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课件(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课件(3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3-03 21:42: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全会提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必须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更好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要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
新课导入
二十多年来,海尔集团由一个亏损147万元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2017年全球营业额2419亿元,利税总额突破300亿元的大型家电第一品牌。在欧洲、北美、亚洲、中东和非洲共有29个制造基地和16的工业园, 在全球大型家电市场的品牌占有率三次蝉联全球第一。
海尔——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典型
观察左图,阅读材料,请大家思考,海尔集团发生如此巨大变化的原因有哪些?带着这一问题,我们今天来学习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
第8课
1.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掌握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中心环节和影响; 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作用;
2.认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人。
3.通过回顾知识、动手建构知识体系,培养综合归纳的历史思维能力。
重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难点:如何理解市场经济。
学习目标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
2.目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讨论:结合安徽凤阳的情况,谈谈改革前的农村存在哪些弊端?
材料1、男劳力上工带扑克,女劳力上工带纳鞋,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材料2、1978年以前的小岗村只有20户人家100多人,是远近闻名的三靠村: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每年秋后家家户户背起花鼓去讨饭。
材料3、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劳动不积极
靠救济生存
靠天吃饭
目的
  严宏昌他与另外两名队干部严俊昌和严立学壮着胆子,给每户多分了一些自留地,秋后算账,每家一亩自留地
的产量,竟比
队里20亩地的
产量还要高。
小岗村的土地并不是不长粮,关键是体制限制了人们的积极性。
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抉择 ——18个红手印的生死文书
   1978年12月18日晚,在队长严俊昌的带领下,小岗生产队在全国农村率先搞“包产到户”,这一天,正好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幕之日。
尝试: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分田到户,自负盈亏)
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凤阳花鼓词
改革前:
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
1980年产粮 5.02亿公斤
1981年产粮 6.70亿公斤
1982年产粮 7.15亿公斤
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
凤阳小岗村包产到户的契约
农村改革拉开了序幕
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行,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普及。
1978年,农村改革拉开了中国改革的序幕。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作用
1、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
2、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
3、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4、使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农户使用,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克服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纠正了管理过分集中、经营方式单一等缺点,使农民有了土地的使用权、生产的自主权,大大提高了生产积极性。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什么?
1987年粮食产量达到4亿吨,比1978年增加了32%;棉花产量达到419万吨,比1978年增加了93.3%,农业总产值达到4676亿元,比1978年增加了近三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1950年
土地改革
1953年
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8年
人民公社
1978年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想一想: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经历了哪几次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
西王集团位于山东省邹平县西王村,始建于1986年。经过20多年的发展,由一家小型村办企业发展成为以玉米深加工和特钢为主业,投资涉及房产、物流、热电等多个领域的全国大型工业企业,为15000余人解决就业问题。西王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走在全国前列。获得“全国文明村”、 “中国经济十强村” 等荣誉称号。
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兴办乡镇企业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
乡镇企业的发展
材料一:
 那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措施。当时的降温措施比较简单,主要是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经过11个部门的审批,要盖11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
——广州日报
材料二:
(1984年刚上任青岛电冰箱厂时)“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张瑞敏(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
结合教材P40材料研读,诊断:国有企业生产出现了什么问题?
职权划分:政企不分,企业没有自主权
分配方式:平均分配,吃“大锅饭”,职工没有积极性
所有制结构:单一公有制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指导文件:
1984《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的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弊端是: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计划经济,根据政府计划调节经济活动的经济运行体制。一般是政府按事先制定的计划,提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制定合理的政策和措施,有计划地安排重大经济活动,引导和调节经济运行方向。资源的分配,包括生产什么、生产多少,都由政府计划决定。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主要内容
1、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2、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3、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①把原来的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 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
外资企业
合资企业
私营经济
个体经济
集体经济
公私合营后,我国工商业实现了全行业的公有制,所有制形式比较单一,甚至连小商业也是公有制,这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一些不便。如以前的小卖部半夜12点敲门也可以卖货,实行公有制后按八小时工作制,营业员到点下班。北京的馄饨摊没了,上海的弄堂里的莲心粥消失了。
②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改革开放前的某一年,上海的天气很热,某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的措施,需要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没有经营自主权,购买降温设备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
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国营厂长、经理联名向省委、省政府写了一封“松绑”公开信: “……现在体制的条条框框捆住了我们的手脚,企业只有压力,没有动力,更谈不上活力,为此,我们怀揣冒昧地向你们伸手要权……”
③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中心环节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
国有企业
国家
企业
工人
管得太多,太死
没有生产自主权缺乏活力
吃大锅饭,没有劳动积极性
给企业松绑
扩大自主权经营责任制
按劳分配
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
意义: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
提出: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目的: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意义: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内容
② 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项目 计划经济 市场经济
资源配置 行政手段调节资源的配置 市场调节资源的配置
作用积极 有利于集中人力、物力与财力发展经济 提高资源使用率,促进经济发展
消极 权力高度集中,后期束缚了生产力发展 存在一定盲目性、自发性和滞后性,导致经济危机
认识 两种体制各有优缺点,随着经济的发展,计划经济的弊端日益阻碍经济发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势在必行 学习思考: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区别
经济体制改革
1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
乡镇企业
3
增强企业活力
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5
改革
不可动摇
小结
改革启示
①改革要勇于创新
②改革要打破阻力
③改革要循序渐进
④改革要不断完善
推动
目标
在路上
城市
农村
巩固练习
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首先在( )开始了经济体制改革
A.农村 B.城市 C.工商业部门 D.沿海地区
2.歌曲《春天的故事》中,长刀1979年,……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里“画了一个圈”是指( )
A.在广东、福建沿海设立经济特区 B.把南海划为经济特区
C.收回香港、澳门 D.开发浦东
A
A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在( )
A.土地私有制基础上
B.土地农民所有制基础上
C.农业合作基础上
D.土地公有制基础上
4.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 )
A.国有企业的改革 B.私营企业的改革
C.中外合资企业的改革 D.增强企业活力
A
D
5、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
共同点不包括( )
A、改变单一的管理模式
B、有利于解放社会生产力
C、分配上克服平均主义
D、从根本上改变所有制形式
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改革和完善所有制结构,
确立了( )
A、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共同发展
的基本经济制度
B、以公有制为主体,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互为补充
的基本经济制度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以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
A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