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导学案
【导标】通过了解历史上跨洲、跨国家、跨地区不同规模的人口迁徙,以及移民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认识在迁徙与融入当地社会过程中出现的文化认同。
【重难点】重点:概述经济全球化和劳动力全球流动的主要阶段
难点:国际移民对多元文化的影响
【导学】完成基础知识梳理
任务一:1.梳理经济全球化的过程劳动力全球流动的特点。 任务二:梳理劳动力全球流动的概况
探究一: 经济全球化和劳动力的全球流动
材料一 二战以来,欧洲所接纳的移民人数不断增加,这些移民逐渐成为欧洲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①1945年至20世纪70年代早期,欧洲的经济迅速发展,国际资本大规模流向欧洲,生产的扩大需要更多的劳动力。②而二战夺走了欧洲大量的青壮劳力,人口的低出生率又不能及时弥补劳动力缺口。这样,欧洲成为大规模移民运动的目的地之一。③对此,欧洲各国政府基本上是欢迎的,并主动到世界劳动力市场上寻找劳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45年至20世纪70年代早期欧洲移民人数增加的原因。
【导悟】
一、经济全球化和劳动力的全球流动
1.经济全球化
(1)概念:是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信息、人员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从而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的趋势。主要表现为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
(2)实质:以发达国家为主导,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进一步扩张。
(3)过程
新航路开辟后 殖民扩张,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工业革命后 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二战后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进一步促进了经济全球化
20世纪70年代以来 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成为主要推动力量
20世纪90年代以来 跨国公司迅猛发展。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的诞生,把贸易、投资和服务的国际化提高到新的水平
进入21世纪 以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成为强劲的时代潮流
(4)影响:①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促进了资本、人员、贸易、资源等生产要素的全球优化配置,提高生产力,推动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 ②为各个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③人类社会联系加强,促进文化交流,丰富和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
2.劳动力全球流动
(1)移民:是人口在不同地区之间的迁移活动的总称。移民不一定伴有国籍转变,包括短期人口迁徙和国籍转变等。
类型:①发展型:劳动力,属经济移民、主动移民。②生存型:难民,属政治移民、被动移民。
(2)流动的原因:①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国际分工深化,生产国际化加强;②现代交通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③跨国公司的推动(现代社会人口迁徙的重要特征);④战后经济恢复发展,发达国家劳动力短缺。
(3)阶段与路线
时间 原因 出发地
二战后 美国经济高速发展;西欧谋求共同体,经济实力增强;大洋洲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较快 南欧、北非、东南亚、拉美
20世纪七八十年代 中东产油工业发展迅速;亚洲新兴工业国家发展迅速 非洲、亚洲
20世纪九十年代 受到苏联模式影响的东欧国家经济发展困难,社会出现严重危机;西欧、北美经济发展迅速 东欧
3.全球劳动力市场的结构的变化
(1)原因:①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具有吸引力;②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发达国家的产业升级,企业对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和专业素养提出更高要求;③跨国公司的大量出现;④贸易、金融等行业的就业机会增加。
(2)表现:①20世纪50-70年代:主要流向制造业、公共服务业(体力劳动);②20世纪80年代以后:主要流向贸易、金融、信息技术等行业(智力劳动)。
二、难民的困境与救助
1.难民困境
(1)含义:因各种原因被迫离开原籍国,且不能或不愿返回原籍国,又没有得到收留国合法身份的移民。
(2)出现的原因:①政治因素:国际难民问题成因中的政治因素主要指政治迫害、人权问题与武装战争冲突等。②经济因素:经济全球化的负面效应造成的贫富两极化、粮食短缺与金融危机等。③社会因素:自然灾害、人口爆炸、社会动荡、民族冲突矛盾等。
(3)主要来源地:二战前主要是欧洲;二战后主要是中东、非洲和东南亚等地区。
(4)难民困境:在收留国没有基本的国民权利,处境十分艰难。
(5)影响:①难民给流入国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社会、安全问题;③影响到当事国之间的关系及有关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④在世界局势中增添了动乱因素,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2.难民的救助
1950年 联合国成立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公署,专门协调处理难民问题
1951年 联合国通过《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规定救助难民的行动准则
1966年 联合国通过《关于难民地位的议定书》,扩大1951年公约的适用范围
2000年 联合国大会决定,从2001年起,每年的6月20日为“世界难民日”
(2)存在的问题:难民逐年增加;民粹主义抬头;不利于全球化。
三、移民社会的多元文化
1.移民社会与移民文化
(1)概念解释:①移民社会:全球化背景下的现代世界出现了遍及各国的移民社会,移民社会的居民由不同文化传统的民族组成。②移民文化:移民社会的居民由不同文化传统的民族组成。在不同文化的交汇、借鉴与认同中,形成各种多元一体的移民文化。
(2)移民社会的特征:多元文化并存、互相交融。(3)典型国家:美国和新加坡
2.移民社会多元文化代表
类别 美国 新加坡
背景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世界各地的移民不断来到北美,共同建设美利坚合众国 (1)19世纪以来,苏伊士运河的通航,极大地缩短了东南亚与欧洲的航程。 (2)新加坡逐渐成为繁荣的贸易大港和国际化都市,从英国殖民地成为独立国家
特征 以欧洲文化为主流,也吸收了非洲、亚洲、拉丁美洲等地的文化 多元文化和谐共处,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
影响 (1)民族和文化的多样性是美国社会的显著特征。 (2)多元文化传统使美国社会始终存在不同民族间的文化认同问题 (1)马来语、华语、英语和泰米尔语均为官方语言。 (2)各民族尊重彼此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各类宗教建筑形式各异,各民族的传统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练习巩固
1.(2024·湖北高考·10)20世纪50年代中期,国家计划在城市建立身份证制度,因客观条件及种种原因而没有实施。1983年5月,公安部党组在给党中央的报告中,提请国家立法,实行《公民证》制度,得到批准。1985年9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条例》开始施行。该条例的施行反映( )
A.依法治国成为基本国策 B.体制改革助推基层自治
C.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 D.人口流动推进政策调整
2.(2023·辽宁高考·16)2001年,联合国国际移民组织创立国际移民对话机制,秉持“开放和自由原则”,“向所有移民利益相关者开放”,让他们能有平等的机会参与讨论,“分享特定移民问题领域的政策方针和有效做法”。该机制( )
A.有利于国际移民问题的协调合作 B.促进了移民社会文化认同
C.促使全球劳动力流动呈现新趋势 D.推动了区域经济的一体化
3.(2025·河北廊坊高三上期末·16)20世纪五六十年代城市的发展为整个欧洲创造了很多工作机会。必须有人建造房屋和工厂,铺设街道,运行电车与火车。尽管战后出生率有所上升,但劳动力还没有出现增长,对工人的需求远远超过劳动力供应。因此在欧洲各地,人们从农场和村庄纷纷涌入城市。这一现象( )
A.有利于欧洲难民问题的解决 B.反映了劳动力的大规模流动
C.改变了全球劳动力市场结构 D.致使混血人群成为最大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