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凌海市石山初级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 22《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案三单”教学设计+教学案+练习(打包4套)

文档属性

名称 辽宁省凌海市石山初级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 22《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案三单”教学设计+教学案+练习(打包4套)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5-09 08:12:57

文档简介

22.邹忌讽齐王纳谏问题生成单
一、整体感知
1.《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的讽谏艺术有什么特点?
2.邹忌成功说服齐王纳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着这样的启示?
二、感悟文本
阅读“王曰:“善。”……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这部分内容,完成下面各题。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2)能谤讥于市朝( )
(3)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
2.“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说明了什么问题?
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中的“此”指代什么?“战胜于朝廷”的意思是什么?
4.翻译下面的句子。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三、拓展探究
1.日记作为个人的私人空间,自然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想让别人查看。为此,你可以准备在日记的扉页写上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是一则关于巧妙劝说的故事,请你说说“巧”在哪里
一日,公司老总来到公关部,阴沉着脸对老牛说:“我已经不止一次接到客户反映了,说你们部里有些人上班时间化妆,你这个主任怎么当的?”
老总走后,女士们猜想必遭老牛痛骂,不料老牛却说:“别听他的,大家应该化妆!”女士们一片欢呼。
老牛又补充道:“长得难看,还不让人化妆,哪有这个道理!”
从此,公关部再无人当众化妆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你家的隔壁老师有人打麻将到深夜,严重干扰了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请你作为代表给邻居提个醒,你会怎么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从小事入手,以小比大,以家比国,寓治国安邦之道于形象的比喻之中。
2.启示我们:说话要注意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象,要讲究方式方法,要委婉得体。或:我们在劝说他人时力求语言委婉,用语得体,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得启发、明白道理,从而愉快地接受意见。
二、1.(1)当面指责(2)指责过失(3)门前和院子里像集市一样,形容进谏的人多。
2.说明在此之前,齐国的朝政等方面确实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3.“此”指代“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这种情况。“战胜于朝廷”是指内政修明,不必用兵就能使别的国家畏服。
4.(1)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错的,我知道后,授予下等奖赏。(2)满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三、1.我的日记我做主,希望大家尊重我
2.巧在老牛并没有当面地指责批评下 ( http: / / www.21cnjy.com )属员工,而是巧妙地说“反话”。让女士们知道上班化妆等于承认了自己长得难看,出于羞耻心,也就再也没有人敢化妆了
3.“老师,夜深了,我们和你的麻将都该休息了!”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22.邹忌讽齐王纳谏问题导读单
【教材分析】
《邹忌讽齐王纳谏》通过邹忌以自身经历对齐王 ( http: / / www.21cnjy.com )进行类比,从而得出直言不易的道理,讽劝齐王纳谏除弊的故事,从而说明国君必须广泛采纳各方面的批评建议,兴利除弊,才可以兴国的道理。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课文中的文言实、虚词和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
2.领会课文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的方法。
3.了解《战国策》的有关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快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组织语言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知识创新能力和多种学科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纳谏除弊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重难点突破】
1.掌握课文中的文言实、虚词和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
2.领会课文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的方法。
【学习过程】
一、学海导航:
1.了解《战国策》的有关知识。
2.领会课文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知识创新能力和多种学科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
二、了解作者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 》。
三、完成练习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多义词。
⑴孰:我孰与徐公美( ) 孰视之( )
⑵美:吾妻之美我者( ) 君美甚( )
⑶朝:朝服衣冠( ) 皆朝于齐( )
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B.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
C.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D.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3.译句。
⑴忌不自信。
⑵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4.下面对邹忌的赞美,语气由重到轻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⑴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⑵其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⑶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A.⑵⑶⑴  B.⑴⑵⑶  C.⑵⑴⑶  D.⑶⑵⑴
5.下列叙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邹忌是个爱美的人,经常与城北徐公比美,妻、妾和客人都认为他比徐公美。
B.邹忌从与徐公比美的事件中发现与人相比没好处。
C.邹忌从切身感受讽谏齐王,齐王虚心纳谏。
D.弃干沿右昕从邹忌的讽谏,两年后达到内政修明。
四、拓展阅读
《触龙说赵太后》 《烛之武退秦师》
参考答案
1.⑴谁;仔细⑵以为……美;漂亮⑶早晨;朝见 2.C
3.⑴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⑵妻子认为我美,是因为她偏爱我。
4.B 5.C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22.邹忌讽齐王纳谏谏教学设计(两课时)
【教材分析】
《邹忌讽齐王纳谏》通过邹忌以自身经历对齐 ( http: / / www.21cnjy.com )王进行类比从而得出直言不易的道理,讽劝齐王纳谏除弊的故事,从而说明国君必须广泛采纳各方面的批评建议,兴利除弊,才可以兴国的道理。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课文中的文言实、虚词和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
2.领会课文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的方法。
3.了解《战国策》的有关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快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组织语言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知识创新能力和多种学科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纳谏除弊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重难点突破】
1.掌握课文中的文言实、虚词和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
2.领会课文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的方法。
【课时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趣导入
唐朝名臣魏征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今天我们来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出示文题、作者)
二、解题并介绍出处
1.解题:
邹忌是齐国的谋臣,以敢于进谏和善于辩论著称 ( http: / / www.21cnjy.com )。据史载,有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借谈琴来说明治国安民的道理:弹琴要音调谐和才算善于弹琴;治国也和弹琴一样,能安抚百姓才算是善于治国。威王听后,大为赞赏,于是封他为齐相。
2.介绍《战国策》
《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 ( http: / / www.21cnjy.com )历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是第一部)又称《国策》。是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的著作。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bǎi hé)的斗争。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约12万字。所记载的历史,上起公元前490年智伯灭范氏,下至公元前221年高渐离以筑击秦始皇。是先秦历史散文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
三、积累文言词语,把握特殊句式。
1.易读错的字
昳(yì)丽 朝(zhāo)服衣冠(guān) 窥(kuī)镜
期(jī)年 朝(cháo)于齐 间(jiàn)进
2.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身长) ②形貌昳丽(光艳)
③徐公何能及君也(比得上) ④臣之妻私臣(偏爱)
⑤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 ⑥王之蔽甚矣(受蒙蔽)
⑦时时而间进(间或)
3.“于”作介词用,在不同的句子中有不同的解释:
A.到 B.向 C.对 D.比 E.跟 F.在。
给下面加点的“于”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客之美我者,有求于我也。(C)
②……皆以美于徐公(D)
③皆朝于齐(A)
④此所谓战胜于朝廷(F)
4.比较下面两个疑问句的意思是不是相同?哪一个句子与现代汉语的词序相同
①吾孰与徐公美?②吾与徐公孰美?
这两个句子都有表比较的疑问代词“孰”( ( http: / / www.21cnjy.com )谁、哪个、什么),都有连接相比较事物的连词“与”,两个句子表达的意思完全相同。第②句符合现代汉语的词序。
四、自由阅读课文,把握文章结构。
一读:疏通文意,了解大意。教师补充注释:
1.邹忌修八尺有余
句中的“尺”为齐尺,相当于19. 7厘米。“八尺有余”,若按八尺半计算,邹忌身高166.5厘米,约合五市尺。
2.“窥镜”的“窥”,本义是从小孔 ( http: / / www.21cnjy.com )、缝隙或隐蔽处偷看,又引申为观察、侦察。“窥”,必然是仔细的。“窥镜”,不是一般的“对着镜子看”或“照镜子”,而是对镜端相的意思。
3.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我与城北徐公相比,谁更漂亮?
“孰与”:与……比,谁……。“美”:漂亮,形容词。但“吾妻之美我者”的“美”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为“以……为美”。
4.“孰”:古为“熟”的本字。本文的“孰视之”的“孰”,即用其本义的引申义,是“精审”,“孰视”是“定睛细看”。
5.“旦日”:课本注释为“明天”,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妥。据《辞源》“旦日”条,“一天明时,即平旦。”课文中的“旦日”是紧承上文“朝”而言的,只能解释为“白天”,或“天明后”,而不能释为“明天”。
6.齐地方千里:“方”,古代称面积的用语,“ ( http: / / www.21cnjy.com )方千里”就是“纵横各千里”。据考证,齐国当时的面积为116500平方公里,约占现在山东省面积(150000平方公里)的五分之四。
7.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刺”:指责。能当面指责寡人的过错的,给予上等奖赏。
8.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几个月以后,隔一段时间偶有进谏;一年以后,即使想再提,也没有可提的了。
“虽”:即使。“言”:说,批评,建议。“进”:进谏。“者”:相当于“……的”。
二读:划分段落,归纳段意,理清思路。
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小结:
第一段:邹忌与徐公比美,发觉受蒙蔽。(提出问题)
第二段:邹忌以自己受蔽的事讽喻齐主。(分析问题)
第三段:齐王纳谏除弊,内政修明。
第四段:燕、赵、韩、魏都来朝见齐王。(解决问题)
五、课堂小结
邹忌见威王,并没有单刀直入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向齐王进谏,而是从自已个人的生活小事入手,把自已在美不美这个问题上受到妻妾和客人蒙蔽的这件事讲给齐王听,先引起齐王的兴趣,然后抓住这一生活小事同国家大事之间的相似点——受蔽,把两件事巧妙地联系起来,进而指出“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这一严峻事实,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形象而委婉地说服了齐王。
六、布置作业
1.积累文言词语。
2.细读课文,初步分析《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心思想。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检查作业
1.默写有关拼音和词语,指名学生回答词解。
2.回顾上节课内容,师生共同回顾文章的结构。
二、精读课文,深入思考
1.邹忌是从什么地方看出齐威王受了蒙蔽的?
明确:“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2.齐威王设上、中、下三等奖赏的区别在哪里?为进谏者颁奖意味着什么?
明确:批评者勇气的大小。有改正缺点的勇气,振兴国家的决心。
3.讽谏的结果如何?
明确:齐威王接受了邹忌的谏言,立即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求谏。
4.文中依次叙述“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进谏者的人数,这是为什么?
明确:说明齐国的政治日益清明。
三、品味涵泳,赏析文章的写作特色
1.情节完整,人物生动。
全文虽然只有三百多字,却 ( http: / / www.21cnjy.com )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邹忌的两次窥镜,与妻、妾、客的三问三答,以及“暮寝而思”等情节,妙趣横生,富于生活气息,亲切有味。对人物的刻画特别讲究。如对邹忌,作者不重形体的刻画,而是着重用细节和对话,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又如,齐王只有两个举动,一是“王曰:‘善。’”二是“乃下令……”,就把一个贤明的君主形象表现得生动传神。
2.叙事简洁,剪裁巧妙。
对邹忌与徐公比美的情节,作者作了绘声绘 ( http: / / www.21cnjy.com )色的描绘,对他的进谏,却只作概括的叙述。对臣民的进谏,也突出重点,记叙“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三个时期的不同情况,使读者从中体会齐王纳谏后的巨大变化,而对齐王最初受蔽之深,齐国积弊之多,以及具体如何改革等,都只从侧面暗示,略而不写,使文章的中心更为突出。三问三答,也没有从每个人的形态上去描写,而是通过不同语言来显现人物对问题的不同态度。用笔简洁,辞约意丰。
3.语言繁简适度。
邹忌的三问,内容完全相同,只是在文字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略有变化,既表现了他的怀疑,又毫无重复之感。三答的意思也相同,但感彩却大不一样。齐王的回答只有一个“善”字,既表现了他的态度和诚意,又恰如其分地显示了他的矜持与尊贵。.
4.设喻说理,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设喻说理是本文最显著的写作特点.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章先写邹忌与徐公比美,接着对妻,妾,客的赞美之词进行了分析,为下文的设喻说理做了必要的铺垫.接着写邹忌讽谏齐王,先从自己的私事说起,随后以私事比国事,让齐威王从中受到启发。这种由近到远,由小到大,由生活琐事推及国事大事,用设喻来讲道理,表明了只要语言含蓄委婉,忠言完全可以顺耳,使得对方愉快的接受。
5.全文运用了类比的写作手法。
设喻,又叫讽喻,这是比喻修辞的一种扩大化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用法,是借叙述一个故事,通过暗示、类比,说明某一事理,表述某一主张的富有机智幽默情趣比较婉曲的语言表达方式。它往往是一段话,甚至是一篇文章,用整个故事透露出喻意,不用比喻词,喻意较含蓄,让读者去体会两件事情在道理上的相似之处,有时有“意在言外”之感。讽喻的使用非常灵活,既可以在行文中插叙,并且点明本意;也可以独立成章,寓意其中,并不明说,而留给读者以思考。无论是哪种形式,一般都蕴含着讽谏、讥刺、规劝、批评、诱导的意义。
四、总结全文
《邹忌讽齐王纳谏》是《战国策》中的名 ( http: / / www.21cnjy.com )篇,虽然只有343字,却具有健康的思想性和极强的艺术性。其构思精巧,语言精彩,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特别是邹忌的讽谏艺术,对于当代构建和谐社会,人际交往仍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愿同学们学会将古代前贤的智慧运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点亮智慧人生!
【板书设计】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        齐威王
妻————私————宫妇左右
                  |      |
妾————畏————朝廷之臣
                  |      |
客————有求————国境之内
                  ↓      ↓
                  受蔽     受蔽
【教学反思】
上完本节课留下印象最深的是知识容量“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课堂“活”了,学生“动”了,学生不经意间也收获“多”了。本教学设计主要从学生的“学”出发,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只是为学生的“学”提供一个平台。《邹忌讽齐王纳谏》从导课、解题到教师诵读,学生朗读等环节,都是让学生逐步理解文章内容,叫学生译课文,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师生共同归纳文言知识,帮学生找规律,以利于知识的迁移,这是学生主体性的初步展观。“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采用分组设目标探究形式,列课文结构,条理清晰;分角色朗读,声情并茂;探究讽谏艺术性,分析透彻;小结收获,更是启发颇深。这是学生主体性的进一步展观。总之,整个教学过程,力争使师生、生生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教师既是导演,又是学习的参与者,使教法和学法相互沟通,力图体现新课标精神。22.邹忌讽齐王纳谏问题训练单
一、基础达标
1.加点字的注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
A.邹忌(zōu) 昳丽(yǐ) 朝服衣冠(guàn)
B.孰与(shú) 弗如(fú ) 入朝(cháo)
C.窥镜(kuì) 期年(qī) 纳谏(jiàn)
D.间进(jiān) 旦日(dàn) 暮寝(qīn)
2.加点词用法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吾孰与徐公美 B.吾妻之美我者
C.皆以美于徐公 D.君美甚
3.对句中“于”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欲有求于我也 ②于是入朝见威王 ③以其无礼于晋 ④皆以美于徐公 ⑤且贰于楚也
⑥能诱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⑦燕、赵、魏闻之,皆朝于齐 ⑧此所谓战胜于朝庭
A.①③⑤/⑥⑦⑧/②/④ B.①③⑤⑦/②④/⑥⑧
C.①③⑤/②⑥⑧/④/⑦ D.①③⑤⑦/②⑥⑧/④
4.“而”作连词用时,通常有以下几种用法:A ( http: / / www.21cnjy.com )表并列 B表修饰 C表承接 D表转折 E表因果 F表假设,请对以下句中“而”的用法加以判断,并将结果依次填入后面的括号中( )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 ②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
③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 ④暮寝而思之( )
⑤林木茂而斧斤至焉( ) ⑥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
⑦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 ⑧越可以无听天之命而听君之令乎?( )
5.下面句中加线字的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①例: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
A.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
C.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D.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②例: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A.公私之积尤可哀痛 B.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C.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山 D.那些老爷,都有万贯家私
③例: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A.孔子过泰山侧 B.过湘水,投书以吊屈原
C.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 D.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④例:令初下,门庭若市( )
A.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 B.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C.曾不若孀妻弱子 D.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二、阅读理解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 ( http: / / www.21cnjy.com ),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 ( http: / / www.21cnjy.com )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 ( http: / / www.21cnjy.com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战国策》)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邹忌讽齐王纳谏 讽:讽刺
B.徐公何能及君也 及:比得上
C.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窥:照
D.臣之妻私臣 私:偏爱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B.自以为不如
C.今齐地方千里 D.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能面刺寡人之过者”中“面”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B.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
C.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D.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
4.下列句子与“忌不自信”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客从外来,与坐谈 B.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C.王之蔽甚矣 D.夫晋,何厌之有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一组是( )
A.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焉用亡郑以陪邻?
B.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贤于长安君
C.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D.皆以美于徐公 以其无礼于晋
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邹忌身材魁梧,仪表堂堂,他分别征 ( http: / / www.21cnjy.com )询妻、妾、客自己与城北徐公哪一个漂亮时,得到的答案只有一个,但表达的情感却不一样:妻是由衷的赞美,妾是畏惧的迎合,客是有求于人的讨好。
B.本文详细地描写了妻、妾、客赞美邹忌以及邹忌本人的自省,是为了生动地表现邹忌这个人物形象。
C.邹忌用家庭琐事来譬喻,从侧面迂回进谏,深入浅出,收到了理想的效果。
D.进谏的成功有两个要素,一是要有像齐威王一样善听人言的国君,一是要有像邹忌一样善于旁敲侧击的谏者,二者具备才为政治清明提供了可能。
三、写作实践
结合对本课内容的了解,请你以“我向 学 ”为题,写一篇文章,6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一、1.B 2.B 3.C
4.①A ②C ③B ④B ⑤E ⑥C ⑦F ⑧D
5.①A ②C ③D ④D
二、1.A 2.B 3.D 4.D 5.C 6.B
三、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