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自我评估 (含答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单元自我评估 (含答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02 20:15: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自我评估
(满分:120分 作答时间:120分钟)
第一部分
(1~2题 14分)
学校广播站开设“自然万物总关情”电台节目,请你参与节目筹备工作。
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0分)
在浩瀚的自然界中,万物生长,皆蕴含着深情厚意。那林间     (繁密 繁杂)的枝叶,仿佛是大自然精心编织的绿毯,每一片都迸溅着生命的活力。阳光透过这稠密的绿意,洒下斑驳光影,如同(xiān lù qióng jiāng),滋养着每一寸土地。抬头(níng wàng),只见几株     (挺拔 矗立)的古木傲立于林间,它们的身姿见证了岁月的流转,也诉说着坚韧不拔的故事。
风,轻轻摇撼着树梢,发出沙沙的声响,那是自然与万物间最温柔的对话。在这对话中,每一片叶子、每一朵花、每一滴露珠都似乎在诉说着自己的情感,或喜悦、或哀愁、或坚韧、或柔情。自然万物,虽形态各异,却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诠释着生命的意义,展现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无限温情。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每一份情感都显得那么真挚而深刻,让人不禁沉醉其中,感叹自然万物总关情。
(1)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2分)
①(xiān lù qióng jiāng)        
②(níng wàng)           
(2)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稠密(zhōu)    摇撼(gǎn)
B.稠密(zhōu)    摇撼(hàn)
C.稠密(chóu)    摇撼(hàn)
D.稠密(chóu)    摇撼(gǎn)
(3)从文段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横线处。(2分)
(4)有同学读到“每一片都迸溅着生命的活力”时,思考“迸溅”的意思。结合语境推测,“迸溅” 的意思应该是     (①向四处溅 ②缓缓流淌 ③安静不动)。(请从括号内选择,只填序号)(2分)
(5)春天的生机,春花的开谢,万物的萌发,总是引人诗意勃发。请回顾春天的美景,从“春花图”“春草图”“春柳图”中任选其一,抓住其主要特征,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并用一句话表达出自己的感悟。(2分)
2.筱熙在电台播放了《槐香月影》,下面是其中的部分内容,请阅读后回答问题。(4分)
一抹晚霞,山村微染。淡红的霞,温润的夕光,山谷吹来清爽的风,又一个氤氲的傍晚。一缕淡淡的幽香飘来,多么熟悉的味道,抬头寻去,哦,原来是大门外那棵大槐树,            !槐花来得是那么突然,又是那么自然。
(1)下面短语属于主谓短语的一项是(  )(2分)
A.一抹晚霞   B.山谷吹来清爽的风
C.熟悉的味道 D.来得是那么突然
(2)语段中横线上漏了一句,下列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已缀满了枝头、白中泛青的难道是槐花
B.缀满了枝头,那白中泛青的槐花啊
C.白中泛青的槐花已缀满了枝头
D.怎么知道槐花白中泛青,已缀满了枝头
第二部分
(3~19题 56分)
一、古诗文阅读(共24分)
(一)默写(6分)
3.班级举行古诗文诵读活动,筱熙拟了一段开场白,请补全古诗文句子。(6分)
古诗文中蕴含着无尽的哲理,犹如一盏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杜甫的“①         ,一览众山小”告诉我们,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要有一种积极向上、勇于攀登人生高峰的壮志豪情;陈子昂的 “念天地之悠悠,②          ”,让我们感受到在广阔的天地时空下个体的渺小与孤独,也引发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深沉思考;王安石的“不畏浮云遮望眼,③           ”,使我们明白只要自身处在高位,有足够的见识和胸怀,就不会被外界的假象所迷惑;陆游的“④          ,柳暗花明又一村”,让我们知道在困境中不要绝望,转机往往就在不经意间出现;龚自珍的“⑤          ,⑥          ”则体现了一种无私奉献、牺牲自我成就他人的伟大精神……这些诗句历经岁月的洗礼,至今仍熠熠生辉,不断给予我们启示。
(二)阅读(18分)
学习《泊秦淮》时,小冀同学查找了一些资料。请阅读下面文字,回答4~9题。(18分)
泊 秦 淮① 杜 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②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③。 这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首句描写了一幅朦胧的水色夜景,渲染出一种凄清的气氛。次句点题,以“近酒家”引发思古之幽情。后两句由一曲《后庭花》引发历史兴衰之感,仿佛已从“商女”那里听到亡国之音,其实是对那些只知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重的达官贵人表示忧虑与愤慨。这首诗将对历史的咏叹与现实的思考紧密结合,委婉深沉。阅读时注意寓情于景的手法,体味凄寒意境中的兴亡之忧。 ①选自《樊川诗集注》卷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秦淮,即秦淮河,秦淮河流经的南京夫子庙一带,在六朝时十分繁华。 ②〔商女〕歌女。 ③〔后庭花〕曲名,《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亡国之君陈叔宝所作,后世多称之为亡国之音。
资料夹 资料一: [甲]秦淮河河房,便寓,便交际,房值甚贵,而寓之者无虚日。画船箫鼓,去去来来,周折其间。河房之外,家有露台,朱栏绮疏①,竹帘纱幔。夏月浴罢,露台杂坐。两岸水楼中,女客团扇轻纨,缓鬓倾髻,软媚着人。 [乙]年年端午,京城士女填溢,竞看灯船。好事者集小篷船百什艇篷上挂羊角灯如联珠船首尾相衔有连至十余艇者。 (选自张岱《陶庵梦忆》) ①〔绮疏〕雕花窗格。
资料夹 资料二: 相传秦始皇南巡至龙藏浦,发现有王气,于是凿方山,断长垄为渎入于江,以泄王气,故名秦淮。
资料三: 秦淮灯船之盛,天下所无。两岸河房,雕栏画槛,绮窗丝障,十里珠帘。客称既醉,主曰未归。薄暮须臾,灯船毕集,火龙蜿蜒,光耀天地,扬捶击鼓,蹋顿波心。自聚宝门水关至通济门水关,喧阗达旦。桃叶渡口,争渡者喧声不绝。 (选自张潮《虞初新志》)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隔江犹唱后庭花(       )
(2)而寓之者无虚日(       )
(3)于是凿方山(       )
(4)灯船毕集(       )
5.下列对资料一[乙]中画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好事者集小篷船/百什艇篷上挂羊角灯如联珠/船首尾相衔/有连至十余艇者
B.好事者集小篷船百什艇/篷上挂羊角灯/如联珠船首尾相衔/有连至十余艇者
C.好事者集小篷船百什艇/篷上挂羊角灯如联珠/船首尾相衔/有连至十余艇者
D.好事者集小篷船/百什艇篷上挂羊角灯/如联珠船首尾相衔/有连至十余艇者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年年端午,京城士女填溢,竞看灯船。
(2)桃叶渡口,争渡者喧声不绝。
7.张潮在描写秦淮灯船时极尽渲染,四字一句,句式整齐,富有气势。如在写“灯船”时,“火龙蜿蜒,光耀天地,扬捶击鼓,蹋顿波心”几句,从①        角度表现了秦淮灯船的“②      ”(用原文一个字填空)这一特点。(2分)
8.“烟笼寒水月笼沙”一句连用了两个“笼”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2分)
9.杜牧眼中的“秦淮”与张岱眼中的“秦淮”所蕴含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4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5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0~12题。(8分)
材料一:步入新学段后,有部分家长反馈,孩子由小学升入初中,知识的难度和深度也在增大,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然而,时间没有给任何人增多,要做的事情却翻了好几倍。有的孩子就开启了熬夜模式,第二天艰难睁开双眼,爬起来去上学,因为课上犯困,注意力不集中,做作业就会花上更多的时间来完成。这样就形成恶性循环,陷入“忙茫盲”的境地——瞎忙导致迷茫,盲目导致瞎忙,渐渐地,随之就会产生很多其他问题。
材料二:人的一大差异在于对业余时间的管理,学生时代的差异主要就在于如何管理好自主时间。当前青少年的时间管理能力总体偏弱,中小学生在时间管理中常常陷入矛盾:主观意愿上他们希望管好时间。但实际行动中由于时间管理能力有限,往往存在着明显的发展困境,浪费时间的现象比较严重,比如沉溺于游戏等;不会科学、合理地使用时间,比如有些学生把时间排得很满,实则学习效率很低。
时间管理能力是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人学习、成长的核心竞争力。家长和学校应充分重视对学生时间管理能力的培养。拖延、磨蹭只是行为表象,在更深远的意义上,其很容易让学生丧失学习、生活的意义感与方向感,被“空心病”所困扰。
材料三:中学生如何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时间管理,可以试试“四象限法则”和“番茄学习法”。
美国管理学家史蒂芬·柯维在他的《要事第一》书中提出时间管理的“四象限法则”,把事情按照“重要”和“紧急”两个维度进行划分,分为四个象限:重要且紧急、重要但不紧急、紧急但不重要、不紧急也不重要。
四象限学习法则是让我们对任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做预判,从而更合理地安排完成的顺序和时间,这种办法能够有效防止拖延症。
德国心理学家埃米尔·克雷佩林有一项1小时内连续做加法运算的作业实验。通过作业曲线的规律发现:孩子的专注力只能保持在相对较小的单位时间内,每段作业时间15分钟,中间适当地休息。
番茄学习法就要求我们将大任务拆解成小任务,25分钟倒计时可以增加紧迫感,迫使我们更加专注于眼前的四象限学习法任务,始终保持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
10.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随着学段的升高,知识的难度和深度增大,有的孩子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不能高效地完成课业
B.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是学习成长的核心竞争力,学习的意义感、价值感、使命感与这种能力具有紧密联系。
C.因为事情可以按照“重要”和“紧急”两个维度进行划分,所以美国管理学家史蒂芬·柯维提出了“四象限法则”。
D.“番茄学习法”能够让我们劳逸结合,始终保持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能够有效地防止学生们的拖延症。
11.请结合材料,说说中小学生在时间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有哪些。(3分)
12.李亮给自己制作了一个周末时间规划表,请你结合“四象限学习法”和“番茄学习法”,为他提出改进建议。(至少三点建议)(3分)
周末时间规划表
目标 安排
长期目标: 1.在一个月后的考试中,提高数学的计算能力。 2.提高体能,为升学体育考试做好准备 短期目标:  在下周一的语文课堂限时练中,做到默写满分  做数学计算题 9:00— 10:00
做一套数学模拟题试卷 10:00— 12:00
完成各科作业 14:30— 17:00
做数学计算题 17:00— 18:00
背诵英语单词 19:30— 20:00
背诵语文默写内容 20:00— 21:00
阅读课外读物 入睡前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3~18题。(17分)
班级开展“至味在人间”文学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家门前的那条河
①河不大,雨季河里水大。水流乱窜,就窜出了大大小小的河湾。
②河湾里是一汪活水,水边长满了水柳、芦苇、菖蒲、龙须草、水葫芦……有些杂,有些乱,有些野。春风一起,空气中四处弥漫水的味道,我闻到的却是鱼腥味。父亲说是的,河里的鱼冬眠了好几个月,全都醒了,昼夜闹腾个不停。
③乡下岁月安静,推开门就看见河,我没上过心。十岁前,我都不晓得河叫什么名字,只晓得河里有鱼,有船,上游三里,有一座摇摇晃晃的木桥。夏天涨水季节,河水泛滥,湾里的大水漫过稻田、缓坡、土地庙,一步步向村庄逼近。傍晚,村巷里晃悠出一串打着赤脚、拎着鱼篓的少年,他们去河边抓鱼,鱼贯而出的孩子中,就有我。水沟里、田埂中,鱼挨着鱼,鱼叠着鱼,密密麻麻,那是鱼在戏水。戏水鱼昂着脑袋往前拱,拱不动,就扭着身子,嘴里吐水泡,大口地喘气。小小少年比鱼还兴奋,先跳下水沟的,随手抓起鱼抛向慢一步的伙伴。等到都跳下来,鱼在空中飞过一道道跳跃的弧线,砸到身上又反弹到水沟里,重新混入了鱼群中。水沟里打鱼仗相当于雪地上打雪仗,开心!
④戏水的大多是鲫鱼,也有少量黑鱼、白丝鱼、汪丫鱼,都不大,三四两到一斤左右。鱼大,身子就重,贴地逆水而上,难度大;太小,向前挤,力量就不够,也少见。偶尔还可见到极少耐力较好的马蹄鳖、泥鳅混迹其中。雨季是鱼的季节,满世界都是鱼,与其说我们是去抓鱼,还不如说是捡鱼,像捡稻穗般随意,不到一顿饭工夫,鱼篓里就满了。我个头小,比鱼篓高不了多少,背不动,倒掉十几条,这才回了家。绿荫深处,村庄上空陆续升起炊烟,黄昏里的暮霭一步步围过去,潮湿的炊烟和稠密的暮霭混在一起,天空被压低了。一身泥水进屋,背回来二十多斤活鱼,跟背回来一篓子猪草一样平常。母亲站在昏暗的煤油灯下不停地搓手:“煮这么多鱼,要多少油呀!”
⑤河里的鲫鱼,纯野生,活水里长大,鱼肚泛白,鱼鳞泛着银白的光。小时候,作文常写道“清晨,天空泛着鱼肚白,太阳从河面上冉冉升起”。长大后离开乡村,也离开了鱼肚泛白的天空。
⑥父亲对少年的我说,长大了要学一门手艺。少年的我最想学的手艺是“抓鱼”。尤其是钓鳝鱼,老家叫它“黄鳝”。鳝鱼活性强,力气大,味极鲜,鲜活的鳝鱼到城里能卖个好价钱,比鸡鸭贵。
⑦有个夏天,我想靠钓鳝鱼买一双塑料凉鞋。在河湾里钓了两个月,才钓了七八条。钓钩是自己做的,下钩的位置也没找准,凭感觉、随兴趣,任意垂钓。岸边沟坎坡埂,底部光滑的洞口,里面住的不是鳝鱼就是蛇。蛇不吃蚯蚓,咬钩的一定是黄鳝。要是洞口有不规则齿印,里面住的不是螃蟹就是乌龟。等我稍微明白了一点钓鳝鱼的技术时,暑假都已结束了。
⑧但那个夏天我还是有了一双凉鞋,是父亲用卖鳝鱼的钱买的。广播里说那一年第十四号台风从舟山群岛登陆,正以每小时一百六十公里的速度移动。第二天一早,台风裹挟着暴雨,铺天盖地将老家的村子和河流卷了个天昏地暗。一天一夜后,风停雨歇,但河水泛滥,大部分稻田被洪水抹平。没淹的稻田里,水稻齐齐倒伏在了水里。就在这天晚上,父亲带着我和弟弟去河湾里抓鳝鱼。天黑之后,四周是蛙声、鹧鸪声、知了声。我背着鱼篓,父亲手里攥着一把烧灶用的火钳,弟弟举着一个火把。火把是一捆稻草浇上柴油,冒着油烟的火光照亮了水草下和稻秧间。神奇的一幕出现了,出洞的鳝鱼趴在水草、稻秧的缝隙里,一动不动。父亲支开火钳,夹起鳝鱼,很轻松地扔进篓子里。这与日常鳝鱼的狡猾和凶猛判若水火。鳝鱼没戏水鱼那么多,可一晚上,我们父子仨抓了足有二十斤。第二天,父亲将筷子细的小鳝鱼拣下喂鸭,留十几条中等的家里吃,剩下大的到县城卖了八块多钱,给我买了凉鞋。几十年过去了,至今我也没明白,为什么暴雨后的鳝鱼在光线下那般呆滞、迟钝。是火光让鳝鱼失明,是风暴让鳝鱼受了惊吓,还是别的什么原因。
⑨十七岁,我终于从家门前那条河出发了,去很远的地方读大学,放弃了河边抓鱼的手艺,锤炼了推敲文字的手艺,并且一直乐在其中。河边出生,吃着河鱼长大,又被河带向远方,我告诉没抓过鱼的儿子,带我去远方的河叫王桥河。
⑩如今河边的少年都到县城读书了,家也搬到城里,河边的水草和鱼成了父辈们的往事。我在城里看好了一套三居室的房子,想让晚年的父亲享受城市生活,父亲只说了两个字:“不去!”于是,我在老家地基上翻建了一栋房子,站在二楼,王桥河就在眼前。我仿佛看到少年的我正光着脚、踩着一片泥泞,跟着一帮小伙伴去河边抓鱼。打开窗户,空气中扑面而来的是鱼腥味混合着青草与水稻的气息,与小时候一模一样。这时候,我终于悟出了:人生就是一条河,这不仅仅是比喻,而是说,河流常常也是人生旅程的一个地标。
(作者:许春樵。选自《人民日报》2024年4月29日,有删改)
13.【梳理·思辨】班级同学提议将本文改编成课本剧,并设置了下列场景,请在横线上补全相关内容。(2分)
场景一:十岁前,①
场景二:那个夏天,暴雨后,“我”和“我”的父亲、弟弟一起抓鳝鱼,父亲用卖鳝鱼的钱为“我”买了一双凉鞋。
场景三:十七岁,②
场景四:如今,“我”在老家地基上翻建了一栋房子给父亲,感悟到人生道理。
14.【品味·积累】联系上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1)戏水鱼昂着脑袋往前拱,拱不动,就扭着身子,嘴里吐水泡,大口地喘气。(请从修辞方法赏析)
(2)我背着鱼篓,父亲手里攥着一把烧灶用的火钳,弟弟举着一个火把。(请从描写方法角度赏析)
15.对文中的父亲作者着墨不多,点到为止,忽隐忽现,但却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文中特别重要,请分析父亲这一形象在文中的作用。(3分)
16.【朗读·运用】校园广播拟请你朗诵这篇文章。朗读第⑤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时,你会用哪种语气 请选择恰当的一项并简述理由。(2分)
A.哀伤忧叹 B.激动喜悦 C.温柔和缓
17.【感悟·探究】作者在结尾处写道:“这时候,我终于悟出了:人生就是一条河,这不仅仅是比喻,而是说,河流常常也是人生旅程的一个地标。”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及下面的链接材料,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链接材料】“大地风华”栏目推出“家乡的那条河”系列作品,抒写流动的歌谣,抒发荡漾于心中的山河诗意,本文成功入选该栏目。在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条河,或许是“小河淌水清悠悠”,或许是“一条大河波浪宽”,那条河,或许奔腾不息,或许潺潺流淌,默默润泽大地,也悄然流过心田。
18.假如负责初中语文教材的责任编辑选用这篇文章,你建议把这篇文章编入哪个板块 请联系文章内容和单元人文主题把理由阐述清楚。(3分)
①板块一:人文主题“生活哲理”,已有选文《紫藤萝瀑布》《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②板块二:人文主题“至爱亲情”,已有选文《秋天的怀念》《散步》。
三、整本书阅读(共7分)
19.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根据阅读理解与体验,完成下列任务。(7分)
(1)下图概括了保尔的成长历程,请你根据小说内容在横线上填入相应的情节。(2分)


(2)水,世间至刚至柔之物。有气节,有正义,有原则,谓之刚; 感深情,惜弱者,助兄弟,谓之柔。下列名著中也有能体现“水”的特性的人物,请你仿照示例,结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具体情节加以分析。(3分)
示例:孙悟空识破白骨精变成的女子、老妇和老翁,三打白骨精,这体现了他的“刚”;孙悟空不愿被唐僧贬走,面对唐僧的一纸贬书,含泪叩头离开,这体现了他的“柔”。
(3)在名著阅读分享交流会“读标题、谈感受”环节中,小涵同学提出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换成《保尔成长记》。请你与他说说现用标题的妙处。(2分)
第三部分
(20题 50分)
20.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作。(50分)
灯塔点亮了澎湃的海洋,星星点亮了浩瀚的天空。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总有一些人、物和事点亮我们的生活。旺盛的紫藤萝,点亮了宗璞,让她感受到生命的美好;繁茂的井冈翠竹,点亮了袁鹰,让他认识到不屈的品质……
请以“点亮”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健康积极;②表达真情实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要套写、抄袭;⑤不少于600字;⑥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信息。
参考答案
1.(1)①仙露琼浆 ②凝望 
(2)C
(3)繁密 挺拔
(4)① 
(5)示例一:春花烂漫,织就一片锦绣。花朵们密密匝匝,争奇斗艳。微风拂过,花瓣轻扬,汇成一片绚丽的花海,涌起层层斑斓的浪涛。春花以缤纷色彩扮靓世界,让我领悟到生命各有其美,皆能为世界增添独特的光彩与活力。
示例二:春草恰似给大地铺上一层嫩绿的绒毯。它们纤细却坚韧,从土里悄悄探出脑袋,挨挨挤挤。微风中,它们轻轻摇曳,仿佛在欢快地舞蹈,每一株都洋溢着生机与活力。春草虽渺小平凡,却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启示我们即便平凡,也要努力生长,绽放自己的精彩。
示例三:春柳宛如一位婀娜的佳人。细长的柳枝低垂,如绿色的丝绦随风飘摆,柳叶嫩绿清新,在阳光下闪耀着生命的光泽。它们似灵动的音符,奏响春天的旋律。春柳随风舞动,尽显柔韧之美,启示我们在生活中应学会顺势而为,不失自身的优雅韵致。
2.(1)B (2)C
3.①会当凌绝顶 ②独怆然而涕下
③自缘身在最高层 ④山重水复疑无路 ⑤落红不是无情物
⑥化作春泥更护花
4.(1)尚,还,仍 (2)寄居
(3)挖,开凿 (4)全都,全部
5.C
6.(1)每年端午,京城大户人家的女眷站满河房,争着观看灯船。
(2)在桃叶渡口,争着摆渡的人喧哗的声音不断。
7.视觉和听觉 盛
8.描绘了秦淮河水边夜色朦胧(或“迷蒙”)和冷寂的景象。
9.示例:杜牧眼中的“秦淮”是充满兴亡之忧的,他借古讽今,在《泊秦淮》中通过描绘秦淮河的夜景,借“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批判晚唐统治者的荒淫误国,表达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张岱眼中的“秦淮”繁华热闹,是人们交际娱乐之所,展现出对秦淮繁华与悠闲生活的欣赏。通过描写秦淮河房的热闹、河房外的景致、女客的妩媚以及端午灯船盛况,流露出张岱对秦淮河畔美好生活的陶醉。
10.A
11.时间管理能力偏弱,常常会在主观意愿上和实际行动中陷入矛盾;不能意识到时间的珍贵,浪费时间现象严重;不会科学合理地使用时间,学习效率低下。
12.示例:①应该给语文的背诵默写部分多安排一些时间,适当减少数学的做题时间;②应该将大的时间段划分为几个小的时间段并且在每个时间段的学习中安排适当的休息时间;③应该适当安排一些体能训练的时间,以应对升学体育考试。
13.①示例:“我”常和同龄人去河里抓鱼。
②示例:“我”放弃了河边抓鱼的生活,去很远的地方读大学。
14.(1)示例: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鱼当作人来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鱼戏水的场景,突出了鱼的活力,也侧面写出了“我”童年捕鱼生活的快乐。
(2)示例:运用动作描写,通过“背”“攥”“举”等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弟弟和“我”在天黑后一起去抓鳝鱼的样子,表现了“我们”对抓鳝鱼的渴望与认真。
15.示例:①丰富文章内容,补充了“我”对河的回忆;②展现父亲对孩子的爱,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③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我”离开家乡,放弃抓鱼手艺,选择锤炼推敲文字的手艺做铺垫。
16.B.激动喜悦。此句句式短,节奏快,叙说“我”眼中的鲫鱼的样子,表现出“我”的激动喜悦。同时可以与后文将其写进作文的自豪形成呼应。
17.示例:作者在结尾处表达了对人生和河流的感悟,认为人生就是一条河流,这不仅仅是比喻,而是说,河流常常也是人生旅程的一个地标。人生中的每个阶段都像河流一样,有着自己的特点和意义,而河流也代表着家乡的记忆和情感。就像作者心中的那条王桥河,一直伴随着他的成长和人生旅程,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我们应该珍惜人生中的每个阶段,也要珍视我们心中的那条河流,它代表着我们的家乡和情感。
18.示例一:建议把这篇文章编入板块一“生活哲理”。从文章内容看,作者回忆了小时候在河边抓鱼以及钓鳝鱼的经历,这些经历中蕴含着对生活的独特感悟。长大后,作者离开家乡去读大学,放弃了抓鱼的手艺,选择了锤炼推敲文字的手艺,最终明白人生就像一条河。从生活中的这些经历,作者领悟到人生的道理,河流不仅仅是一个实际的存在,也成为人生旅程的一个地标,这体现了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与板块一“生活哲理”的主题相契合。
示例二:建议把这篇文章编入板块二“至爱亲情”。文章中多处体现了亲情元素。父亲对少年的“我”说长大了要学一门手艺,体现了父亲对“我”成长的关心和引导。“我”想靠钓鳝鱼买凉鞋,但没有钓到足够的鳝鱼,父亲便用卖鳝鱼的钱给“我”买了凉鞋,这份默默的付出饱含着深沉的父爱。在台风过后的夜晚,父亲带着“我”和弟弟去河湾里抓鳝鱼,一家人在特殊的时刻共同行动,展现出家庭的凝聚力和温暖。此外,作者希望父亲享受城市生活,父亲虽拒绝但作者依然为父亲考虑,在老家翻建房子,这些都体现了子女对父亲的孝顺以及家人之间的关爱。这些内容与板块二“至爱亲情”的主题相呼应,通过回忆与家人在河边的经历,展现了浓浓的亲情。
19.(1)①得了格鲁布性肺炎兼肠伤寒 ②暴风雨所诞生的
(2)示例:保尔加入骑兵部队,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与战友们一起解救了被关在监狱中的七千多名革命者,这体现了他的“刚”;保尔帮助达雅远离家庭的牢笼,他鼓励并帮助达雅加入共产党,这体现了保尔的“柔”。
(3)示例:现用标题更生动形象,更能凸显主题。《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书名比喻书中保尔、朱赫来等主要人物如铁经烈火与骤冷的考验而铸炼成钢,成长为有着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的优秀战士。
20.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