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78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03 20:00: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
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回溯到商、周交替之际,一个文明较高的商朝,被文明较低的周潮所取代,这件事情本
身必会使当时的知识分子有一种反省。他们还免不了会问自己,究竟是什么螺故使得这么强
大,而且主导北方中国的商王国,居然被小小的周国灭亡了?他们的回答是:周人取得了天
命,而天命是唯道德为依归的,所谓天命靡常,惟德是亲”。这可说是第一次道德的意义超
越人类力量的命运。“天命的观念祁功周人肯定了自已的统治,也祁助周人说服了许多商人
的后代与他们合作,将商周文化体系护张到整个中国北方。《易经》中所谈的命运,不完全
是盲目的,人类本身对自己的命运有相当程度的学提,人类自己所做的种种抉择,会改变命
运发展的方向。这个观念与天命具有道德意义是相互配合的。
等到西周覆灭,周人的封提系统在礼坏乐崩的桥况下,不再有过去那样的自信,也不再
有过去那样主宰的力量,天命的意义必须要有新的解释。在《论语》里面,孔子所说的天命
是每一个个人的天命,而不是一个朝代的政治天命。在孔子承受同时代人的迫害时,他曾经
说:“天给了我这个天命。天生了我,给了我一个任务。有了这样的任务,迫害我的人又能
拿我怎么样呢?”在这种桥况下,天命已经不是政治的使命,而是每一个人都能从超自然、
超现实的秩序之中,找到自己应当执行的使命。
汉代编拼成书的《中痛》高曾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最近在湖
北荆门市郭店出土的战国文书《性自命出》说:“性自命出,命自天降。”这里的“天”,不一
定是一个有意识的主宰神,似乎是宇宙间各种力量的总和:在这个宇宙力量的总和之中,每
一个人有天生的禀赋,也就是“性”。“命”和“性”是相配合的名词。按照“天命之谓性”的说法,
人之本性来源于天,由天所赋予,所以人性等同于天德,因此人们经常把人生来具有的本性
称之为“天性”。
如果儒家学派所理解的命和性,正如郭店文书所说,那么人类全体具有一种特别的使命,
而每一个个人也有特定的性,也就是禀赋。只有在这种背景之下,我们也许才能够理会孔子
为什么找出“仁”这个字作为他思想最主要的中心。孔子赋予它一个新的意义,“仁”这个字和
当于整个的人性。这一个命题,应是中国文化最极本的假设。
如孔子所说,仁作为个人的架赋,可以表现每一个人所具有的人性,那么怎样发抒人性
才使人有资格成为“仁人君子”?仁是每个人都拥有的,仁是人性的本质,也是一个人性格成
长的种子。由《论语》来看,孔子的学说是以仁为中心,但是孔子很少触及群体的仁,很少
从群体的角度来看仁。孔子盼望的是每个人找到自己的仁,使仁能得到充分发挥的机会,也
使得这个人成为“仁人君子”。理论上,社会有许多仁人君子时,应当是一个美好的、符合最
高人心的社会。
(摘编自许伸云《万古江河一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材料二:
在儒家看来一个人不可能什么事都不做,因为每人都有应当去做的事情,但他去做这些
事情时,并不是为了其他的什么日的,一个人做所当做的事情,其价值就在做之中,而不在
于达到什么外在的结果。孔子自已的一生就是这种主张的例证,他出生在一个社会政治动乱
的时代,弱尽己力去改造世界,像苏格拉底那样周游列国,与各种各样的人交谈:虽然一切
努力都没有结果,他从不气馁,明知不可能成功,却仍然坚持不懈。在《论语·宪问》窝里
记载孔子论到自己时说:“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命”字道常译作“命
数“命运”或“天意”。就孔子来说,这个字的含义是“天命”或“天意”:换句话说,这是朝着一
定目标前去的一股力量。到了后期儒家,“命”的含义是宇宙间一切存在的条件和一切在运动
的力量。我们从事各种活动,其外表成功,都有赖于各种外部条件的配合。但是外部杀件是
否配合完全不是人力所能控制的。因此,人所能做的只是:弱尽己力,成收在所不计。这种
人生态度就是“知命”。按照孔子的看法,“知命”是做君子的一个重要条件,因此他说“不知
命,无以为君子也”(《论语·尧曰》)。
这就是说,要认识世界存在的必然性,这就是“知命”,就是个人对外在的成收利钝在所
不计。如果这样行事为人,在某种意义上说,找们就永不失败,这是说,如果我们做所当做
的,遵行了自己的义务,这义务在道德上便已完成,而不在于从外表看,它是否得到了成功,
或遭到了失败。
(病编自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周人用天命靡常,惟德是亲”的理由取代了商,首次体现出道德意义超越人类力量。
B.孔子以为天命是上天给个人的使命,“性”是天生的禀赋,“命性”是相配合。
C.孔子总是从个体角度来看待仁,他盼望个体成为“仁人君子”从而形成一个美好的社会。
D.“知命是一种竭尽全力,不计成败人生态度,其价值为做事的过程,而淡化行为结果。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