明能干,但又有点自私
(2)毫不犹豫地把祥子赶走,一点情面都不留
(3)善良、温和、有文化
(4)平等和尊重
19.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