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无忧】2.1 走进微观世界(课件 31张PPT)--浙教版七年级下册(2024版)科学同步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课堂无忧】2.1 走进微观世界(课件 31张PPT)--浙教版七年级下册(2024版)科学同步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3-03 20:59: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2.1 走进微观世界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
第二章 物质的微观结构
在我们周围的世界里,有着各种各样的物质,如空气、水、岩石、金属、塑料等。我们接触的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呢 如何进入微观层面去探究物质的构成 我们可以借鉴哪些方法探究物质的微观构成
一、感受分子的存在
1.分割法研究物体内部构成
在研究一个物体的内部构成时,人们最容易想到的方法是分割,比如切开西瓜就可以观察西瓜内部的结构,拆开玩具就可以知道它的组成构件等。将块状物进行研磨、物质溶解都是分割方法。
一、感受分子的存在
现象探究
(1)用放大镜观察一块冰糖,可以看到一块大颗粒状的冰糖块。
(2)将冰糖碾碎后,用放大镜观察,可以看到冰糖粉末是由大量的细小颗粒构成的。
(3)将碾碎后的冰糖放入水中,用放大镜观察不到冰糖小颗粒。
结论:冰糖是由蔗糖分子构成的,蔗糖分子肉眼看不见。科学研究表明,物质是由大量分子构成的。
一、感受分子的存在
2.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观粒子
分子体积非常小,如一个水分子的质量大约为3×10-26kg,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以20滴水为1mL计)。分子用肉眼以及光学显微镜是无法看到的,科学家用较先进的扫描隧道显微镜等已能看到一些物质的分子。如图所示为观察到的苯分子成像图。
下列有关分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B.酒精由酒精分子构成
C.自然界中有很多种分子
D.一滴很小的水就是一个分子
【答案】D
【解答】A、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核离子,所以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故A说法正确;
B、酒精是由酒精分子构成的,故B说法正确;
C、很多物质是由分子构成自然界中有很多物质,所以自然界中有很多种分子故C说法正确;
D、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一滴水是由很多个水分子组成的,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二、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二、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1)实验现象: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水和酒精混合前的体积之和。
(2)解释:水分子之间和酒精分子之间存在着空隙,当水和酒精混合时,水分子和酒精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空隙,所以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会减小。
二、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结论:①不论固体、液体还是气体,构成物质的粒子之间都有一定的空隙,不同物质粒子间的空隙大小不同。
②在固体、液体中,粒子之间的空隙比较小,在气体中,粒子之间的空隙比较大。
二、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3.分子间存在空隙的应用
(1)气体压缩后储存。由于气体分子间有较大空隙,在受压时分子间空隙减小,直至气体液化,此时可以将气体压缩储存于钢瓶中,如液化石油气通过压缩储存于钢罐中。
(2)热胀冷缩。物体的热胀冷缩就是由于温度变化改变了分子间空隙大小引起的。
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间存在空隙的是( )
A.1L水和1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L
B.在巨大压力下,油能从钢管的侧壁渗出(钢管无裂缝)
C.将白糖加入水中,白糖不见了,水的体积没有增加
D.用手捏面包,面包体积会缩小
【答案】D
【解答】解析:用手捏面包,面包会变小,是因为面包里面有许多气孔,而不是因为分子之间有空隙。
三、分子处在不停的运动中
(1)概念:不同物质的分子彼此进入对方分子空隙中的现象叫作扩散。
(2)扩散现象表明:①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②构成物质的分子间存在空隙。
三、分子处在不停的运动中
(1)概念:不同物质的分子彼此进入对方分子空隙中的现象叫作扩散。
(2)扩散现象表明:①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②构成物质的分子间存在空隙。
2.扩散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温度越高,扩散越快,说明分子的运动越剧烈。因为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所以我们把分子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也叫作热运动。
三、分子处在不停的运动中
注意
扩散是物质分子层面的运动,花香四溢、红墨水滴入水中使水变色、腌制萝卜等都是扩散现象,而尘土飞扬、炊烟袅袅、雨滴下落等是微小物体的运动,不是扩散现象。
说明
(1)从宏观上看,扩散是物质的一种定向迁移,但实质上,扩散现象是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导致相互接触的不同物质的分子彼此进入对方分子间空隙的结果。
(2)扩散现象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之间都可发生,如糖溶解在水中(固、液之间),香水在空气中扩散(液、气之间)等。
三、分子处在不停的运动中
西湖龙井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而“院外风荷西
子笑,明前龙井女儿红”更是道出了西湖地域独特而傲人的龙井茶
文化。泡龙井茶时能闻到浓浓茶香,这是一种____现象;用开
水泡龙井茶,茶香更浓,说明这种现象的剧烈程度与 有关。
解析:茶香分子在空气中运动,从而使人闻到茶香;用开水冲泡,温度更高,分子运动更加剧烈,扩散加快,所以茶香更浓。
答案:扩散温度
四、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
2.类比法理解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我们可以利用弹簧连着的小球类比分析分子之间的作用力。
四、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
四、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
对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理解
(1)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斥力使分子彼此分离,使分子间有空隙,引力使分子聚合在一起。
(2)不同物质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不一样的。例如,相同粗细的铁绳和塑料绳,塑料绳更容易被拉断,这是因为塑料绳中分子之间的引力远小于铁绳中分子之间的引力。
(3)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作用范围是很小的,只有分子彼此靠得很近时才能产生。例如,用折叠锻打工艺制作刀剑时,把堆叠的钢块加热后,再用大锤将其锻打成一整块钢块,就是用压力使各钢块接近到分子引力能发生作用的范围内,使钢块紧紧结合在一起。
四、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
3.物质三态的微观特征和宏观特征
四、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
下列关于分子之间作用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拉断绳子需要一定的拉力,说明分子之间有引力
B.破镜不能重圆,是由于分子之间有斥力
C.水很难被压缩,说明水分子之间有斥力
D.两块光滑铅柱压紧以后能连在一起,说明分子之间有引力
【答案】B
【解析】由于分子之间作用力的作用距离很小,把破碎的镜子拼在一起时,镜子碎片之间的距离远远大于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力的作用距离,分子作用力就不起作用,所以破镜不能重圆,故B错误
课堂小结
下列各图中●和〇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其中能表示保持H2O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
【答案】A
【解析】A、能表示水分子,能保持H2O化学性质的,故A符合题意;B、该图是氢分子和氧分子的混合气体,不能保持H2O化学性质,故B不符合题意;C、该图是氢气,不能保持H2O化学性质,故C不符合题意;D、该图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不能保持H2O化学性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课堂小练习
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等。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A.氯化钠 B.氢气 C.二氧化硫 D.金属银
【答案】A
【解析】A、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B、氢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氢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C、二氧化硫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二氧化硫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D、银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银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A。
课堂小练习
两只分别装有空气和二氧化氮气体的玻璃瓶,瓶口相对中间用玻璃板隔开,如图甲。装置的微观模型用图乙表示,其中“●“代表空气粒子,“〇“代表二氧化氮分子。抽去玻璃板,紧贴瓶口,一段时间后瓶中微粒分布情况可表示为(  )
【答案】A
【解析】空气分子和二氧化氮分子都在不停地运动,打开玻璃板后,空气分子会进入二氧化氮分子中间空隙,而二氧化氮分子会进入空气分子的空隙,从而使右边颜色变浅,左边颜色变深。当达到一定时间后,左右两个瓶子内的分子分布均匀,即两边的颜色是一致的。
故选A。
课堂小练习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