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5】高考语文二轮 组合卷05(多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原卷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考2025】高考语文二轮 组合卷05(多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原卷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9.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03 14:37:35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组合卷05(多文本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
(满分:36分 时间:4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共36分)
(本题18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传统燃油汽车以石油等化石燃料为能源,通过内燃机燃烧能源释放出能量,从而产生动力,并由变速器实现驱动控制,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逐渐意识到能源消耗会造成诸多不可逆的负面影响,开始将目光投向了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推动了我国的能源结构从传统的化石能源向清洁能源转型,这样有效的避免了国际石油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新能源汽车如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采用动力电池作为动力源,由电机来驱动并配以调速器进行速度控制。另外,燃油汽车安装排气管的作用是排出发动机内产生的废气以及过滤废气;新能源汽车如纯电动汽车不需要排气管,最大的优势就是节能环保。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电动汽车内部结构简单,运转传动部件相对较少,无需更换机油、油泵、消声装置等,也无需添加发动机冷却液,维修保养工作量小。
燃油汽车车身越大,油耗越高;新能源汽车车身越大,电耗越高。两者的使用成本存在差距:假设一辆燃油汽车每行驶100km耗油量为8.0升,油价为7.5元/升,一年中每天行驶50km,则年使用成本为10950元。假设一辆纯电动汽车每行驶100km耗电量为20度,电价为0.6元/度,一年中每天行驶50km,则年使用成本为2190元。
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源都是高压动力电池,有快充和慢充之分。慢充使用家用220V低压交流电,经过车载充电机将交流电整流为直流电,为高压动力电池充电,通常需要数小时才能完成。快充最快的话,半小时即可充满,但对电池伤害较大。另外,用户需要在电量预警后尽快寻找就近的充电桩充电。但由于各地充电桩数量、各地车桩比率,都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很容易出现电车即将没电却难找到充电桩或充电桩都在被使用的情况。
燃油汽车低温启动性能好,与寒冷地区的温度适配度更高,续航里程数与车辆的油箱大小、油耗、路况、车型等因素有关:油箱大、油耗低、路况好的情况下,行驶里程长。一般的车辆在油箱装满油后,一定路况下的连续行驶里程为300~600km。新能源汽车则需要考虑气候温度等条件,在冬天空调开启的情况下驾驶,电动汽车续航里程降低,因此我国北方新能源汽车销量远低于燃油汽车。
(取材于戴心仪等人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37.9%,占全球市场份额60%以上。“爆单”的新能源汽车既推动了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零部件的技术创新,也带来了对新材料、新工艺的需求。新需求催生新产品,形成了包括新材料、新一代信息通讯、人工智能操作系统等全新的产业链,为经济创造了新的增长点。
传统汽车向新能源汽车的转型升级,为汽车芯片的发展孕育了巨大增量市场和创新机会。根据上海提出的“车芯联动”产业协同发展目标,2025年将形成较完善的汽车芯片产业体系,更多本地供应链成熟芯片产品将实现装车应用。新能源汽车芯片数量是常规汽车的8倍,几乎每一颗车规级芯片都有检测需求。菲莱测试公司就是芯片“上车”的直接受益者。近两年来公司的销售额开始逐年倍增,这主要得益于汽车芯片测试需求的激增。
2024年2月,全球首条跨海跨城的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航线完成公开演示飞行,将原本3小时的车程缩短至20分钟。4月,中国民用航空中南地区管理局颁出全球首张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生产许可证,低空经济已到了“起飞”之时。托举低空经济的关键技术和部件与新能源汽车有许多交集,eVTOL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随新能源汽车崛起而发育成熟的电池、电机、电控体系化供应链。其中,以电池为核心的动力系统是整架eVTOL的重中之重。
当前,液态锂电池能量密度已接近“天花板”,兼顾高安全性与高能量密度的固态电池被寄予厚望。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统计,近5年我国固态电池全球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20.8%,增速位列世界第一。下一代电池技术是新能源汽车竞争的制高点,全固态电池的商业化落地对电动汽车续航、安全性方面的提升将是颠覆性的。
总体而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引领者,未来有望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并实现更大的发展。
(取材于沈湫莎的相关文章)
1.(3分)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燃油汽车的动力来源是石油等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能量。
B.燃油汽车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推动了新能源汽车的兴起。
C.新能源汽车以动力电池为动力源,由电机直接控制速度。
D.新能源汽车中的纯电动汽车不产生废气,不需要排气管。
2.(3分)根据材料一,下列对新能源汽车的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将家用220V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慢充,对电池伤害较小。
B.车桩比越高的地区,车主越应在电量预警前就找好充电桩。
C.冬天低温环境下,纯电动汽车耗电量增大,续航里程降低。
D.受气候温度等影响,新能源汽车在南方地区销量高于北方。
3.(3分)根据材料二,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后,汽车芯片产业随之形成了完善体系。
B.菲莱测试的发展,促进了新能源汽车芯片测试需求的激增。
C.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托举了低空经济的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
D.全固态电池的上市,有利于电动汽车续航和安全性的提升。
4.(3分)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冬季特斯拉纯电车车主在行驶过程中容易产生续航焦虑。
B.新能源汽车因内部结构简单,整体重量都比燃油汽车轻。
C.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在全球处领先地位。
D.未来无人机配送服务可能会成为快递行业的一种大趋势。
5.(6分)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概括新能源汽车的优势以及发展新能源汽车对我国产业升级的影响。
【答案】
1.C 2.D 3.D 4.B
5.(1)优势:①节能环保。②维修保养量小。③使用成本低。(2)影响:①优化能源结构。②推动技术革新。③促进产业链发展。
【解析】
【导语】这篇文章通过两部分材料展开,对传统燃油汽车与新能源汽车进行了全面对比,阐述了新能源汽车的优点,如节能环保、低使用成本等,并揭示了当前及未来在我国产业升级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引用数据和实例,强调了新能源汽车研发对产业链的拉动作用,用细致的分析进一步提升了读者对我国在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域领先地位的理解。同时,文章也指出了新能源汽车在使用和推广中面临的挑战,为读者提供了广泛的思考空间。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由电机直接控制速度”错误。材料一中明确提到“新能源汽车如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采用动力电池作为动力源,由电机来驱动并配以调速器进行速度控制”,并非由电机直接控制速度。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D.“新能源汽车在南方地区销量高于北方”错误。材料一仅提及“在冬天空调开启的情况下驾驶,电动汽车续航里程降低,因此我国北方新能源汽车销量远低于燃油汽车”,并未明确表明新能源汽车在南方地区销量高于北方,有可能在南方地区,新能源汽车和燃油汽车销量差异并不显著,或存在其他因素影响销量。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汽车芯片产业随之形成了完善体系”错误。材料提到“根据上海提出的‘车芯联动’产业协同发展目标,2025年将形成较完善的汽车芯片产业体系”,并非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后就随之形成完善体系。
B.“菲莱测试的发展,促进了新能源汽车芯片测试需求的激增”错误。因果倒置。根据原文“新能源汽车芯片数量是常规汽车的8倍,几乎每一颗车规级芯片都有检测需求。菲莱测试公司就是芯片‘上车’的直接受益者。近两年来公司的销售额开始逐年倍增,这主要得益于汽车芯片测试需求的激增”,可知是汽车芯片测试需求的激增促进了菲莱测试公司的发展。
C.“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托举了低空经济的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错误。由原文“托举低空经济的关键技术和部件与新能源汽车有许多交集,eVTOL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随新能源汽车崛起而发育成熟的电池、电机、电控体系化供应链”,可见并不仅仅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托举了低空经济的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故选D。
4.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B.“整体重量都比燃油汽车轻”错误。材料一仅提及“电动汽车内部结构简单,运转传动部件相对较少”,但并没有提及整体重量与燃油汽车的比较,不能得出新能源汽车整体重量都比燃油汽车轻的结论。故选B。
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1)优势:①节能环保:材料一中提到“新能源汽车如纯电动汽车不需要排气管,最大的优势就是节能环保”,说明新能源汽车在能源使用和废气排放方面具有优势,对环境友好。
②维修保养量小:材料一中“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电动汽车内部结构简单,运转传动部件相对较少,无需更换机油、油泵、消声装置等,也无需添加发动机冷却液,维修保养工作量小”,表明新能源汽车由于结构特点,在维修保养方面更为简便,工作量小。
③使用成本低:通过材料一中燃油汽车和纯电动汽车年使用成本的对比,“假设一辆燃油汽车每行驶100km耗油量为8.0升,油价为7.5元/升,一年中每天行驶50km,则年使用成本为10950元。假设一辆纯电动汽车每行驶100km耗电量为20度,电价为0.6元/度,一年中每天行驶50km,则年使用成本为2190元”,可以看出新能源汽车使用成本更低。
(2)影响:①优化能源结构:材料一中“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推动了我国的能源结构从传统的化石能源向清洁能源转型,这样有效的避免了国际石油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说明发展新能源汽车有助于我国能源结构的优化,降低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提高能源安全性。
②推动技术革新:材料二中“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37.9%,占全球市场份额60%以上。‘爆单’的新能源汽车既推动了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零部件的技术创新,也带来了对新材料、新工艺的需求”,表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推动了相关核心零部件的技术创新,促进了产业技术革新。
③促进产业链发展:材料二中“新需求催生新产品,形成了包括新材料、新一代信息通讯、人工智能操作系统等全新的产业链,为经济创造了新的增长点”,体现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带动了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了全新的产业链,促进了产业链的完善和发展。
(本题18分)阅读下面作品,完成小题。
凝视一棵树
你凝视过一棵树吗
它或许就在你游历过的某一处风景胜地,或许在你每天经过的路边,甚至就在你家的窗外。一年当中,树用成长的力量为春夏秋冬层层着色。春天,少年时期的树,无拘无束地摇摆,率意的举动引来鸟儿的喧闹,接着无数的小嫩芽便使劲地冒傻气。夏天来了,叶片的绿色浓到化不开,在人喘不过气来的时候依然意态从容,把斑驳的绿荫撒在地上,予人一份惬意。秋雨过后,曾经的青枝绿叶便逐渐收敛了青春的锋芒。黄叶悄无声息地飘落,生怕惊动了谁家的相思之梦。到了冬日,走进沉默的树,绿叶褪尽的横枝上白雪凝情,树之君子们,用自己深色的剪影衬托雪之皎洁。一棵树出现在你的视野不是一种作秀,但它需要并渴望有一双眼睛对它凝视。生命都需要在目光的交流中成长啊!
而人们却常常忽视了对一种生命的凝视,在匆忙的世事中,在喧嚣的城市里,人们的目光常变得飘忽而轻浮,仿佛是被蒙上眼睛的鸟,扑楞楞飞着不知落在何处。
我知道这是现代人的通病,当物质世界的五光十色把许多心思搞乱的时候,我们不知道看什么好了。每个人的目光仿佛都在寻求一样东西,却又不知要寻找什么。那一双双眼睛每天都在东张西望,但除了忙乱之外一无所获。
大自然给我们安排的许多事物是让我们细看的。我所居住的小区,马路边有一片草向子一样湿润的绿地,细心的园林工人在中间保留了几棵大树,其中的一棵榆树是这里的长者,树冠葱茏而舒展。有一天清晨我对它凝视了片刻,便看到这棵树上唱歌的鸟儿很多。那是晨光里的百鸟啁啾曲,清脆悦耳。我当时想,这首先是唱给这棵树的,其次才是唱给人听的。这棵树有了鸟儿的歌,那叶儿就越发绿了。
可以凝视的不仅仅是一棵树,还有许多静静安放在某一处的美好的东西。在停电的日子里,点亮一根蜡烛让它含蓄地燃烧。这时它在人凝视的目光里会情不自禁地流泪。你仔细地看吧,当里里外外的黑色想表现一种神秘感时,那朵小鸟般翘首的火苗完全是以柔克刚的姿态;人的目光忽而炯然,那火苗刹时如直立闪光的利剑,在黑色中竖起它的骄傲。
有时凝视,纯粹是一种欣赏。对于一幅画、一张邮票、一件工艺品,那样的凝视,人完全跟着目光跑了。目光绕到后边,心思追到后边;目光跳到顶上,心思也翩然而至。这种凝视的目光中有探索,有赏析,有挑剔,有时还有疑问。前年我买回一件工艺品,五根螺旋上升的金属条挤在一块巴掌大的平台上转,旋转中本来看似要互相碰撞绞合到一起的亮晶晶的金属条,却都在对方的空隙中巧妙穿过。它们看起来无法在一个台面上共舞,但事实上却达到了高度和谐。久久凝视,真让人浮想联翩。
凝视一种事物,我们才能真正接近对方的心灵。当心灵与心灵有所感应时,生命与艺术的奥妙才能被我们略知一二。
人的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个窗户是深邃的,因为窗户后面的屋子有思想和情感。凝视一样美好的东西,那是人与物在一个时间里达到的默契。凝视自然界一个生命体,那是两个生命之间默默无语的交流。这时你送出去的目光有赞许、联想和回忆。除此之外,或许还有淡淡的伤感和隐隐的苦涩,甚至还生出一点嫉妒呢。有时一种久久的凝视会使你达到物我两忘的境地。目光虽聚焦于一处,情思却飘然万里。许久,蓦然回首,自己不禁会哑然失笑。
可怕的是,我们常以匆忙为由,不愿让自己的目光在某一处停留。人在自然界走得匆忙,在社会上奔得匆忙,成了拼命赶往一个又一个驿站的过客。在生活节奏加快的今天,竞争者目光偶尔的凝视,那是在寻找对手的虚弱之处。急功近利的心态使人忽略了无功利性物质的存在,比如我说的一棵树或一片树叶,以及一座风雨中的雕像。而功利性的目光使许多东西感受到了恐惧,它们怕被人贪婪的目光发现。这样的凝视,一下子就变成了虎视眈眈。
由于缺少了对美好事物的凝视,缺少了凝视一个人或一种风景的专注与肃穆,人心的浮躁如上涨的潮水,它把生命之船晃得摇摆不定,无所适从。以旅游为例,往往人一出门就变得急不可耐。想看前面的山,进了山却并不想对山多看几眼;赞美前面的水,到了水边却心不在焉。许多旅行者回来说起游程,情有所钟的却是山水名胜以外的东西。
在茫茫大千世界,人若不想让心灵苍白空虚,就总得让眼睛这个最忠实于你的“摄像机”给你留下点什么,这便是凝视。凝视一棵树,凝视一个有情趣的汉字,凝视一个心仪已久的人。
(取材于全宪章的同名散文)
6.(3分)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数的小嫩芽便使劲地冒傻气。 冒傻气:无所顾忌地生长
B.一棵树出现在你的视野不是一种作秀。 作秀:有意卖弄
C.人们的目光常变得飘忽而轻浮。 轻浮:轻佻,不庄重
D.点亮一根蜡烛让它含蓄地燃烧。 含蓄:缓慢,不剧烈
7.(3分)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用拟人手法描述了四季中树的变化,表明树用生命装点了四季。
B.作者认为榆树上鸟儿的鸣唱首先是唱给树的,是大自然中生命间的互动。
C.作者认为,旅行者对山水名胜以外的事物情有所钟也是一种凝视的收获。
D.文章结尾以凝视一棵树、一个汉字和一个人来收束,拓展了凝视的范围。
8.(6分)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第六段中画线句的涵义。
9.(6分)标题“凝视一棵树”中“凝视”的含义是什么?这种“凝视”有什么意义 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答案】
6.C 7.C
8.①这句话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等于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作者在凝视中发现,微小的烛火不停燃烧,发出的光芒能照亮强大的黑暗。
②从而领悟到微小生命中蕴含着顽强不屈的品格和以柔克刚的力量。
③这句话表明凝视能够让我们发现美好,获得启迪。 9.①含义:指以平和、庄重的心态,仔细观察、欣赏和感悟美好事物。
②意义:让生命获得成长;让人们浮躁的内心归于平静,摆脱急功近利的心态,不被物质世界诱惑;让人们真正接近生命体的心灵,实现情感和思想的父流,获知生命与艺术的奥秘;让人们获得新的发现和思考,使内心丰富。
【解析】
【导语】这篇散文通过凝视一棵树的细致描写,将自然界的美与生命的韵律娓娓道来,强调凝视的深层意义。作者细腻地描绘了树与季节的互动,传递生命的连续性和自然的和谐美。文中凝视一词,被赋予了欣赏和心灵交流的内涵,催促读者通过静心观察而获得灵魂的洗涤和思维的启迪,同时批判现代人匆忙而浮躁的生活态度,呼吁回归自然,静心体悟,真正接触内心的丰富和外界的美好。
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
C.“轻佻,不庄重”错误。在文中,“人们的目光常变得飘忽而轻浮”一句,描述的是现代人在忙碌和喧嚣中目光的不稳定和缺乏深度,这里的“轻浮”并非指人的性格或行为轻佻不庄重,而是形容目光的不稳定和缺乏实质内容。故选C。
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作品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C.“旅行者对山水名胜以外的事物情有所钟也是一种凝视的收获”错误。由原文“以旅游为例,往往人一出门就变得急不可耐。想看前面的山,进了山却并不想对山多看几眼;赞美前面的水,到了水边却心不在焉。许多旅行者回来说起游程,情有所钟的却是山水名胜以外的东西”可知,虽然文中提到旅行者在旅行中可能对山水名胜以外的事物有所钟情,但这并不是作者所倡导的凝视的收获。相反,作者批评了现代人因急功近利而忽略了对美好事物的凝视,导致心灵苍白空虚。因此,将旅行者对山水名胜以外的事物情有所钟视为凝视的收获,与作者的观点不符。故选C。
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的能力。
①这句话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拟人和对比等修辞手法。将火苗比作“小鸟般翘首”,赋予了火苗以生命力和活泼的形象;同时,“里里外外的黑色想表现一种神秘感”则通过拟人手法,让黑色仿佛有了意图和目的。对比手法体现在微弱的火苗与强大的黑暗之间,突出了火苗虽小却能照亮黑暗的力量。
②作者在凝视烛火时,观察到了火苗虽小,但却能在黑暗中持续燃烧,发出光芒。这种光芒不仅照亮了周围的黑暗,更在作者心中激起了对微小生命的敬畏和赞叹。火苗的“以柔克刚”姿态,展现了生命在面对困境时的顽强不屈。通过凝视烛火,作者领悟到微小生命中蕴含着顽强不屈的品格和以柔克刚的力量。这种力量不仅仅体现在烛火上,更可以推广到所有微小而坚韧的生命体上。它们虽然渺小,但却能在逆境中展现出惊人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③这句话还表明了凝视的重要性。凝视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观看行为,更是一种深入探索、发现和感悟的过程。通过凝视,我们能够发现美好、获得启迪,从而更加珍视和敬畏生命。在忙碌和喧嚣的现代生活中,凝视成为了一种难得的静心体验,让我们有机会停下脚步,去感受和领悟生命的真谛。
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
①由原文“一棵树出现在你的视野不是一种作秀,但它需要并渴望有一双眼睛对它凝视。生命都需要在目光的交流中成长啊”“每个人的目光仿佛都在寻求一样东西,却又不知要寻找什么。那一双双眼睛每天都在东张西望,但除了忙乱之外一无所获”“凝视一种事物,我们才能真正接近对方的心灵。当心灵与心灵有所感应时,生命与艺术的奥妙才能被我们略知一二”“有时凝视,纯粹是一种欣赏。对于一幅画、一张邮票、一件工艺品,那样的凝视,人完全跟着目光跑了。目光绕到后边,心思追到后边;目光跳到顶上,心思也翩然而至。这种凝视的目光中有探索,有赏析,有挑剔,有时还有疑问”等可知,“凝视”在本文中,不仅仅指简单的注视或观看,而是一种以平和、庄重的心态去仔细观察、欣赏和感悟美好事物的过程。这种凝视超越了表面的视觉接触,深入到对事物内在本质的理解和体验。它要求人们放慢脚步,摒弃浮躁,用心去感受和领悟所凝视对象所蕴含的生命力和美好。
②意义:由原文“一棵树出现在你的视野不是一种作秀,但它需要并渴望有一双眼睛对它凝视。生命都需要在目光的交流中成长啊”可知凝视一棵树,就如同与生命进行对话。在凝视的过程中,人们能够感受到树的生长力量,体会到生命在不同季节中的变化与成长。这种体验促使人们反思自己的生命状态,从而激励自己不断成长和进步。
由原文“而人们却常常忽视了对一种生命的凝视,在匆忙的世事中,在喧嚣的城市里,人们的目光常变得飘忽而轻浮,仿佛是被蒙上眼睛的鸟,扑楞楞飞着不知落在何处”“每个人的目光仿佛都在寻求一样东西,却又不知要寻找什么。那一双双眼睛每天都在东张西望,但除了忙乱之外一无所获”等可知,作者批评了现代人因急功近利而忽略了对美好事物的凝视,导致心灵苍白空虚。相反,凝视一棵树能够让人们暂时放下世俗的纷扰,专注于眼前的美好,从而摆脱急功近利的心态,让内心恢复平静。
由原文“凝视一种事物,我们才能真正接近对方的心灵。当心灵与心灵有所感应时,生命与艺术的奥妙才能被我们略知一二”等可知,凝视不仅仅是一种视觉行为,更是一种情感和思想的交流。通过凝视一棵树,人们能够感受到树的生命力和它所经历的风雨沧桑,从而实现与树之间的心灵沟通。这种沟通让人们更加敬畏生命,珍惜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同时,凝视还能让人们领悟到生命与艺术的奥秘,提升审美能力和对生命的理解。
由原文“有时凝视,纯粹是一种欣赏。对于一幅画、一张邮票、一件工艺品,那样的凝视,人完全跟着目光跑了。目光绕到后边,心思追到后边;目光跳到顶上,心思也翩然而至。这种凝视的目光中有探索,有赏析,有挑剔,有时还有疑问”等可知,一次凝视都是一次新的探索和发现。在凝视一棵树的过程中,人们可能会发现之前未曾注意到的细节,产生新的思考和感悟。这些发现和思考不仅丰富了人们的内心世界,也让他们更加珍惜和感恩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组合卷05(多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满分:36分 时间:4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共36分)
(本题18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传统燃油汽车以石油等化石燃料为能源,通过内燃机燃烧能源释放出能量,从而产生动力,并由变速器实现驱动控制,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逐渐意识到能源消耗会造成诸多不可逆的负面影响,开始将目光投向了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推动了我国的能源结构从传统的化石能源向清洁能源转型,这样有效的避免了国际石油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新能源汽车如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采用动力电池作为动力源,由电机来驱动并配以调速器进行速度控制。另外,燃油汽车安装排气管的作用是排出发动机内产生的废气以及过滤废气;新能源汽车如纯电动汽车不需要排气管,最大的优势就是节能环保。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电动汽车内部结构简单,运转传动部件相对较少,无需更换机油、油泵、消声装置等,也无需添加发动机冷却液,维修保养工作量小。
燃油汽车车身越大,油耗越高;新能源汽车车身越大,电耗越高。两者的使用成本存在差距:假设一辆燃油汽车每行驶100km耗油量为8.0升,油价为7.5元/升,一年中每天行驶50km,则年使用成本为10950元。假设一辆纯电动汽车每行驶100km耗电量为20度,电价为0.6元/度,一年中每天行驶50km,则年使用成本为2190元。
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源都是高压动力电池,有快充和慢充之分。慢充使用家用220V低压交流电,经过车载充电机将交流电整流为直流电,为高压动力电池充电,通常需要数小时才能完成。快充最快的话,半小时即可充满,但对电池伤害较大。另外,用户需要在电量预警后尽快寻找就近的充电桩充电。但由于各地充电桩数量、各地车桩比率,都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很容易出现电车即将没电却难找到充电桩或充电桩都在被使用的情况。
燃油汽车低温启动性能好,与寒冷地区的温度适配度更高,续航里程数与车辆的油箱大小、油耗、路况、车型等因素有关:油箱大、油耗低、路况好的情况下,行驶里程长。一般的车辆在油箱装满油后,一定路况下的连续行驶里程为300~600km。新能源汽车则需要考虑气候温度等条件,在冬天空调开启的情况下驾驶,电动汽车续航里程降低,因此我国北方新能源汽车销量远低于燃油汽车。
(取材于戴心仪等人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37.9%,占全球市场份额60%以上。“爆单”的新能源汽车既推动了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零部件的技术创新,也带来了对新材料、新工艺的需求。新需求催生新产品,形成了包括新材料、新一代信息通讯、人工智能操作系统等全新的产业链,为经济创造了新的增长点。
传统汽车向新能源汽车的转型升级,为汽车芯片的发展孕育了巨大增量市场和创新机会。根据上海提出的“车芯联动”产业协同发展目标,2025年将形成较完善的汽车芯片产业体系,更多本地供应链成熟芯片产品将实现装车应用。新能源汽车芯片数量是常规汽车的8倍,几乎每一颗车规级芯片都有检测需求。菲莱测试公司就是芯片“上车”的直接受益者。近两年来公司的销售额开始逐年倍增,这主要得益于汽车芯片测试需求的激增。
2024年2月,全球首条跨海跨城的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航线完成公开演示飞行,将原本3小时的车程缩短至20分钟。4月,中国民用航空中南地区管理局颁出全球首张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生产许可证,低空经济已到了“起飞”之时。托举低空经济的关键技术和部件与新能源汽车有许多交集,eVTOL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随新能源汽车崛起而发育成熟的电池、电机、电控体系化供应链。其中,以电池为核心的动力系统是整架eVTOL的重中之重。
当前,液态锂电池能量密度已接近“天花板”,兼顾高安全性与高能量密度的固态电池被寄予厚望。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统计,近5年我国固态电池全球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20.8%,增速位列世界第一。下一代电池技术是新能源汽车竞争的制高点,全固态电池的商业化落地对电动汽车续航、安全性方面的提升将是颠覆性的。
总体而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引领者,未来有望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并实现更大的发展。
(取材于沈湫莎的相关文章)
1.(3分)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燃油汽车的动力来源是石油等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能量。
B.燃油汽车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推动了新能源汽车的兴起。
C.新能源汽车以动力电池为动力源,由电机直接控制速度。
D.新能源汽车中的纯电动汽车不产生废气,不需要排气管。
2.(3分)根据材料一,下列对新能源汽车的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将家用220V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慢充,对电池伤害较小。
B.车桩比越高的地区,车主越应在电量预警前就找好充电桩。
C.冬天低温环境下,纯电动汽车耗电量增大,续航里程降低。
D.受气候温度等影响,新能源汽车在南方地区销量高于北方。
3.(3分)根据材料二,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后,汽车芯片产业随之形成了完善体系。
B.菲莱测试的发展,促进了新能源汽车芯片测试需求的激增。
C.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托举了低空经济的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
D.全固态电池的上市,有利于电动汽车续航和安全性的提升。
4.(3分)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冬季特斯拉纯电车车主在行驶过程中容易产生续航焦虑。
B.新能源汽车因内部结构简单,整体重量都比燃油汽车轻。
C.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在全球处领先地位。
D.未来无人机配送服务可能会成为快递行业的一种大趋势。
5.(6分)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概括新能源汽车的优势以及发展新能源汽车对我国产业升级的影响。
(本题18分)阅读下面作品,完成小题。
凝视一棵树
你凝视过一棵树吗
它或许就在你游历过的某一处风景胜地,或许在你每天经过的路边,甚至就在你家的窗外。一年当中,树用成长的力量为春夏秋冬层层着色。春天,少年时期的树,无拘无束地摇摆,率意的举动引来鸟儿的喧闹,接着无数的小嫩芽便使劲地冒傻气。夏天来了,叶片的绿色浓到化不开,在人喘不过气来的时候依然意态从容,把斑驳的绿荫撒在地上,予人一份惬意。秋雨过后,曾经的青枝绿叶便逐渐收敛了青春的锋芒。黄叶悄无声息地飘落,生怕惊动了谁家的相思之梦。到了冬日,走进沉默的树,绿叶褪尽的横枝上白雪凝情,树之君子们,用自己深色的剪影衬托雪之皎洁。一棵树出现在你的视野不是一种作秀,但它需要并渴望有一双眼睛对它凝视。生命都需要在目光的交流中成长啊!
而人们却常常忽视了对一种生命的凝视,在匆忙的世事中,在喧嚣的城市里,人们的目光常变得飘忽而轻浮,仿佛是被蒙上眼睛的鸟,扑楞楞飞着不知落在何处。
我知道这是现代人的通病,当物质世界的五光十色把许多心思搞乱的时候,我们不知道看什么好了。每个人的目光仿佛都在寻求一样东西,却又不知要寻找什么。那一双双眼睛每天都在东张西望,但除了忙乱之外一无所获。
大自然给我们安排的许多事物是让我们细看的。我所居住的小区,马路边有一片草向子一样湿润的绿地,细心的园林工人在中间保留了几棵大树,其中的一棵榆树是这里的长者,树冠葱茏而舒展。有一天清晨我对它凝视了片刻,便看到这棵树上唱歌的鸟儿很多。那是晨光里的百鸟啁啾曲,清脆悦耳。我当时想,这首先是唱给这棵树的,其次才是唱给人听的。这棵树有了鸟儿的歌,那叶儿就越发绿了。
可以凝视的不仅仅是一棵树,还有许多静静安放在某一处的美好的东西。在停电的日子里,点亮一根蜡烛让它含蓄地燃烧。这时它在人凝视的目光里会情不自禁地流泪。你仔细地看吧,当里里外外的黑色想表现一种神秘感时,那朵小鸟般翘首的火苗完全是以柔克刚的姿态;人的目光忽而炯然,那火苗刹时如直立闪光的利剑,在黑色中竖起它的骄傲。
有时凝视,纯粹是一种欣赏。对于一幅画、一张邮票、一件工艺品,那样的凝视,人完全跟着目光跑了。目光绕到后边,心思追到后边;目光跳到顶上,心思也翩然而至。这种凝视的目光中有探索,有赏析,有挑剔,有时还有疑问。前年我买回一件工艺品,五根螺旋上升的金属条挤在一块巴掌大的平台上转,旋转中本来看似要互相碰撞绞合到一起的亮晶晶的金属条,却都在对方的空隙中巧妙穿过。它们看起来无法在一个台面上共舞,但事实上却达到了高度和谐。久久凝视,真让人浮想联翩。
凝视一种事物,我们才能真正接近对方的心灵。当心灵与心灵有所感应时,生命与艺术的奥妙才能被我们略知一二。
人的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个窗户是深邃的,因为窗户后面的屋子有思想和情感。凝视一样美好的东西,那是人与物在一个时间里达到的默契。凝视自然界一个生命体,那是两个生命之间默默无语的交流。这时你送出去的目光有赞许、联想和回忆。除此之外,或许还有淡淡的伤感和隐隐的苦涩,甚至还生出一点嫉妒呢。有时一种久久的凝视会使你达到物我两忘的境地。目光虽聚焦于一处,情思却飘然万里。许久,蓦然回首,自己不禁会哑然失笑。
可怕的是,我们常以匆忙为由,不愿让自己的目光在某一处停留。人在自然界走得匆忙,在社会上奔得匆忙,成了拼命赶往一个又一个驿站的过客。在生活节奏加快的今天,竞争者目光偶尔的凝视,那是在寻找对手的虚弱之处。急功近利的心态使人忽略了无功利性物质的存在,比如我说的一棵树或一片树叶,以及一座风雨中的雕像。而功利性的目光使许多东西感受到了恐惧,它们怕被人贪婪的目光发现。这样的凝视,一下子就变成了虎视眈眈。
由于缺少了对美好事物的凝视,缺少了凝视一个人或一种风景的专注与肃穆,人心的浮躁如上涨的潮水,它把生命之船晃得摇摆不定,无所适从。以旅游为例,往往人一出门就变得急不可耐。想看前面的山,进了山却并不想对山多看几眼;赞美前面的水,到了水边却心不在焉。许多旅行者回来说起游程,情有所钟的却是山水名胜以外的东西。
在茫茫大千世界,人若不想让心灵苍白空虚,就总得让眼睛这个最忠实于你的“摄像机”给你留下点什么,这便是凝视。凝视一棵树,凝视一个有情趣的汉字,凝视一个心仪已久的人。
(取材于全宪章的同名散文)
6.(3分)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数的小嫩芽便使劲地冒傻气。 冒傻气:无所顾忌地生长
B.一棵树出现在你的视野不是一种作秀。 作秀:有意卖弄
C.人们的目光常变得飘忽而轻浮。 轻浮:轻佻,不庄重
D.点亮一根蜡烛让它含蓄地燃烧。 含蓄:缓慢,不剧烈
7.(3分)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用拟人手法描述了四季中树的变化,表明树用生命装点了四季。
B.作者认为榆树上鸟儿的鸣唱首先是唱给树的,是大自然中生命间的互动。
C.作者认为,旅行者对山水名胜以外的事物情有所钟也是一种凝视的收获。
D.文章结尾以凝视一棵树、一个汉字和一个人来收束,拓展了凝视的范围。
8.(6分)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第六段中画线句的涵义。
9.(6分)标题“凝视一棵树”中“凝视”的含义是什么?这种“凝视”有什么意义 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