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度北师大版九年级语文(下)第二单元第3课《武松打虎》课件(46张PPT)》(共4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2016学年度北师大版九年级语文(下)第二单元第3课《武松打虎》课件(46张PPT)》(共4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1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5-09 16:3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6张PPT。武松打虎武松打虎北师大版九年级语文(下)第二单元第3课施耐庵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武松是个勇敢无畏、豪迈倔强的人。? 2、能够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通过讨论明白学习这篇课文与现在提倡野生动物保护法并不矛盾,我们要学习的是武松的勇敢无畏的精神。? 施耐庵,名子安(一说名耳),又名肇瑞,字彦端,号耐庵。自幼聪明好学,能诗善文,才华出众。元至顺年间中进士后,任钱塘县官两年。由于生活在元朝的残酷统治下,经历元末激烈的农民起义,深感自己与执政的权贵不合,决定归隐,闭门著书。他根据民间流传的宋江起义的故事,写成长篇章回体小说《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这部小说描述了北宋末年执政者横征暴敛,以致官逼民反的情形,描写了宋江起义和失败的经过,以及众多英雄好汉被逼上梁山的故事,塑造了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如武松、李逵、鲁智深、林冲等。作者简介:背景简介本文选自中国古代著名长篇小说《水浒传》,作者是施耐庵。这部小说通过对高俅等剥
削者压迫者的描绘,展现了封建社会的百丑图,揭示了阶级压迫是造成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这一真理。“乱自上作”,“官逼民反”的事实在《水浒传》中得到充分的反映。但是,梁山泊的好汉们大多存在严重的封建正统思想,他们要把“酷吏赃官都杀尽”,为的是“忠心报答赵官家”。他们不可能最终把封建社会的代表者皇帝作为反对的目标,终于接受了招安,使起义失败。《水浒传》成功地塑造了林冲、李逵、武松等人物的形象,人物性格鲜明。例如武松,他性格刚烈,言出必行,果断坚强,有勇有谋. 本文节选自《水浒传》第二十三回,回目是“横海郡柴进留宾,景阳冈武松打虎。”
  武松在清河县因酒后醉了与人争执,把人打昏,以为打死了人,于是逃到柴进柴大官人家避难,不想染上疟疾,在柴进家住了一年有余。宋江因与梁山有关系被阎婆惜抓住把柄而怒杀阎婆惜,也投奔柴进而来,在柴进家里武松拜宋江为义兄,武松要回清河县看望哥哥,
两人依依惜别。
  文章节选的就是武松回家的路上经过景阳冈只身打死猛虎的故事。你心中的武松?《武松打虎》一文中,作者主要通过什么描写塑造武松形象的?我来评析假如我当导演······《水浒传》中塑造武松形象的回目:
23、横海郡柴进留宾,景阳冈武松打虎
26、偷骨殖何九叔送丧,供人头武二郎设祭
27、母夜叉孟州道卖人肉,武都头十字坡遇张青
28、武松威震安平寨,施恩义夺快活林
29、施恩重霸孟州道,武松醉打蒋门神
30、施恩三入死囚牢,武松大闹飞云浦
31、张都监血溅鸳鸯楼,武行者夜走蜈蚣岭
32、武行者醉打孔亮,锦毛虎义释宋江 景阳冈:在山东阳谷县城东17公里处,传说这里古木参天,荒草无涯,是虎狼藏身,野兽出没的地方。清代末年在山冈修建了山神庙,庙内有武松打虎的塑像。学情分析《武松打虎》是北师大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个性光彩”里的一篇文章,节选自我国著名古典小说《水浒传》。课文内容记叙的是武松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经过,课文篇幅较长,但故事性极强,曲折生动、扣人心弦,有很强的艺术魅力。全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的。小说中的武松形象血肉丰满,机智敏捷、勇猛过人。但其性格中又有很多人性缺点即“非英雄”的一面。精彩的描写和鲜明的人物个性是这篇文章的最大特点。又因文章篇幅比较长,不能逐段全面研讨。所以通过分析“人虎交锋”的精彩片段,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技巧,注重阅读体验,把握人物鲜明个性就成为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晌(shǎng)午:中午。筛(shāi):斟(酒)。恁(nèn):那。寅(yín):地支的第三位。卯(mǎo):地支的第四位。酉(yǒu):地支的第十位。戌(xū):地支的第十一位。亥(hài):地支的第十二位。巳(sì):地支的第六位。踉(liáng)跄(qiàng):走路不稳。麋(mí)鹿:哺乳动物。狰(zhēng)狞(níng):面目凶恶。霾(mái)棒橛(jué)读一读:厮(sī)毡(zhān)笠(lì)绾(wǎn)光挞(tà)挞(tà)撮(cuō)腰胯(kuà)簌(sù)簌(sù)穹(qióng)苍筛酒 客官 如何 但凡
榜文 哨棒 请勿自误 印信
寅 霹雳 踉踉跄跄 酥软
卯 掀他不着 平生力气
酉 戌 亥 巳
读读译译情景导入我国古代有四大名著,《水浒传》就是其中的一部,它请讲述了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故事。书中刻画了许多英雄人物,据说有一百零八位,武松就是其中的一位。谈到武松大家想到什么事?对了,是打锰虎。今天我们就要学习《景阳冈》。? 全文分四段:? 第一段(1-4自然段)武松进店喝酒,不听劝要过冈。? 第二段(5~6自然段)武松上冈后的思想变化。? 第三段(7~11自然段)武松打虎的经过。? 第四段(12自然段)武松打虎后下冈。?文章结构饮十八碗酒上景阳冈打死老虎下景阳冈故事发展顺序喝酒上冈
不听劝阻
打虎
语言、动作动作固执己见
自以为是
一意孤行
言语粗鲁粗中有细
豪爽刚烈
艺高胆大
机智敏捷人 性 官府公文多处出现,渲染紧张气氛,烘托人物的英雄形象。
梢棒的多次(18次)描写
开始是不离手的防身武器,关键时刻“折作两截”,把武松置于赤手空拳,更加险恶的境地。为更好地表现武松的勇猛和神力准备了条件。环境描写在3、4段:“这轮红日厌厌地相傍下山”、“一个破败的山神庙”、“这日色,渐渐地坠下去了”、“乱树林”等。
作用:营造一个惨淡、阴森、恐怖可怕的氛围,预示一场大难的即将来临,为猛虎的出现作铺垫。1.慌张出错,更像常人。
2.赤手空拳,更显英雄本色。
3.“弱性”描写,更显丰富的凡人之性,使武松的形象更加丰满,更有血有肉,真实可信。默读第一段①作者在这段中详细描写了武松与店家的对话,根据要点划分层次。? (a、谈酒,b、谈虎。)? ②分角色读这一段。为什么店家只给武松筛三碗酒?结果呢? ③分析武松性格特点。? (豪放的性格特点:倔强、勇敢的性格。)? ④讨论:这一段与打虎有什么关系,与打虎一段起什么作用?? (这一段主要通过写武松与店家对话刻画了武松勇敢无畏的性格特点,为下文徒手打虎做铺垫。)? (2)小结学习方法,讨论归纳。? (a、抓重点理层次,b、通过人物语言体会人物性格特点。)学习第二段1、指读提问:第三段是文章的重点,具体写出了武松打虎的经过,我们仔细阅读过了,同时也体会到了武松的性格特点,第二段与第三段有什么联系,省略掉可以吗???? 2、默读第二段,思考这一段主要写的是什么?(武松的思想活动。)???3、武松的思想活动表现了他什么性格特点?用笔圈画出武松心理活动的句子加以体会。 通过写武松的心理活动,表现了武松好强、无畏的性格特点。4、这一段不是重点有什么作用???? 这一段虽然不是重点段,但是对于武松性格的刻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通过思想活动使武松勇敢无畏的性格特点更加鲜明,也为下文做了铺垫,对于人物的刻画是必不可少的。?讲读第三段1、这一段可分几层,每层即一个要点。猛虎出现、猛虎进攻、痛打猛虎2、这一段表现了武松的什么性格特点?从什么地方最能体现出来??表现了武松机智、勇敢、武艺超群的特点。??? (1)从半空里蹿下来,吼一声,把腰胯一掀……,蹿、掀、吼写出了虎的气势,虎的声势,写虎是为了写人,虎有如此气势,那么打虎的武松就更了不得了。 这是反衬法。??? (2)武松双手抡起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踢、打……。??? (能看出武松机智勇敢、武艺超群。)???3、前后位讨论:这段主要通过什么体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具体描写了虎的哪几方面?用意何在??这段主要通过人物的行动表现出武松的机智勇敢,英勇无畏,武艺超群的特点。?? “从半空蹿下来”表现出虎的气势。??? “把腰胯一掀”表现虎的灵活。??? “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山冈也动了。”表现虎的声势,从虎的气势、声威上反衬出武松的勇敢无畏,这是反衬的写法。???学习第四段1、指读课文。这一段主要写什么?武松的心理活动,想到:天色看看黑了,如果再跳出一只大虫来,却怎么斗得过???2、此时武松的心里有点畏惧,这与武松勇敢无畏,武艺超群是否相符?有何作用???讨论归纳:武松毕竟是个凡人,赤手空拳打死一只大虎相当艰难,况且此时已筋疲力尽了。如果再写他斗志旺盛,准备再战猛虎就不真实了,不能让人信服,最后一段的作用更真实地对武松这个英雄人物做了补充,使这个人物更真实、具体,让读者更喜欢他。作者是如何地刻画出武松的英雄形象的?(1)运用反衬手法,通过写虎的声威,衬托出武松的无畏勇敢。??? (2)不脱离实际,尽管武松是个英雄人物,但毕竟是个普通人,作者认识到这一点,在结尾一段中体现出来。???表现了武松机智、勇敢、武艺超群的特点机智:⑴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⑵武松的三闪,消耗了猛虎的体力。
勇敢:
撺、掀、吼写出了虎的气势、灵活、声势,写虎是为了写人,虎有如此气势,,那么打虎的英雄就更了不得了,所以这个地方是用了反衬法。
武艺超群:
武松将半截棍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疙瘩地揪住,一按按将下来,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左手紧紧的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得五七十拳。
转守为攻,痛打猛虎连续的动作充分体现了武松机智、勇敢、武艺超群的特点。
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大虫背后看人最难,就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接着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剪。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
原来大虫抓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劲先就泄了一半。
说一说划线的词语你是怎么理解的? 《水浒传》以它杰出的艺术描写手段,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中国封建社会中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和失败过程。
《水浒传》的社会意义首先在于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统治阶级的罪恶,说明造成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官逼民反”。 主题思想:艺术成就: 《水浒传》在艺术上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人物形象的塑造能写出复杂的性格内容,人物性格的形成有环境的依据,同时随生活环境的变化而发展。人物形象带有理想色彩,同时又深深地扎根于生活的土壤之中。《水浒传》不单以情节的生动紧张取胜,还有较丰富真实的细节描写。小说在民间口语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种通俗、简练、生动、富于表现力的文学语言。与内容相适应,前70回连环套式的艺术结构也独具特色。艺术特色: 《水浒传》作者以其高度的艺术表现力,生动丰富的文学语言,叙述了许多引人入胜的故事,塑造了众多可爱的个性鲜明的英雄形象。板书设计武松打虎 第一段(1-4自然段)武松进店喝酒,不听劝要过冈。①喝酒。 第二段(5~6自然段)武松上冈后的思想变化。②上冈。 第三段(7~11自然段)武松打虎的经过。③打虎。 第四段(12自然段)武松打虎后下冈。④下冈。 武松:豪放倔强,机智勇敢,英勇无畏,武艺超群。延伸课外一个饿熊闯进一家农户对其农人进行嘶咬,可是村民却束手无策,原因是根据《野生动物保护法》熊是属于国家保护动物,没有上级命令不能擅自伤害。待村长打电话请示上级后再去营救那村民,那村民已被熊咬死。? 提出讨论题? 看了这则新闻,你有什么想法?现在人们提倡保护野生动物,武松打虎这类文章不该看了,你又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我们要学习的是武松勇敢无畏的精神,并不是人人去打虎,而当人的正当权益受到侵害时还是应当机立断保护。布置作业 1、阅读《水浒传》中的有关章节,比较一下,武松打虎与李逵打虎有什么不同? 2、对武松醉上景阳冈有如下两种看法:其一,酒壮英雄胆,武松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其二,“酒醉出狂言,怕人耻笑”。你的看法怎样?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