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6张PPT。汉 字 的 魅 力袁 鹰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下)第四单元第17课教学目标1、了解汉字的魅力所在,增强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感。2、了解汉字的基本常识,把握汉字的构字特征。3、理解说明文的文学色彩和感彩。教学重点1、汉字的魅力所在2、感悟文中体现的强烈的情感色彩教学难点说明文中的文学色彩及其特征。情景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恒量一个民族历史的标志是什么?那就是汉字。(板书汉字)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灿烂的历史文化,而记录并推动这文化发展的重要工具就是汉字。据考古探测了汉字距今有6000年左右的历史,可以断定古汉字是世界上较早出现的文字之一。现在全球在使用汉字作交流工具的有近15亿人,可见汉字在传播人类文明,弘扬中国文化方面有其独特的魅力。(板书魅力)那么汉字的魅力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淮安楚州人袁鹰写的《汉字的魅力》这篇文章。教师范读,思考下列问题:
1、这篇文章是的从哪几方面来说明汉字的魅力?
2、划分文章的结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讨论明确。
1、从三方面:表形、表义、精神。
2、一(1——2段)举例说明汉字能给人美妙而大胆的联想,从而说明汉字在表形上的魅力。 二(3——4段)希望海外同胞耐心细心地教孩子学好汉字,说明汉字表义上的特点。
三(5——9段)说明汉字的特征,重点说明汉字的精神魅力。小组讨论:
1、文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2、本文举例说明的方法与一般文章的写法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本文的文学色彩和感彩还体现在哪些地方?讨论明确
1、举例说明、比较说明、比喻说明、引用说明等
2、这篇文章所举例子,富有典型性和形象性,且作者采用讲故事的形式举例的,是一种文学笔调。这样写的好处是富有文艺性,吸引读者注意,引起阅读兴趣。
3标题富有文学色彩、开头引人入胜、运用比喻和引用等修辞变抽象为具体等方法。自主学习,小组讨论
甲骨文
? 大篆
小篆 隶书 楷书 中国汉字的发展与演变 行书 草书 印刷字体 电脑字体 甲骨文是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 商代统治 者迷信鬼神,其行事以前往往用龟甲兽骨占卜 吉凶,以后又在甲骨上刻记所占事项及事后应 验的卜辞或有关记事,其文字称甲骨文。 自清末在河南安阳殷墟发现有文字之甲骨,整整100年了,目前出土数量在15万片之上,大多为盘庚迁殷至纣亡王室遗物。 以出至殷墟,故又称殷墟文字;因所刻多为卜辞,故又称贞卜文字。甲骨文目前出土的单字共有4500个,已识2000余字,公认千余字。它记载了三千多年前中国社会政治, 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资料。是现存最早 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甲骨文甲骨文大家猜猜看?原来是十二生肖大篆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对汉字也进行了统一。从此奠定了中华民族文化统一的基础,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图为秦始皇。 刻有秦国文字——大篆的石鼓小篆铸有小篆文字的秦虎符 秦代的统一文字:小篆,使汉字的笔画和结构得到定型,奠定了汉字"方块形"的基础。图为秦丞相李斯书写的《峄山刻石》。 小篆2? 小篆又名秦篆,为秦朝丞相李斯所创。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华夏,其疆域广而国事多,文书日繁,甚感原有文字繁杂,不便应用;加之,原有秦、楚、齐、燕、赵、魏、韩七国,书不同文,写法各异,亦亟待统一。乃命臣工创新体文字。。
小篆较之大篆,形体笔画均已省简,而字数日增,这是应时代的要求所致。从古文到大篆,从大篆到小篆的文字变革,在中国文字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占有重要地位。
隶书隶书,是小篆的简便写法,最早流行于秦代下层人物中间,相传为程邈在监狱中将其整理成一种新字体。图为湖北出土的秦隶竹简。 监狱里造出的汉字:隶书 从小篆向隶书演变的第一步,最显着的变化是从婉曲的钱条变为平直的笔画,从无 角变成有 角。 一般人认为隶书是指有波磔的(磔:用笔向右下斜 )、一横一捺都拖着像刻刀一样的长长尾巴的隶书,这只是其中的一种。隶书主要有秦隶和汉隶,秦隶是隶书的早期形式;汉隶则为隶书之成熟字体。通常所说的隶书是指汉隶中的"八分"而言 隶书2“隶书”始为秦朝程邈所作。程邈本为秦朝县之狱吏,因得罪于秦始皇而被投入云阳狱中。他在狱中苦心覃思十年,损益小篆,作隶书三千字,上之始皇。始皇采纳用之,遂拜其为御史。当时随着社会的发展,政务多端,文书日繁,记录事务单用小篆已深感不便,迫切需要一种比小篆更为省简、规范的文字,以便于书写和镌刻。由于当时改简小篆为社会亟需,势在必行,致使隶书这一比小篆规范得多的新的字体应运而生,得以面世。
???
楷书"楷书"又名真书、正书、今隶。如欧阳询、柳公权等碑帖之字属之。包含了古隶之方正、八分之遒美及章草之简捷等。这种字体一直沿用至今,被视为标准字体且为世人所喜爱。楷书有一种稳重而衍生出宁静之感;文字因个人书写的方式、性格之异,而有不同风格的同一字体 中国东汉(25--220)末年,一种新的汉字字体:楷书出现了。图为楷书的创始人钟繇。 汉字字体的楷模:楷书 草书"草书",又称破草、今草,由篆书、八分、章草,沿袭多种古文字变化而成。草书本于章草,而章草又带有比较浓厚的隶书味道,因其多用于奏章而得名。章草进一步发展而成为"今草",即通常人们习称的"一笔书"。今草大部分较章草及行书更趋于简捷。草书给予观者豪放不羁、流畅之感 草书主要有章草、今草和狂草3种。图为用章草书写的汉木简。 "今草"是东汉(25--220)人张芝所创。图为张芝写的草书。 草书2"狂草"是唐代(618-907)人张旭所创。"狂草"极难辨认,但却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图为《张旭狂草图》 草书展示明宋璲 覆岳翁札 明张弼 草书“论书” 清蒲华 草书轴 行书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运笔自由的一种书(字)体。行书不同于隶、楷,其流动程度可以由书写者自由运用。行书表现出浪漫唯美的气息 王羲之所书的《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图为《兰亭集序》的唐人摹本。 行书是一种实用与审美价值兼具的书体,魏晋(220-420年)时开始流行。图为最擅长写行书的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印刷字体 印刷术发明後,为适应印刷,尤其是书刊印刷的需要,文字逐渐向适于印刷的方向发展,出现了横平竖直、方方正正的印刷字体—宋体。其发端于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宋朝,定型于明朝,故日本人称其为"明朝体"。由于宋体字适于印刷刻版,又适合人们在阅读时的视觉要求,是出版印刷使用的主要字体。
电脑字体 随看文化事业的发展、科技的发展,在西方文字体的影响下,又出现了黑体、美术字体等多种新的字体,如海报(POP)体、综艺体、勘亭流、少女字体等,及更多的宋体之变形,如仿宋、扁宋等。并将各类汉字电脑化,运用的范围更加广泛。
欣赏中国书法全文总结:
1、中心意思。
本文说明了汉字集形象、声音和辞义三者于一体的特性,以及由此产生的魅力,希望海外同胞学好汉字,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2、写作特点。
说明富有文学色彩和感彩。
3语言特色。
运用比喻、引用等修辞使语言具体有趣。板书设计
汉字内在魅力表形魅力表意魅力精神魅力布置作业:
1、阅读课文,仔细体会汉字的魅力。
2、写一篇200字左右的读后感,作为中学生的我们是不是更应该热爱祖国的汉字。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