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菱学诗》问题导读单
【教材分析】
《香菱学诗》节选自《红楼梦》, ( http: / / www.21cnjy.com )本文作者写香菱学诗的主旨是讴歌被侮辱被欺压的女性形象,香菱和大观园里其他下层人物一样,不甘心自己的坎坷命运,不甘心泯灭自己的聪明才智。她不怕困难、不怕失败的学诗过程是对社会的不屈抗争,同时也揭露了封建社会对优秀人才的无情扼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语感。
2.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了解作者曹雪芹及其《红楼梦》的文学常识。
3.梳理文章结构,揣摩文章思路。
二.过程与方法
感知人物性格,学习运用动作、语言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香菱的身世经历,关注红楼女子的命运
2.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思想,提高古典文学修养
【重难点突破】
分析香菱学诗的过程,从香菱身上找到学习语文的启示。
【学习过程】
一.学海导航:
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了解作者曹雪芹及其《红楼梦》的文学常识。
2.梳理文章结构,揣摩文章思路。
3.感知人物性格,学习运用动作、语言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二.认识作者
《香菱学诗》节选自_____ ___,作者是 代________。
三.完成练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腻烦( ) (2)颦儿( ) (3)缚住( )
(4)抠土( ) (5)画缯( ) (6)沁芳亭(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
(1)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
起承转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的。
地灵人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只见香菱兴兴头头的又往黛玉那边去了。
兴兴头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能说出下列诗人的名字吗?
(1)陆放翁________ (2)李青莲________
(3)老杜________ (4)小杜________
(5)王摩诘________ (6)陶潜________
四.拓展阅读
《宝玉挨打》 《黛玉葬花》
参考答案
1.(1)nì(2)pín(3)fù(4)kōu(5)zēng(6)qìn
2.(1)旧体诗文常用的行文顺序。起, ( http: / / www.21cnjy.com )开端。承,承接上文进一步加以申述。转,转折,从另一方面论述主题。合,结束语。(2)山川灵秀,人物杰出。(3)兴冲冲的样子。
3.(1)陆游(2)李白(3)杜甫(4)杜牧(5)王维(6)陶渊明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香菱学诗》问题训练单
基础达标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腻烦( ) 平仄( ) 揣摩( ) 胡诌( )
蘅芜苑( ) 害臊( ) 诧异( ) 穿凿( )
怔怔( ) 暖香坞( )
2.根据词语意思写出相关的词语。
(1)形容忧愁失眠的样子。( )
(2)绘画用的绢。( )
(3)兴冲冲的样子。( )
(4)意为山川灵秀,人物杰出。( )
3.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聪敏伶俐 诸事不顾 有理有情
B.自嚗自弃 茶饭无心 坐卧不定
C.呆头呆脑 嘟嘟哝哝 目不憋视
D.忙忙碌碌 挖心搜胆 精血成聚
4.下列词语或加点词的解释不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腻烦 (厌烦) 以词害意(由于)
B.揣摩(琢磨) 自暴自弃(暴露)
C.诸事不顾(照管) 诲人不倦(教导)
D.起承转合(开端) 措词不雅(选取)
5.默写出文中涉及的诗句。
⑴大漠孤烟直, 。
⑵ ,古砚微凹聚墨多。
⑶暧暧远人村, 。
⑷渡头余落日, 。
⑸日落江湖白, 。
二.阅读理解
香菱听了,喜的拿回诗来,又苦思一回作两句诗, ( http: / / www.21cnjy.com )又舍不得杜诗,又读两首。如此茶饭无心,坐卧不定。宝钗道:“何苦自寻烦恼。都是颦儿引的你,我和她算账去。你本来呆头呆脑的,再添上这个,越发弄成个呆子了。”香菱笑道:“好姑娘,别混我。”一面说,一面作了一首,先与宝钗看。宝钗看了笑道:“这个不好,不是这个作法。你别怕臊,只管拿了给他瞧去,看他是怎么说。”香菱听了,便拿了诗找黛玉。黛玉看时,只见写道是:
月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
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
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
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
黛玉笑道:“意思却有,只是措词不雅。皆因你看的诗少,被他缚住了。把这首丢开,再作一首,只管放开胆子去作。”
香菱听了,默默的回来,越性连房也不入,只在池 ( http: / / www.21cnjy.com )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李纨、宝钗、探春、宝玉等听得此信,都远远的站在山坡上瞧看他。只见他皱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宝钗笑道:“这个人定要疯了!昨夜嘟嘟哝哝直闹到五更天才睡下,没一顿饭的工夫天就亮了。我就听见他起来了,忙忙碌碌梳了头就找颦儿去。一回来了,呆了一日,作了一首又不好,这会子自然另作呢。”宝玉笑道:“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的。我们成日叹说可惜他这么个人竞俗了,谁知到底有今日。可见天地至公。”宝钗笑道:“你能够像他这苦心就好了,学什么有个不成的。”宝玉不答。
只见香菱兴兴头头的又往黛玉那 ( http: / / www.21cnjy.com )边去了。探春笑道:“咱们跟了去,看他有些意思没有。”说着,一齐都往潇湘馆来。只见黛玉正拿着诗和他讲究。众人因问黛玉作的如何。黛玉道:“自然算难为他了,只是还不好。这一首过于穿凿了,还得另作。”众人因要诗看时,只见作道:
非银非水映窗寒,试看晴空护玉盘。
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
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抹玉栏。
梦醒西楼人迹绝,余容犹可隔帘看。
宝钗笑道:“不像吟月了,月字底下 ( http: / / www.21cnjy.com )添一个‘色’字倒还使得,你看句句倒是月色。这也罢了,原来诗从胡说来,再迟几天就好了。”香菱自为这首妙绝,听如此说,自己扫了兴,不肯丢开手,便要思索起来。因见他姊妹们说笑,便自己走至阶前竹下闲步,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一时探春隔窗笑说道:“菱姑娘,你闲闲罢。”香菱怔怔答道:“‘闲’字是十五删的,你错了韵了。”众人听了,不觉大笑起来。宝钗道:“可真是诗魔了。都是颦儿引的他!”黛玉道:“圣人说,‘诲人不倦’,他又来问我,我岂有不说之理。”李纨笑道:“咱们拉了他往四姑娘房里去,引他瞧瞧画儿,叫他醒一醒才好。”
说着,真个出来拉了他过藕香榭,至暖香坞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惜春正乏倦,在床上歪着睡午觉,画缯立在壁间,用纱罩着。众人唤醒了惜春,揭纱看时,十停方有了三停。香菱见画上有几个美人,因指着笑道:“这一个是我们姑娘,那一个是林姑娘。”探春笑道:“凡会作诗的都画在上头,快学罢。”说着,顽笑了一回。
各自散后,香菱满心中还是想诗。至晚间对 ( http: / / www.21cnjy.com )灯出了一回神,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下,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一时天亮,宝钗醒了,听了一听,他安稳睡了,心下想:“他翻腾了一夜,不知可作成了?这会子乏了,且别叫他。”正想着,只听香菱从梦中笑道:“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宝钗听了,又是可叹,又是可笑,连忙唤醒了他,问他:“得了什么?你这诚心都通了仙了。学不成诗,还弄出病来呢。”一面说,一面梳洗了,会同姊妹往贾母处来。原来香菱苦志学诗,精血诚聚,日间做不出,忽于梦中得了八句。梳洗已毕,便忙录出来,自己并不知好歹,便拿来又找黛玉。刚到沁芳亭,只见李纨与众姊妹方从王夫人处回来,宝钗正告诉他们说他梦中作诗说梦话。众人正笑,抬头见他来了,便都争着要诗看。
6.香菱写的前两首诗都存在一些不足,黛玉是如何评价的?请从文中找出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7.根据你的阅读体验,你能指出文中香菱的两首诗的一些不足吗?
8.香菱学诗可谓如痴如醉,找一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香菱的痴迷。
9.选文主要写了香菱苦心写诗获得成功,说明了什么?你觉得香菱的经历对你有什么启发?
10.黛玉是《红楼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她的性格也具有复杂性。根据选文内容,谈谈你对她性格的理解。
三.写作实践
本单元我们学习的都是从我国古典名著中节 ( http: / / www.21cnjy.com )选的名篇,故事情节生动有趣,感人至深,文中人物栩栩如生,请你结合其中的一篇文章,写一下你的理解和感受。
要求:结合人物或事件,要写出真情实感;适当运用抒情和议论的表达手法;书写认真,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一.参考答案
1.nì zè chuǎi zhōu yuàn sào chà záo zhènɡ wù
2.⑴鳏鳏 ⑵画缯 ⑶兴兴头头 ⑷地灵人杰
3.A(B项中的“嚗”应为“暴”,C项中的“憋”应为“瞥”,D项中的“成”应为“诚”。)
4.B(暴:糟蹋)
5.⑴长河落日圆 ⑵垂帘不卷留香久 ⑶依依墟里烟 ⑷墟里上孤烟 ⑸潮来天地青
二.6.第一首诗黛玉的评 ( http: / / www.21cnjy.com )价是“意思却有,只是措词不雅。皆因你看的诗少,被他缚住了。把这首丢开,再作一首,只管放开胆子去作”;第二首是“自然算难为他了,只是还不好。这一首过于穿凿了,还得另作。”
7.香菱的第一首诗比较幼稚,用语直 ( http: / / www.21cnjy.com )露,把前人咏月的词语堆砌起来,凑成一首诗,最大的问题是没有表达真情实感,了无新意。“月桂”“玉镜”“冰盘”等词藻陈腐;第二首诗有所进步,能用“花香”“轻霜”等比喻,又用“人迹”“隔帘”等情景烘托,渐渐放开了手脚,但全诗是咏月色而不是月亮本身,有些跑题。(只要写出自己的认识或体会即可)
8.“如此茶饭无心,坐卧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定”;“越性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至晚间对灯出了一回神,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下,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只听香菱从梦中笑道:‘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
9.香菱的成功,一方面说明她自己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聪明与优雅素质,另一方面也说明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启发:①做有心人,提高兴趣;②多学习,多效仿,不耻下问;③勤于实践,不怕失败。
10.黛玉虽然生性孤僻,喜散不喜 ( http: / / www.21cnjy.com )聚,却也有热情大度的一面。她指导香菱不厌其烦,循循善诱,而且言简意赅,所以使香菱很快悟入门径,获得成功。她热情,富于同情心,不虚伪,不做作。
三.略《香菱学诗》教学设计(两课时)
【教材分析】
《香菱学诗》节选自《红楼梦》,本文作者写 ( http: / / www.21cnjy.com )香菱学诗的主旨是讴歌被侮辱被欺压的女性形象,香菱和大观园里其他下层人物一样,不甘心自己的坎坷命运,不甘心泯灭自己的聪明才智。她不怕困难、不怕失败的学诗过程是对社会的不屈抗争,同时也揭露了封建社会对优秀人才的无情扼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语感。
2.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了解作者曹雪芹及其《红楼梦》的文学常识。
3.梳理文章结构,揣摩文章思路。
二.过程与方法
感知人物性格,学习运用动作、语言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香菱的身世经历,关注红楼女子的命运
2.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思想,提高古典文学修养
【重难点突破】
分析香菱学诗的过程,从香菱身上找到学习语文的启示。
【课时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查阅资料,了解《红楼梦》。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趣导入
《红楼梦》第五回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 ( http: / / www.21cnjy.com ),翻看副册时,只见画着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后面书云: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大家知道这首判词说的是谁吗?香菱,本名甄英莲(偕音真应怜),被人贩子卖与呆霸王薛蟠为妾后,随薛家进京,一直住在荣国府的梨香院平日里她要伺候薛蟠,难得有空这一次因薛蟠外出经商,宝钗便把她带进了大观园给自己做伴环境的变化激发了香菱学写诗的愿望,宝钗笑她是“得陇望蜀”,劝她“且缓一缓”,可她急切的很,于是去找黛玉课文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出示文题《香菱学诗》)
二.简介作者及《红楼梦》
1.简介作者
曹雪芹(约1724—1764),名霑,字芹 ( http: / / www.21cnjy.com )溪,又字芹圃,雪芹是他的号,属满洲正白旗。曹家从清代初年起到雪芹这一代止,是一个“百年望族”。后被抄家,从此势败家亡,雪芹流落在北京西郊。住着破房子,只能靠卖画来维持终年吃粥的生活。乾隆二十八年(1763)秋冬之间。雪芹唯一的儿子病死,他因伤感太甚,于这年除夕那天病逝。《红楼梦》就是这期间写的——他只写了前八十回,后四十回是高鹗续写的。
2.简介《红楼梦》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描写了贾家荣、宁二府由盛而衰的过程,在充分揭露地主阶级贵族集团腐朽本质及其必然没落的历史命运的同时,也歌颂了这个阶级中具有叛逆精神的青年和某些奴隶的反抗行为。书中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晴雯、王熙风、袭人、香毛等一系列富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全书规模宏大,结构严谨,不仅镜子般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现实生活图景,而且广泛地涉及我国古代的文化常识如官制、仪礼、建筑学、医学、音乐、绘画等,有“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之称。
三.积累字词。
腻烦(nì fán) 怔怔(zhèng) 笑吟吟(yīn yīn)
精血诚聚 地灵人杰 画缯(zēng) 鳏鳏(guān)
好歹:不问条件好坏,将就地(做某事)。
造化:福气,运气。
腻烦:因次数过多而感觉厌烦。
揣摩:反复思考推求。
聪敏伶俐:智力发达,反应敏捷灵活。
自暴自弃:自己甘心落后,不求上进。
呆头呆脑:形容迟钝的样子。
穿凿:非常牵强的解释,把没有这种意思的说成有这种意思。
诲人不倦:教人时不嫌疲劳。形容教导特别耐心。
鳏鳏:形容忧愁失眠的样子。
地灵人杰:山川灵秀,人物杰出。
四.速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讨论并归纳:
香菱学诗,大致可分为三个步骤:
首先是拜黛玉为师,并在黛玉指导下细细品味王维的诗。
其次是一边读杜甫的诗,一边尝试作诗。
其三是经历了两次失败后,终于成功。
五.课堂小结
曹雪芹以精细的笔墨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 ( http: / / www.21cnjy.com )优美动人的女性形象,如袅娜风流的林黛玉、生性热情刚烈的晴雯、不惜用生命证明自己清白的尤三姐等。和封建社会蔑视女子相反,曹雪芹提出了尊重女性的新思想.热情赞颂了女子的才艺德行,提倡女子反迫害、反虐待的斗争精神。
第二课时
一.重点探究香菱所作的三首诗
1.品香菱写的第一首诗:
月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
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
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
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
同桌讨论:你认为这首诗写得好不好,并说明理由。
明确:香菱作的第一首诗比较幼稚,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语直露,把前人咏月习用的词藻堆砌起来,凑合成篇。最大的问题是,全诗没有表达真情实感,了无新意。诗中所用“月桂”“玉镜”“冰盘”等,词藻陈腐,所以黛玉说“被他缚住了”,即不能从前人的套子中跳出来。
2.品香菱写的第二首诗:
非银非水映窗寒,试看晴空护玉盘。
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
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抹玉栏。
梦醒西楼人迹绝,余容犹可隔帘看。
同桌讨论:你认为这首诗写得好不好,与第一首相比哪首好?
明确:香菱的第二首诗就有所进步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能用“花香”“轻霜”等比喻,又用“人迹”“隔帘”等情景烘托,渐渐放开了手脚。但“玉盘”“玉栏”等词语仍有陈旧的气息,而且全诗在咏月色而不是月亮本身,有些跑题,所以黛玉说“这一首过于穿凿了”。
3.品香菱写的第三首诗: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
同桌讨论:你认为这首诗写得怎么样?
明确:这首诗是成功的。除首联外,句句都似非写 ( http: / / www.21cnjy.com )月,但句句与月相关。用词典雅含蓄,设意新奇别致。尤其是颔联,对仗工稳,言浅意深,堪称精妙。它最大的优点,是切合香菱自己的身世,借咏月而怀人,流露了真情实感。这样,诗就不是空洞的而是有内容的了。
她仿佛对月低吟,顾影自怜, ( http: / / www.21cnjy.com )把自己沉痛的遭遇融入寒月之中,结句的感喟本是自己的心声,却推给处境同样寂寞的嫦娥,曲折含蓄。如果说离愁,思绪这种深沉的感情,在第一首是肤泛的,在第二首是游离的,到第三首就变成实在的,意趣真切,余韵悠长。
4.结语:香菱学诗的过程,可用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古今成就大事业者所必须经历的三种境界来概括:
第一境“悬想”阶段:“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境“苦索”阶段:“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顿悟”阶段“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在灯火阑珊处。”
5.拓展:通过以上香菱写的三首诗比较鉴赏,你有什么收获?特别是对你的写作有何帮助?
让学生自己感悟出,写作的第一要义在于感情,而非辞藻的华丽。
二.分析人物形象特点
采用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由一半的小组分析香菱,另一半的小组分析黛玉。
学习任务:找出课文香菱或黛玉的语句,分析她们的性格特点。
小组汇报:各小组派一位代表,汇报小组学习结果。
达成共识:
香菱性格:学习专注、聪明灵秀,悟性高,勤奋
黛玉性格:热情、豁达,并且学识深厚。一反原有多愁善感、羸弱多病、孤傲尖刻的形象。
三.深入文章内容,探讨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
再读课文,思考:香菱学诗为什么会成功
明确:(1)自身因素:香菱努力,苦学、乐学、善学,资质好,领悟高。
(2)老师因素:黛玉指点好,她好为人师,善于鼓励,精通教艺,提倡自学。
(3)环境因素:大观园的环境激起香菱学诗的愿望。
四.拓展延伸
学过本文以后,你觉得对我们学习有何借鉴?
如:香菱学诗对我们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要有自信心;要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
要多读书;要不耻下问;
要勤于实践,不怕失败
做有心人,提高兴趣。转益多师,不耻下问。勤于实践,不怕失败。
五.课堂小结
红楼中的女儿“心比天高” ( http: / / www.21cnjy.com ),却终归于“千红一窟,万艳同悲”。在嗟叹她们命运不济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她们对命运的抗争。香菱作为红楼众女儿之一,虽是命运多舛,却没有放弃自己的精神追求。希望我们每个人也都能找到自己的精神所向,主宰自己的精神世界,在现阶段,就是能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并拥有独属于自己的见解认识,不做那“提线木偶”。
【板书设计】
香菱学诗
第一首诗:词藻堆砌,无真情实感
第二首诗:有进步,跑题
第三首诗:用词典雅含蓄,感情真挚
香菱:学习专注、聪明灵秀,悟性高,勤奋
黛玉:热情、豁达,并且学识深厚。
【教学反思】
在《香菱学诗》一文的教学中,能把课文当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例子,让学生迁移,让学生敢思、敢说,甚至让学生悟出了学语文的秘诀,多读、勤记、勤奋、刻苦、大胆创作等,这正是做学问之要义,也正是我们应该倡导的语文精神。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化了解不多,即使是《红楼梦》,学生全书读过的寥寥无几。这给我很大的触动,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读好书,多品佳作,提高语文水平。《香菱学诗》问题生成单
一.整体感知
1.文中黛玉说香菱是“一个极聪明伶俐的人”,而宝钗却说她“本来呆头呆脑的”,两个人的看法截然不同,是否矛盾?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个孤苦的女子,痴心学诗,是对艺术的崇拜,还是寻找精神上的寄托?你从 中得到些什么样的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二.感悟文本
香菱听了,默默的回来……宝钗笑道:“你能够象他这苦心就好了,学什么有个不成的。”宝玉不答。
1.“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皱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这段文字属于什么描写?表现了香菱怎样的性格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体会“博得嫦娥应自问,何缘不使永团圆?”一句诗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香菱学诗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拓展运用
指出诗中所指人物是谁。
(1)在《红楼梦》中,“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梦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指的是_______________(人名)。
(2)在《红楼梦》中,“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远偏消,清明涕泪江边望,千里东风一路遥。”指的是_______________(人名)。
(3)在《红楼梦》中,“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人名)。
(4)在《红楼梦》中,“桃花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指的是_______________(人名)。
参考答案
一.1.不矛盾。宝钗所说的“呆头呆脑”从上下文看,并不是贬语,实际是对香菱的一种戏评,是出于对香菱专注、入神学诗的形象评说。
2.答案可不唯一,更多的可以认为是两种情况都有,关键在于从文中找出相关内容使自己的观点让人接受。
二.1.表现了香菱构思时的专注神情。 ( http: / / www.21cnjy.com )“出神”是因为她浮想联翩,“抠土”是因为费尽心力,写她反复斟酌之态。“皱眉”也许是因为所用字眼不好;“含笑”大致是有了奇句,因而感到满意。
2.嫦娥看到人间有如此浓重的离情,不禁问自己:“为什么不能让那些分离了的亲人重新团聚在一起,永不分离呢 ”
3.主要原因:苦志学诗,精血诚聚。其他因素:良好的资质、好老师、好环境。
三.(1)袭人 (2)探春(3)迎春(4)李纨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