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飞向蓝天的恐龙》第一课时学习任务单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准确生动的语言特点,背诵自己感兴趣的语段。(文化自信、语言运用)弄懂课文内容,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思维能力)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激起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审美创造)
任务一(预习)
课前任务:(布置预习内容)1.给下列生字注音钝( )仅( )描( )隧( )衍( )吨( )颅( )膨( )捷( )栖( )辟( )崭(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末期 恐龙 根据 隧道 形态 前肢 开辟 具备 脱离4.“迟钝”中的“钝”的意思是( )A 不锋利 B 笨拙,不灵活5.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我知道了词语“欣喜若狂”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二:
文章内容梳理:活动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默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并试着给问题分类。3.学习会认词语迟钝 描绘 隧道 繁衍 十吨 脑颅 崭新 膨大 敏捷 开辟4.学习我会写生字笨 钝 鸽 毫 凌 末 描 隧 态 吨 颅 膨 肢 鬓 辟 针对大家提出的问题,对比较集中的问题进行分类。问题清单提问角度解决办法“中生代”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说发现有羽毛的恐龙化石是“点睛之笔” 科学家是怎么证明鸟类可能是恐龙的后裔的 演化成鸟儿飞向蓝天的恐龙都长出了羽毛吗 恐龙是怎样飞上蓝天的 恐龙是怎样飞上蓝天的 现在实现全面揭示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进程了吗 为什么要把恐龙飞向蓝天的过程写得那么具体 活动二:再读课文,理清内容 朗读课文,你认为课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呢 画出文章框架图。 第一部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部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部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三(课后练习)
1.课后词语练写 2.补充四字词语,并选词填空。(填序号)①( )( )各异 ②( )( )之笔 ③茹毛( )( )④( )( )骄子 ⑤欣喜( )( ) ⑥毫不( )( )(1)把词语补充完整。(2)每个人都说他是一位幸运的( ),只有他自己知道付出了多少心血。(3)地面上的霸主与天空的精灵,这两个( )的物种竟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3.比一比,再组词。徐( ) 脂( ) 掘( ) 鹃( )涂( ) 指( ) 倔( ) 绢( ) 参考答案2.(1)形;态;点;睛;饮;血;天;之;若;狂;相;干(2)④(3)⑥3.徐徐 胭脂 崛起 杜鹃 涂画 手指 倔强 手绢
拓展资源推荐
推荐阅读《翅膀,为了天空的进化(节选)》
第二课时学习任务单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目标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热爱科学、钻研科学的精神。(文化自信)2.能体会准确生动的语言特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语言运用)3.练习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变过程,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4.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变过程,体会科学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的执着与艰辛。(审美创造)
任务一(预习)
课前任务:画演化过程图,可以用参考图,也可以自配图。
任务二
活动一:看看科学家的研究经历1.近年来发现的大量化石显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9世纪,科学家们提出假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发现证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科学家推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科学家希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二:讲讲科学家的研究过程提示:根据科学家的研究经历,发现科学家的研究过程,讲述科学家的研究过程。 1.关于鸟类起源的其他学说,科学家们又是如何研究的呢 请你查查资料。2.根据资料,你赞同哪一种观点 活动三:讲恐龙家族1.讲讲文章中的恐龙家族2.讲讲资料中的恐龙家族别人的讲法: 恐龙的种类很多,形态更是千奇百怪。雷龙是个庞然大物,它的身体比六头大象还要重,它每踏下一步就发出一声轰响,好似雷鸣一般。梁龙的身体很长,从头到尾足有二十多米,走起路来,好像是一架移动的吊桥。剑龙的背上插着两排三角形的剑板,尾巴上还有四支利剑一样的尾刺。三角龙的脸上有三只大角,一只长在鼻子上方,另外两只长在眼睛上方,每只角都有一米长——这样的脸型,让任何动物都望而生畏。自己的讲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三:当堂练习
读句子,完成练习。 1.一些与鸟类亲缘关系较近的恐龙应该长有羽毛,但一直没有找到化石证据。“________”“________”充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________”表示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不是所有的恐龙;“________”表示这是一种推测,说明没有找到证据之前,不能确定。 2.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四千万年前。这句话中的加点词语“大约”________(可以 不可以)去掉,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可以给这句话换个说法,保持句子意思不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一些 应该 一些 应该2.不可以 去掉后“两亿四千万年前”就变成了恐龙出现的准确年份,与事实不相符大约在两亿四千万年前地球上出现了第一种恐龙。
活动四:课后练习
早在19世纪,英国学者赫胥黎就注意到恐龙和鸟类在骨骼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在研究了大量恐龙和鸟类化石之后,科学家们提出,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①根据这一假说,一些与鸟类亲缘关系较近的恐龙应该长有羽毛,但一直没有找到化石证据。20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的恐龙化石,顿时使全世界的研究者们欣喜若狂。②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1.读句①,联系上下文回答问题。(1)“这一假说”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一假说”是科学家们做了大量研究之后的推测,句①中的“________________”这个词语也说明科学家们在没有找到证据前不能确定。2.读句②,联系文段内容,选择正确的答案。(1)“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指的是( )A.古生物学家们绘制了恐龙的画卷。B.喻指古生物学家们的研究历程和成果。(2)“点晴之笔”在文中的意思是( )A.辽西的发现为古生物学家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B.指最重要、最关键的内容。 参考答案1.(1)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2)应该2. (1)B (2) A
推荐资源
推荐阅读《鸟类不认恐龙做祖宗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