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细“ 蜀”风 流
——《蜀道难》《蜀相》群文阅读
双星闪耀
学习目标
1.赏析诗歌意象,把握两首诗歌的基本内容。
大唐双子星
个签:如果能重来,我还要选李白
在当时的整个诗坛
大家都只关心李白飞的
高不高
杜甫 (唐朝)
简介:单方面李白官方CP 李白头号迷弟
唯独杜甫,在关心李白飞的
累不累
沈全期 , 名 好友_
宋之问
煤发
贺知章 提拔
唐朝诗 人朋友圈
不 杨炯
爱 卢 照邻
王绩、
王 勃
张 说
/
高适、 好友
n
李白
岑参
杜甫
好反
,张九龄
好反
王昌龄
孟浩然
陈子昂
好 友
王之涣
提 拔
爷 爷
好友
崇拜
同 岁
/
骆宾王
崇拜
畈
主维
春天想起你,冬天也想起你
《春日忆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冬日有怀李白》:寂寞书斋里,终 朝独尔思。
起风了想你,梦里还是想你
《天末怀李白》: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梦李白》: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送个朋友都会顺便想起你
《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南寻禹穴见李白,道甫问信今何如。
你的才情令我惊叹,你的潇洒令我向往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赠李白》:痛饮狂歌空度日, 飞扬跋扈为谁雄。
为了你,我可以与全世界为敌!
《不见》: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李白和杜甫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两座并峙的高峰。
李白是一个潇洒的负剑游子,杜甫则是一个苦吟的草堂诗人。 两人都以他们超凡的诗才,撑起了唐诗一片瑰丽的天空。两人各 有所长,又同样伟大。
一条蜀道,高险凶,可叹可惧可忧,彰李白豪放飘逸,张浪 漫主义之风; 一位属相,忠义诚,可羡可敬可惜,显杜甫沉郁顿
挫,扬现实主义之格。
李自与杜甫的
顶峰相见
两“ 蜀 ”风 流
《蜀道难》
《 蜀相 》
意象 黄鹤、猿猱、青泥、悲鸟、子规、 连峰、枯松、飞湍瀑流、崖石、 剑阁、豺狼、猛虎、长蛇、
祠堂、柏树、碧草、黄鹂
意境 雄奇壮观,大气磅礴。如《蜀道 难》以现实为基础,展开丰富的 想象,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 任意驰骋。神话传说、历史故事、 自然景物都是想象的媒介。
幽静寂寥,深沉悲凉。如《蜀相》 选取繁盛茂密的柏树、映阶的碧 草、隔叶的黄鹂,营造出祠堂肃 穆的氛围,整体是比较压抑的。
诗歌意境
《 蜀道难 》
《 蜀 相 》
手法 夸张、用典、以虚衬实、点面结 合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象征、 互文
情景交融、叙议结合、以
实写虚
思想 情感 劝告友人早归 对自己追求功业未成的愤慨 对世道艰难的感慨及对国家隐藏 危机的担忧
对诸葛亮的称颂及其“未捷先死” 的惋惜
忧国忧民却壮志难酬的苦闷
诗歌手法及情感
《蜀道难》
《 蜀相 》
语言 特点 句式以七言为主,又掺杂以四言、 五言、八言、九言等,短者仅三 字,长者达十一字,长短不等, 错落交接。
情景交融、叙议结合、以
实写虚
对诗 风影 响 散文化的诗句,参差错落,长短 不齐,形成句式灵活多变,语言 奔放恣肆的风格特点。
结构严整,法度森然,对仗工整 精巧,体现杜甫顿挫诗风
语言特色
两星诗心
精神追求: 济苍生,怀家国
他们都有一颗共同的报国宏心。这才是他们共同的真情,共同的诗心。
如果说李白的豪放是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那么他们共有的报国宏心是受到 了儒家文化的影响,他们都渴望入仕,为此在仕途沉浮,在蜀地吟咏感叹。
寻觅诗心
《 蜀道难 》
叹蜀道难,忧国隐患
《 蜀 相 》
赞颂英雄,怀古伤己
李白和杜甫都与蜀地有着不解之缘。
李白的青少年时代都是在蜀中度过的,在这里, “他获得了富有创造性
的壮美的风格的源头”(李长之《李白传》);
杜甫则在蜀中客居数年,其间留下了四百多首诗作,除《蜀相》外,
《春夜喜雨》《客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 名篇也都创作于这一时期。
李白劝朋友离别蜀地,蜀地对于李白来讲是离别的家;颠沛流离的杜 甫,避乱蜀地,蜀地对他来讲是客居的家。
李白与杜甫精神认同的“家”在哪里
杜甫的《秋兴八首》有六首都是在怀念长安:其二写身在孤城,从黄昏到深 宵,翘首北望,表现出对长安的强烈怀念;其四写遥念长安,慨叹当年政治动乱、 人事变化以及边境的不安;其五描绘长安宫殿的巍峨壮丽,早朝场面的庄严肃穆, 以及自己引为欣慰的回忆;其六怀想昔日帝王歌舞游宴之地曲江的盛况,惋惜之 中隐含斥责之意;其七忆及长安的昆明池,展示唐朝当年国力昌盛、景物壮丽和 物产富饶的盛景;其八回忆当年与旧友共游长安附近昆吾、御宿、美陂等名胜的 诗意豪情。
李白的《长相思》直抒胸臆: “长相思,在长安。”《登金陵凤凰台》有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江夏赠韦南陵冰》有“西忆故人不可 见,东风吹梦到长安。”《与史中郎钦听黄鹤楼上吹笛》中也有“ 一为迁客去长 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长安,这也是当时所有士人们共同的精神家园,也反映出当时的文 人们共有的担当与情怀——济苍生、怀家国的情怀。
寻觅诗心
李白和杜甫,虽然诗歌风格迥异,但他们都有“对统治者的讽谏”“对人 民的同情和关心”“对祖国河山的无比热爱”,他们都渴望入仕,在仕途沉浮, 在蜀地吟咏感叹。展现出了“家国情怀”,这也是当时所有儒家士子们共同的精 神家园——济苍生、怀家国的担当,这才是他们共同的真情,共同的诗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