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2 第1章 原子结构 元素周期表 章末训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2 第1章 原子结构 元素周期表 章末训练(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鲁科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3-05 18:24: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2025学年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2 第1章 原子结构 元素周期表 章末训练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S∶32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42分)
1.中核集团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团队对嫦娥五号带回的月球土壤样品进行解题思路研究,精确测定了40多种化学元素的含量,其中每吨月壤样品中钛的含量是地球土壤含量的六倍多。如图是钛元素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钛属于非金属元素 B.钛离子的质子数为22
C.钛离子核外有22个电子 D.钛原子和钛离子属于不同的元素
2.核素的核外电子数是( )
A.6 B.7 C.8 D.9
3.下列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是( )
A.F B.Si C.N D.S
4.某粒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下列不可能是该粒子的是( )
A. B. C. D.
5.下列元素中,属于第三周期的是( )
A.Mg B.O C.C D.H
6.灼烧海带提取时,下列实验原理与装置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A.用装置甲灼烧海带 B.用装置乙过滤得到浸出液
C.用装置丙反应生成 D.用装置丁萃取碘水中的
7.化学是材料科学的基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新型半导体材料氮化镓的化学式为GaN
B.太阳能电池材料钛酸钙()中钛属于副族元素
C.“玉兔号”月球车的热源材料舜与互为同素异形体
D.储氢材料镍镧合金中镍元素位于周期表的第四周期第Ⅷ族
8.下列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是( )
A.Na B.K C.Mg D.Fe
9.出于国家安全考虑,我国政府决定自2024年8月1日起对镓(Ga)、锗(Ge)金属实施出口管制。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元素的最高化合价:GaC.Ga、Ge属于同一周期元素 D.均不能形成氢化物
10.最近医学界通过放射性标记,发现一种的羧酸衍生物在特定条件下可通过断裂DNA杀死细胞,从而抑制艾滋病。下列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与互为同位素 B.与含的中子数相同
C.与的核外电子数不相等 D.物质的量相同的与质量相等
11.无机化学命名委员会在1989年作出决定:把周期表原先的主、副族号取消,由左到右按原顺序编为18列,如碱金属为第1列,稀有气体为第18列。按这个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上到下第1列元素的单质熔点逐渐升高,而第17列元素的单质熔点逐渐降低
B.每1列都有非金属元素
C.第3列元素种类最多,第14列的化合物种类最多
D.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元素一定在第2列
12.我国航天器“天问一号”已于2024年2月到达火星,实现中国在深空探测领域的技术跨越。此次探测由核素提供能量,下列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核外电子数为96 B.中子数为151
C.与互为同位素 D.与的化学性质不同
13.2016年IUPAC命名117号元素为Ts(中文名“ ”,tián),Ts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Ts是第七周期第ⅦA族元素
B.Ts的同位素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数
C.Ts在同族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弱
D.中子数为176的Ts核素符号是
14.有A、B两种元素,已知元素A的核电荷数为a,且与的核外电子排布完全相同,则元素B的核电荷数为( )
A.a+n+3 B.a-n-3 C.a+n-3 D.a-n+3
15.的半衰期很短,在自然界中不能稳定存在,人工合成反应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Y互为同位素
B.上述人工合成反应中涉及2种元素、5种核素
C.原子比原子少三个核外电子
D.在中存在: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
16.下列事实不能用来判断非金属性强弱依据的是( )
A.单质的熔点、沸点高低
B.非金属之间发生的置换反应
C.非金属与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程度
D.非金属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二、多选题
17.已知短周期主族元素的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离子半径: B.原子序数:
C.原子半径: D.质子数:
18.部分短周期元素原子(用字母表示)最外层电子数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简单离子半径:Z>X
B.W的最高正价为+6
C.R的最高正价和最低负价的代数和为2
D.Y单质能从W的盐溶液中置换出W单质
19.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实验结论
A 向溴化钾溶液中依次加入过量氯水和淀粉KI溶液,溶液先变橙色后变蓝色 非金属性Cl>Br>I
B 将铁的某氧化物加入浓盐酸溶解,并向其中滴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溶液褪色 该氧化物中含有
C 将盐酸滴到碳酸钙固体表面,有气泡产生 非金属性Cl>C
D 将绿豆大小的钠和钾分别投入水中,钾与水反应更剧烈 金属性K>Na
A.A B.B C.C D.D
20.两种微粒的核外电子数相同,核电荷数不同,则它们可能是( )
①两种不同的原子②两种不同的离子
③不同元素的原子和离子④同一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
A.①和④ B.②和③ C.①和③ D.②和④
21.下列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是离子,③④是原子
B.②③④对应的元素化学性质不相似
C.③④两种粒子可结合成一种分子
D.①④属于同种元素
三、填空题
22.如图所示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a~h代表8种短周期元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1)量子芯片助力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顺利运行,量子芯片的主要化学成分为高纯硅,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是___________。
(2)"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使用了多种先进的材料与技术。
①船身使用了f的合金,在合金表面形成耐高温的致密氧化膜,请写出含f的氧化物的电子式:___________。
②飞船内部使用了大容量的含e、g元素的电池,请写出e与g按原子个数比2:1形成的化合物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___________。
③d、e元素形成的一种化合物可作为飞船中的供氧剂,请写出该化合物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朱雀三号"可重复使用火箭是我国首款不锈钢液体运载火箭,b或c形成的最简单氢化物都可以作为火箭的燃料,两种氢化物中,热稳定性更好的是___________(写化学式)。
(4)g,h是"天舟七号"等航天飞船涂层材料中的必备元素。两种元素中非金属性更强的是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请用一个具体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作为证明:___________。
23.现有部分短周期主族元素的性质或原子结构如下表:
元素编号 元素性质或原子结构
T M层上电子数是K层上电子数的3倍
X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
Y 常温下单质为双原子分子,其氧化物水溶液呈碱性
Z 元素最高化合价是+7价
(1)T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T的一种氧化物能使Z单质的水溶液褪色,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元素X的一种同位素可测定文物年代,这种同位素的化学符号是______。
(3)元素Y与氢元素形成一种阳离子,与该阳离子具有相同质子数和电子数的微粒有______。
(4)实验室制取元素Y的气态氢化物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元素Y的气态氢化物与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所得产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5)Z单质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4.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参照元素①~⑨在表中的位置,回答下列问题。
族周期 IA IIA IIIA IVA VA VIA VIIA 0
二 ① ② ③ ④ ⑤
三 ⑥ ⑦ ⑧ ⑨
(1)④、⑧、⑨三种元素的常见简单离子的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
(2)④、⑦、⑨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为________。
(3)写出⑧的单质与⑥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
(4)写出②元素和④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________。
(5)②、③、④三种元素的简单氢化物中最稳定的是________(填化学式)。
(6)用电子式表示⑥与⑨形成的化合物的形成过程________;该化合物属于________(填“共价”或“离子”)化合物。
(7)镓是31号元素,镓的化合物氮化镓和砷化镓作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具有耐高温、耐高电压等特性,随着5G技术的发展,它们的商用价值进入“快车道”。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标号)。
a.Ga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IVA族
b.Ga为门捷列夫预言的“类铝”
c.Ga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琙性比⑧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
d.As元素在第四周期第VA族,则酸性:
四、实验题
25.实验室用海带提取碘的过程如下:
(1)灼烧、浸取。将干海带灼烧成灰烬,转移至烧杯中,加水煮沸,过滤得含的溶液。
①灼烧时不会用到下列仪器中的__________(填字母)。
②灼烧海带时用酒精浸润海带的目的是__________。
(2)氧化。向硫酸酸化后的含溶液中加入稍过量的氧化剂,可获得含溶液。
①实验表明,相同条件下,作氧化剂时的产率明显低于或作氧化剂时的产率,其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
②氧化时生成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
③判断溶液中是否被完全氧化,补充实验方案:取适量氧化后的溶液__________[实验中必须使用的试剂和设备:溶液、稀、淀粉溶液、,通风设备]。
(3)提碘。室温下微溶于水。向所得含的水溶液中分多次加入萃取后,再向合并后的有机层中加入溶液,振荡,静置后分液,向所得水层中加入硫酸溶液,产生棕褐色沉淀,过滤得固体。为尽可能提高固体的产率,实验过程中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A.钛属于金属元素,A错误;
B.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数,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只是核外电子数发生了改变,质子数不变,故钛离子的质子数为22,B正确;
C.钛离子是钛原子失去电子后形成的,钛离子核外电子数小于22,C错误;
D.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钛原子和钛离子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D错误;
故答案选B。
2.答案:A
解析:核素的质子数为6,核外电子数与质子数相同,则核外电子数也为6,故选A。
3.答案:A
解析: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依次增强,非金属性依次增强;同主族元素从下到上,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依次增强,非金属性依次增强;非金属性最强的是F,选A。
4.答案:C
解析:A.离子的核外电子总数为10,A不符合;
B.离子的核外电子总数为10,B不符合;
C.离子的核外电子总数为18,C符合;
D.原子的核外电子总数为10,D不符合;
选C。
5.答案:A
A.MgA.Mg为12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其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属于第三周期元素,A符合题意;
B.O为8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其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属于第二周期元素,B不符合题意;
C.C为6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其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属于第二周期元素,C不符合题意;
D.H为1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其原子核外有1个电子层,属于第一周期元素,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答案:D
解析:A.灼烧海带应在坩埚中进行,故A正确;
B.海带灰中加水后得到悬浊液,应用过滤的方法得到浸出液,故B正确;
C.向稀硫酸酸化的浸出液中滴入双氧水,双氧水能将溶液中的碘离子氧化为单质碘,故C正确;
D.水与乙醇互溶,不能用乙醇萃取溶液中的碘,故D错误;
故选:D。
7.答案:C
解析:A.氮化镓化学式为GaN,具有良好的半导体性能,是性能优良的新型半导体材料,A正确;
B.钛为22号元素,属于第ⅣB族,为副族元素,B正确;
C.与是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核素,两者互为同位素,不互为同素异形体,C错误;
D.镍为28号元素,元素位于周期表的第四周期第Ⅷ族,D正确;
故选C。
8.答案:B
解析: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依次减弱,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依次增强。Na、Mg属于同一周期,金属性Na>Mg;Na、K属于同一主族,金属性K>Na,则金属性K>Na>Mg;K、Fe位于同一周期,金属性K>Fe,综上金属性最大的为K,答案选B。
9.答案:D
解析:镓为31号元素,锗为第32号元素;
A.镓(Ga)为第ⅢA族元素、锗(Ge)为第ⅣA族元素,元素的最高化合价:GaB.Ga、Ge均为第四周期元素,属于长周期元素,B正确;
C.Ga、Ge均为第四周期元素,C正确;
D.锗位于金属与非金属交界附近,能形成一系列氢化物,D错误;
故选D。
10.答案:A
解析:A.与的质子数均为6,中子数分别为8、6不同,互为同位素,故A正确;
B.的中子数为14-6=8,的中子数为14-7=7,二者不同,故B错误;
C.与的核外电子数都是6,相等,故C错误;
D.物质的量相同的与质量比为7:6,故D错误;
答案选A。
11.答案:C
解析:A.由元素周期律可知,从上到下第1列元素(除H外)的单质熔点逐渐降低,而第17列元素的单质熔点逐渐升高,A说法错误;
B.第2列及过渡元素均为金属元素,不含非金属元素,B说法错误;
C.第3列含锕系和镧系,元素种类最多,第14列含有C元素,有机物的种类最多,C说法正确;
D.第2列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He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Fe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两元素均不在第2列,D说法错误;
答案为C。
12.答案:D
解析:原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96,A项正确;
原子符号中左上角数字为质量数,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所以该原子中子数为 247-96=151,B项正确;
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互为同位素,C项正确;
元素的化学性质取决于最外层电子数,两者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化学性质相似,D项错误。
13.答案:D
解析:A.最外层电子数为7,87-118号是第七周期,Ts为117号元素,Ts是第七周期第ⅦA族元素,故A正确;
B.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而原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总数,则TS的同位素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数,故B正确;
C.Ts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7,位于第ⅦA族,同主族由上往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Ts在同族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弱,故C正确;
D.中子数为176的Ts核素符号Ts,一种元素可能有多种核素,核素的表示应在元素符号的左上角标上质量数293,左下角标上质子数117,核素符号是,故D错误;
故选:D。
14.答案:B
解析:A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a,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其核外电子数为a;A原子失去3个电子形成,则的核外电子数为a-3,B原子得到n个电子形成,设B的核电荷数为x,由于与的电子层排布相同,则:a-3=x+n,解得:x=a-n-3,所以元素B的核电荷数为a-n-3,故B正确;
答案选B。
15.答案:A
解析:根据质子守恒、质量守恒可知,微粒为微粒为,据此解题思路解题。
A.由解题思路可知,X微粒为,Y微粒为,二者是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核素,故互为同位素,A正确;
B.上述人工合成反应中涉及两种元素,共6种核素,B错误;
C.与核外电子数相等,都是8,C错误;
D.中质子数为8,质量数为15,则中子数为7,核外电子数为8,D错误;
故选A。
16.答案:A
解析:A.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与单质的熔沸点无关,所以不能根据单质的熔沸点来判断非金属性强弱,故A错误;
B.非金属性强的元素,其单质可以把非金属性弱的元素的单质置换出来,故B正确;
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非金属与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越容易,故C正确;
D.比较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可根据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故D正确。
故选A。
17.答案:AD
解析:短周期主族元素的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所以有,且在的下一周期,原子序数:,为金属元素,C,D为非金属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
A(√)“电子层结构相同,序大径小”,离子半径:。
B(×)由上述解题思路知,B项错误。
C(×)“同周期,序大径小”,则原子半径:。
D(√)“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由上述解题思路可知,质子数。
18.答案:BC
解析:
A(×)“电子层结构相同,序大径小”,则简单离子半径。
B(√)W为S,最高正价为+6。
C(√)R为P,最高正价为+5,最低负价为-3,最高正价和最低负价的代数和为2。
D(×)极易与水反应,不能从S的盐溶液中置换出S单质。
19.答案:D
解析:A.将溴化钾溶液中加入过量氯水,溶液先变橙色,说明制出了,后加入淀粉KI溶液变为蓝色,是过量的氯水与I-的反应,不能判断非金属性Br>I,A错误;
B.将铁的某氧化物加入浓盐酸溶解,溶液中含有的离子和均能与酸性高锰酸钾反应使之褪色,B错误;
C.将盐酸滴到碳酸钙固体表面,有气泡产生,说明酸性:盐酸强于碳酸,但HCl不是Cl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不能说明非金属性Cl强于C,C错误;
D.金属性越强、与水反应越剧烈,由操作和现象可知金属性:K>Na,D正确;
故选D。
20.答案:B
解析:①若为两种不同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不同,核电荷数也不同,故错误;②如和,故正确;③如Ar和,故正确;④同一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核电荷数一定不同,故④错误;
故选B。
21.答案:BD
解析:A(×)①②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表示原子,③④中质子数不等于核外电子数,表示离子。B(√)②中质子数为10,为Ne,化学性质稳定,③表示,Na的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易失去,化学性质活泼,④表示,Cl的最外层有7个电子,易得到1个电子变成稳定结构,化学性质活泼,故三者对应的元素化学性质不相似。
C(×)③④可形成化合物NaCl,属于离子构成的物质。
D(√)①表示Cl原子,④表示,属于同种元素。
22.答案:(1)第三周期第IVA族
(2)①;②离子键
(3)
(3)
(4)Cl;(或)
解析:根据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a为H,B为C,c为N,d为O,e为Na,f为Mg,g为S,h为。
(1)Si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是第三周期第IVA族。
(2)①f元素为Mg,氧化膜为MgO,电子式为。
②该化合物为,所含的化学键类型为离子键。
③d、e元素形成的一种化合物可作为飞船中的供氧剂,该化合物为,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根据题意可知,化合物为和,N的非金属性强于C,热稳定性更好的是。
(4)g、h分别为,非金属性更强的是Cl,证明该事实的反应为或。
23.答案:(1)第3周期ⅥA族;
(2)
(3);
(4);
(5)
解析:短周期元素中,T元素M层上电子数是K层上电子数的3倍,故T为S;X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该原子只能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4,故X为C;常温下Y单质为双原子分子,由其氢化物水溶液呈碱性,可知Y是N;元素Z最高正价是+7价,则Z是。
(1)硫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3周期ⅥA族;T的一种氧化物能使Z单质的水溶液褪色,该氧化物是二氧化硫,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碳元素的一种同位素可测定文物年代,该同位素是;
(3)元素Y与氢元素形成的一种阳离子为,与该阳离子具有相同质子数和电子数的微粒有和;
(4)氮元素对应的气态氢化物是,实验室用氯化铵与氢氧化钠反应制备氨气,反应生成氯化钴、氨气与水,化学方程式为;氮元素对应的气态氢化物是,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硝酸,两者反应所得产物为;
(5)氯气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4.答案:(1)
(2)离子键、共价键
(3)
(4)
(5)
(6);离子
(7)bc
解析:(1)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时,质子数越多半径越小,、、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2)O、Mg、S元素可以形成的化合物,含有的化学键类型为:离子键、共价键;
(3)⑧的单质Al与⑥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NaOH反应生成四羟基合铝酸钠和氢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②元素和④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的电子式为:;
(5)C、N、O中O元素的非金属性最强,②、③、④三种元素的简单氢化物中最稳定的是:;
(6)⑥与⑨形成的化合物为,为离子化合物,用电子式表示的形成过程为:;
(7)a.Ga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第ⅢA族,故a错误;
b.与Al元素在同一主族,Ga为门捷列夫预言的“类铝”,故b正确;
c.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类似,金属性强于Al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比⑧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故c正确;
d.N、P、As均为第ⅤA族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非金属性依次减小,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依次减小,酸性:,故d错误;
故答案为bc。
25.答案:(1)A;使海带快速,充分燃烧
(2)次氯酸钠氧化性太强,把进一步氧化为其他物质;;用多次萃取、分液,直到水层滴加淀粉溶液后检验不出碘单质存在或不再变蓝,从水层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在通风设备开启状态下,先滴加稀硫酸和溶液,然后滴加几滴淀粉溶液,振荡,溶液变蓝,说明有碘单质生成,进而说明碘离子未被完全氧化,未变蓝说明碘离子被完全氧化
(3)增大NaOH的浓度、充分振荡、适当增大硫酸的浓度等
解析:灼烧、浸取。将干海带灼烧成灰烬,转移至烧杯中,加水煮沸,过滤得含碘离子的溶液;氧化。向硫酸酸化后的含碘离子溶液中加入稍过量的氧化剂,可获得含溶液;提碘。室温下微溶于水。向所得含的水溶液中分多次加入萃取等操作;
(1)①灼烧时不会用到下列仪器中的蒸发皿,故答案为A;
②灼烧海带时用酒精浸润海带的目的是:使海带快速,充分燃烧;
(2)①实验表明,相同条件下,次氯酸钠作氧化剂时的产率明显低于过氧化氢或亚硝酸钠作氧化剂时的产率,其可能原因是:次氯酸钠氧化性太强,把进一步氧化为其他物质;
②亚硝酸钠氧化碘离子时生成NO的离子方程式为
③判断溶液中碘离子是否被亚硝酸钠完全氧化,补充实验方案:取适量氧化后的溶液,滴加适量稀硫酸,并滴加适量亚硝酸钠溶液,若有气泡(在液面.上方变红棕色)生成,则说明碘离子没被亚硝酸钠完全氧化,若无气泡生成,则说明碘离子被亚硝酸钠完全氧化。
(3)为尽可能提高固体的产率,实验过程中可采取的措施有增大NaOH的浓度、充分振荡、适当增大硫酸的浓度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