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自我评估 (含答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自我评估 (含答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02 20:13: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自我评估
(满分:120分 作答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共23分)
学校开展“追寻‘平凡微光’,汲取非凡力量”的小记者采访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为寻找具有平凡微光的相关人物,鼓励大家踊跃投稿,晓姝写了一段文字准备在广播站播出,里面有一些字词拿不准,请你判断。(4分)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以粗    (绌 拙)之手,剪     (裁 栽)着生活的琐碎,跨越心灵的门槛,用行动掷地有声地诠释着“平凡微光”。他们的故事,如同细微而坚定的光芒,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让我们从中汲取非凡的力量。
(1)语段中的两个加点字应该怎么读 请写出正确的拼音。(2分)
门槛(  )  掷地有声(  )
(2)从文段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横线处。(2分)
2.下面是晓姝为采访活动拟写的一个活动方案,请你完善。(4分)
活 动 方 案 一、活动目的:挖掘校园中平凡人物的不平凡故事,传递正能量,激发学生向上向善精神。 二、采访对象:(1)             。 三、采访内容:了解他们的工作或学习情况,挖掘背后的感人故事,探讨他们如何面对困难与挑战。 四、宣传方式:(2)             。 五、活动总结:评选出最具感染力的采访故事,举行分享会,鼓励更多学生关注身边的正能量。
3.下面是筱熙采访学校保安后写的一段文字,中间几句的顺序有待推敲。请你重新排列出最恰当的顺序,将句子序号依次填在横线上,使该段文字语意连贯。(3分)
在校园的一隅,保安叔叔的身影总是最早迎接晨曦,最晚送走星辰。     ,     。    ,     。他们的每一次巡逻,每一个微笑,都是平凡中的微光,汇聚成一股温暖的力量,守护着这片知识的殿堂。
①无论是严寒酷暑,还是刮风下雨,那份坚守与责任
②用脚步丈量着校园的每一寸土地,守护着这里的安宁
③他们是校园安全的守护者
④如同屹立不倒的灯塔,始终为校园的安宁发光发热,为莘莘学子保驾护航
4.采访老师的过程中,杨杨想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形成他的采访稿,他在采访了语文老师后,想给下面文字材料配一幅图。A、B两幅备选图,你建议选择哪一幅 请结合画面内容,简要说明理由。80字左右。(5分)
在语文的殿堂里,老师是那盏不灭的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学生求知的道路。他们以春蚕吐丝般的精神,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将知识的种子播撒在学生的心田。(提示:A图火焰展现教师教学形象,B图展现课堂教学场景)
5.采访结束后,子轩围绕采访活动写了一段感言,请你将空缺的古诗文名句补充完整。(7分)
在这次“平凡微光”采访活动中,我收获颇丰。每一个平凡之人都有他们的闪光点,我们应“择其善者而从之,①          ”(《<论语>十二章》),从这些平凡人身上汲取正能量,学习他们的优点。
采访过程中,我看到许多在生活中常常被忽视的人,他们默默努力,不断成长,最终让人“②       ,③        ”(《孙权劝学》)。他们可能似杨花榆荚般平凡,却如“④         ,⑤         ”(韩愈《晚春》)般尽力展现自己的价值。
这些平凡的人,总是默默坚守,就像那“⑥        ,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中的明月,独自散发着光芒。他们也有刘禹锡“⑦        ,便引诗情到碧霄”(《秋词》其一)般积极向上的态度,带给我们无限的鼓舞与力量。这次采访让我明白,平凡之人亦有非凡之处,值得我们去发现与学习。
二、现代文阅读(共27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6~9题。(16分)
(新考法:真情境)活动后,班级筹备拍摄“平凡微光”的电影,杨杨推荐了下面这篇文章,准备将其拍成纪录片,请你仔细阅读并参与筹备。
老 许 同 志
有人敲门,声音很小。我侧耳仔细听,敲门声仍然在继续。给我装修房子的王师傅冲我点点头,表明他也听到了敲门声。我停止了与王师傅交谈,把房门打开。一个身穿蓝色保洁制服的老师傅站在我面前,制服的袖筒和裤筒带着两条很耀眼的白线。
我急忙说:“老师傅,是不是我这往外运装修垃圾的时候弄脏了楼道,给您带来了麻烦 ”老师傅摇摇头,小声说:“同志,我不是这个意思,装修房子难免会弄脏楼道,这不算啥事儿,我会清扫的。我是想说,您这儿要是有不要的废品,可以给我吗 ”他说后面这句话时,声音变得更小了,脸上有些略红。他接着补充说:“噢,我姓许,您叫我老许同志就行。”
王师傅走过来,拉一下我衣袖说:“你可是答应我,装修中的废品都归我处理,一女可不能许两个婆家。”王师傅的话让我有点左右为难。老许同志有些失望,瞧瞧我,又瞧了一眼王师傅,脸上现出一种很尴尬难堪的神色,离开了。
王师傅瞧着老许同志的背影说:“这号人不值得你可怜,我去年在这个小区装修房子,就碰到过他管房东要废品的事。我听说他儿子还是博士,你想想他能缺钱吗 不知他咋想的,捡废品卖钱这个事儿还能成瘾。”
老许同志失望离开的事,客观上说是我优柔寡断造成的。事后我立即采取了补救措施,告诉王师傅,凡是能卖钱的废品全归老许同志。废品不给他,但我从工钱上给他补贴。
自此,每天我走进小区里,总是东张西望地寻找着老许同志。可是老许同志像跟我捉迷藏一样,一直没让我瞧见他的身影。
大约过了半个月,那天我走进小区,绕过六号楼后,发现前面有一大捆废纸壳向前移动,由于这捆废纸壳实在是太大,我无法看到背纸壳的人。这引起了我的注意,我赶紧追赶上去,果然给我一个惊喜,这个人正是老许同志。老许同志也认出了我。我急迫地告诉老许同志,赶快去我家取废品。老许同志疑惑地瞧着我。我急忙说:“你不用顾虑王师傅,我已经和他说好了。”
老许同志说:“这样做也太为难你了。”
我说:“一点儿都不为难。”
我跟老许同志约定了时间,老许同志点点头,把纸壳重新背在身上,弯着腰往前走去。
老许同志来到我家,看到好大一堆废品,惊讶地瞧着我说:“这可让我怎么感谢你才好。”
我帮助老许同志把废品运到楼下,然后又捆绑好,装在了小推车上。我要推车,老许同志拒绝,他说:“这我都感激不尽,哪能还给你添麻烦,要是这样,下次我真的不好意思再来了。”
我停住了脚步,望着老许同志走远。
隔了半个月,老许同志又来我家取了一次废品。王师傅大概是看到这次废品值钱的比较多,就说:“他再来我问问他,卖废品赚钱干什么用 真是钱多,不怕咬手。”
老许同志这次取废品之后,在我的视线里一直没有出现过。我家又堆放了很多废品,我很焦急地寻找老许同志。
秋天的时候,公司领导派我去东北边远山区参加一所小学重新修建落成仪式。这所小学重新修建,我们公司对口援助了一笔资金。
我在东北边远的一个县城火车站下了火车,看到站前有两个人举着有我名字的牌子,我走过去才知道这两人是县教育局齐局长和山区小学张校长,他们热情地与我握手,然后把我迎进车里。
张校长跟我说,稍等一下,我们学校退休的老校长,听说您是从北京来的,非得也要来迎接你。刚才他说坐车有点累,下去活动活动腿。我这就去前面迎迎他。
齐局长跟我聊起这位退休老校长,说这个人可太不一般了,一下子给学校捐了10万元,购买了教学用的电脑。他还说这座山区小学校很有名气,出过一个博士,就是退休老校长的儿子,在北京工作。
我猛然想起给我装修房子的王师傅说过,老许同志儿子是博士,便打断齐局长的话,问:“这位老校长姓什么 ”
齐局长愣了一下,说:“姓许,他喜欢别人叫他老许同志,说这么叫亲切。”
我的眼前立即浮现出背着一大捆废纸壳往前行走的老许同志,双眼顿时温热了。
(作者:崔民。有删改)
6.【完善剧本大纲】杨杨邀请大家一起讨论剧本大纲,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4分)
场次 场景 出场人物 拍摄内容
第一场 “我”家 “我”、王师傅、老许同志  ①
第二场 小区里、“我”家、楼下 “我”、老许同志 ②
第三场 车站、车里  “我”、齐局长、张校长 “我”从齐局长口中得知老许同志就是为学校捐了10万元的老校长
7.【探讨细节安排】筱熙提出了两个问题,请你帮忙解答。(4分)
(1)筱熙不是很理解为什么“他说后面这句话时,声音变得更小了,脸上有些略红”要作为重点拍摄。导演准备从描写角度分析这处的语句,请你帮助完成。
(2)筱熙说王师傅不是本文的重点,应该删去。但导演坚持保留。请你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导演这样安排的用意。
8.【选择拍摄画面】导演组想从文章最后一段引出老许同志的形象,却在具体用哪个画面展现时举棋不定。请你从下面描写老许的句子中任选一句,并说明理由。(4分)
①一个身穿蓝色保洁制服的老师傅站在我面前,制服的袖筒和裤筒带着两条很耀眼的白线。
②那天我走进小区,绕过六号楼后,发现前面有一大捆废纸壳向前移动,由于这捆废纸壳实在是太大,我无法看到背纸壳的人。
9.【撰写宣传文案】读完这篇文章,也许你会联想到下面这些词语:勤劳、奉献、低调、真诚、淡泊、高尚……请你结合文章内容,选择其中的一两个词语,从主旨角度给纪录片写一段宣传文案。(60字左右)(4分)
(二)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回答10~12题。(11分)
文本一:①河南作为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不仅文化遗产丰富多彩,更是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大省。截至目前,河南省共拥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4个,国家级代表性项目125个、代表性传承人126名,省级代表性项目1 030个、代表性传承人1 147名,市级代表性项目3 311个、代表性传承人3 976名,县级代表性项目9 481个、代表性传承人10 971名。
②在国家文化数字化创新的大趋势下,非遗传承创新势在必行。近年来,我省坚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锚定“两个确保”、深入实施“十大战略”,打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文化品牌,以高质量数字文化建设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河南实践。“河南非遗一张图”,是一个旨在传承、创新、推广河南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工具。不仅是科技与文化结合的典范,也是河南利用互联网技术手段提升传统文化影响力的有力证明。
③据悉,“河南非遗一张图”通过与人工智能、知识图谱、大数据等先进数字技术相结合,综合运用小程序等组合产品,打通PC端、小程序等多方平台,将河南省非遗信息整合关联上线,搭建起河南非遗资源的“数字资产库”和交流传承的集中展示空间,更加直观和系统化地展示了河南非遗项目、传承人的基本信息、流传历史、技艺传承、拜师授徒、传承谱系、门店信息、照片、视频、资讯等。同时,运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对河南非遗数据检索、抽取与处理,将河南非遗领域中异构的知识结构化,构建起了强大智能的知识关联,实现非遗代际传承、地理分布、对标项目等关联内容的直观可视化呈现,不仅形成了可持续利用的数字化非遗资源,还创新发展了非遗数字化全方位关联展示模式,成为全国领先的首创非遗可视化知识图谱,实现了非遗资源的数字赋能和创新发展。
文本二:在中华文明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创造出了灿若珍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珍贵的非遗代代相传,亘古绵延,在传承中不断发展创新,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增添色彩,不断发展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遗蕴含深厚的民族文化艺术特色,是一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活态”文化,更是中国智慧的结晶,承载着整个中华文化社区的生命记忆。
为适应新时期非遗传播新形式,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智慧化中心以发布月度非遗热搜榜的形式,尝试树立非遗传播新业态,构建非遗传播空间新形态,促进非遗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让非遗真正“活”起来,“火”下去。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智慧化中心联合搜索引擎,利用大数据能力,结合多项数据,继续发布“河南非遗代表性项目热搜榜”和“河南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热搜榜”的前十名榜单。
10.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本一第①段加点的“截止目前”表明了数据的时效性,即这些数据是目前所拥有的,并不代表未来。
B.“河南非遗一张图”旨在传承、创新、推广河南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C.文本二中加点的“活态”在文中的含义是指金属未形成钝态前所发生的活性溶解状态。
D.两个文本都强调了非遗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其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11.简要分析文本一的行文思路。(4分)
12.文本二说:“让非遗真正‘活’起来,‘火’下去。”请结合两个文本说说如何让非遗真正“活”下来,“火”下去。(4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15分)
(一)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回答13~16题。(11分)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选自欧阳修《卖油翁》)
【乙】南阳县有杨二相公者,精于拳勇,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①。忽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②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 ”
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 打死勿怨。”叟笑曰:“老人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③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了。”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④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节选自袁枚《子不语》)
【注】①堵:墙。②揶揄:出言嘲笑、讽刺。③取势:摆好姿势。④纵:放开。
13.下列对两个文段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释担而立”的“释”是“放下”的意思,成语“爱不释手”的“释”与此意思相同。
B.“遣”有多个义项,如“差遣”“消遣”“发配”“打发”等,“康肃笑而遣之”的“遣”为打发的意思。
C.“睨”本义指儿童以单纯好奇、清澈明亮眼睛东张西望,后词义缩小,多用引申义。“旁睨而揶揄之”的“睨”用的是本义。
D.“杨大怒”的“怒”是“愤怒”的意思,与“友人便怒曰”(《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怒”意思相同。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
15.鲁迅曾说过:“如果删掉了不必要之点,只摘出各人的有特色的谈话来,我想,就可以使别人从谈话里推见每个说话的人物。”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请结合陈康肃公的语言描写,关注语气助词等,分析其形象特点。(3分)
16.杨杨在阅读【乙】文后,想把它作为《卖油翁》的拓展性材料推荐给同学。请你从内容、写法等角度比较两篇文章,阐述推荐理由。(4分)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17~18题。(4分)
逢 入 京 使
岑 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7.请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诗的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2分)
18.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这一细节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若是有纸笔,诗人会写什么呢 (2分)
四、名著阅读(共5分)
19.阅读《骆驼祥子》时,第二小组对祥子前两次买车的坎坷遭遇深感同情,希望他能找人倾诉。你觉得他会找谁呢 请结合名著内容说说你的理由。(5分)
备选人物:虎妞 刘四爷 曹先生 孙侦探
小福子
五、作文(共50分)
20.阅读下面材料,任选一题作文。(50分)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清代袁枚的这首《苔》,是一首人生励志的小诗。苔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却选择了像牡丹那样毫无保留地绽放。诚然,生命中有些东西是不能选择的,比如出身、天赋、长相……但也有能够选择的,比如,对待生命的态度、人生的理想、脚下的道路……
(1)请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2)请以“选择”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写作;②自选文体(诗歌除外),文章不少于600字;③不得泄露个人相关信息;④不得抄袭试卷中的材料及他人作品。
参考答案
1.(1)kǎn zhì (2)拙 裁
2.(1)示例:校园内的保洁阿姨、保安叔叔、图书馆管理员、勤奋学生等 (2)示例:通过校园广播、校报等平台发布采访内容,展示“平凡微光”的非凡力量
3.③②①④
4.示例一:我选择A。文字材料将老师比作蜡烛,强调其燃烧自己照亮学生的奉献精神。A图中有燃烧的蜡烛,蜡烛燃烧的火焰化作正在教学的老师形象;一摞书正像孩子们往上攀登的阶梯。这幅图直观地体现了老师像蜡烛一样的特质。
示例二:我选择B。B图中一位老师手捧书本站在讲台上,面前是专注听讲的学生,这与文字中老师在课堂上“默默耕耘”“将知识的种子播撒在学生的心田”的描述相符。这幅图能很好地体现主题。
5.①其不善者而改之 ②士别三日
③即更刮目相待 ④杨花榆荚无才思 ⑤惟解漫天作雪飞 ⑥深林人不知 ⑦晴空一鹤排云上
6.①示例:老许向“我”要废品,“我”因事先答应给王师傅而犹豫不决,老许同志尴尬离开 ②示例:“我”帮老许把废品运到楼下并捆绑好,装在小推车上,老许感激地推车离开
7.(1)示例:运用神态描写,表现了老许同志要废品时的不好意思和勤劳的品质。
(2)示例:①王师傅这个人物能够推动故事情节发展,通过对王师傅的语言和动作描写,向读者交代老许同志去年就在收废品,且有个在北京工作的博士儿子;②王师傅的疑惑与不满为剧情设置了悬念,可以激发观众的阅读兴趣,为后面揭示老许同志退休老校长的身份做铺垫;③深化主题,对比突出老许同志的高尚品德,体现出作者对老许同志的敬佩之情。
8.示例一:我选①句。该句是对老许的外貌描写,“蓝色保洁制服”点明了老许的身份,表现了老许为了学校的发展和教育事业而甘做保洁的高大形象,可以突出他勤劳、淡泊、默默奉献的伟大精神品质。
示例二:我选第②句。该句通过描绘老许同志背着庞大废纸壳艰难前行的身影,不仅展现了其勤劳质朴的形象,还隐含了他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的高尚品质。这一画面与文章结尾揭示的老许同志慷慨捐钱资助学校的行为相呼应,能够深刻触动观众情感,引出老许同志的崇高形象。
9.示例:他教子有方,孜孜不倦培养博士孩子,为校争光;他心怀学校,不畏劳苦,收卖废品,将劳动所得倾情捐出,只为使学校的教学更高效;他默默无闻,不求回报,这就是本文的主人公——“老许同志”。
10.C
11.首先说明河南是中国的重要发源地,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然后说明在数字化创新的趋势下,河南积极推进非遗传承创新,打造“河南非遗一张图”数字化工具;最后对“河南非遗一张图”进行阐释和说明。(写出三个方面给4分,两个方面给3分,一个方面给2分)
12.示例:①树立非遗传播新业态:通过发布月度非遗热搜榜的形式,将非遗传播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让非遗在人们的生活中真正“活”起来。②构建非遗传播空间新形态:通过大数据能力,结合多项数据,发布“河南非遗代表性项目热搜榜”和“河南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热搜榜”的前十名榜单,为非遗传播构建新的空间形态,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非遗。③创新发展非遗数字化全方位关联展示模式:通过创新发展非遗数字化全方位关联展示模式,成为全国领先的首创非遗可视化知识图谱,实现非遗资源的数字赋能和创新发展。(答到两点即可)
13.C
14.将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然后慢慢地用勺舀起油滴入葫芦。
15.示例:“亦……乎”“不亦……乎”“安”几个词语,表示反问,语气强烈,展现了一个自以为是、傲慢无礼的狂妄形象。
16.示例:两文内容相似、写法相近。内容上,都是写深藏不露的民间高手老人,用实力教育了那些有了一点功夫就夜郎自大、目空一切的年轻人,告诉我们任何时候都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写法上,刻画卖油翁与卖蒜叟的形象时,既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来直接刻画,又运用反衬手法来间接刻画。
17.示例:(我)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我)又思念起家乡和亲人,不禁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
18.示例:
第一问:这个细节描写抒发了诗人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念的复杂情感。
第二问:请大家不要为我担心,我在外一切安好。
19.示例:我认为祥子会找虎妞。虎妞虽然有心机、自私刻薄,但她有主见,是真心对祥子好,经常帮助祥子。无助的祥子遇到坎坷应该会想找颇有主见的虎妞倾诉。
20.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