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登勃朗峰 同步课时练(含答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9 登勃朗峰 同步课时练(含答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03 17:42: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勃朗峰
   为了让同学们感受自然之美,培养大家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班级拟召开“走进自然,感受美好”主题班会,以下是班长小语准备的部分材料,请你帮他完善。
练基础
1.下面是小语准备的开场白,其中有些字词他拿不准,请帮他判断。
同学们,清风拂袖过,弦音抚琴生。远离城市的喧嚣,远离世俗的浮华,心灵的一片净土在这里找到——坦荡如①  (砥 坻)的原野在这里静养,隐天蔽日的山峰在这里休憩,姿态婆娑的树木在这里吮吸,展翅高飞的鸟儿在这里②  (遨 翱)翔,湛蓝的天空深情地挽着白云,注视着这一片片膏③  (庾 腴)的土地。这静谧的、深情的、和谐的大自然,慰藉着我们浮躁的心绪,令人久久回味。
(1)语段中的三个加点字怎么读 请帮他做出选择(  )
A.shā mì jí   B.shā mī jiè
C.suō mī jí   D.suō mì jiè
(2)语段中三个横线处应分别选用哪个字 请工整书写在横线上。
2.小语想引用一些古诗文名句来借景怡情,请帮他补写。
诗人多流连于自然美景,青山绿水、花草树木、飞禽走兽也进入他们的诗文。崔颢的“①       ,②       ”(《黄鹤楼》),描绘了一幅树木茂盛、芳草碧绿的明丽画面,表现出诗人内心的轻松愉悦;王维的“③       ,④       ”(《使至塞上》),描绘了边塞烽烟劲拔、落日苍茫的奇丽风光,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寂寞之情;白居易的“⑤       ,⑥       ”(《钱塘湖春行》),描绘了一幅西湖黄莺争树、春燕衔泥的灵动画面,表达了诗人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陶渊明的“⑦       ,⑧       ”(《饮酒》其五),描绘了南山暮霭初生、倦鸟归林的静谧画面,表达了诗人弃官归隐后的闲适心境。这些诗句,使人与自然同处、心和美景共鸣的生态理念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3.小语为了了解泰山的人文历史,特意摘抄了下面的句子,但不小心弄错了顺序,请你帮他选择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
①泰山自古被视为社稷稳定、政权巩固、国家昌盛、民族团结的象征。
②再早还有5万年前的新泰人化石遗存和40万年前的沂源人化石遗存。
③同时,泰山也是黄河流域古代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④泰山俨然是封建帝王上宣政绩、下祈民福的最庄重威严、神圣的地方。
⑤古代帝王在登基之初和太平之岁,多来泰山举行封禅大典,祭告天地。
⑥很早以前,泰山周围就被我们的祖先所开发。泰山南麓的大汶口文化和北麓的龙山文化遗存,便是佐证。
A.①③⑤②④⑥   B.⑥②⑤④③①
C.⑥②③①④⑤  D.①⑤④③⑥②
4.小语想推荐宣传“心中最美的景点——嵩山”,请你根据下面的文字材料,帮他拟写一段景点推荐词。
  嵩山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境内,地处中原,故称中岳。嵩山属于伏牛山的一支余脉,由东向西绵延近百千米。嵩山由两组山峰组成:东为太室山,即嵩山主体;西为少室山,当地称为“玉寨山”。
太室山山势坦缓,雄浑高大,远远望去,似一条伏卧的巨龙,显示了“嵩山如卧”的特征。主峰为峻极峰,海拔1 492米。山上浓荫蔽日,山间泉水潺潺。站在峰顶极目四望,辽阔的中原景色绮丽,处处锦绣。
少室山群峰突兀争奇,有“九鼎莲花”之称。主峰连天峰,海拔1 512多米。山上怪石嶙峋,山顶宽平如寨,分为上下两层,四面有天险可守。站在峰顶鸟瞰嵩山群峰,峰峰争奇竞秀。那莲花峰犹如含苞待放的芙蓉;三鹤峰像三只仙鹤跃然欲飞;悬练峰似一股飞瀑自山顶飞泻而下,如万丈白练悬挂当空……
5.小语想用一组“宝塔诗”描绘四季景色,请你用同样的形式,任选其他一个季节,帮他进行仿写。
春   
雁来   
东风吹   
莺啼窗外   
苍松峻岭翠   
练能力
自然之美,是大地的翠绿,是海洋的蔚蓝,是天空的深邃,是万物的和谐共生。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永远绽放光彩,成为我们心灵的慰藉和力量源泉。请你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
春 游 襄 阳
王唯唯
①我出生在梨园世家,从小就看过徽剧《水淹七军》和京剧《三顾茅庐》。长大后知道,这两出戏的发生地都在湖北襄阳,从此襄阳便在我心中扎了根。
②五十多年过去了。我在退休八年后,终于来到仰慕已久的襄阳。当我站在襄阳古城下,面对高约9米的古城墙,寒冷天气带来的不适,丝毫没有减少我的震惊。这种震惊,与沙漠里突然见到海市蜃楼、发现世外桃源、发现尘封千年的莫高窟相同量级,如出一辙。
③沿着台阶,我一鼓作气登上城楼。东西延展的古城墙,古朴恢宏;青黛色的城砖,层层叠叠,线装书一般,将襄阳的辉煌历史叠加上去。经过数百载风雨摧损剥蚀,硕大的城砖上烙下了岁月斑驳的印迹。注视着古老的城墙,摩挲着粗糙的砖石,如此雄奇的骨骼,到底需要多少健壮的挑夫经年累月劳作才能垒成。
④站在城楼上驻足远望,不由得从嘴里蹦出:“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耳听得城外乱纷纷。旌旗招展空翻影,却原来是司马发来的兵……”我笑了,很久没唱过《空城计》里这段著名的唱腔了,得感谢襄阳把我又带回到少年时代。虽然城墙已老、战事已熄,这里的人气却依然旺盛,只是当年满身甲胄的士卒变成了今天的八方游客,络绎不绝。
⑤下了城楼,城墙外就是汉江。三千里汉江,精要在襄阳。想那李白、杜甫、孟浩然、白居易等大诗人,当年一定是滔滔汉江水滋润了他们的才思,成就了他们。不然,李白怎有“汉水临襄阳,花开大堤暖” 杜甫怎有“清江空旧鱼,春雨余甘蔗” 孟浩然怎有“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白居易怎有“楚山碧岩岩,汉水碧汤汤”……我真羡慕住在襄阳的人,能生活在这些先贤住过的城市,像他们一样看汉江、游汉江,真是福气满满。
⑥我觉得,游襄阳不游古隆中,就不算到过襄阳。次日,当晨曦微露时,我就到了古隆中。或许是我来得太早,古隆中静寂而幽深。古隆中门楼精雕细琢,古朴考究,样式也尤为奇巧。正门上端由四个叠形雕饰夯实,托举着龙头神像,两端为龙鳍和龙尾,龙眼有神,凝眸驻望;左右邻门略矮,分别刻有“宁静致远”和“淡泊明志”,很是契合古隆中高雅的书卷气质。
⑦沿石径蜿蜒曲折穿梭,行至“龍卧處”(石碑),石神龟背着“卧龙”,诸葛亮的住处近在咫尺。柴门上方,是郭沫若题写的“诸葛草庐”。诸葛亮曾在此躬耕隆亩,晴耕雨读,度过了十年的宝贵青春。斑驳的红漆木门,剥落了多少烟尘;黛瓦上拱出几片新绿,诉说着古宅深厚而久远的不朽传奇。草庐内,一张旧年摆放的地图依然鲜活、炽热,似乎还能隐约听到诸葛先生与他人高谈阔论。目睹这一切,窃以为,也只有这样的清寂灵秀之地,才能称得上地灵人杰,才能孕育出诸葛孔明神仙般的人物。
⑧我游襄阳的最后一个景点是米公祠。安徽无为县也有一座米公祠,该祠于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米芾任无为知军时所建。米芾,字元章,号翼阳漫士、鹿门居士,人称“米襄阳”。米芾崇尚晋人书法,他公余之暇在此读书挥毫,还在公署西侧立一形如老翁之石,每天抱笏揖拜,时人以为怪癖,故称此石为“拜石”。正是基于此,我特想看看襄阳的米公祠。此米公祠面对汉江,大门是一座高大的牌坊,拾级而上,迎面是一幅米芾所画的石刻山水图,有一米多高、三米多长。透过细腻的石刻,可以感受到此画的神韵——远山烟雨、树木简略、野居茅舍、妙于熏染,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⑨穿过牌坊,进入祠堂,是一个不大的小院。院内碑石林立,怪石嶙峋,银杏参天,颇有江南园林的趣味。走进小院,就是拜殿堂。殿内挂着米芾的正面画像,上挂横匾“颠不可及”,两边挂有一副对联“衣冠唐制度,人物尽风流”,生动地刻画出米芾潇洒不凡的艺术大师形象。殿内两侧,陈列着纪念米芾的各个朝代的碑文,以及大量的墨迹和石刻,可谓一座巨大的艺术宝库。
⑩拜殿堂后面,就是宝晋斋。据说米芾得到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王略帖》墨迹后,欣喜若狂,将自己的书房命名为宝晋斋。斋内陈列着米芾的大量书法作品,有真迹也有拓本。斋前有个院子,这个院子比前院大,院中有一棵明代的银杏树,树干直径两米多,枝繁叶茂。院中是米芾的全身青石雕像,长须炯目,衣冠飘逸。院两侧是书法碑文长廊,镌刻着历代书法大师们的杰作40多碣,其中以与米芾合称“宋四家”的苏轼、蔡襄、黄庭坚的作品居多。
襄阳之游,是景色之游、审美之游,更是文化之旅。
(选自《西安日报》,有删改)
6.请结合选文内容,列举事例简要分析文中是如何运用移步换景、定点换景这两种写作方法的。
7.结合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第②段中的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当我站在襄阳古城下,面对高约9米的古城墙,寒冷天气带来的不适,丝毫没有减少我的震惊。
(2)请对第⑦段中的画线句子做简要赏析。
8.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本文的语言特点。
9.校园文学刊物中的“游览古迹”栏目正在征集作品,有同学提议将本文推荐给该栏目,请你结合选文内容,写一段80字左右的推荐语。
参考答案
练基础
1.(1)D
(2)①砥 ②翱 ③腴
2.①晴川历历汉阳树 ②芳草萋萋鹦鹉洲 ③大漠孤烟直 ④长河落日圆 ⑤几处早莺争暖树 ⑥谁家新燕啄春泥 ⑦山气日夕佳 ⑧飞鸟相与还
3.D 解析 通读句子,可知①④⑤为一部分,主要介绍泰山的政治意义,②③⑥为一部分,主要介绍泰山的文化地位,且①③两句分别为两部分的总领句。根据③句的“同时”可知,②③⑥句在①④⑤句之后;根据④句中的“俨然”可知,④句是对⑤句中举例的总结,应紧承⑤句;根据②句中的“再早还有”以及⑥句中的“很早以前”可知,②句紧承⑥句。由此可知,恰当的排序应为①⑤④③⑥②。
4.示例:同学们,大家好!我想给大家推荐位于河南省登封市的嵩山。嵩山主要由两组山峰组成,东为太室山,其雄浑高大,似一条伏卧的巨龙,山上浓荫蔽日,草木茂盛,景色非常优美;另一组为少室山,此处群峰突兀争奇,山上怪石嶙峋,峰峰争奇竞秀,是鸟瞰嵩山群峰的好去处。游览嵩山,你会心生敬畏,感叹祖国山河的无限魅力,有机会大家可以去此地一睹盛景。
5.示例一:夏/景佳/处处花/蛙鸣池塘/夕阳彩霞挂
示例二:秋/天高/菊儿艳/重阳节到/风吹硕果黄
示例三:冬/冰封/舞苍穹/青山寂空/雪地映青松
练能力
6.①作者在描写襄阳古城时,采用移步换景手法,通过站在襄阳城下、登上城楼、下了城楼三次地点的转换,将襄阳古城的整体面貌展现得更加生动、丰富;②作者在描写古隆中门楼时,运用了定点换景的手法,重点描写了古隆中门楼的正门上端、左右邻门,展现了“古隆中”门楼的古朴考究,样式奇巧。
7.(1)作者来到仰慕已久的襄阳,登上襄阳古城墙,对它古朴恢宏的美及它所承载的辉煌历史感到震撼惊异。
(2)运用景物描写,细腻、生动地描写出诸葛草庐虽饱受历史的冲刷,却仍充满生机、清寂灵秀,渲染出诸葛草庐幽静的氛围,凸显出浓厚的历史感。
8.①简洁凝练。如“院内碑石林立,怪石嶙峋,银杏参天”;②长短句参差错落,富有韵味。如“东西延展的古城墙,古朴恢宏”;③引经据典,富有历史文化气息。如“左右邻门略矮,分别刻有‘宁静致远’和‘淡泊明志’”。
9.示例:选文重点写作者在游历襄阳的过程中,震惊于襄阳厚重深远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古朴恢宏的襄阳古城、清寂灵秀的诸葛草庐、藏品丰富的米公祠,尽显襄阳古迹的无限魅力。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足迹,走近襄阳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