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4张PPT)
第14课
动物的繁殖
(苏教版)四年级
下
01
核心素养
内容总览
02
探究新知
03
课堂练习
04
活动手册
05
课堂总结
06
板书设计
核心素养
※能提取图文中的主要信息,知道动物的繁殖包括求偶、交配、生产以及哺育等一系列复杂的本能行为。
01
02
※知道动物的两种主要繁殖方式。
03
科学观念
04
※了解动物繁殖的一系列复杂行为。重点
※看图片猜它们分别是哪种动物的孩子。难点
科学思维
探究实践
态度责任
※针对观察和排序的结果,说出一些动物繁殖的方式和特点。
探究新知
活动一 了解动物的求偶方式
在自然条件下,大多数动物通过雌雄结合产生后代。动物的繁殖包括求偶、交配、生产以及哺育等一系列复杂的行为,这些行为都是动物与生俱来的本领。
探究新知
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求偶的方式?
1.雄蛙鸣叫。鸣叫能表现出动物个体的强健程度。
雌蛙和雄蛙都能叫,但由于雄蛙在咽喉两侧还有一对外声囊,鸣叫时向外鼓出成为两个大气囊,使声音更加洪亮,所以雄蛙比雌蛙叫得更响。雄蛙的鸣叫声会吸引雌蛙前来繁殖,雄蛙的鸣叫声就像雄狮为了争夺交配权而打斗一样,雌蛙会选择鸣叫声最好、体型最棒的雄蛙交配。
蛙类的生殖特点是雌雄异体、水中受精,属于卵生。繁殖的时间大约在每年4月中下旬。
探究新知
2.弹涂鱼“跳舞"。“跳舞”能表现出动物个体的运动避险本领。
弹涂鱼是弹涂鱼族鱼类的通称,它们全身似泥泽色调的灰褐色,并布满深色的斑纹,长得像泥鳅和青蛙的结合体。弹涂鱼有很好的视力,甚至可以看到浑水中的物体。每到春季,雄鱼就会寻找合适的地面划分各自的势力范围,然后在泥地上挖一个“J”型或“Y”型的洞。
探究新知
洞内上面较低的那一层是它们的产卵室,用来贮存它们的卵。挖好洞后,雄鱼就开始四处寻找配偶。雄鱼会在雌鱼面前“跳舞”,以此来吸引雌鱼。
探究新知
3.孔雀开屏。展示身体的局部能表现出动物个体的健康状态。
孔雀开屏是为了求偶、防御。能够自然开屏的只能是雄孔雀,这符合大自然的规律。孔雀中雄性较美丽,而雌性却其貌不扬。因此孔雀开屏,既是一种生殖行为,又是一种防御行为。
孔雀开屏最繁盛的时候是在3~4月。生活在我国云南雨林里的野生孔雀也是在这个时候开屏的,这个时候是它们的繁殖季节。
探究新知
4.角马搏斗。搏斗能表现出动物个体保护自己的能力。
角马是生活在非洲草原上的大型羚牛,长得牛头、马面、羊须。角马的头粗大且肩宽,很像水牛;后部纤细,比较像马;颈部有黑色鬣毛,全身有长长的毛,光滑并有短的斑纹。夏天一般是角马的发情期,为了争夺配偶,角马群中的雄性会展开决斗,通过“暴力手段”确定等级序位,失败者会“愤”而离群出走,成为独行角马。
探究新知
角马交配发生在集体迁徙的途中。每当大角马群停下来,雄性便会把雌性赶到一起,头抬得高高的,绕着它们奔跑,并且与其他竞争的雄性争斗。这样的群体只能持续几天,当大群体再次前进时,它们就解散了。幼仔会在食物充足的雨季降生。
探究新知
5.其他的求偶方式。
(1)燕鸥喜欢在求偶时送“彩礼”。
(2)啄木鸟在求偶时通过有节奏地敲打树干,发出“爱情电报”。
(3)蝴蝶毒蛾分泌有气味的物质以吸引远处的雄性。
(4)雄性锦龟用触碰的动作求偶。
(5)信天翁求偶时非常有礼貌,不断弯腰向对方示爱。
……
探究新知
活动二 了解动物交配
交配指的是生物的生殖细胞进行结合,导致受精和繁殖的活动,大多数动物都通过雌雄交配繁殖后代。
1.蚕蛾交配——产卵。
蚕蛾属于昆虫,在繁殖期间,雄蛾接受雌蛾发出的性外激素而发生反应。雌蛾体大,爬动慢;雄蛾体小,爬动较快。雄蛾翅膀飞快地振动,寻找着配偶。一般交尾3~4小时后,雌蛾就可产下受精卵。蚕蛾(成虫)留下后代,不久之后便会死去。
探究新知
2.猫交配——产幼崽。
通常猫长到六到八个月大,就会开始求偶,雌猫发出求偶信号通常是一年三次左右,每次持续3~4天(因猫而异),而雄猫通常是被雌猫吸引而发出回应信号。猫的求偶现象略有不同,雌猫会在夜晚不停地叫唤,正常时候响亮而急促,而雄猫听到雌猫的求偶信号后,通常好几只集合到雌猫身旁,然后开展叫声竞争,此时雄猫的叫声像小孩嚎哭,大家听到凄凉的像婴儿哭的叫声其实是求偶雄猫间的比赛。求偶成功后,雌猫和雄猫通过交配活动繁殖后代,雌猫受孕后,通常要两个多月的时间产下幼崽。
探究新知
蚕蛾交配 猫交配
动物求偶后交配,会以不同的方式产生后代。
蚕蛾通过产卵的方式繁殖后代,猫则通过产幼息的方式繁殖后代。
探究新知
活动三 观察鸡蛋内部构造
1.了解鸡蛋的内部构造。
打开的鸡蛋,会发现蛋黄上有一个明显的小白点,那是胚盘,受精后的胚盘将发育成小鸡。鸡蛋的结构名称及作用如下:
(1)卵壳——能承受较大外力,起到保护作用。而小鸡出壳时,轻轻一啄,蛋壳便碎了。另外,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可以通过卵壳上的小孔进行气体交换。
(2)卵壳膜——包裹在蛋白之外的纤维质膜,分为两层:外层卵壳膜紧贴着蛋壳,作用是避免鸡蛋内的水分蒸发;内层卵壳膜附着在外层卵壳膜的内层,空气能自由通过此膜。
探究新知
(3)卵白——对胚胎提供营养,并保护胚。
(4)卵黄——卵细胞的主要营养部分,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
(5)胚盘——如果是受精卵,那么胚盘将来会吸收周围的营养物质,在适宜的温度下发育成雏鸡;如果是未受精的卵,那么胚盘不会
发育。
(6)气室——当小鸡快出来时,用嘴穿入气室,开始直接呼吸气室内的空气。
(7)系带——使卵黄悬浮在卵白中间。
探究新知
照 蛋
探究新知
2.了解鸡蛋从受精到小鸡出壳的过程。
胚胎发育 形成个体 破壳而出
小鸡由胚盘发育而来,胚盘为卵黄表面中央一盘状小白点,是胚胎发育的部位。胚胎发育的营养是由卵黄提供的,未受精的卵的胚盘色浅而小;已受精的卵的胚盘色深而略大,这是因为胚胎发育已经开始。
探究新知
了解小鸡的孵化过程
探究新知
鸡胚胎的发育过程
探究新知
活动四 人类胚胎发育过程
下面是人类的胎儿在妈妈子宫里不同时期的生长发育图,注意观察胎儿发育的先后顺序。
胚胎形成 胎儿特征出现 胎儿继续发育 胎儿逐渐长大 胎儿长出头发
探究新知
人类的受精卵在3~6周内先分化出中枢神经,这时胚胎呈C字形,出现肢芽突起,胚体约长1厘米。第2个月胚胎已初具人形,从这时起称为胎儿。第4个月体长15~20厘米,开始出现心脏搏动。第5个月肌肉发育,胎儿开始好动。第6个月体长30厘米。第8个月各种组织和器官大体上已形成,在出生前2个月内,主要是生长阶段。人的胚胎期由最后一次月经至分娩约280天,而从受精计算则为266天(38周)。
探究新知
活动五 认识卵生
像鱼、鸟等动物那样产卵的繁殖方式叫卵生。
卵生的动物有很多,除了上面的爬行类(鳄鱼、龟、蜥蜴等)、两栖类(青蛙、蟾蜍等)、鸟类、鱼类,还有昆虫类、节肢类(蜘蛛、蜈蚣等)、甲壳类(虾、蟹等)、环节类(蚯蚓、蚂蟥等)以及软体类(蜗牛、章鱼等)都是卵生,可以说,以卵生的方式繁殖后代的动物种类是最多的。
探究新知
活动六 认识胎生
1.胎生。
像人、马、猫等哺乳动物那样直接生出胎儿的繁殖方式叫胎生。
胎生动物一般都用哺乳的方法喂养它们的后代。这种用乳汁哺育后代的动物又被称为哺乳动物,这类动物身体一般分为头、颈、躯干、尾和四肢,体表有毛,体腔内有膈,雌体有乳腺,用乳汁哺育幼体。
探究新知
2.看图猜一猜。
(1)大熊猫的身形很高大,但是出生的时候却是很小的,样子就像一只刚出生的小老鼠,全身粉红色,很小巧。大熊猫有很强的护崽心理,因为大熊猫是哺乳动物,所以作为母亲的责任心理非常强大,它对自己的孩子都是用嘴巴叼着,非常呆萌,后期还是要靠饲养员们的精心呵护。
探究新知
(2)刺猬在野外是会挖洞的,它的爪子可以刨土。每年春天3~4月份母刺猬就开始生育,母刺猬一般会找非常隐蔽的地方挖洞产崽,一般生3~6个小刺猬。小刺猬刚出生时眼睛是睁不开的,至少2个星期以后才可以睁开眼睛,具有微弱的视力。小刺猬主要吃母刺猬的奶水。小刺猬刚出生一个星期左右身上是没有刺的,主要是稀疏的长毛,很柔软。
大概十天左右,小刺猬的长毛慢慢变硬,形成尖刺,在洞里生活一个月后,就可以跟随母刺猬到洞外生活了。2个月以后,它们就可以离开母刺猬独自生活去了。
探究新知
下面动物中,是胎生的在“O”里涂红色,是卵生的涂绿色。
探究新知
动物的繁殖
探究新知
1.护卵、孵卵。
有些动物产卵以后,卵会在适宜的环境里自然孵化。而有些动物产卵以后,要尽最大努力去保护卵、孵化卵。
在严寒的南极,帝企鹅爸爸把卵放在脚背上,用厚实的羽毛盖住,不吃不喝,一直站立着,用自己的体温孵化卵。
活动七 动物父母对后代的保护及哺育。
探究新知
对帝企鹅而言,整个孵育期内,至少需要它们在海冰上停留8个月,如果海冰形成时间太晚或者海冰融化太快,帝企鹅成功孵育的机会就会大大减少。事实上,即便是在孵育状况理想的情况下,小帝企鹅的存活率也非常低,仅占出生率的20%~30%。
探究新知
2.哺育后代。
很多父母不仅要承担繁重的哺育任务,还要教会小动物生存的本领。
(1)小鸟等父母喂食。
春天来了,小鸟们张大嘴巴,等着觅食归来的妈妈喂养。就像我们人类一样,鸟儿们对其子女也是呵护备至,在小鸟足够强壮,学会飞行之前,小鸟父母需要担负捕食并喂养小鸟的重担。
探究新知
(2)小沙丘鹤跟着妈妈学习觅食的本领。
沙丘鹤栖息于富有灌木丛和水草的平原沼泽、湖边草地、水塘及河岸沼泽地带,有时也出现在有树木和草本植物的高原地带。主要以各种灌木和草本植物的叶、芽、草籽和谷粒等为食,也吃部分昆虫。刚出生的小沙丘鹤要跟随妈妈学习几个月的生存本领才能独立。
探究新知
(3)小北极熊学习生存本领。
北极的冬天气温会下降到零下三十几摄氏度甚至更低,但北极熊对此并不担心,事实上,它们还能在寒冷的巨大冰块上繁育自己的后代。
北极熊外出寻找猎物或睡眠时,喜欢把自己埋在雪里,这样可以大大地减少寒风的侵袭。小北极熊跟随妈妈,要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学习如何在北极严酷的环境中生存。
探究新知
3.查资料,了解有趣的动物繁殖和养育后代的方式。
(1)分裂繁殖。即母体分裂成2个(二分裂)或多个(复分裂)大小形状相同的新个体的繁殖方式,草履虫是典型的代表。
草履虫是一种体积很小的单细胞生物,它的无性繁殖方式是横二分裂,里面的小核会先进行有丝分裂,大核再进行无丝分裂,然后细胞质分为二, 最后虫体从中部横断,分成2个新的个体。
探究新知
(2)出芽繁殖。这里的“芽”是指在母体上分出的芽体,典型代表是水螅。水螅在生活条件比较好时,它们经常会以出芽繁殖的方式繁殖后代。母体带芽数目较多,一般有6~7个,最多达18个,这么多新芽在母体上往往呈螺旋状排列。
探究新知
(3)寄生在其他鸟巢的鸟。成年杜鹃鸟既不会造巢,也不会孵雏,而是把自己的卵寄托给其他鸟类,让其代为孵化和养育。每逢繁殖季节,杜鹃会趁机将卵产在苇莺、柳莺、云雀等其他鸟类的鸟巢里,小杜鹃由“养母”孵化并喂养长大。
探究新知
(4)用口腔孵卵、繁育幼鱼的鱼。天竺鲷孵卵的责任几乎均由雄鱼担任。雄天竺鲷将雌鱼所产的卵块衔入口中进行孵化,因满口含卵无法摄食,其间基本过着绝食的生活。一周后,卵在口中孵化成仔鱼后便被释放出来。这样大大降低了卵被掠食的可能,提高了成活率,增加了下一代存活的机会。
……
课堂练习
1.[填空]许多动物是靠卵繁殖的,像鱼和鸟那样产卵的繁殖方式叫__________。
2.[填空]卵黄上有__________的鸡蛋是受精鸡蛋,可能发育成小鸡。
3.[判断]动物产的卵一定都能发育成新的生命。( )
4.[判断]各种动物的卵的外形各不相同。( )
5.[判断]蝴蝶鸡猫都靠产卵繁殖后代。( )
6.[选择]猫、狗、兔等都是( )动物。
A.卵生 B.胎生 C.卵胎生
卵生
小白点
×
√
×
B
课堂练习
7.[选择]下列属于卵生动物的是( )。
A.鹅 B.羊 C.马
8.[选择]关于鸡蛋,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 )。
A.卵壳对里面的胚胎具有保护作用
B.卵白是用来供给养料和水分的
C.卵黄发育成小鸡
9.[选择]胎生动物一般都用( )的方法喂养幼崽。
A.哺乳 B.生 C.找食物
A
C
A
活动手册
活动手册
课堂总结
本课从动物的求偶、交配、生产以及哺育等几个方面,了解动物的繁殖方式和行为,常见动物的繁殖方式有两种,即卵生和胎生。像蚕一样靠产卵繁殖后代的叫卵生,像猫或狗那样直接生小动物的叫胎生,进而感受新生命诞生的不易,感知生命世界生生不息的自然规律。利用配图,了解动物的求偶方式,知道动物在求偶后交配,会以不同方式产生后代及哺育,这是动物繁殖的一系列复杂的行为。通过辨别“卵分别是谁产的”“它们分别是谁的孩子”等活动,观察图片信息,猜猜这些卵或幼体是哪种动物产的,初步掌握分析和判断技巧。
板书设计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让备课更有效
www.21cnjy.com
Thanks!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堂无忧】14.动物的繁殖(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
科学观念:※能提取图文中的主要信息,知道动物的繁殖包括求偶、交配、生产以及哺育等一系列复杂的本能行为。
科学思维:※知道动物的两种主要繁殖方式。
探究实践:※针对观察和排序的结果,说出一些动物繁殖的方式和特点。
态度责任:※了解动物繁殖的一系列复杂行为。重点
※看图片猜它们分别是哪种动物的孩子。难点
教学内容
本课按照动物繁殖行为的先后顺序,采用递进式的逻辑结构,展开三个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介绍动物繁殖行为的基本过程后,组织学生开展第一个活动,即:利用配图,引导学生交流动物求偶的方式,并说明动物在求偶后交配,会以不同的方式产生后代,为下面内容的展开打下基础。
第二部分,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排序活动,结合教材的介绍,认识动物的两种主要繁殖方式:卵生和胎生。这部分包括两个活动:活动一,认识卵生。教材首先结合图片,指导学生观察打开的鸡蛋,找蛋黄上的小白点,并借助卡通人物之口说明受精鸡蛋的特点,让学生明白受精的鸡蛋才能孵出小鸡,然后用图片呈现受精鸡蛋发育成小鸡的过程,这样就以鸡为例展现了卵生的繁殖方式。活动二,认识胎生。教材展现人的胚胎发育的阶段性图片,让学生把这些图片按照发育的先后顺序排列,指导学生在活动中了解胎生的繁殖方式。最后,教材集中介绍了动物的两种主要繁殖方式,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形成对动物卵生与胎生的总体认识。
第三部分,组织学生阅读一些动物哺育后代行为的资料。以帝企鹅站立着用体温孵化卵为例,介绍动物的护卵、孵化行为;以亲鸟喂食和北极熊、沙丘鹤传授孩子生存技能为例,介绍动物的哺育行为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介绍动物求偶的视频资料、动物繁殖图卡、鸡繁殖图卡、胎儿发育图卡。
学生分组材料:受精的鸡蛋、未受精的鸡蛋、玻璃碗。
教学过程
活动一 了解动物的求偶方式
在自然条件下,大多数动物通过雌雄结合产生后代。动物的繁殖包括求偶、交配、生产以及哺育等一系列复杂的行为,这些行为都是动物与生俱来的本领。
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求偶的方式?
1.雄蛙鸣叫。鸣叫能表现出动物个体的强健程度。
雌蛙和雄蛙都能叫,但由于雄蛙在咽喉两侧还有一对外声囊,鸣叫时向外鼓出成为两个大气囊,使声音更加洪亮,所以雄蛙比雌蛙叫得更响。雄蛙的鸣叫声会吸引雌蛙前来繁殖,雄蛙的鸣叫声就像雄狮为了争夺交配权而打斗一样,雌蛙会选择鸣叫声最好、体型最棒的雄蛙交配。蛙类的生殖特点是雌雄异体、水中受精,属于卵生。繁殖的时间大约在每年4月中下旬。
2.弹涂鱼“跳舞”。“跳舞”能表现出动物个体的运动避险本领。
弹涂鱼是弹涂鱼族鱼类的通称,它们全身似泥泽色调的灰褐色,并布满深色的斑纹,长得像泥鳅和青蛙的结合体。弹涂鱼有很好的视力,甚至可以看到浑水中的物体。每到春季,雄鱼就会寻找合适的地面划分各自的势力范围,然后在泥地上挖一个“J”型或“Y”型的洞。洞内上面较低的那一层是它们的产卵室,用来贮存它们的卵。挖好洞后,雄鱼就开始四处寻找配偶。雄鱼会在雌鱼面前“跳舞”,以此来吸引雌鱼。
3.孔雀开屏。展示身体的局部能表现出动物个体的健康状态。
孔雀开屏是为了求偶、防御。能够自然开屏的只能是雄孔雀,这符合大自然的规律。孔雀中雄性较美丽,而雌性却其貌不扬。因此孔雀开屏,既是一种生殖行为,又是一种防御行为。孔雀开屏最繁盛的时候是在3~4月。生活在我国云南雨林里的野生孔雀也是在这个时候开屏的,这个时候是它们的繁殖季节。
4.角马搏斗。搏斗能表现出动物个体保护自己的能力。
角马是生活在非洲草原上的大型羚牛,长得牛头、马面、羊须。角马的头粗大且肩宽,很像水牛;后部纤细,比较像马;颈部有黑色鬣毛,全身有长长的毛,光滑并有短的斑纹。夏天一般是角马的发情期,为了争夺配偶,角马群中的雄性会展开决斗,通过“暴力手段”确定等级序位,失败者会“愤”而离群出走,成为独行角马。角马交配发生在集体迁徙的途中。每当大角马群停下来,雄性便会把雌性赶到一起,头抬得高高的,绕着它们奔跑,并且与其他竞争的雄性争斗。这样的群体只能持续几天,当大群体再次前进时,它们就解散了。幼仔会在食物充足的雨季降生。
5.其他的求偶方式。
(1)燕鸥喜欢在求偶时送“彩礼”。
(2)啄木鸟在求偶时通过有节奏地敲打树干,发出“爱情电报”。
(3)蝴蝶毒蛾分泌有气味的物质以吸引远处的雄性。
(4)雄性锦龟用触碰的动作求偶。
(5)信天翁求偶时非常有礼貌,不断弯腰向对方示爱。
……
活动二 了解动物交配
交配指的是生物的生殖细胞进行结合,导致受精和繁殖的活动,大多数动物都通过雌雄交配繁殖后代。
1.蚕蛾交配——产卵。
蚕蛾属于昆虫,在繁殖期间,雄蛾接受雌蛾发出的性外激素而发生反应。雌蛾体大,爬动慢;雄蛾体小,爬动较快。雄蛾翅膀飞快地振动,寻找着配偶。一般交尾3~4小时后,雌蛾就可产下受精卵。蚕蛾(成虫)留下后代,不久之后便会死去。
2.猫交配——产幼崽。
通常猫长到六到八个月大,就会开始求偶,雌猫发出求偶信号通常是一年三次左右,每次持续3~4天(因猫而异),而雄猫通常是被雌猫吸引而发出回应信号。猫的求偶现象略有不同,雌猫会在夜晚不停地叫唤,正常时候响亮而急促,而雄猫听到雌猫的求偶信号后,通常好几只集合到雌猫身旁,然后开展叫声竞争,此时雄猫的叫声像小孩嚎哭,大家听到凄凉得像婴儿哭的叫声其实是求偶雄猫间的比赛。求偶成功后,雌猫和雄猫通过交配活动繁殖后代,雌猫受孕后,通常要两个多月的时间产下幼崽。
蚕蛾通过产卵的方式繁殖后代,猫则通过产幼息的方式繁殖后代。
设计意图:
求偶是动物繁 殖行为的首要环节,除了教材图片介绍的几种,还有很多求偶方式。让学生交流此方面的见闻,有利于他们了解动物求偶方式的多样性,并丰富自己的知识。
活动三 观察鸡蛋内部构造
1.了解鸡蛋的内部构造。
打开的鸡蛋,会发现蛋黄上有一个明显的小白点,那是胚盘,受精后的胚盘将发育成小鸡。鸡蛋的结构名称及作用如下:
(1)卵壳——能承受较大外力,起到保护作用。而小鸡出壳时,轻轻一啄,蛋壳便碎了。另外,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可以通过卵壳上的小孔进行气体交换。
(2)卵壳膜——包裹在蛋白之外的纤维质膜,分为两层:外层卵壳膜紧贴着蛋壳,作用是避免鸡蛋内的水分蒸发;内层卵壳膜附着在外层卵壳膜的内层,空气能自由通过此膜。
(3)卵白——对胚胎提供营养,并保护胚。
(4)卵黄——卵细胞的主要营养部分,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
(5)胚盘——如果是受精卵,那么胚盘将来会吸收周围的营养物质,在适宜的温度下发育成雏鸡;如果是未受精的卵,那么胚盘不会
发育。
(6)气室——当小鸡快出来时,用嘴穿入气室,开始直接呼吸气室内的空气。
(7)系带——使卵黄悬浮在卵白中间。
2.了解鸡蛋从受精到小鸡出壳的过程。
胚胎发育 形成个体 破壳而出
小鸡由胚盘发育而来,胚盘为卵黄表面中央一盘状小白点,是胚胎发育的部位。胚胎发育的营养是由卵黄提供的,未受精的卵的胚盘色浅而小;已受精的卵的胚盘色深而略大,这是因为胚胎发育已经开始。
设计意图:
学生往往从鸡是从蛋孵出的现象,反推出只要是鸡蛋就能孵出小鸡的错误结论。让学生找蛋黄上的明显小白点,了解受精鸡蛋的特点,除了能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还能揭示卵生的必要条件——受精卵,为认识卵生的繁殖方式打下基础。
活动四 人类胚胎发育过程
下面是人类的胎儿在妈妈子宫里不同时期的生长发育图,注意观察胎儿发育的先后顺序。
胚胎形成 胎儿特征出现 胎儿继续发育 胎儿逐渐长大 胎儿长出头发
人类的受精卵在3~6周内先分化出中枢神经,这时胚胎呈C字形,出现肢芽突起,胚体约长1厘米。第2个月胚胎已初具人形,从这时起称为胎儿。第4个月体长15~20厘米,开始出现心脏搏动。第5个月肌肉发育,胎儿开始好动。第6个月体长30厘米。第8个月各种组织和器官大体上已形成,在出生前2个月内,主要是生长阶段。人的胚胎期由最后一次月经至分娩约280天,而从受精计算则为266天(38周)。
活动五 认识卵生
像鱼、鸟等动物那样产卵的繁殖方式叫卵生。
卵生的动物有很多,除了上面的爬行类(鳄鱼、龟、蜥蜴等)、两栖类(青蛙、蟾蜍等)、鸟类、鱼类,还有昆虫类、节肢类(蜘蛛、蜈蚣等)、甲壳类(虾、蟹等)、环节类(蚯蚓、蚂蟥等)以及软体类(蜗牛、章鱼等)都是卵生,可以说,以卵生的方式繁殖后代的动物种类是最多的。
活动六 认识胎生
1.胎生。
像人、马、猫等哺乳动物那样直接生出胎儿的繁殖方式叫胎生。
胎生动物一般都用哺乳的方法喂养它们的后代。这种用乳汁哺育后代的动物又被称为哺乳动物,这类动物身体一般分为头、颈、躯干、尾和四肢,体表有毛,体腔内有膈,雌体有乳腺,用乳汁哺育幼体。
2.看图猜一猜。
(1)大熊猫的身形很高大,但是出生的时候却是很小的,样子
就像一只刚出生的小老鼠,全身粉红色,很小巧。大熊猫有很
强的护崽心理,因为大熊猫是哺乳动物,所以作为母亲的责任
心理非常强大,它对自己的孩子都是用嘴巴叼着,非常呆萌,
后期还是要靠饲养员们的精心呵护。
(2)刺猬在野外是会挖洞的,它的爪子可以刨土。每年春天
3~4月份母刺猬就开始生育,母刺猬一般会找非常隐蔽的地
方挖洞产崽,一般生3~6个小刺猬。小刺猬刚出生时眼睛
是睁不开的,至少2个星期以后才可以睁开眼睛,具有微弱
的视力。小刺猬主要吃母刺猬的奶水。小刺猬刚出生一个星期左右身上是没有刺的,主要是稀疏的长毛,很柔软。大概十天左右,小刺猬的长毛慢慢变硬,形成尖刺,在洞里生活一个月后,就可以跟随母刺猬到洞外生活了。2个月以后,它们就可以离开母刺猬独自生活去了。
下面动物中,是胎生的在“○”里涂红色,是卵生的涂绿色。
设计意图:
以人类胎儿的发育过程为例,借助排序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胎生的特点,为认识胎生的繁殖方式打下基础。
活动七 动物父母对后代的保护及哺育。
1.护卵、孵卵。
有些动物产卵以后,卵会在适宜的环境里自然孵化。而有些动物产卵以后,要尽最大努力去保护卵、孵化卵。
在严寒的南极,帝企鹅爸爸把卵放在脚背上,用厚实的羽毛盖住,不吃不喝,一直站立着,用自己的体温孵化卵。
对帝企鹅而言,整个孵育期内,至少需要它们在海冰上停留8个月,如果海冰形成时间太晚或者海冰融化太快,帝企鹅成功孵育的机会就会大大减少。事实上,即便是在孵育状况理想的情况下,小帝企鹅的存活率也非常低,仅占出生率的20%~30%。
2.哺育后代。
很多父母不仅要承担繁重的哺育任务,还要教会小动物生存的本领。
(1)小鸟等父母喂食。
春天来了,小鸟们张大嘴巴,等着觅食归来的妈妈喂养。就像我们人类一样,鸟儿们对其子女也是呵护备至,在小鸟足够强壮,学会飞行之前,小鸟父母需要担负捕食并喂养小鸟的重担。
(2)小沙丘鹤跟着妈妈学习觅食的本领。
沙丘鹤栖息于富有灌木丛和水草的平原沼泽、湖边草地、水塘及河岸沼泽地带,有时也出现在有树木和草本植物的高原地带。主要以各种灌木和草本植物的叶、芽、草籽和谷粒等为食,也吃部分昆虫。刚出生的小沙丘鹤要跟随妈妈学习几个月的生存本领才能独立。
(3)小北极熊学习生存本领。
北极的冬天气温会下降到零下三十几摄氏度甚至更低,但北极熊对此并不担心,事实上,它们还能在寒冷的巨大冰块上繁育自己的后代。北极熊外出寻找猎物或睡眠时,喜欢把自己埋在雪里,这样可以大大地减少寒风的侵袭。小北极熊跟随妈妈,要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学习如何在北极严酷的环境中生存。
3.查资料,了解有趣的动物繁殖和养育后代的方式。
(1)分裂繁殖。即母体分裂成2个(二分裂)或多个(复分裂)大小形状相同的新个体的繁殖方式,草履虫是典型的代表。草履虫是一种体积很小的单细胞生物,它的无性繁殖方式是横二分裂,里面的小核会先进行有丝分裂,大核再进行无丝分裂,然后细胞质分为二, 最后虫体从中部横断,分成2个新的个体。
(2)出芽繁殖。这里的“芽”是指在母体上分出的芽体,典型代表是水螅。水螅在生活条件比较好时,它们经常会以出芽繁殖的方式繁殖后代。母体带芽数目较多,一般有6~7个,最多达18个,这么多新芽在母体上往往呈螺旋状排列。
(3)寄生在其他鸟巢的鸟。成年杜鹃鸟既不会造巢,也不会孵雏,而是把自己的卵寄托给其他鸟类,让其代为孵化和养育。每逢繁殖季节,杜鹃会趁机将卵产在苇莺、柳莺、云雀等其他鸟类的鸟巢里,小杜鹃由“养母”孵化并喂养长大。
(4)用口腔孵卵、繁育幼鱼的鱼。天竺鲷孵卵的责任几乎均由雄鱼担任。雄天竺鲷将雌鱼所产的卵块衔入口中进行孵化,因满口含卵无法摄食,其间基本过着绝食的生活。一周后,卵在口中孵化成仔鱼后便被释放出来。这样大大降低了卵被掠食的可能,提高了成活率,增加了下一代存活的机会。
……
活动手册
课堂总结
本课从动物的求偶、交配、生产以及哺育等几个方面,了解动物的繁殖方式和行为,常见动物的繁殖方式有两种,即卵生和胎生。像蚕一样靠产卵繁殖后代的叫卵生,像猫或狗那样直接生小动物的叫胎生,进而感受新生命诞生的不易,感知生命世界生生不息的自然规律。利用配图,了解动物的求偶方式,知道动物在求偶后交配,会以不同方式产生后代及哺育,这是动物繁殖的一系列复杂的行为。通过辨别“卵分别是谁产的”“它们分别是谁的孩子”等活动,观察图片信息,猜猜这些卵或幼体是哪种动物产的,初步掌握分析和判断技巧。
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