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7 语言基础运用
目 录
题型综述 1
解题攻略 1
题组 选择题+主观题 1
高考练场 8
2024年北京高考语文卷语言基础运用共2道小题,总分为6分。“课标”规定了“语言积累与建构”的课程目标,要求考生积累言语活动经验,形成良好的语感。本题材料是关于革命歌曲《黄河大合唱》的,选材经典。两道小题中,客观选择题涉及了表达正确、规范、简明、连贯等。主观题为补写句子,要求“结构一致”“运用修辞手法”。两道题都重在考查运用语言的能力,重在引导考生准确、恰当、灵活地使用祖国语言文字,表达自我,服务社会。
题组 选择题+主观题
提分秘籍
一、词语理解
1. 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和用法往往受语境的影响,答题时要注意词语在具体句子中的含义。
2. 关注词性和色彩:分析词语的词性和色彩(感情和语体)特点,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词语的意义。
3. 归纳总结:对于一些高频出现的词语,要学会归纳总结其常见用法和含义。
二、句子分析
1. 抓关键词:句子中的关键词往往体现了句子的核心意义。
2. 分析句式:不同的句式表达效果不同,要掌握常见的句式及其特点。
3. 关注修辞手法:句子中常常运用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效果,要能识别常见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三、修辞手法
1. 了解修辞手法的作用:不同的修辞手法有不同的作用,如比喻用于化抽象为具体,排比用于增强语势等。
2. 结合句子内容分析:分析修辞手法如何与句子内容相结合,以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3. 关注修辞手法的运用:一些题目会要求分析修辞手法的运用,要注意结合具体句子进行回答。
四、语体风格
1. 区分口语和书面语:口语和书面语在表达方式、用词等方面存在差异。
2. 关注句式和语气:语体风格往往通过句式和语气体现出来。
五、其他技巧
1. 整体把握:答题时要整体把握语段或文章的内容,避免断章取义。
2. 注意细节:细节决定成败,答题时要认真阅读题目,避免因粗心而失分。
3. 规范答题:按照题目要求规范作答,避免出现错别字、语病等问题。
典例剖析
(2024北京海淀一模)语言基础运用(共6分)
①2023年12月,《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了“2023年十大流行语”,“人工智能大模型”“多巴胺××”等赫然在列。②一年一度的流行语犹如一座“观察哨”,若是拉长“时间轴”,换上“广角镜”,流行语的变迁展现出的变与不变,更令人回味。③科技创新方面,从“互联网+”到“区块链”,再到今年的“新质生产力”“人工智能大模型”,不断变化的流行语背后,是日新月异的科技创新成果,是从2000年的第38位稳步上升至第10位的国家创新能力综合排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坚定步伐。④生活方面,从“蓝瘦香菇”到“我太难了”,再到今年的“显眼包”“多巴胺××”,不断变化的表达情绪背后,是人们在自我和解中对内蓄能、对外发力,在拼搏奋斗中走出困境、走向美好。⑤其中,始终不变的是______和_____。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①中的“发布”可以用“公布”替代。
B.①和②中画波浪线的两处,引号的作用相同。
C.③中在“至”字后补出“目前”表意更明确。
D.④中“表达情绪”应改为“情绪表达”。
(2)根据语段,请把⑤中两处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要求:每处不超过15个字,两个语句结构对称。
【答案】(1)B
(2)示例:国家对创新发展的不懈追求 人民为美好生活的持续奋斗
【解答】(1)B.①句引号表示引用;②句引号表示特殊含义。
故选:B。
(2)此处的两个句子是对前文进行总结。虽然流行语在不断变化,但是背后有不变的内涵,这内涵可结合“科技创新方面”“生活方面”进行思考,科技方面主要对应国家层面,生活方面则主要对应人民层面,国家在科技上不断追求创新,人民在生活上不断拼搏奋斗。再结合语句要“对称”的要求,即可填:国家对创新发展的不懈追求,人民为美好生活的持续奋斗。
另外,要注意字数要求。
变式演练
(2024北京西城一模)语言基础运用(共6分)
①近日,北京市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②多年来,北京围绕“绿美京华,北京森林”,积扱开展森林进城、森林环城和森林乡村建设,建成一批城市休闲公园、口袋公园以及乡村公园,全市公园总数达1065个。③实现了生态福祉惠及大众、均衡发展森林资源、生态格局全面优化的目标,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宜居之都奠定了坚实基础。④目前,全国共建成国家森林城市219个,共建森林城市、共享美好家园成为社会共识。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①句中“授予”不能换成“赋予”。
B.②句画线部分没有语病。
C.②句中“城市”可删去。
D.④句中四个“共”的意思都不相同。
(2)请改写第③句画线部分,使第③句更准确、连贯。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3分)
【答案】(1)A
(2)森林资源均衡发展、生态格局全面优化、生态福祉惠及大众。
【解答】(1)A.正确。
B.②句画线部分成分残缺,把“北京市围绕‘绿美京华,北京森林’”修改为“北京市围绕‘绿美京华,北京森林’的森林城市发展愿景”。
C.“可删去”错。“城市休闲公园”是和“口袋公园”“乡村公园”并列的公园,“城市”限定了公园的位置,故不能删。
D.“意思都不相同”错。“共建森林城市”“共享美好家”中的“共”都是“共同”的意思。故选A。
(2)第③句画线部分“生态福祉惠及大众、均衡发展森林资源、生态格局全面优化”,三个分句语序不当,且“均衡发展森林资源”与另外两句句式结构不一致。可修改为:森林资源均衡发展、生态格局全面优化、生态福祉惠及大众。
(2024北京东城一模)语言基础运用(共6分)
①近日,一些网友拍摄的家乡美景,和教科书封面的“语文”二字,设计成全新的教科书封面。②语文模板配风景的创意,还切中了人们对家乡的热爱。③网友拍摄的每一处风景名胜,都是拿得出手的好风景,配得上语文教科书封面的“高光”。④多姿多彩的乡土风景,就是语文课本最生动的插图。⑤语文,不只是书本上的字词句,还是视线中的声光影。⑥风景名胜之美,与语文之美相提并论,勾起了人们对课本的念想、对“诗与远方”的向往。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②句中的“还”字应该删除。
B.③句中的“拿得出手”可以换为“拿手”。
C.⑤句中的“不只”应写为“不止”。
D.⑥句中的成语“相提并论”使用恰当。
(2)不改变原意,将第①句进行修改,使其表述清楚。将改写后的答案写在答题卡上。(3分)
【答案】(1)A
(2)近日,一些网友把自己拍摄的家乡美景,和教科书封面的“语文”二字结合,设计成全新的教科书封面。
【解答】(1)A.结合“语文模板配风景的创意,还切中了人们对家乡的热爱”可知,此两句不是都陈述“创意”的两个意义,故“切中了人们对家乡的热爱”之前不可使用“还”。
B.“拿得出手”表示事物、成果等很好很优秀,可以展示给别人看,值得炫耀。“拿手”意思是“擅长”。此处是指拍摄的风景很美,值得展示,因此不能换成“拿手”。
C.不止:连续不停、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不止”与数量有关。“止”有终止的意思,到此为止,后面就没有了。不只:不但、不是单一的,“不只”是连词,相当于“不但”“不仅”,后面要有与之相呼应的连词。此处后面有“还是”,应该用“不只”,不能换成“不止”。
D.“相提并论”意思是把不同的人或事物不加区别地混在一起来谈论或者看待。风景名胜之美与语文之美互相映衬,更加完美,应用“相得益彰”。故选A。
(2)①的语病是结构混乱、成分残缺。
“一些网友拍摄的家乡美景,和教科书封面的‘语文’二字”不能作“设计”的主语,可让“一些网友”作主语,把“一些网友拍摄的家乡美景”改为“一些网友把自己拍摄的家乡美景”。
故修改为:近日,一些网友把自己拍摄的家乡美景,和教科书封面的“语文”二字结合,设计成全新的教科书封面。
(2024北京朝阳一模)语言基础运用(共6分)
①北京在城市建设中,规划了两道绿化隔离带——自内而外分别简称“一绿”的城市公园环、“二绿”的郊野公园环。②之所以进行这样的规划,是为了以绿化带作为控制城市空间扩张的生态屏障,并为市民提供休闲游憩空间。③如今,环城皆是郁郁葱葱的森林和公园,城市面貌耳目一新,已形成了“一半森林一半城”的生态底色。④未来,北京城市绿化建设规划最终的目标是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绿”成为这座城市最容易撷取的色彩。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②句中“之所以”应脚去。
B.③句中的成语“耳目一新”使用恰当。
C.③④两句中引号的用法不相同。
D.④句中的“撷取”不能换为“截取”
(2)①句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在保持句意的基础上修改,将修改后的答案写在答题卡上。(3分)
【答案】(1)B
(2)自内而外分别简称“一绿”“二绿”的城市公园环和郊野公园环。
【解答】(1)A.正确。②句中“之所以”与“是为了”语义重复,应删去。
B.错误。耳目一新:听到的和看到的都很新鲜。形容变化大,与以往大不相同。此处与“城市面貌”搭配不当,应该为“焕然一新”。焕然一新:形容光彩夺目,给人一种崭新感觉的新气象。
C.正确。③句中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④句中的引号表强调。用法不相同。
D.正确。撷取:采取,摘取。截取:割取,切取。也指剪裁摄取。不能换。故选B。
(2)原句语病为“简称‘一绿’的城市公园环、‘二绿’的郊野公园环”搭配不当,应该为“简称‘一绿’‘二绿’的城市公园环和郊野公园环”。故修改为:自内而外分别简称“一绿”“二绿”的城市公园环和郊野公园环。
1.语言基础运用
①在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中,中国选手马宏达获得抹灰和隔墙项目金牌,实现了中国队在该项目上金牌“零”的突破。②再普通不过的“刮腻子”居然也能登上世界舞台,着实让人意外。③说到职业教育,很多人都会觉得它“低人一等”,而“刮腻子刮成世界冠军”对这种陈旧观念无疑是一种冲击。④实际上,术业有专攻,只要认真钻研,秉持工匠精神,就会发现“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并没有过时。⑤很多数据都表明,只要肯努力付出,职校生也有春天。⑥我们要为技能大赛上的获奖者喝彩,更要把这种成绩转化为加快提升职业教育整体办学质量的动力,去赢得社会对于职业教育更多的认可与尊重。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②句中“居然”换为“竟然”,句意不变。
B.文中两个“只要”都不能改为“只有”。
C.④句引号中的谚语使用恰当。
D.⑥句三个画线的语言片段顺序有问题。
(2)不改变句意,请用“刮腻子刮成世界冠军”开头,将第③句被逗号隔开的三个语言片段整合为一个,使表达简明。将改写后的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1.【答案】(1)D
(2)“刮腻子刮成世界冠军”对职业教育“低人一等”的陈旧观念无疑是一种冲击。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D.⑥句中的“为技能大赛上的获奖者喝彩”是对获奖者成绩的肯定,接下来一句“把这种成绩转化为加快提升职业教育整体办学质量的动力”是进一步说要把获奖者的成绩转化为职业教育推动的动力,是说获奖者的成绩对教育的推动作用;“去赢得社会对于职业教育更多的认可与尊重”是把职业教育更深入的推广到了社会范围。所以⑥句三个画线的语言片段顺序没有问题。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式变换的能力。
这是一个短句变长句的题目,改句要求的主语是“刮腻子刮成世界冠军”这一事件,根据句意分析可知此句的谓语动词应是“是”,宾语是“冲击”;这个事件对“说到职业教育,很多人都会觉得它‘低人一等’”的对这个观念的影响应当在句子中作状语。故原来的语言片段可整合为“‘刮腻子刮成世界冠军’对职业教育‘低人一等’的陈旧观念无疑是一种冲击。”
2.语言基础运用。
①写文章,是交流思想、传播经验的一种方法,也是整理我们的思想和经验,使之明确化、条理化的一种方法。②作者要写一篇文章,总是在自己的头脑里已经有了一些值得写出来的东西:或者是在工作中积累了某些经验,并且认真地考虑和总结了这些经验;或者是对于某个问题做了研究,得出了一定的结论。③但是,把头脑里的思想用文章表达出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一个使认识逐步成熟、逐步完善的过程。④一般说来,一种思想只是在自己头脑里的时候,还不一定十分明确。⑤把它说出来让别人听懂,这就比较明确了。⑥写成文章,那就是更进一步了。⑦每一个字,每一句话,以至每一个标点,都摆在纸上的时候,我们的思想到底是清楚还是不清楚,是深刻还是肤浅,是严整还是杂乱,都明白显示出来了。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①句中画线的两处文字应该互换位置。
B.②句中冒号的作用是表示要提领下文。
C.④句中“一般说来”体现了表述的严谨。
D.⑦句中加点词语的选用合乎语境需要。
(2)按照要求,改写③句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把头脑里的思想用文章表达出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一个使认识逐步成熟、逐步完善的过程。
要求:①不改变原句的基本意思;②将句子组织形式由“是……,是……”改为“并不是……,而是……”。
2.【答案】(1)A
(2)参考答案:把头脑里的思想用文章表达出来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而是一个使认识逐步成熟、逐步完善的过程。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A.“应该互换位置”错误。“使之明确化、条理化”是符合逻辑关系的,只有先内容明确,确定范围和程度后,才能把具体的内容按照分类标准,条理化和逻辑化。
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变换句式的能力。
原句是以“是……,是……”为标志的肯定性的并列关系的句子,按照题目要求转换成“并不是……,而是……”先否定,再肯定的转折关系的句子。
“把头脑里的思想用文章表达出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可以将“是”改写成“并不是”,“复杂”依据前文的否定词“并不是”也改写成“简单”,“是复杂”和“并不是简单”表达意思一致,修改为:把头脑里的思想用文章表达出来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
“是一个使认识逐步成熟、逐步完善的过程”,依据前文“并不是”,后文表“是”肯定的意思应用“而是”表示转折关系,起到强调后文肯定部分内容的作用,修改为“而是一个使认识逐步成熟、逐步完善的过程”。
全句修改:把头脑里的思想用文章表达出来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而是一个使认识逐步成熟、逐步完善的过程。
3.语言基础运用
①“儿化”是北京极具特色的语言文化现象。②儿化往往利用卷舌作用造成一种与原有语音形式相近的新形式,从而在原有意义的基础上引申出新的意义。③例如,“尖”到“尖儿”,“亮”到“亮儿”,儿化后词性发生了改变,词的功用得以扩大。④儿化自诞生起就与附加词义和感彩相联系:可表示“细小”,如门缝儿、家雀儿;可形容“喜爱”,如胡同儿、发小儿;还可带有“轻蔑、厌恶”,如败家子儿、破烂儿……⑤但其表示褒贬爱憎也需要看具体的对象和情境,需要说话者灵活使用,听话者心领神会。⑥儿化,因其在语音、词汇上的丰富功能和意蕴,得以在上千年的语言流变中保存和发展。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②句中的“造成”应改为“生成”。
B.④句中的“自”字可以放在句首。
C.④句中的两个分号都可以改为句号。
D.⑤句中“心领神会”应替换为“心照不宣”。
(2)儿化用得好,会增强语言的表现力。请从下面两个加点词中任选一个加以分析。
①晴雯等早去瞧了一遍回来……笑向袭人道:“你快瞧瞧去!大太太的一个侄女儿,宝姑娘一个妹妹,大奶奶两个妹妹,倒像一把子四根水葱儿。”
(取材于《红楼梦》)
②时间真快,爸爸走了十几年了。他要是还在,今年该是91岁了。多想当面再喊他一声——“老头儿”!
(取材于《老头儿汪曾祺:我们眼中的父亲》)
3.【答案】(1)A(2)①“水葱儿”一词中使用儿化,语气俏皮活泼,表现出四位女子样貌的娇美、水灵,体现出晴雯见到她们时的惊喜与赞叹,极富表现力。②“老头儿”一词中使用儿化,有轻微的戏谑语气,表面上似乎对父亲不够尊重,但恰恰体现了汪曾祺和子女关系的融洽,也表现出儿子对父亲的亲昵和深情。
4.阅读下列文段,回答下列问题。
①创新是推动新时代青少年国防教育的关键。②创新国防教育内容,将国防观念、国防知识、国防技能有机融合各级各类学校课程,不断增强国防教育的科学性、系统性、进阶性。③创新国防教育理念,从培养时代新人的角度和实现民族复兴的高度来认识国防教育的重要作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④创新国防教育手段,研发国防教育网课系统,开发红色精品研学路线,开展英雄模范人物进校园活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应被拓展开发。⑤国防教育在创新实践中打破陈规,才能使青少年将国防思想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①句结尾的句号可以改成冒号。
B.②句中的“融合”应换为“融入”。
C.③句中加点的“来”可以删掉。
D.⑤句中画线的两个短语不能互换位置。
(2)改写第④句画线部分,使之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上表达更加顺畅,将改写后的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4.【答案】(1)A (2)拓展开发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词语及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A.第一句统领②③④⑤句,如果改成冒号,只能管到第②句,所以不能改成冒号。
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以及变换句式的能力。
“研发国防教育网课系统,开发红色精品研学路线,开展英雄模范人物进校园活动”均为动宾结构,所以画线句子改成“拓展开发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这样才能更连贯、更整齐。
1.(2024北京高考)语言基础运用。
①振奋人心的音乐能产生千军万马的力量。②《黄河大合唱》就是这样一部庄严有力而不失热情和诗意的不朽之作,它诞生于1939年的延安。③本作品一经问世,便在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里唱遍大江南北。④《黄河大合唱》表现了炎黄子孙保卫黄河的英雄气概,激励了无数中华儿女投身抗日救亡运动。⑤在战争年代里,《黄河大合唱》_______;在和平的今天,《黄河大合唱》协奏着民族复兴的乐章。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句的“千军万马”前可以加上“堪比”。
B.第②句的“不失”可以换为“不失为”。
C.第③句的“本”使用无误。
D.第④句画波浪线的两处可以互换位置。
(2)请在第⑤句横线处将句子补充完整。要求:使上下文语意连贯,与下文画横线部分结构一致,运用修辞手法,不超过15字。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答案】(1)A (2)示例一:谱写着民族抗战的壮歌 示例二:激扬着志士救亡的旋律
【解答】(1)A.说法正确。第①句将“振奋人心的音乐”的力量与“千军万马”的力量等同,而“堪比”的意思是“能够比得上”,也含有“等同”的意味,故“千军万马”前可以加上“堪比”。
B.第②句中“不失”的意思是“不丧失,不缺乏”,与“热情和诗意”搭配,作定语修饰“不朽之作”,而“不失为”的意思是“还可以算得上”,与“热情和诗意”不搭配,因此“不失”不能换为“不失为”。
C.第③句中,“本”是指示代词,指自己方面的,联系上下文可知,此处用于指代《黄河大合唱》这部上文已经提到过的作品,应用指示代词“该”或“此”。
D.第④句中,“表现了炎黄子孙保卫黄河的英雄气概”是就《黄河大合唱》本身内容而言的,“激励了无数中华儿女投身抗日救亡运动”是就《黄河大合唱》的影响和意义而言的,两者之间是递进关系,不可互换位置。故选A。
(2)仿写句子+语言表达连贯+修辞手法运用 内容上,根据前文“《黄河大合唱》表现了炎黄子孙保卫黄河的英雄气概,激励了无数中华儿女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和后文“在和平的今天,《黄河大合唱》协奏着民族复兴的乐章”可知,横线处要填的是《黄间大合唱》在战争年代对中华民族抗战(抗日救亡)的精神意义。结构上,“协奏着民族复兴的乐章”的句式特点是“动词+着+主谓结构短语(作定语)+的+名词”,横线处所填的语句也应按照这一句式特点来仿写,修辞手法的运用上,可以仿照“乐章”所运用的比喻手法,联想到“壮歌”“旋律”“音符”等词语;也可以运用其他修辞手法,如拟人手法,写(黄河大合唱)“高举着民族抗战的旗帜”等,只要能表现《黄河大合唱》对民族抗战救亡的意义即可。
2.(2023北京高考)语言基础运用
①城市建设理念不断升级,北京开始全面推进“无界公园”建设。②目前,已有近百个公园拆除了围墙、护栏,实现开放管理。③围栏拆除后,园内风光同城市街道景观融为一体。④无界公园让城市在高楼林立的同时,拥有了更多自然的光影,让节奏匆促的城市拥有了更多休闲的空间。⑤通过充分沟通与合理设计,无界公园的治理模式由公园单方管理变为志愿者、热心市民等多方维护,无界公园可望成为“共建共治共享”的生动样本。⑥当然,公园开放还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比如高速公路沿线的公园开放要慎重,历史名园以及需要保护文物的公园还应保留围墙等设置。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①句句首“城市”之前可以添加“随着”。
B. ③句中画波浪线的两处互换位置,衔接更恰当。
C. ⑤句中的“可望”可以换为“有望”。
D. ⑥句中的成语“因地制宜”使用恰当。
(2)不改变原意,对④句画横线的部分进行改写,使之与④句的后半部分结构基本一致。将改写后的答案写在下面。
【答案】(1)B (2)让高楼林立的城市拥有了更多自然的光影。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语言表达准确的能力。
A.正确,添加“随着”,“随着城市建设理念不断升级”就变成整个句子的状语,句子没有语病。
B.错误,前面“围栏拆除后”说的是“公园”,因此先说“园内风光”衔接更紧密;互换位置后与前面句子话题不一致,不能互换位置。
C.“可望”意思是可盼望;有希望。“有望”意思是有指望;有希望。两个词语意思接近,可以将“可望”换成“有望”。
D.“因地制宜”意思是,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宜的措施。结合后文“比如高速公路沿线的公园开放要慎重,历史名园以及需要保护文物的公园还应保留围墙等设置”可知成语使用正确。
故选B。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式变换的能力。
④句的后半部分“让节奏匆促的城市拥有了更多休闲的空间”,结构为“让(定语)的城市拥有了更多……”;
再看前部分,可以抽取出“高楼林立”作“城市”的定语,修改为:让高楼林立的城市拥有了更多自然的光影。
3.(2022北京高考)语言基础运用(共6分)
①2013年起,北京加大力度治理大气污染。②2017年,在大气污染防治秋冬季攻坚行动部署会上,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空气治理要一微克一微克地去抠,由此开展“一微克”攻坚行动,综合运用科技、执法、管理等手段,精准治理大气污染。③2019年,北京PM2.5年均浓度值首次进入“40+”,创历史新低。④截止2020年底,北京市环境空气质量的改善在“十三五”规划目标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与2013年相比,PM2.5、PM10、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的浓度值均大幅下降。⑤这些治理措施也为2022年的北京贡献了清澈的“冬奥蓝”。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②句中的两个画线部分可以互换位置。
B.③句中的“首次”换为“首先”,句意不变。
C.④句中的“截止”应换为“截至”。
D.④句中画线的语句没有语病。
(2)不改变句意,请用“得益于”改写⑤句,将改写后的答案写在答题卡上。(3分)
【答案】(1)C (2)改写为:2022年清澈的北京“冬奥蓝”得益于这些治理措施。
【解答】(1)A.有误,应先开展活动,后运用手段,最后精准治理。
B.有误,“首先”是第一个,“首次”是第一次。故不能替换。C.正确。
D.有误,应用“截至”,去掉“截止”。故选C。
(2)首先根据题目要求使用“得益于”的句式,并且不能改变原意。可改写为:2022年清澈的北京“冬奥蓝”得益于这些治理措施。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7 语言基础运用
目 录
题型综述 1
解题攻略 1
题组 选择题+主观题 1
高考练场 6
2024年北京高考语文卷语言基础运用共2道小题,总分为6分。“课标”规定了“语言积累与建构”的课程目标,要求考生积累言语活动经验,形成良好的语感。本题材料是关于革命歌曲《黄河大合唱》的,选材经典。两道小题中,客观选择题涉及了表达正确、规范、简明、连贯等。主观题为补写句子,要求“结构一致”“运用修辞手法”。两道题都重在考查运用语言的能力,重在引导考生准确、恰当、灵活地使用祖国语言文字,表达自我,服务社会。
题组 选择题+主观题
提分秘籍
一、词语理解
1. 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和用法往往受语境的影响,答题时要注意词语在具体句子中的含义。
2. 关注词性和色彩:分析词语的词性和色彩(感情和语体)特点,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词语的意义。
3. 归纳总结:对于一些高频出现的词语,要学会归纳总结其常见用法和含义。
二、句子分析
1. 抓关键词:句子中的关键词往往体现了句子的核心意义。
2. 分析句式:不同的句式表达效果不同,要掌握常见的句式及其特点。
3. 关注修辞手法:句子中常常运用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效果,要能识别常见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三、修辞手法
1. 了解修辞手法的作用:不同的修辞手法有不同的作用,如比喻用于化抽象为具体,排比用于增强语势等。
2. 结合句子内容分析:分析修辞手法如何与句子内容相结合,以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3. 关注修辞手法的运用:一些题目会要求分析修辞手法的运用,要注意结合具体句子进行回答。
四、语体风格
1. 区分口语和书面语:口语和书面语在表达方式、用词等方面存在差异。
2. 关注句式和语气:语体风格往往通过句式和语气体现出来。
五、其他技巧
1. 整体把握:答题时要整体把握语段或文章的内容,避免断章取义。
2. 注意细节:细节决定成败,答题时要认真阅读题目,避免因粗心而失分。
3. 规范答题:按照题目要求规范作答,避免出现错别字、语病等问题。
典例剖析
(2024北京海淀一模)语言基础运用(共6分)
①2023年12月,《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了“2023年十大流行语”,“人工智能大模型”“多巴胺××”等赫然在列。②一年一度的流行语犹如一座“观察哨”,若是拉长“时间轴”,换上“广角镜”,流行语的变迁展现出的变与不变,更令人回味。③科技创新方面,从“互联网+”到“区块链”,再到今年的“新质生产力”“人工智能大模型”,不断变化的流行语背后,是日新月异的科技创新成果,是从2000年的第38位稳步上升至第10位的国家创新能力综合排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坚定步伐。④生活方面,从“蓝瘦香菇”到“我太难了”,再到今年的“显眼包”“多巴胺××”,不断变化的表达情绪背后,是人们在自我和解中对内蓄能、对外发力,在拼搏奋斗中走出困境、走向美好。⑤其中,始终不变的是______和_____。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①中的“发布”可以用“公布”替代。
B.①和②中画波浪线的两处,引号的作用相同。
C.③中在“至”字后补出“目前”表意更明确。
D.④中“表达情绪”应改为“情绪表达”。
(2)根据语段,请把⑤中两处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要求:每处不超过15个字,两个语句结构对称。
【答案】(1)B
(2)示例:国家对创新发展的不懈追求 人民为美好生活的持续奋斗
【解答】(1)B.①句引号表示引用;②句引号表示特殊含义。
故选:B。
(2)此处的两个句子是对前文进行总结。虽然流行语在不断变化,但是背后有不变的内涵,这内涵可结合“科技创新方面”“生活方面”进行思考,科技方面主要对应国家层面,生活方面则主要对应人民层面,国家在科技上不断追求创新,人民在生活上不断拼搏奋斗。再结合语句要“对称”的要求,即可填:国家对创新发展的不懈追求,人民为美好生活的持续奋斗。
另外,要注意字数要求。
变式演练
(2024北京西城一模)语言基础运用(共6分)
①近日,北京市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②多年来,北京围绕“绿美京华,北京森林”,积扱开展森林进城、森林环城和森林乡村建设,建成一批城市休闲公园、口袋公园以及乡村公园,全市公园总数达1065个。③实现了生态福祉惠及大众、均衡发展森林资源、生态格局全面优化的目标,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宜居之都奠定了坚实基础。④目前,全国共建成国家森林城市219个,共建森林城市、共享美好家园成为社会共识。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①句中“授予”不能换成“赋予”。
B.②句画线部分没有语病。
C.②句中“城市”可删去。
D.④句中四个“共”的意思都不相同。
(2)请改写第③句画线部分,使第③句更准确、连贯。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3分)
(2024北京东城一模)语言基础运用(共6分)
①近日,一些网友拍摄的家乡美景,和教科书封面的“语文”二字,设计成全新的教科书封面。②语文模板配风景的创意,还切中了人们对家乡的热爱。③网友拍摄的每一处风景名胜,都是拿得出手的好风景,配得上语文教科书封面的“高光”。④多姿多彩的乡土风景,就是语文课本最生动的插图。⑤语文,不只是书本上的字词句,还是视线中的声光影。⑥风景名胜之美,与语文之美相提并论,勾起了人们对课本的念想、对“诗与远方”的向往。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②句中的“还”字应该删除。
B.③句中的“拿得出手”可以换为“拿手”。
C.⑤句中的“不只”应写为“不止”。
D.⑥句中的成语“相提并论”使用恰当。
(2)不改变原意,将第①句进行修改,使其表述清楚。将改写后的答案写在答题卡上。(3分)
(2024北京朝阳一模)语言基础运用(共6分)
①北京在城市建设中,规划了两道绿化隔离带——自内而外分别简称“一绿”的城市公园环、“二绿”的郊野公园环。②之所以进行这样的规划,是为了以绿化带作为控制城市空间扩张的生态屏障,并为市民提供休闲游憩空间。③如今,环城皆是郁郁葱葱的森林和公园,城市面貌耳目一新,已形成了“一半森林一半城”的生态底色。④未来,北京城市绿化建设规划最终的目标是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绿”成为这座城市最容易撷取的色彩。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②句中“之所以”应脚去。
B.③句中的成语“耳目一新”使用恰当。
C.③④两句中引号的用法不相同。
D.④句中的“撷取”不能换为“截取”
(2)①句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在保持句意的基础上修改,将修改后的答案写在答题卡上。(3分)
1.语言基础运用
①在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中,中国选手马宏达获得抹灰和隔墙项目金牌,实现了中国队在该项目上金牌“零”的突破。②再普通不过的“刮腻子”居然也能登上世界舞台,着实让人意外。③说到职业教育,很多人都会觉得它“低人一等”,而“刮腻子刮成世界冠军”对这种陈旧观念无疑是一种冲击。④实际上,术业有专攻,只要认真钻研,秉持工匠精神,就会发现“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并没有过时。⑤很多数据都表明,只要肯努力付出,职校生也有春天。⑥我们要为技能大赛上的获奖者喝彩,更要把这种成绩转化为加快提升职业教育整体办学质量的动力,去赢得社会对于职业教育更多的认可与尊重。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②句中“居然”换为“竟然”,句意不变。
B.文中两个“只要”都不能改为“只有”。
C.④句引号中的谚语使用恰当。
D.⑥句三个画线的语言片段顺序有问题。
(2)不改变句意,请用“刮腻子刮成世界冠军”开头,将第③句被逗号隔开的三个语言片段整合为一个,使表达简明。将改写后的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语言基础运用。
①写文章,是交流思想、传播经验的一种方法,也是整理我们的思想和经验,使之明确化、条理化的一种方法。②作者要写一篇文章,总是在自己的头脑里已经有了一些值得写出来的东西:或者是在工作中积累了某些经验,并且认真地考虑和总结了这些经验;或者是对于某个问题做了研究,得出了一定的结论。③但是,把头脑里的思想用文章表达出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一个使认识逐步成熟、逐步完善的过程。④一般说来,一种思想只是在自己头脑里的时候,还不一定十分明确。⑤把它说出来让别人听懂,这就比较明确了。⑥写成文章,那就是更进一步了。⑦每一个字,每一句话,以至每一个标点,都摆在纸上的时候,我们的思想到底是清楚还是不清楚,是深刻还是肤浅,是严整还是杂乱,都明白显示出来了。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①句中画线的两处文字应该互换位置。
B.②句中冒号的作用是表示要提领下文。
C.④句中“一般说来”体现了表述的严谨。
D.⑦句中加点词语的选用合乎语境需要。
(2)按照要求,改写③句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把头脑里的思想用文章表达出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一个使认识逐步成熟、逐步完善的过程。
要求:①不改变原句的基本意思;②将句子组织形式由“是……,是……”改为“并不是……,而是……”。
3.语言基础运用
①“儿化”是北京极具特色的语言文化现象。②儿化往往利用卷舌作用造成一种与原有语音形式相近的新形式,从而在原有意义的基础上引申出新的意义。③例如,“尖”到“尖儿”,“亮”到“亮儿”,儿化后词性发生了改变,词的功用得以扩大。④儿化自诞生起就与附加词义和感彩相联系:可表示“细小”,如门缝儿、家雀儿;可形容“喜爱”,如胡同儿、发小儿;还可带有“轻蔑、厌恶”,如败家子儿、破烂儿……⑤但其表示褒贬爱憎也需要看具体的对象和情境,需要说话者灵活使用,听话者心领神会。⑥儿化,因其在语音、词汇上的丰富功能和意蕴,得以在上千年的语言流变中保存和发展。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②句中的“造成”应改为“生成”。
B.④句中的“自”字可以放在句首。
C.④句中的两个分号都可以改为句号。
D.⑤句中“心领神会”应替换为“心照不宣”。
(2)儿化用得好,会增强语言的表现力。请从下面两个加点词中任选一个加以分析。
①晴雯等早去瞧了一遍回来……笑向袭人道:“你快瞧瞧去!大太太的一个侄女儿,宝姑娘一个妹妹,大奶奶两个妹妹,倒像一把子四根水葱儿。”
(取材于《红楼梦》)
②时间真快,爸爸走了十几年了。他要是还在,今年该是91岁了。多想当面再喊他一声——“老头儿”!
(取材于《老头儿汪曾祺:我们眼中的父亲》)
4.阅读下列文段,回答下列问题。
①创新是推动新时代青少年国防教育的关键。②创新国防教育内容,将国防观念、国防知识、国防技能有机融合各级各类学校课程,不断增强国防教育的科学性、系统性、进阶性。③创新国防教育理念,从培养时代新人的角度和实现民族复兴的高度来认识国防教育的重要作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④创新国防教育手段,研发国防教育网课系统,开发红色精品研学路线,开展英雄模范人物进校园活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应被拓展开发。⑤国防教育在创新实践中打破陈规,才能使青少年将国防思想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①句结尾的句号可以改成冒号。
B.②句中的“融合”应换为“融入”。
C.③句中加点的“来”可以删掉。
D.⑤句中画线的两个短语不能互换位置。
(2)改写第④句画线部分,使之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上表达更加顺畅,将改写后的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1.(2024北京高考)语言基础运用。
①振奋人心的音乐能产生千军万马的力量。②《黄河大合唱》就是这样一部庄严有力而不失热情和诗意的不朽之作,它诞生于1939年的延安。③本作品一经问世,便在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里唱遍大江南北。④《黄河大合唱》表现了炎黄子孙保卫黄河的英雄气概,激励了无数中华儿女投身抗日救亡运动。⑤在战争年代里,《黄河大合唱》_______;在和平的今天,《黄河大合唱》协奏着民族复兴的乐章。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句的“千军万马”前可以加上“堪比”。
B.第②句的“不失”可以换为“不失为”。
C.第③句的“本”使用无误。
D.第④句画波浪线的两处可以互换位置。
(2)请在第⑤句横线处将句子补充完整。要求:使上下文语意连贯,与下文画横线部分结构一致,运用修辞手法,不超过15字。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2023北京高考)语言基础运用
①城市建设理念不断升级,北京开始全面推进“无界公园”建设。②目前,已有近百个公园拆除了围墙、护栏,实现开放管理。③围栏拆除后,园内风光同城市街道景观融为一体。④无界公园让城市在高楼林立的同时,拥有了更多自然的光影,让节奏匆促的城市拥有了更多休闲的空间。⑤通过充分沟通与合理设计,无界公园的治理模式由公园单方管理变为志愿者、热心市民等多方维护,无界公园可望成为“共建共治共享”的生动样本。⑥当然,公园开放还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比如高速公路沿线的公园开放要慎重,历史名园以及需要保护文物的公园还应保留围墙等设置。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①句句首“城市”之前可以添加“随着”。
B. ③句中画波浪线的两处互换位置,衔接更恰当。
C. ⑤句中的“可望”可以换为“有望”。
D. ⑥句中的成语“因地制宜”使用恰当。
(2)不改变原意,对④句画横线的部分进行改写,使之与④句的后半部分结构基本一致。将改写后的答案写在下面。
3.(2022北京高考)语言基础运用(共6分)
①2013年起,北京加大力度治理大气污染。②2017年,在大气污染防治秋冬季攻坚行动部署会上,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空气治理要一微克一微克地去抠,由此开展“一微克”攻坚行动,综合运用科技、执法、管理等手段,精准治理大气污染。③2019年,北京PM2.5年均浓度值首次进入“40+”,创历史新低。④截止2020年底,北京市环境空气质量的改善在“十三五”规划目标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与2013年相比,PM2.5、PM10、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的浓度值均大幅下降。⑤这些治理措施也为2022年的北京贡献了清澈的“冬奥蓝”。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②句中的两个画线部分可以互换位置。
B.③句中的“首次”换为“首先”,句意不变。
C.④句中的“截止”应换为“截至”。
D.④句中画线的语句没有语病。
(2)不改变句意,请用“得益于”改写⑤句,将改写后的答案写在答题卡上。(3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