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度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下)第四单元第20课《读联之悟》课件(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2016学年度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下)第四单元第20课《读联之悟》课件(2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鄂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5-09 16:07: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3张PPT。 读联之悟 于沙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下)第四单元第20课教学目标 1、读懂文章所列举的几副对联,理解作者的感悟
2、从文中的对联体会和掌握对联的基本知识
3、理解对联这种文学样式所反映出的语言的精练的审美价值 关于作者于沙,本名王振汉,1927年9月生于湖南临澧县。1953年毕业于湖南大学。历任湖南师范学院助教及《湖南师院》、《湖南科技小报》、《湘江文艺》编辑,湖南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音协会员,湖南省音乐文学学会会长。1990年评为文学创作一级职称。
  1955年以来,发表新诗近一千余着,有的伤口被译成英文在国外出版;有的作品辑成专题,在电台、电视台播映。
  先后在海内外发表抒情散文、文艺随笔及为青年诗人撰写评论和诗集序言,约20万字。
  新时期以来,已出版抒情《第一行足迹》、《在密密的森林里》和散文《爱的备忘录》。1993年出版抒情歌词集《踏着落花归去》。1994年春出版第二本散文诗集《跋涉之歌》。近100件作品选入《当代短诗选》、《中国当代歌词选》等近49种选本。获国家级省级奖数十次。对联的起源知识链接宋代诗人王安石在《元日》中写道: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新桃”和“旧符”是什么意思?用现代话说就是春联。春联是对联的一种,我国的春联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
  春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 正对?是对联中最大量的,它的内容构成主要是并列关系,上下联内容相似、相近或相关,各类字词工整相对。如安徽白龙庙联:“龙藏巨海秋云淡;鸟宿荒冈夜月寒。”??????????????????? 反对?上下联意思是相反的,体现一个事物的正反两面性。如:“旧社会天灾人祸;新时代国泰民安。” 串对?就是一个意思分两句来说,上下联独立起来都无意义。所以上下联一般都有因果、连贯、递进、条件、假设等关系。试看一副眼镜店联:“悬将小日月;照彻大乾坤。”上联是因,下联是果,由悬眼镜到看见东西是递进。这种对也叫流水对。对联的种类联的特点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为人师表诲而不倦,替国树才教必有方
处处春光好,家家气象新
二。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
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
今年年底,明年年初,年年年底,接年初
三。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活到老,学到老,老不服老
画亦精,字亦精,精益求精字词积累言少意丰:语言简洁而含义丰富。
词雅句丽,音谐旨远:意思是说对联用词典雅,语句华丽,音韵和谐,含义深远。
底蕴yùn:详细的内容。
不遗余力:不留下一点力气,指非常尽力。
赫hè然:形容令人惊讶或引人注目的事物突然出现。
闻鸡起舞:半夜听到鸡鸣就起来舞剑,后比喻志士及时奋发。
诠释:说明解释。
谨防:小心提防。
启迪:启发。导入
我国现化文学家郭沫若在儿时曾与同伴一起到寺庙里偷桃子吃。和尚找到了私塾的先生,向他告了状,于是先生就在孩子中查问究竟是谁偷吃了桃子,而所有的孩子都不承认自己偷吃了桃子。先生一气之下,动手写了一副对子的上联,用以挖苦偷桃的孩子,并说,谁要是对出下联就可以免罚。 ??郭沫若看了看,只见纸上写道:“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他笑了一笑,回答:“他年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古人把攀桂步蟾宫用以比喻考中状元,形容大有作为。郭沫若在他对的下联中对自己的所作所为以及未来的前途都充满了自信,因此,他不无诙谐地回答先生:“昨日偷桃吃有我,将来能有所作为的也有我。 初读课文,思考问题:1读了哪八副对联?
2作者有什么感悟?
3八副对联间有何关系? “读书、写作、做人、养生”四类对联的感悟,概括了一个人的主要精神生活内容。 文章脉络全文共11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概括了对联言少意丰的特点。
  第二部分(3-10),从读书、写作、惜时、做人、养生等方面分析对联给人的启示。
  第三部分(11),总结全文,概括对联给人的启迪之深。再读课文,谈理解默读1、2段,说说作者为什么选择读对联。
“这窄窄的田垄上,却长出十粒五双的金穗来”的含义?
作者对对联的感情是什么?从哪些地方可见?把对联比喻成“窄窄的田垄”,“十粒五双的金穗”比喻对联的几个、十几个字。是说对联词雅句丽,音谐旨远,具有文学和审美价值,读后能让人获得极大的精神享受,就像农民丰收的喜悦。赏


——爱写作方法1、作者写喜欢对联的原因只用了两个段落,突出强调“言少意丰”。中间大部紧扣“读”和“悟”,写读8副对联所获得的关于读书、写作、做学问、养生的感悟。每出一幅对联,就接着写自己的理解、感悟,一联一悟,由此所生发出的对人生等方面的思考,也只是点到为止。作者对对联的喜爱之情,除了三二末的“我对联,爱之深深”直接表达以外,更多的是全文字里行间所蕴含着的对对联由衷的赞美和欣赏。2、作者喜爱对联,主要是因为对联言少意丰,其实文章本身就是一篇言少意丰的美文。文章语句简短,篇幅短小,用字精练,词雅句丽,这样的例子文中随处可见。全文紧扣“读”和“悟”,一联一悟,文章思路清晰,脉络分明,简洁明快,短小精悍,给人一种自然、清新、单纯的感觉。3、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的相互呼应,也甚为和谐,结尾将立意作了进一步的升华,“爱之深深”“启迪深深”作结,给读者以无尽的回味。问题探究1、文章在分析对联的含义时,运用了几个很贴切的比喻,你能找出来,分析一下吗?例如“这窄窄的田垄上,却长出十粒五双的金穗来”,这个比喻说出了对联篇幅小,对仗工整,而且含义丰富的特点。还有“不如此,虽有网而晒之岸边,仍不可得鱼”,这个比喻指出做学问过于急躁,将一无所获。再就是“读书,要善于提出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不可让思想被拴进别人的马厩里去”,这个比喻是警示我们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不能被别人的思想所左右。2、“诗文的妙处,是不易获得的,只有不遗余力地追捕,才能猎取豁然贯通的乐趣;半途而返者,无法享受其乐。”这句话的含义如何理解?这句话是说对诗文的探究,要像猎人追捕猎物一样执着,勇往直前。那样,才能有获取成功的愉悦,才能真正领悟读书的快乐。如果中途停止,那么,成功的快乐将永远无法感受得到。小 结 本文以读联——悟联——爱联为线,,重点写自己对对联的感悟,以及所获得的美的享受,表达了对对联的无比喜爱之情。1、揣摩语言:谈谈你的理解。课堂练习⑴“笔墨漫教忙里错,声名只怕老来低。”
??????????????????????????????????????????????????????????????????????????????
这副对联意思是说从事笔墨营生的人不要随便地因为忙而出错,年老以后落得个声名狼藉是最可怕的。也属于正对。笔墨出错还能修改,声名狼藉难以挽回。⑵“何物媚人,二月杏花八月桂;是谁催我,
三更灯火五更鸡。”
??????????????????????????????????????????????????????????????????????????????这副对联字面上容易理解,二月的杏花八月的桂花耀人眼目,三更的灯火五更的鸡鸣催促我及时奋发。上下联属于正对,从不同角度说明同一事理,内容上互为补充。⑶这窄窄的田垄上,却长出十粒五双的金穗来。
??????????????????????????????????????????????????????????????????????????????这个比喻句说出了对联篇幅小,对仗工整,而且含义丰富的特点。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