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基于新课标核心素养下的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合成材料
课题内容 合成材料
教学分析 课标解析: 知道常见的合成纤维、塑料、合成橡胶及其应用;了解使用合成材料对人和环境的影响;认识新材料的开发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教材分析: 了解三大合成材料的分类、性质和用途。会用简单的实验方法区分棉纤维、羊毛纤维、合成纤维织成的布料。利用网络图片等方法简单了解鉴别塑料的毒性,白色污染,及如何防止白色污染的措施了解各种化学材料对生活生产的应用。 学情分析: 第一节课主要介绍有机合成材料。直接引入三大合成材料,然后逐一对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的性能和用途作介绍。第二节课在学生了解塑料制品的性能及其在生活中的大量使用的基础上提出“白色污染”,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感受、体验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学会一分为二的观点辩证地看待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一些物质在处理、使用不当时带来的危害,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学习目标 了解有机化合物和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特点;知道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的性能和用途;人是有机合成材料的发展对人类社会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了解学习化学的重要价值,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情感。 达成评价 知道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的性能和用途,会区分棉纤维、羊毛纤维、合成 纤维(如腈纶)织成的布料;了解白色污染的定义、危害及治理方法,初步了解新材料及其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认识无机非金属材料、纳米材料、复合材料。
重难点 重点: 塑料的用途和性能;会用简单的实验方法区分棉纤维、羊毛纤维、合成纤维织成的布料;了解“白色污染”,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 难点: 对一些专有名词的认识,如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聚合物、热塑性、热固性、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等;“白色污染”的危害与治理。
先行组织 教师课前组织同学寻找生活中常见到的合成材料。
学习活动设计
任务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习评价
教师:“China”表示我们的祖国,它还可以表示什么? 生:瓷器。 师:对!瓷器的出现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之一,它创造了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人类社会经历了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等,如今有机合成材料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 聆听并思考 举例 讲述 为学生提供感知,拉近生活;学生参与,提供学习积极性;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任务二:知识讲解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习评价
教师讲解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这些合成材料,对种类、性质及用途详细介绍; 教师讲解塑料制品的使用和回收再生。 教师展开几种新材料的讲解。 根据教师的讲解,了解几种常见的合成材料。 根据教师的讲解,了解“白色污染”及其危害,知道保护环境的方法。 根据教师的讲解,了解新材料的种类及其用途。 知道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的性能和用途,会区分棉纤维、羊毛纤维、合成 纤维(如腈纶)织成的布料;了解白色污染的定义、危害及治理方法,初步了解新材料及其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认识无机非金属材料、纳米材料、复合材料。
设计意图:培养观察和分析实验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学会通过阅读来分析问题。
任务三:课堂总结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习评价
教师通过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内容并做总结。 ①学生跟着教师的引导观看思维导图回顾本节课相关知识进行二次记忆。 学生知道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的性能和用途,会区分棉纤维、羊毛纤维、合成 纤维(如腈纶)织成的布料;了解白色污染的定义、危害及治理方法,初步了解新材料及其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认识无机非金属材料、纳米材料、复合材料。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总结能力,让学生复习掌握知识。
迁移运用(当堂检测): 1. 举例说明什么是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什么是合成材料? 2.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是怎样形成的?链状和网状有什么区别?
成果集成:
作业设计(分层):(15-20道题) 1.下列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 ) A. 二氧化碳(CO ) B. 碳酸钙(CaCO ) C. 乙醇(C H OH) D. 水(H O) 2.甲烷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产物是( ) A. CO和H O B. CO 和H C. CO 和H O D. C和H O 3.下列物质中,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是( ) A. 棉花 B. 羊毛 C. 聚乙烯塑料 D. 天然橡胶 4.鉴别羊毛纤维和涤纶纤维的简单方法是( ) A. 观察颜色 B. 用手拉拽 C. 灼烧闻气味 D. 滴加碘水 5.下列物质中,属于糖类的是( ) A. 蛋白质 B. 淀粉 C. 油脂 D. 维生素 6.甲醛(HCHO)对人体有害,因为它会( ) A. 促进光合作用 B. 破坏蛋白质结构 C. 增强免疫力 D. 提供营养物质 7.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石油 B. 乙醇 C. 食醋 D. 矿泉水 8. “白色污染”主要与下列哪种材料有关?( ) A. 金属材料 B. 合成纤维 C. 塑料制品 D. 陶瓷 9.下列物质中,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 A. 葡萄糖(C H O ) B. 甲烷(CH ) C. 淀粉((C H O ) ) D. 乙醇(C H OH) 10. 下列物质不能溶于水的是( ) A. 酒精 B. 醋酸 C. 花生油 D. 葡萄糖 11.下列物质可用作食品干燥剂的是( ) A. 生石灰(CaO) B. 浓硫酸 C. 氢氧化钠 D. 食盐(NaCl) 12.下列物质燃烧时,产物对环境污染最小的是( ) A. 含硫煤 B. 氢气 C. 聚乙烯塑料 D. 天然气 13.下列物质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 不锈钢 B. 玻璃 C. 腈纶 D. 木材 14.下列物质中,属于人体供能物质的是( ) A. 水 B. 维生素 C. 糖类 D. 无机盐 15.下列物质中,属于有机化合物但不属于营养素的是( ) A. 葡萄糖 B. 乙醇 C. 蛋白质 D. 维生素C 16.能有效减少“温室效应”的举措是( ) A. 焚烧秸秆 B. 推广太阳能 C. 大量使用煤 D. 砍伐森林 17.下列物质中,属于天然纤维的是( ) A. 涤纶 B. 腈纶 C. 蚕丝 D. 尼龙 18.下列物质中,属于有机物且属于电解质的是( ) A. 甲烷 B. 乙酸 C. 蔗糖 D. 酒精 19.聚乳酸(PLA)是一种可降解塑料,其降解产物为CO 和H O。PLA属于( ) A. 复合材料 B. 金属材料 C. 合成材料 D. 天然材料 20. 下列物质中,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是( ) A. 铝合金 B. 橡胶轮胎 C. 石墨 D. 玻璃 答案:1、C 2、C 3、C 4、C 5、B 6、B 7、B 8、C 9、C 10、C 11、A 12、B 13、C 14、C 15、B 16、B 17、C 18、B 19、C 20、B
反思提升:本节课我以问题引导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不断的获得新知识。本节课教学设计中我搜集了大量与课题内容有关的时事新闻,学生从中了解在生活中他们忽略的一些事,这些设计在课题实施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触发学生思考。也让我认识到化学课堂应该更多的和生活联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