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2课时作业 第二章第2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2课时作业 第二章第2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007.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鲁科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3-05 18:38: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2025学年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2课时作业 第二章第2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42分)
1.以下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
A.盐酸与碳酸氢钠反应
B.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
C.氯化铵晶体与晶体反应
D.灼热的碳与二氧化碳反应
2.电池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下列装置能产生电流的是( )
A. B.
C. D.
3.下列关于如图所示的装置中,正确的是( )
A.锌是负极,其质量逐渐减小
B.溶液中H+移向锌极
C.电子从铜片经导线流向锌片
D.氢离子在铜表面被氧化,产生气泡
4.锂碘电池可用于心脏起搏器,电池反应可简化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锂电极是电池的正极
B.碘电极发生氧化反应
C.负极反应式为
D.电流从碘电极经外电路流向锂电极
5.图像法是研究化学反应的一种常用方法。已知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是一个放热反应
B.与每生成2molAB(g)时吸收bkJ能量
C.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断裂1molA-A键和1molB-B键时放出akJ能量
6.科研人员设想用如图所示装置生产硫酸,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为负极,b为正极
B.b电极发生氧化反应
C.从a极向b极移动
D.负极反应式为:
7.下列能体现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 )
A.锌锰干电池 B.太阳能电池 C.风力发电 D.水力发电
8.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下列反应的能量变化,符合如图的是( )
A.木炭燃烧 B.氧化钙溶于水
C.镁条与盐酸反应 D.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反应
9.某兴趣小组按如图所示四种装置进行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①中的实验现象可对比锌和铁的金属活动性
B.一段时间后,②中C电极上会出现铜单质
C.一段时间后,③中阳极上产生无色气体
D.实验结束后,取④中铁电极附近的少许溶液于试管中,滴加1~2滴溶液,会有蓝色沉淀生成
10.小型化电子设备的大规模应用使锂电池大显身手,一种锂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电极为负极,Li发生氧化反应生成
B.电池工作时,穿过阳离子交换膜进入水电解液中
C.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D.该电池总反应为
11.化学电源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家利用金属Al、海水及其中的溶解氧可组成化学电池,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端电势高于b端电势
B. 电池工作时,石墨电极区域海水pH减小
C. 电池工作时,海水中的Cl-向a电极移动
D. 67.2LO2参加反应,a电极消耗Al的质量为54g
12.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时产生苍白色火焰。在反应过程中,破坏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破坏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形成1 mol HCl中的化学键释放的能量为。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13.某原电池的总反应是,该原电池的正确组成是( )。
A. B.
C. D.
14.现有如图所示的甲、乙两装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装置中铜片是正极材料
B.乙装置中锌片是负极反应物
C.两装置中,铜片表面均无气泡产生
D.甲装置中,铜片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二、解答题(共4题,58分)
15.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来认识物质的变化。请以为例,谈谈你对化学变化的认识。
16.一种简单的原电池装置示意图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锌是该电池的_________(填“正”或“负”)极。
(2)装置中锌的作用是( ),稀硫酸的作用是( )。
A.电极材料 B.电极反应物 C.电子导体 D.离子导体
(3)从化学的角度解题思路,该装置能产生电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17.分别按下图甲、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图中两个烧杯里的溶液为同浓度的稀硫酸,乙中G为电流计。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中锌片是负极,乙中铜片是正极
B.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有气泡产生
C.两烧杯中溶液的pH均增大
D.乙的外电路中电流方向Zn→Cu
2.变化过程中能量转化的形式主要是:甲为__________;乙为__________
3.在乙实验中,某同学发现不仅在铜片上有气泡产生,而且在锌片上也产生了气体,解题思路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
4.在乙实验中,如果把硫酸换成硫酸铜溶液,请写出铜电极的电极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
18.Ⅰ.判断:
(1)下列化学(或离子)方程式正确且能设计成原电池的是_______(填字母,下同)。
A.
B.
C.
D.
Ⅱ.常温下,将除去表面氧化膜Al、Cu片插入浓中组成原电池(图1),测得原电池的电流强度(I)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2所示。反应过程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2)0~时,原电池的负极是Al片,此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溶液中的向_______移动(填“正极”或“负极”);时,原电池中电子流动方向发生改变,其原因是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A.盐酸与碳酸氢钠反应是吸热反应,故A不选;
B.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是中和反应,属于放热反应,故B选;
C.氯化铵晶体与晶体反应是吸热反应,故C不选;
D.灼热的炭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为吸热反应,故D不选;
故选B。
2.答案:C
解析:A.装置中锌与铁没有接触也没有通过导线相连,不能构成闭合回路,不能产生电流,A错误;
B.缺少一个电极,不能产生电流,B错误;
C.装置发生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构成了闭合回路,能产生电流,C正确;
D.碳与硫酸不反应,不能产生电流,D错误;
故答案为:C。
3.答案:A
解析:在该装置中,锌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铜,且只有锌能与稀硫酸反应,所以锌作负极,铜作正极。
A.由解题思路可知,锌是负极,失电子生成进入溶液,其质量逐渐减小,A正确;
B.在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则溶液中移向铜极,B不正确;
C.在原电池中,电子从负极沿导线流向正极,则电子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C不正确;
D.在该原电池中,氢离子在铜表面得电子生成氢气,被还原,D不正确;
故选A。
4.答案:D
解析:A.根据,锂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锂电极是电池的负极,故A错误;
B.根据,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碘电极发生还原反应,故B错误;
C.锂电极是电池的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负极反应式为,故C错误;
D.锂电极是电池的负极,碘电极是正极,电流从碘电极经外电路流向锂电极,故D正确;
选D。
5.答案:C
解析:A.根据解题思路,反应吸热,焓变大于0,反应热=反应物能量总和-生成物能量总和=+(a-b)kJ/mol,属于吸热反应,A错误;
B.由图中信息可知,每生成2molAB(g)吸收的热量应为(a-b)kJ,B错误;
C.由图像可知,反应吸热,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C正确;
D.断键应吸收能量,断裂1molA-A和1molB-B键,吸收akJ能量,D错误;
故选:C。
6.答案:B
解析:A.该原电池中,二氧化硫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硫酸,所以通入二氧化硫的电极是负极、通入氧气的电极是正极,所以a是负极、b是正极,故A正确;
B.b是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故B错误;
C.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而a是负极、b是正极,所以从a极向b极移动,故C正确;
D.负极上二氧化硫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故D正确,
故选B。
7.答案:A
解析:A.锌锰干电池,利用化学反应产生能量,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A选;
B.太阳能发电,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故B不选;
C.风力发电,将风能转化为电能,故C不选;
D.水力发电,将重力势能转化为电能,故D不选;
故选A。
8.答案:D
解析:A.木炭燃烧为放热反应,A错误;B.氧化钙溶于水为放热反应,B错误;C.镁条与盐酸反应为放热反应,C错误;D.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反应为吸热反应,D正确。
9.答案:D
解析:A.①装置为电解池,由①中的实验现象无法对比锌和铁的金属活动性,A错误;
B.②为电解池,Fe为阴极,铜离子得电子转化为铜,C为阳极,水分子失电子转化为氧气和氢离子,故一段时间后,②中Fe电极上会出现铜单质,B错误;
C.③为电解饱和食盐水,Cl-在阳极上失电子,产生黄绿色的氯气,C错误;
D.④为原电池,铁为负极,失去电子变为,实验结束后,取④中铁电极附近的少许溶液于试管中,滴加1~2滴溶液,会有蓝色沉淀生成,D正确;
故答案选D。
10.答案:D
解析:D.该电池总反应为,D项错误;
答案选D。
11.答案:C
解析:
12.答案:D
解析:是放热反应,因此,断开中的化学键吸收的能量与断开1 mol 中的化学键吸收的能量之和比形成2 mol HCl中的化学键释放的能量要少,即。
13.答案:A
解析:B、D选项不能形成原电池,C选项的总反应为,故选A。
14.答案:A
解析:甲装置构成了原电池,锌比铜活泼,锌片失电子为原电池的负极,铜片为原电池的正极,在铜片上得到电子生成;乙装置没有形成闭合回路,不能构成原电池,锌片与稀硫酸反应,锌片表面有气泡产生,故选A。
15.答案:以的化学反应为例,化学变化可以理解为:
(1)旧的物质和转化成了新的物质,或者说两种单质化合生成了化合物。
(2)键的断裂使分裂为键的断裂使分裂为键的形成使H和O重新结合成了。
(3)"储存"于和内的化学能有一部分以热能等的形式释放到了环境之中,另一部分留在了内。
解析:
16.答案:(1)负
(2)ABC;BD
(3)当把铜片和锌片一同浸入稀硫酸时,锌原子容易失去电子被氧化为进入液,锌片上的电子通过导线流向铜片,溶液中的从铜片上获得电子被还原成而逸出,电子在导线上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解析:
17.1.C1.C; 2.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3.锌片不纯,在锌片上形成原电池; 4.Cu2++2e-=Cu
解析:
18.答案:(1)D
(2);正极;Al在浓硝酸中发生钝化,形成的氧化膜阻止了Al进一步反应
解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