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课时作业目标
1.通过教材图片、史料等资料了解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探索过程的曲折和失误,认识到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
2.通过史料设置新情境,知道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及王进喜、焦裕禄等先进人物的卓越贡献。
◆主题情境一:筚路维艰——中国社会主义路径的选择
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对当时的国情作出了正确判断,符合实际。但随之而来的错误,又使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让我们跟随下列问题,探索艰辛的社会主义建设之路。
1 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1.有人认为,中共八大报告阐述的一些经济建设的重要方针,比较适合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经济工作的实际。这是因为中共八大 ( )
A.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
C.制定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D.开展了“文化大革命”
2.1961年,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的主要目的是 ( )
A.克服经济困难
B.推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C.提高公有制经济的比重
D.贯彻中共八大二次会议精神
2 “文化大革命”
3.高考的内容有时会反映出当时政治的方向。1977年,某市的高考作文题目是《在抓纲治国的日子里》,但这个“纲”在1978年底被果断停止使用。题目中的“抓纲”是指 ( )
A.以经济建设为纲 B.以阶级斗争为纲
C.以文化建设为纲 D.以思想建设为纲
4.长篇小说《爱,被春寒碾碎》,着重描写了上海“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中国要避免“文化大革命”这样的悲剧重演,关键是要 ( )
A.彻底批判封建思想
B.防止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
C.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
D.坚决反对资产阶级思潮
◆主题情境二:宝贵财富——为中国社会转型奠定基础
从1956年到1976年,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成就与失误并存。这些都是历史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和经验教训,让我们共同来回顾。
3 建设成就
5.以“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坚强意志跟冲天干劲,带领钻井队艰难创业,打出了大庆第一口油井,被称为“铁人”的是 ( )
A.王进喜 B.焦裕禄
C.袁隆平 D.邓稼先
6.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但仍取得了一些科技成就。下列科技成果属于在这一时期取得的是 ( )
①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②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③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④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籼型杂交水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模范人物的伟大精神:爱国主义、无私奉献、为社会主义奋斗、艰苦创业、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
7.在我国即将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对国内主要矛盾变化作出了分析,并提出党和国家在新形势下的主要任务。这次会议是 (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七大 D.中共八大
8.下面是八年级(1)班同学为班级黑板报准备的内容。由此可知,本期黑板报的主题是 ( )
北风是电扇,大雪当炒面,天南海北来会战,誓夺头号大油田。干!干!干! ——王进喜
路是人闯出来的,我们应该当闯将,闯出一条自力更生的路子来! ——焦裕禄
A.反抗侵略的英雄 B.改革创新的先锋
C.艰苦奋斗的楷模 D.执政为民的公仆
9.在20世纪60年代建设新中国的伟大历程中,人民群众热情高涨、斗志昂扬,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如:“人造天河”红旗渠的修建,大庆油田的建成等,并在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这一时期展示的时代精神是 ( )
A.保家卫国,英雄主义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埋头苦干,无私奉献
D.开拓创新,与时俱进
10.中共八大、国民经济的调整和“文化大革命”共同反映出的时代主题是 ( )
A.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B.着力推行三大改造
C.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7—196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尽管发生了严重失误,但仍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
材料二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经济建设仍取得了一定成就,工农业总产值保持了一定速度的增长,一批重点工程相继完成,国防科技也取得了重大成就。
(1)材料一中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是什么 为了纠正“严重失误”,中共中央提出了什么经济方针
(2)材料二中“我国经济建设仍取得了一定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国防科技也取得了重大成就”指的是什么
(3)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究,你能得到哪些认识
12.下面时间轴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历史。下列选项中表述正确的是 ( )
A.①段出现“大跃进”运动等“左”的错误
B.②段主要任务是完成社会主义改造
C.③段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D.④段是“文化大革命”时期
13.下列图片所示人物身上反映的共同品质是 ( )
A.视死如归 宁死不屈
B.开拓进取 开放包容
C.科学务实 敢于攀登
D.艰苦奋斗 无私奉献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会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阶级关系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确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向社会主义建设。大会提出,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是“尽可能迅速地实现国家工业化,有系统、有步骤地进行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使中国具有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
——摘编自李忠杰《共和国之路》
材料二
材料三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一定要牢牢记取“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教训,牢牢坚持党对“文化大革命”的政治结论,坚决防范和抵制围绕“文化大革命”问题来自“左”的和右的干扰,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要毫不动摇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摘编自任平《以史为鉴是为了更好前进》
(1)材料一是哪一年哪次会议的内容 它起到了什么作用
(2)材料二中图一和图二分别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它们对我国经济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3)以史为鉴,说说“文化大革命”带给我们的启示。
参考答案
练基础
1.B 2.A 3.B 4.C 5.A 6.C
练能力
7.D 8.C 9.C 10.C
11.(1)原因: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严重的自然灾害;对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等等。
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2)原因:老一辈革命家对江青等人的倒行逆施进行斗争,周恩来和许多干部坚持党和国家的日常工作。国防科技成就:1967年,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3)认识:发展经济要从具体国情出发,遵循客观的经济规律;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反对个人崇拜和个人迷信;要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坚持依法治国。(言之有理即可)
练素养
12.D 13.D
14.(1)时间、会议:1956年的中共八大。作用: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2)事件:图一为“大跃进”运动,图二为人民公社化运动。影响:使国民经济遭受严重挫折,国家和人民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后从未有过的经济困难。
(3)启示: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等。(意思相近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