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5课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 狡辩(jiǎo) 抉择(jué) 不修边幅(fù)
B. 堕落(duò) 趋势(qū) 豁然开朗(huō)
C. 崭新(zhǎn) 剥削(xuē) 阳奉阴违(wéi)
D. 膏药(gǎo) 干预(yù) 强词夺理(qiǎng)
2. 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昂贵 阻碍 狡辨 豁然开朗
B. 膏药 致力 羁绊 平易进人
C. 逸事 生崖 领域 峰口浪尖
D. 奠基 缅怀 探察 招摇撞骗
3.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 只有缺乏智慧的人才会为自己的错误寻找借口,强词夺理,他这样做,只能使自己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
B. 他积极参与这场两种对立的思想观点的交锋,成了风口浪尖上的人物。
C. 社会的形势变幻莫测,我们要学会阳奉阴违,跟随时代的步伐。
D. 面对招摇撞骗的行为,我们绝不能袖手旁观。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窗外的暴风雨突然渐渐地停了下来。(将“突然”放到“窗外”之前)
B. 2023 年春晚歌曲《百鸟归巢》表现出一幅震撼人心的百鸟归巢图景,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出惠泽九州、光照四方的魅力。(将“表现”改为“呈现”)
C. “燃灯校长”张桂梅,几十年如一日扎根偏远云南山区,用全部的精力教书育人。她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实至名归。(将“云南”移到“偏远”前)
D. 肩负着探索宇宙起源奥秘重任的江门中微子实验室,目前已完成基建工程,大约2024 年左右开始运行取数,乃国之重器。(删掉“大约”或“左右”)
5.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要充分调动青年的积极性,助推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②当前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对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③一出生就与信息时代无缝对接的《Z世代》青年群体,在网络空间十分活跃、富有活力。④要积极创造条件,让他们把熟悉的中国故事以多种形式向世界传播,推动中外文化交流和文明对话更加深入,让世界上更多的人领略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⑤在此前吸引来自50 余个国家的数万名青少年参与的基础上,进一步向其他国家和地区辐射,增强中国故事对_______,更好展现当代________。
(1)从词性的角度来看,语段中的加点词语“青年” “文明”属于___________词。
(2)第③句中有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提出修改意见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将下面的语句分别填在第⑤句中的横线上。(只填序号)
A. 中国青年开放自信的风采
B. 中外现当代青年群体的吸引力
⑤在此前吸引来自50 余个国家的数万名青少年参与的基础上,进一步向其他国家和地区辐射,增强中国故事对_______,更好展现当代________。
6.把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著名核物理学家钱三强教授在年逾花甲时,仍干劲十足,经常工作到深夜。
②“天开于子,地辟于丑”,古人历来将牛视为开天辟地的力量之一。
③而这种劲头,恰恰是我们在攻坚克难中奋进、在披荆斩棘中前行的力量所在。
④人们之所以赞颂牛,也在于牛所拥有的这种勇于开拓的劲头。
⑤以牛自况,不仅在于他生肖属牛,更在于他性格属牛,始终发扬着牛的那股子“牛劲”。
⑥有人问他多大岁数了,他回答:“属牛的。”
A. ①⑥⑤②③④ B. ④①⑤⑥③②
C. ②③④①⑤⑥ D. ②④③①⑥⑤
7.名著阅读
梁晓声认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至少有三种“魂魄”,请你选择其中的一种,加以阐述和分析。
文学作品也应该有几种魂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至少有三种吧:第一种,革命者的革命信念和革命行动。第二种,情爱,这是永恒的,不会消失的……第三种,与苦难和厄运抗争,战胜生命。这点没有过时。 ——梁晓声
8.学校拟举行以“勤思乐学”为主题的升旗仪式,你将作为本次活动的学生代表,进行国旗下演讲。请完成下列任务。
[任务一:拟写题目 撰写演讲稿]
(1) 根据“勤思乐学”主题,拟写一个演讲题目。
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拟定的演讲题目,写一段亲身经历作为演讲稿的材料,使内容具体丰富,具有说服力。(50 字左右)
[任务二:有效控场 进行演讲]
(3)演讲时,如果出现情绪紧张和表达生硬两种情况, 你会采纳哪些同学的建议?
请将恰当的选项填写在对应的横线处。
情绪紧张:________ ________(选两项)
表达生硬:________ ________(选两项)
A. 做深呼吸,放松心情,环视全场,调整好自己的状态。
B. 根据演讲内容,协调处理语调和节奏,并辅以合适的肢体语言。
C. 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比如:比喻可使语言生动,排比、对偶可以增强节奏感。
D. 如果忘词了,可以放慢语速努力回忆,也可用自圆其说等方式,使演讲顺利进行下去。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节选)》,回答各题。
我觉得世界上有些事情也非常可悲和可笑。当我26岁在最前沿,处于第个创造高峰的时候,没有人承认。我38岁搞激光照排,提出一种崭新的技术途径,假如人家说我是权威,也许还马马虎虎,因为在这个领域我懂得最多,而且我也在第一线。但可悲的是,人们对小人物往往不重视。有一种马太效应:已经得到的,他一个劲儿地得到,多多益善;不能得到的,他永远得不到。这个马太效应现在体现在我的头上很厉害,就是什么事情都王选领导,其实我什么都没有领导起来,工作都不是我做的。有时候我觉得可笑,当年当我在第一线,在前沿的时候不被承认,反而有些表面上比我更权威的人要来干预,你该怎么做,实际上确实不如我懂得多。所以多数情况下,了解我的人还相信我,还能说服他,对我不太了解的人我很难说服他,我也懒得去说服他就采取阳奉阴违的方法,一且干到具体活儿,他根本不清楚里头怎么回事。我现在到了这个年龄,61岁,创造高峰已经过去,我55岁以后就没什么创造了反而从1992年开始连续三年每年增加一个院士,这是很奇怪的。院士是什么,大家不要以为院士当前的就是权威,就是代表,这是误解,现在把我看成权威,这实在是好笑的,我已经五年脱离第一线,怎么可能是权威 世界上很难找到60岁以上的计算机权威,只有60岁以上犯错误的一大堆。(笑声,掌声)
我发现,在人们们认为我是权威这个事情上,我真正是权威的时候,不被承认,反而说我在玩弄骗人的数学游戏;可是我已经脱离第一线,高峰过去了不干什么事情,已经堕落到了靠卖狗皮膏药为生的时候,(笑声,掌声)却说我是权威。当然一直到今年61岁我才卖狗皮膏药,讲讲过去的经历、体会所以有人讲:“前两天电视上又看到你了。”我说:“一个人老在电视上露面说明这个科技工作者的科技生涯基本上快结束了。”(笑声,长时间的掌声)在第一线努力做贡献的,哪有时间去电视台做采访 所以1992年前电视台采访我,我基本上都拒绝了。现在为了方正有些需要,事业需要,有时候就去卖狗皮膏药,做点招摇撞骗的事情。(笑声)但是我到61岁才这么干的,以前一直是奋斗过来,所以现在也是可以谅解的。年轻人如果老上电视台,老卖狗皮膏药,这个人我就觉得一点出息都没有。我觉得人们把我看成权威的错误在什么地方呢,是把时态给弄错了,明明是一个过去时态,大家误以为是现在时态,甚至于以为是能主导将来方向的一个将来时态。(笑声)院士者,就是他一生辛勤奋斗,做出了出色贡献,晚年给他一个肯定,这就是院士。(笑声,长时间的掌声)所以千万不要把院士都看成当前的学术权威,尤其是发展迅速的新技术领域更是如此,当然年轻院士是例外。可喜的是,年轻院士越来越多了。
在我刚过55岁的时候,我立刻提了一个建议,说:“国家的重大项目,863计划,学术带头人,要小于或等于55岁。”—把我排除在外。这个当然不见得能行,但我还是坚信这是对的。我们看世界上一些企业的创业者、发明家,没有一个超过45岁的。王安创业时是30岁;英特尔的三个创业者,最年轻的31岁,另外两个人也不到40岁;苹果公司的开创者也只有22岁,他被美国前任总统里根称为美国人心目中的英雄,三年把苹果公司变成了世界500强;比尔·盖茨创微软的时候是19岁;雅虎创业者也是不到30岁。所以创业的都是年轻人,我们需要一种风险投资的基金来支持创业者,要看到这个趋势。
我扶植年轻人真心诚意。我们的中年教师,包括我们的博士生导师,都是靠自己奋斗过来的,都是苦出身,所以我们一贯倡导我们的年轻人做的成果,导师没有做什么工作,导师就不署名。当然外面宣传报道:“在王选领导下……”我承认我剥削年轻人最多,但是由于大家都知道我并不是主观上要去剥削年轻人,所以对我也比较谅解,(笑声)见报以后也不以为意,知道是怎么回事。扶植年轻人我觉得是一种历史的潮流,当然我们要创造条件,就是把他们推到需求刺激的风口浪尖上。在这方面我们要创造一切条件让年轻人能够出成果,特别要反对马太效应,尤其在中国,我觉得在中国论资排辈的势力还是有的,崇尚名人,什么都要挂一名人的头衔,鉴定会的时候挂一个院士,其实院士并不了解那个具体领域,我们打破这种风气是需要努力的。
名人和凡人差别在什么地方呢 名人用过的东西,就是文物了,凡人用过的就是废物;名人做一点错事,写起来叫名人逸事,凡人呢,就是犯傻;名人强词夺理,叫作雄辩,凡人就是狡辩了;名人跟人握握手,叫作平易近人,凡人就是巴结别人了;名人打扮得不修边幅,叫真有艺术家的气质,凡人呢,就是流里流气的;名人喝酒,叫豪饮,凡人就叫贪杯;名人老了,称呼变成王老,凡人就只能叫老王。(笑声、掌声不断)这样一讲呢,我似乎慢慢在变成个名人了,在我贡献越来越少的时候,忽然名气大了。所以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认识到自己是一个非常普通的人,而且正处在犯错误的危险的年龄上。
最后我送给大家一个公式,来结束我的这场“狗皮膏药”式的演讲,这是心理学家荣格的一个公式,我非常赞赏,就是“ I plus We equals to Full I”(I+WE= Full I),大家很强调要体现自我价值,体现自我价值,需要把自己溶在“We(我们)”这个大集体里面,最终完全体现自我价值。我非常赞赏这个公式,把这个公式奉献给大家——“ I plus We equals to Full I”,谢谢。(长时间的掌声)
9.选文第段的论点是什么?
10、选文第段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11.选文第2段多次提到“卖狗皮膏药”一词,从中可以品出哪些意味?
12.选文第1段中马太效应在文中的内涵是什么?在王选身上有什么具体表现?
13. 下列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以清晰的条理、诙谐的语言、谦虚的风格深刻的哲理,紧紧地抓住了读者的心,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收到了成功的演讲效果。
B.文章主要介绍了作者的第六个重要抉择:在1992年开始花大的力量来扶植年轻人。
C.演讲的最后,作者引用美国心理学家荣格的个公式的目的是鼓励大家要体现自我价值。
D.作者演讲中举英国的卡文迪许实验室出了25个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例子是为了阐述“扶植年轻人是一种历史的规律”的观点。
14、结合课文,说说这篇演讲词的特点。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自律与成功
①涓涓细流,因受约束,才能在狭长的山谷中奔腾不息;缕缕丝线,因受约束,才能在绣针的牵引中,编织成精美的服饰。因为受到了约束,一潭死水、一缕丝线,才能成功地激发出自己的力量,整个团体也便实现了自己的价值。那么,我们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②只有在被束缚的环境里,人才能体会到自己的使命感,才能学会担当,负起责任,获得一种激励自己前行的动力,也才有实现自己理想的可能性。在生活中,人不仅要受到周边环境给予的客观约束,也要从自身得到一种特殊的约束,那便是人的自律。
③也许现在的我们还没有完全懂得自律的含义,但它却时刻在我们身边,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多少成功人士,人们只羡慕他们现在取得的成就,看到他们现在拥有的鲜花和掌声,哪知他们每一个人都曾经付出过艰辛的努力和汗水。是啊!没有谁能轻易成功。那些为国争光的奥运健儿,他们哪一个不是经过数年的拼搏?哪一个不是懂得自律?如果放任自流,又怎能取得成就?美国有个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将一群小孩子放置在同一个房间里,并放上糖果,告诉他们等工作人员回来再吃,然后又用隐藏的摄像头观察他们,发现只有少部分孩子克服了糖果的诱惑。以后工作人员跟踪调查,发现没吃糖的孩子成人后在事业上大多都很成功,而吃了糖的那部分孩子很少有成就,并且失业率很高。由此可见,自律不仅是人的一种修养和精神力量,而且也是通向成功人生的基石。
④如果一个人丧失自律能力,那迎接他的只能是品尝自己酿成的毒酒。商纣王没有自律,他沉迷酒色,残害忠良,在醉生梦死中,商朝灭亡了,富丽堂皇的宫阙毁于一旦,沉痛的历史教训,时刻警醒着后人。又有多少官员,没有自律,经受不住金钱名利的诱惑,贪污受贿,成为国家的蛀虫,人民的罪人。作为学生,羽翼未丰的我们如果对自己放任自流,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好好地约束自己、管理自己,极大可能会一事无成,甚至会酿成大错,最终悔之晚矣。
⑤那么,如何学会自律呢?
⑥首先要明辨是非,要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要从多方面来思考问题。不能被事物表象迷惑,从而控制自己的私念和欲望。比如,能不能在自习课上控制自己讲话的欲望,能不能在排队打饭时抛弃插队的想法,能不能在升旗时始终保持严肃的态度,这些都需要自律。
⑦其次,______________。自律行为跟顽强的意志力是分不开的,没有顽强意志力的支撑,自律只是一纸空文,也许你有了自律的意识,但行为表现的却与自律所要求的不相称。这时,就需要顽强的意志力作助推剂,将内心的意识变为行动。培养自律的过程,其实就是对人意志力的考验。
⑧再次,要从小事做起。自古以来,“律己”的人都是注重小节的,他们明白“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道理。如果让小的陋习任其发展,不加以控制,那么它就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最终造成严重后果。
⑨最后,要经常反思。只有经常反省自己的过失,才会不断积累经验,更加严格要求自己。
⑩自律是一种修养,一种内涵、一种智慧、一种力量。当一个人真正做到了自律,他才真正走向成熟,他也一定会悄然走向成功!从今天开始,学会自律吧,朋友。
(有删改)
1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根据上下文,在第⑦段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的结构是“总—分—总”。文章开头用细流和丝线受到约束作比,引出论题,生动形象,吸引读者。
B.文章第③段的“由此可见”中的“此”,一指成功人士和奥运健儿取得成就靠的是拼搏和自律,二指美国心理学家曾做过的一个实验。
C.第④段画线句子从反面论述学生如果不自律,就会一事无成,甚至酿成大错,到时后悔也来不及了。
D.第⑤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表明文章由论证“为什么要自律”转入论证“如何学会自律”,层次分明。
18.下列不适合作为本文论据的一项是( )
A.企业家王健林每天6点之前起床,用一个小时跑步健身,早上7点半准时迈进办公室。这样良好的生活习惯也让他有精力建造那么庞大的商业帝国。
B.朱德委员长当年在视察青岛市工艺美术厂时看到一幅精美的贝雕画《三峡夕行》,赞不绝口,工厂的领导趁他到车间参观时,将这幅画包扎好放进他的汽车里。朱德发现后,立即派人将该画送回工艺美术厂。
C.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在守时方面的表现让人惊叹。在20多年无数次的大小会议中,他迟到的次数不超过五次。他到中国人民大学去演讲,为了不迟到,他特意早到半个小时,在会场外坐在车里等待。
D.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德云社作为曾经国内最火爆、演员最多的相声团体,借鉴了梨园的一些规矩,在2016年修订的德云社家谱中列下了十大班规。
19.上网课期间,你的同学张林觉得老师管不到自己,所以经常不上课、不交作业。某天张林约你一起逃课打游戏,请你结合本文内容劝说张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楝花开,吃碾馔
乔叶
第二天便开车回去,快到泉湖社区时便放慢了车速,看田野。春末夏初的平原和山里的风貌颇有差异,田野里只有油菜是明艳的金黄,除此之外就都是绿,绿的麦子,绿的树,绿的草。方块绿,条状绿,线线绿,点点绿, 高绿,矮绿,不高不矮绿。 明绿,暗绿, 明暗相间绿。再往福田庄的方向远望,村子里除了绿就是紫,泡桐花是大团的浅紫,苦楝花则是细碎的淡紫, “楝花开,吃碾馔”,正应了这景。
进门先磕头。餐桌后面紧挨着墙放的条几上摆着一排遗像:奶奶,爷爷,父亲。爷爷的照片最不清晰,看着也最年轻。这使得他像是父亲的儿子,这三张照片像是祖孙三代。
我家没设牌位,弟弟家也没设。奶奶和父亲在时老宅里设有,现在是叔叔家。哪怕仅仅是因为这个,我就能原谅叔叔所有的过分。
看了一眼,不敢再看。可是忍不住还想去看。再去看时,就泪眼模糊。
案几旁放着一个小小的棉垫子,我拉过来,跪下去,磕头。叔叔在旁边念叨,爹,娘,哥,萍回来啦。
起来时借口去卫生间洗手,顺便擦泪。
每次都是这样。若是纸写的牌位也罢了,我不能看见他们的照片。若这些照片是在相册里也罢了,我不能看见他们被供在牌位这里。每次看见,泪水都会小小地崩溃。
这和在墓地的感觉迥然有异。在墓地,尽管明知道他们的遗骸就在墓里,可看不见他们的脸。墓地只有土堆,只有旷野,只有苹,只有树。墓地最多的就是坟墓。墓地就是死亡的气息, 而且是群体死亡的气息。在这里,死亡这个巨大的句号,显得无比自然,很容易接受。但在家里不一样。家里是活生生的人在过活生生的日子,看到这些照片上的亲人,我不得不想到他们曾经的那些日子,且是和我一起过的那些日子。会想起他们走路的样子,咳嗽的样子,吃饭的样子,生气的样子,发愁的样子……这种形式如此鲜明地提醒着我,他们被照片压在另一个世界,整整齐齐地在那个世界,再也不能过这样的日子。
在卫生间收拾整齐, 出来和叔叔闲话翻建老宅的事。问他要不要和包工队签个合同,他不以为然地说签啥合同,谁签合同。你以为村里的事跟城里的事一样 我说,要是签了合同,事先划定了责任,碰到什么事他们就不好讹人。叔叔说,村里没这规矩。又说, 包工头就是柳庄的,平常在路上没少照面打招呼,都算是熟人。对了,你七娘娘家不就是柳庄的 我嗯。柳庄在福田庄靠南三里地,离子城远一些,就没有被规划进拆迁领域,不过和周边没有被拆迁的村一样,他们开展了诸多与拆迁密切相关的业务,包括且不限于拆房子、盖房子、装修、保洁、做绿化带、等等、挣钱挣得也是如火如茶。
婶婶在厨房乒乒乓乓地忙了一阵子,连上了好几道菜,最后才把主角碾馔端上来。黄黄绿绿的,一看就放了不少鸡蛋。香是香的, 虽然不是记忆中的那个味儿。 当然也只能夸。婶婶穿梭着,一会儿端水果,一会儿上点心, 一会儿拿酸奶,又要收拾干净床铺让我歇歇,我拦住她,说这就走。 山里天黑得早,早回早踏实。她便又打包了一些碾馔。我便起身告辞。叔叔要送下楼,我执意不肯。去卫生间时,婶婶跟过来悄声说,你就叫你叔送下楼,你不知道他多想碰见个人,叫人知道他侄女又来看他了。
好吧,那就送。叔叔婶婶跟着到了楼下,不上车,再说会儿话。正说着,一个人从门里出来,须发皆白,手搭在眉上看往这边,问,老竖,这是谁 叔叔连忙叫着他全哥, 问我还认得不 这是你田家的全伯呀。
那咋会不认得呢,您扬场可是一把好手呢。用现在的话说,帅着呢。我看着他的大耳朵说。全伯笑得都咳嗽了起来,一脸老人斑,无声地抖动着。
他是生产队里的饲养员。因他的耳朵大,外号便叫大耳朵全。生产队散时,分牡口,我家抓阄抓到了一匹老马和它的儿子,一匹小马驹,一共四百块钱。小马驹才两个月大,还不能干活儿,得满一年才能安套下地。把牡口牵回家后,大耳朵全便每天都上门来照看,给它们饮水梳毛,喂麦楝麦麸玉米皮,不到半年,这一老一小都养得膘肥休壮,奶奶把它们转手卖了九百,净挣了五百。这对当时哪一家来说都是一笔大钱。钱拿到手后,奶奶给大耳朵全分了两百。叔叔不住地念叨说,一辆大飞鸽才一百二哩。奶奶说,南京到北京,走路也算工。这些天人家为这俩畜生操了多少心,人家操心时你不说啥,该咱给人家贴时你也而心疼。做人不能光往里精不往外精。再说了,你哥好歹能挣工资,往家给咱送个活泛钱儿,他能有啥办法哩
你这相貌,越长越像你奶。大耳朵全说。
我笑。很小时村里就常有人说我和奶奶长得像,我很不认可。她都那么老了,我怎么可能跟她长得像。以为村里人这么说是为了讨奶奶欢心。后来母亲也说过这话,看我脸色不善就没敢再提。再后来,后来到直至现在,我得承认,很像。也明白了为什么对此亲人间会浑然不觉而外人却想眼如炬。亲人间或许是因为太熟所以更在愈彼此间的差异。而外人则更善于在这个血缘的整体性中找到共同处。
你奶……他眼睛翻看着天空,似在默算,终于算了出来:老了有十来年了吧
二十年了。我和叔叔异口同声说。
突然觉得跟泪要控制不住。——每到这个时候,我就理解了,亲的繁体字为什么会是亲字旁边再加上一个见。诸如奶奶和父亲这样平凡的人,死了就是死了,他们死后,除了最亲的亲人,其他人不会提起,也不会记得。一旦提起和记得,一定是因为看到了他们最亲的亲人,如我。
你奶奶,那可是真会维人。他还在感叹。不知道是不是想起了往事。
一时无话。我便道了别上车而去。开出社区走了一会儿,方才把车停住。路边还有没被楼盘占据的残存麦田,有的还很大片。宝水①的梯田种的多是谷子,麦田很少。已经很久没有仔细地看过麦田了,这些麦子聚集在一起, 亭亭玉立,声势浩大,麦梢已可见隐隐约约的黄色。“蚕老一时,麦熟一晌。”而我居然从不曾见过它们熟时的那一晌。
(节选自乔叶《宝水》)
注:①:宝水村是一个以文旅为特色的新乡村,正在经历从传统型乡村向现代化“美丽乡村”转型的过程。主人公青萍因失眠症辞职,在宝水村经营一家民宿。
20.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不敢再看摆在家里的亲人的遗像,因为在家里和墓地的感觉不同,会让“我”想起他们和我一起过的日子,屋里摆着遗像会提醒“我”,他们再也不能过这样的日子了。
B.婶婶做的碾馔不是记忆中的那个味儿,但“我”却“也只能夸”,敷衍的背后反映了“我”不仅和奶奶长得像,也继承了奶奶的“维人”之道。
C.大耳朵全眼睛翻看天空,默算出奶奶去世十来年了,但与奶奶离世二十年相差甚远,看似不经意的一笔,时间被人为压缩,写出了时光悄然而逝的主观感受。
D.作者记叙“我”在和大耳朵全聊天的过程中回忆起了奶奶,并由此发表了议论,谈“我”对繁体“亲”字的理解,叙述为议论提供了基础,议论则使叙述更加深入。
21.关于文中大耳朵全饲养老马和小马驹这个段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段看似闲笔,在三人聊天时,宕开一笔,主要是为了刻画大耳朵全热心助人的性格特征。
B.奶奶对叔叔的一番说辞时刻站在他人角度说话,与下文大耳朵全评价奶奶“真会维人”前后呼应。
C.“走路也算工钱”“俩畜生”“往里精不往外精”“活泛钱儿”,奶奶的语言描写话 理不糙。
D.叔叔的抱怨与大耳朵全的热心,叔叔的吝啬与奶奶的大度都形成了对比,使人物形象更鲜明。
22.文章的人物对话很有特色,你认为画横线处是否是“叔叔”的语言描写 谈谈理由。
23.文末作者感慨“而我居然从不曾见过它们熟时的那一响”,请结合全文分析其中包含着怎样的情感意蕴。
答案
1、C 2.D 3.C 4.A 5.(1)名 (2)将“《Z 世代》”中的书名号改为双引号。(3)B A
6.D 7.示例一:保尔作为一名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为了革命事业可以牺牲一切,战场上他奋勇杀敌,筑路工地上他争分夺秒,他具备了革命者所应有的革命信念和革命行动。
7.示例二:保尔一生经历过诸多苦难, 从童年的苦难到革命中的流血负伤,再到瘫痪、失明,他一直在与苦难和厄运抗争。
8.(1)示例:勤思点亮青春 (2)示例:当我迷茫时,我会积极思考,寻找出路。当我受挫时,我会冷静反思,选择对策。思考让我成长,青春因思考而闪光。(3)①A D
②B C
9.要真心诚意地扶植年轻人。
10.使用对比论证,幽默生动地比较名人与凡人之间的区别。
11.既有对虚假宣传、光说不干、倚老卖老、卖弄炫耀等不良风气的否定,也有一种自谦,还有为集体和事业的需要可以宣传、前辈应该给后辈传授经验、在实干基础上取得的成果值得肯定等意味。
12. 马太效应:已经得到的,他一个劲丿儿地得到,多多益善;不能得到的,他永远得不到。具体表现:①王选在26岁时冲在最前沿,处于第一个创造高峰的时候,没有人承认,人们对他这个小人物不重视。②38岁搞激光照排提出一种崭新的技术途径,人家说他是权威,什么事情都说是王选领导的。在55岁以后就没什么创造了,反而连续三年每年增加一个院士头衔,受到人们多多追捧。
13.C。
14、首先,语言诙谐,通俗易懂。 选非常谦逊,他在一开始就幽默地称自己为“快落山的太阳”,这样在无形中拉近了和听众的距离,并为整个演讲奠定了亲切、朴实的基调。其次,演讲词思路清晰,逻辑严密,重点突出,自然流畅。再次,事例真实可信、议论恰到好处又富有启发性,能带给听众许多新的知识信息。最后,语言真挚、朴素、生动、幽默,整个演说过程中,演讲者良好的修养溢于言表,令听众不仅增长了见识,心灵还受到了洗礼。
15.自律不仅是人的一种修养和精神力量,而且也是通向成功人生的基石。
16.要有顽强的意志力
17.C 18.D
19.示例:张林,虽然老师在网上不能面对面地管理我们,但我们也要学会自律。自律是一种修养和精神力量。当一个人真正做到了自律,才真正走向成熟,才能走向成功!如果我们不自律,总是逃课不学习,既荒废了学业,也虚度了青春,等将来一事无成就悔之晚矣。张林,我们还是按时好好上课吧!
20.B 21.A
22.示例一:是叔叔的语言描写。理由①此处是介绍周边村庄的发展现状,从叙述视角来看,对周边村庄情况如数家珍的只可能是生活在农村的叔叔。②在我应和了七娘娘家在柳庄后,叔叔必定进一步介绍柳庄的现状,回应前文,保证段落结构的完整性。
示例二:不是叔叔的语言描写。理由①语言特点与人物身份不契合,例如“诸多”“包括且不限于”等语言描写带有文言色彩,与叔叔传统的农村人形象不符合。②人物语言前后风格不一致, “爹,娘,哥,萍回来啦” “签啥合同,谁签合同” “村里没这规矩”“都算是熟人”等语言在风格上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诸多”“包括且不限于”等语言典雅,“领域”“开展”“如火如荼”等语言书面色彩浓厚。③划线部分的文字多用像“诸多”“包括但不限于”“如火如荼”等书面语言,是作者的叙述语言,作者以全知视角向读者补充当时的社会环境。
23.①对自以为熟悉的麦子认识不全面,感到惭愧和遗憾。②对家乡亲人的血脉深情、曾经邻居的点滴温情有了更深层的认识。③对家乡福田庄在时代变迁过程中的变化感到熟悉而又陌生的矛盾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