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第15课
生物与非生物
(苏教版)四年级
下
01
核心素养
内容总览
02
探究新知
03
课堂练习
04
活动手册
05
课堂总结
06
板书设计
核心素养
※理解并能描述出植物、动物的主要特点。
01
02
※能运用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的方法,发现生物的共同特点。
03
科学观念
04
※能运用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的方法,发现生物的共同特点。重点
※区分生物和非生物,分析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关系。难点
科学思维
探究实践
态度责任
※初步认识生物和非生物的密切关系。
※丰富对自然事物的认知,发展对未知自然事物的探究兴趣。
探究新知
活动一 概括有生命的物体的共同特点
种过了番茄、黄瓜,养过了昆虫,你能概括出有生命的物体的共同特点吗
1.观察番茄、黄瓜、蚕、小鸡的生长变化。
番茄的生长过程
探究新知
黄瓜的生长过程
探究新知
蚕的生长过程
小鸡的生长过程
探究新知
回忆我们见过的番茄、黄瓜等植物的生长过程,由种子到幼苗、枝叶繁茂开花结果,最后果实成熟。还有蚕、小鸡等动物的生长过程,蚕由卵到幼虫、逐渐长大、吐丝结茧,最后变成成虫蚕蛾,小鸡由鸡蛋到雏鸡,逐渐长大褪去绒毛长出羽毛,最后长成成鸡。植物和动物在生长的过程中不断变化。
探究新知
2.说出动植物生长的其他特点。
番茄和黄瓜等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空气、水和一些养分,果实里有种子可以长出新的植物。蚕和小鸡等动物的生长需要空气、水和食物,蚕蛾产卵母鸡孵蛋,都能繁殖。
探究新知
3.利用维恩图概括出动物和植物的共同特点。
①几乎都需要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②需要营养;③会生长变化;④会繁殖;⑤会对环境变化作出反应。
探究新知
4.生物及其特点。
有生命的物体又称为生物。植物和动物是有生命的物体,可以统称为生物。
所有的生物都会生长,需要营养,会繁殖,会对环境变化作出反应,生物在生长的过程中几乎都需要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
探究新知
活动二 它们是生物吗
1.观察石笋,思考它是不是生物。
分 析 石笋,有大有小,“生长”在溶洞里,不需要阳光,会“长高”,但是“成长”十分缓慢,每百年才长高1厘米。
探究新知
随着季节的变化,洞顶滴下的水中含有的物质成分不同,这会影响石笋的“生长”,会让石笋形成自己的“年轮”,科学家们可以通过这些“年轮”计算出石笋的年龄。
石笋会“长高”,但不是靠自身吸收营养长高;石笋会长出小石笋,但不是大石笋生出来的,也不是种子长成的;石笋会对环境变化作出“反应”,那只是石笋反射不同的光形成的,并不是它自身发生了变化。
结 论 石笋不是生物。
探究新知
石笋是生物吗?
探究新知
2.观察青苔,思考它是不是生物。
分 析 青苔喜欢阴湿的环境,一般生长在石壁、树干、土面、潮湿的森林和沼泽地。青苔虽然没有一般植物明显的根、茎、叶等结构特点,但是它会生长,需要阳光、空气和营养,能进行繁殖,长出小青苗,而且生长的过程中会对环境变化作出反应,这些特点符合有生命的物体的主要特点。
结 论 青苔是生物。
探究新知
1.地衣。地衣是真菌和藻类共生的植物,形状有枝状、叶状、壳状,需要阳光、空气、水、营养才能生长,会繁殖,具备生物的特征。
活动三 怎样才能知道它们是不是生物
探究新知
青苔是生物吗?
探究新知
2.松萝。松萝生于深山的老树枝干或高山岩石上,呈悬垂条丝状,适合阴暗潮湿的环境,需要阳光、空气、水、营养才能生长,会繁殖,具备生物的特征。
探究新知
3.水绵。水绵分布于池塘、沟渠、河流等地方, 需 要阳光、空气、水、营养才能生长,会繁殖,具备生物的特征。
探究新知
地衣、松萝和水绵
探究新知
分 析 地衣、松萝和水绵在外形上比较特殊, "样子”奇特,它们或是紧贴岩石、树皮表面,或是挂在树枝上,或是呈丝状生活在水中,但是它们都会生长,会繁殖,需要一定的营养,生存在一定的环境中,所以它们是有生命的。
结 论 地衣、松萝和水绵都是生物。
探究新知
活动四 识别图中的生物和非生物
1.请在图中找出生物和非生物。
(1)生物:老鹰、松树、青草、山羊和乌龟。
(2)非生物:土壤高山、白云、岩石、雪、水、阳光和空气。
探究新知
2.把有关系的生物与非生物用线连接起来。
本图以松树、山羊为例进行连线, 绿色框内为生物, 蓝色框内为非生物。
探究新知
探究新知
分 析 植物和动物等生物需要非生物(如阳光、空气、水、土壤等)提供适宜生存、生长的环境条件,生物与生物之间也有一定的关系,有的动物会以一些植物或一些其他的动物为食物,如老鹰的生长需要以乌龟等动物为食,绵羊的生长需要以青草等植物为食。
结 论 总之,生物与非生物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生物需要非生物提供一定的生存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也有一定的关系。
探究新知
什么是生物
课堂练习
1.[判断]生物是有生命的物体。( )
2.[判断]石笋在千百万年间能不断变高,能生长,属于生物。( )
3.[判断]生物与非生物之间没有关系,生物的生活可以不需要非生物。( )
4.[选择]下列不属于生物的是( )。
A.乌龟 B.冰块 C.竹子
5.[选择]下列属于有生命的物体的是( )。
A.石笋 B.地衣 C.水
×
×
√
B
B
课堂练习
6.[选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地衣太矮小,没有根和叶,所以不是生物
B.水绵在水里一动不动,属于非生物
C.任何动物和植物的生长都离不开非生物
7.[简答]如图所示,请指出在小鸡的成长环境中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
C
生物:小鸡、小鱼、甲虫、蝗虫、蚯蚓、蝴蝶、大树、青草、花。
非生物:阳光、空气、水、土壤、高山、岩石、白云。
活动手册
活动手册
课堂总结
本课我们认识了几种不熟知的自然事物,了解它们的形态和特点,利用生物的共同特点判断它们是否是生物,激发对未知自然事物的探究兴趣。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利用维恩图比较、分析动物与植物的不同点和共同点,归纳相同的特点,思考与非生物的区别,形成生物的基本概念。通过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的方法,发现生物与非生物具有不同特点及生物的共同特点是会生长,需要营养,会繁殖,会对环境变化作出反应,生物在生长的过程中几乎都需要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等;理解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密切关系。
板书设计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让备课更有效
www.21cnjy.com
Thanks!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堂无忧】15.生物与非生物(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
科学观念:※理解并能描述出植物、动物的主要特点。
科学思维:※能运用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的方法,发现生物的共同特点。
探究实践:※初步认识生物和非生物的密切关系。
※丰富对自然事物的认知,发展对未知自然事物的探究兴趣。
态度责任:※能运用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的方法,发现生物的共同特点。重点
※区分生物和非生物,分析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关系。难点
教学内容
本课是本单元起始课,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从是否有生命的视角来认识自然事物,发现自然事物可以分为生物和非生物,初步感受二者之间存在紧密的关系。
本课主要包括三个活动。活动一,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利用维恩图对植物和动物的特点进行整理,在此基础上抽取出生物的共同特点并形成生物的基本概念。活动二,认识几种不熟知的自然事物,了解它们的形态和特点,利用生物的共同特点判断它们是否是生物,同时,丰富对自然事物的认知,激发对未知自然事物的探究兴趣。活动三,观察大自然的某个画面,识别画面中的生物和非生物,思考它们之间是否有关系,尝试用连线的方式进行表达,进而发现生物和周围的非生物之间的关系密切而复杂,建立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科学观念,为下一课进一步探究动物与其庇护所之间的关系做铺垫。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维恩图、课件、校园一角或自然界某个场景的放大照片。
学生分组材料:探究学习报告单。
教学过程
活动一 概括有生命的物体的共同特点
种过了番茄、黄瓜,养过了昆虫,你能概括出有生命的物体的共同特点吗?
1.观察番茄、黄瓜、蚕、小鸡的生长变化。
番茄的生长过程
黄瓜的生长过程
蚕的生长过程 小鸡的生长过程
回忆我们见过的番茄、黄瓜等植物的生长过程,由种子到幼苗、枝叶繁茂开花结果,最后果实成熟。还有蚕、小鸡等动物的生长过程,蚕由卵到幼虫、逐渐长大、吐丝结茧,最后变成成虫蚕蛾,小鸡由鸡蛋到雏鸡,逐渐长大褪去绒毛长出羽毛,最后长成成鸡。植物和动物在生长的过程中不断变化。
2.说出动植物生长的其他特点。
番茄和黄瓜等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空气、水和一些养分,果实里有种子可以长出新的植物。蚕和小鸡等动物的生长需要空气、水和食物,蚕蛾产卵母鸡孵蛋,都能繁殖。
3.利用维恩图概括出动物和植物的共同特点。
4.生物及其特点。
有生命的物体又称为生物。植物和动物是有生命的物体,可以统称为生物。
所有的生物都会生长,需要营养,会繁殖,会对环境变化作出反应,生物在生长的过程中几乎都需要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
设计意图:
概括生物的共同特点,需要以学生熟知的自然界动植物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充分利用学生在科学课上已经习得的相关知识进行建构。本活动从学生低年级认识过的形形色色的动植物和种植物、养小动物的经验入手,先分别总结植物和动物的特点,再概括生物的共同特点。
活动二 它们是生物吗
1.观察石笋,思考它是不是生物。
分 析 石笋,有大有小,“生长”在溶洞里,不需要阳光,会“长高”,但是“成长”十分缓慢,每百年才长高1厘米。
随着季节的变化,洞顶滴下的水中含有的物质成分不同,这会影响石笋的“生长”,会让石笋形成自己的“年轮”,科学家们可以通过这些“年轮”计算出石笋的年龄。
石笋会“长高”,但不是靠自身吸收营养长高;石笋会长出小石笋,但不是大石笋生出来的,也不是种子长成的;石笋会对环境变化作出“反应”,那只是石笋反射不同的光形成的,并不是它自身发生了变化。
结 论 石笋不是生物。
2.观察青苔,思考它是不是生物。
分 析 青苔喜欢阴湿的环境,一般生长在石壁、树干、土面、潮湿的森林和沼泽地。青苔虽然没有一般植物明显的根、茎、叶等结构特点,但是它会生长,需要阳光、空气和营养,能进行繁殖,长出小青苗,而且生长的过程中会对环境变化作出反应,这些特点符合有生命的物体的主要特点。
结 论 青苔是生物。
活动三 怎样才能知道它们是不是生物
1.地衣。地衣是真菌和藻类共生的植物,形状有枝状、叶状、壳状,需要阳光、空气、水、营养才能生长,会繁殖,具备生物的特征。
2.松萝。松萝生于深山的老树枝干或高山岩石上,呈悬垂条丝状,适合阴暗潮湿的环境,需要阳光、空气、水、营养才能生长,会繁殖,具备生物的特征。
3.水绵。水绵分布于池塘、沟渠、河流等地方, 需 要阳光、空气、水、营养才能生长,会繁殖,具备生物的特征。
分 析 地衣、松萝和水绵在外形上比较特殊, “样子”奇特,它们或是紧贴岩石、树皮表面,或是挂在树枝上,或是呈丝状生活在水中,但是它们都会生长,会繁殖,需要一定的营养,生存在一定的环境中,所以它们是有生命的。
结 论 地衣、松萝和水绵都是生物。
设计意图:
本活动在活动一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学生利用概念进行演绎推理的能力,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与此同时,丰富学生对自然界生物的了解,体会神奇的生命现象。
活动四 识别图中的生物和非生物
1.请在图中找出生物和非生物。
2.把有关系的生物与非生物用线连接起来。
本图以松树、山羊为例进行连线, 绿色框内为生物, 蓝色框内为非生物。
分 析 植物和动物等生物需要非生物(如阳光、空气、水、土壤等)提供适宜生存、生长的环境条件,生物与生物之间也有一定的关系,有的动物会以一些植物或一些其他的动物为食物,如老鹰的生长需要以乌龟等动物为食,绵羊的生长需要以青草等植物为食。
结 论 总之,生物与非生物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生物需要非生物提供一定的生存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也有一定的关系。
设计意图:
本活动在前两个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帮助学生发现生物和非生物之间有着密切而复杂的关系。
活动手册
根据植物、动物的特点,归纳出生物的共同特点。
课堂总结
本课我们认识了几种不熟知的自然事物,了解它们的形态和特点,利用生物的共同特点判断它们是否是生物,激发对未知自然事物的探究兴趣。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利用维恩图比较、分析动物与植物的不同点和共同点,归纳相同的特点,思考与非生物的区别,形成生物的基本概念。通过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的方法,发现生物与非生物具有不同特点及生物的共同特点是会生长,需要营养,会繁殖,会对环境变化作出反应,生物在生长的过程中几乎都需要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等;理解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密切关系。
板书设计
①几乎都需要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②需要营养;③会生长变化;④会繁殖;⑤会对环境变化作出反应。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