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谏太宗十思疏》课件(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5,1《谏太宗十思疏》课件(共2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03 10:20: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谏太宗十思疏
忠臣批龙鳞,逆圣听,讽谏帝王确为不易之事。比干
遭挖心,屈原被放逐,就是千古明证与教训。然而,魏征 一生上疏言事二百余次,非但没有招来杀身之祸,反而得 到了唐太宗的称赞。
唐太宗说: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 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没,朕亡 一 镜矣!”
谏谏者,正也。直言规劝。
诤诤者,争也。强谏曰诤。 讽 讽者,喻也。婉言相劝。
奏:奏者,进也。总称
章:章者,彰也。谢恩
表:表者,白也。陈情
议:议者,执异。辩非
解题知人
谏太宗十思疏
太宗
唐太宗
李世民

直言
规劝
魏征与唐太宗

文体
十思
内容
太子 坠马
魏征太子…
分条陈事
唐朝名相魏征
魏征与唐太宗
写作背景
这篇奏疏,魏征于贞观十一年(637年)写给唐 太宗。贞观中期,生产有了较大发展,人民生活逐渐 富裕,边防巩固,国威远扬,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
大修庙宇宫殿,四处巡游。 正直的魏征对此深感担忧,
在这一年的三月至七月,“频上四疏,以陈得失”,
这是其中的第二疏。 唐太宗看了这些奏疏后猛醒,感 到很惭愧,写了《答魏征手诏》 ,称赞魏征,表示从 谏改过。
谋求取独长得好 使v 古:树根
形 -y. 流 得 远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思国之安 v-n ,水流 疏通 义同求、欲
者,必积其德 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德行道义 v-n 取独
根不固而求木之 长,德不厚而思国之 形-v 长得好
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 治理得好 形-n, 无知之人
哲乎!
形-n, 明智之人
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得 好,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想 要水流流得远, 一定要疏通 那流水的源头;想要国家安 定, 一 定要积累那德行道义。 源头不深远却希望水流流得 远,根系不牢固却寻求树木 生长,道德不深厚却想要国 家治理得好,我虽然是极无 知之人,也知道那是不可能 的,更何况对于(您这)明 智的人来说呢!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中心论点:人君当厚积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德不厚而思国之安

对比

比喻 比喻
第 一 段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掌握帝位 形-n 处 形-n
将崇极天之峻, 永保无疆之休。
推崇达,至形-n 福禄,休戚相关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
安逸危难 状后
处其 厚 ,情不胜其 欲 ,斯亦伐根 保持 性情克制 代,这
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 也。
转折 堵 转折 v-n形 -v 判断句
国君掌握着帝王的重权,处在
天地间重大的位置,就要推崇 上达于天的高峻皇权,永远保 持无穷的福禄。(如果)不在安 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用节俭 来戒除奢侈,道德不能保持宽 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 是砍断树根却想要树木茂盛,
堵塞源头却想要流水流得远呀。
不 念 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
不积德义表现
德不处厚 情不胜欲
求木长
欲流远 思国安
当神器之重
居域中之大
崇极天之峻
保无疆之休
积德义的重要性
人君的重要性
危害
伐根求木茂
塞源欲流长
核 心 观 点 :
治理好国家 e-
需厚积德义
本段提出了什么观点 采用哪些论证方法
比喻
论证 正 面
论证
必固根
必浚源
积德义
比喻 论证
比喻 论证
反面 论证
历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上天的重
大使命, (起初)没有谁不深深 忧虑从而德行显著,但功成之后 品德就开始衰微了。能好好开始 的(国君)确实很多,能够保持 到最后的大概很少。难道是取得 天下容易,而守住天下困难吗 过 去夺取天下时(德行)有余,现 在守住天下却(德行)不足,为 什么呢
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深切忧虑德行显著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好好地确实很多 能 大概
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昔取之
难 道 天 下
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
天下德行有余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景行行止;介尔景福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
所有的帝王 重大
夫 在殷忧 , 必竭 诚以 待下 ; 既 得志,则
深切 竭尽诚心 臣民已经
傲视他人
纵 情以傲 物 ;竭 诚 则 胡 越为一 体,傲物
古:放纵性情 至疏之人成为
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
至亲之人 陌路人 督察 状后 同震,威吓
威怒,终苟 免而 不怀 仁,貌 恭而不心服。
状 后 苟且 怀念仁德表面恭顺
怨不在大,可畏惟 人;载舟覆 舟,所 宜 只是 倾覆使v
顺;奔 车朽 索,其 可忽乎!
深切戒慎朽烂的绳索难道
处在深深的忧虑之中, 一定能 竭尽诚心来对待臣民,已经实 现志愿,就放纵性情来傲视他 人。竭尽诚心那么胡越之人也 能成为一个整体,傲视他人那 么至亲骨肉也会成为陌路之人。 即使用严酷的刑罚督察人民,
用盛怒来威吓人民,最终只是 苟且免于刑罚但并不会怀念皇 上的仁德,表面上恭顺心里却 不服气。怨恨不在于大小,值 得担忧的是人民(心怀怨恨);
人民像水一样能够载舟也能覆 舟,这是应当深切戒慎的;奔 驰的马车却用朽烂的绳索牵引,
难道可以忽视吗
殷 忧 必竭诚以待人
胡越为一体
得志则纵情以傲 物
骨肉为行路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对比论证
比喻论证
载舟覆舟 所宜深慎
守天下 德行不足
取天下 德行有余
表现
原 因
结果
怨在人心
载舟覆舟 - 奔车朽索
竭诚以待下
纵情以傲物
本段提出了什么观点 采用哪些论证方法
胡越为一体
骨肉为行路
殷忧而道著
功成而德衰-
核心观点: 善始者实繁 克终者盖寡
取之有余
守之不足
苟免而不怀仁
貌恭而不心服
甚可畏
宜深慎
不可忽
董之以严刑 振之以威怒
比喻 论证
比喻 论证
殷忧
得志
引 用 论 证
对比 论证
对比 论证
态度
一:
如果 贪图之物
以自戒,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 人, 表目的警戒词头兴建 使v
冲 。 谦 和 ,
君位高险 谦虚 自养 骄傲自满
思江海下百川, 乐盘游则 思三 驱以 n-v,居……之下喜欢游乐 网开一面
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 敬终, 法度 表 递 进 慎
身 为 国 君 ,如 果能 够 看 见 ( 自 己 )
贪图的东西就要想到知足来警戒 自己,将要兴建什么就要想到适 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定,想到(君
位)高而险就想到要谦虚,加强 自我修养,害怕骄傲自满就想到 要像江海居于百川之下一样,喜 爱田猎就想到三面驱赶,网开 一 面作为法度,忧虑意志松懈就想 到(做事)要慎始慎终。
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
贬 斥
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
使v 表目的形-n 施加于人
奸恶之人
因喜以谬赏,罚所 及则思无因怒
不恰当 施及于人
而滥 刑。
滥用刑罚
害怕可能会出现谗邪之人,就
想到使自身端正来贬斥奸恶; 恩德施加于人,就要考虑到不 要因为自己一时高兴而不恰当 地奖赏;刑罚施及于人,就要 想到不要因为自己一时发怒而
滥 用 刑 罚 。
堵塞蒙蔽 表目的臣下意见形-n邪恶之人就 想 到 虚 心 采 纳 臣 下 的 意 见 ;
虑壅蔽则思虚心以 纳 下,想谗 邪
担心(言路)被堵塞受蒙蔽,
涉及内容 “十思”的具体内容 作用意义 生活:戒(奢侈) ①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顺民意 安民生
得民心
②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修养:戒(骄傲) ③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养性情 积德义 稳帝位 防懈怠 ④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修养:戒(放纵) ⑤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⑥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工作:戒(小人) ⑦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通言路 清朝堂
树正气
⑧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工作:戒(不公) ⑨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重赏罚 明法度
立君威
⑩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总结十思的内容,完成表格
请完成下表:
厚 积 德 义 如 何 做)
十 思
全面做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情,
弘扬《尚书》中的九种美德,选 拔有才能的人加以任用,挑选好 的意见加以采纳。那么有智慧的 人就能充分献出他的谋略,勇敢 的人就能完全使出他的力量,仁 德的人就能散布他的仁爱,诚信 的人就能献出他的忠诚。
顺承
总此十思,弘 兹九德,简能而任 弘扬此 选拔形-n
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 谋, 形-n 听从 副-v
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 ,信者 尽献 散布仁爱
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实、强而义
效其忠 。 献出
效,献。效力。
为中华之崛起,有志 者当效此生。
九德: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
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 游 驱驰效力 秋曰豫
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 春曰游 颐养 使v
使发声
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 垂衣拱手 被教化 使v
使疲劳
下 司职 ,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 臣下掌管 役使耳聪目明
大道哉 管理
亏损 春省耕而补不足者谓之游
秋省敛而助不给者谓之豫
文臣武将争着奔驰效命,对国君
而言没有大事烦扰,可以尽情享 受出游的快乐,可以颐养像赤松 子与王子乔那样长的年寿,弹着 琴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不 用说什么百姓就被教化。何必自 己耗费精神、苦苦思索,代替臣 下职责管理职事,役使自己灵敏 的耳朵、明亮的眼睛,亏损顺其 自然就能治理好天下的大道呢!
戒贪婪奢侈
戒骄傲自满
戒放纵懈怠
戒壅蔽谗邪
戒赏罚不公
总十思
弘九德
简能而任
择善而从
文武争驰
尽乐养寿
代下司职
十思内容
治国方法
治国效果
五戒
智者尽谋 勇者竭力 仁者播惠 信者效忠
在君无事
垂拱而治
亏无为大道
梳理第三段内容
核心观点: 厚积德义 怎么做
对 比 论证
1.提出观点
2.分析原因
3.指出办法
为君要厚积其德义 是什么
十思的内容
治国的办法
殷忧 道著
功成 德衰
吴越 一体
骨 肉 行路
竭诚 待下
纵情 傲物
谏太宗 十思疏
总结全文结构
为什么
怎么办
【思考】 魏征的进谏为什么都能被唐太宗接纳呢
①态度真挚诚恳,有感染力。
②说理明确生动,有启发性。
③循序渐进,层层递进,易于接受。
④唐太宗英明大度,明辨是非。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