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5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3-03 21:49: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单元作业目标
1.通过史料展示、教材图片、情境设置等内容和方式,知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成就,理解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2.通过图示、情景设置,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断完善的过程,理解其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意义;学习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和历史经验。
  ◆单元时空坐标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课时作业目标
1.通过情境设置和教材图片,知道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理解其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关系。
2.通过史料、教材图片,掌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理解其伟大意义。
◆主题情境: 伟大转折——改革开放的起点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次大会虽然只有短短的5天,但从某种意义上却改变了新中国的命运,改变了无数中国人的命运。让我们跟随下列问题,来重温这段历史吧!
1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思想理论基础。该“运动”是 ( )
A.提出了“两个凡是”方针
B.平反了刘少奇冤案
C.作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D.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2.“第一,全会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第四,全会开始了系统地清理重大历史是非的拨乱反正。第五,全会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传统。第六,全会……启动了农村改革的新进程。”这说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
A.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B.为社会主义革命指明了正确方向
C.这一转折是全局性的、根本性的
D.确定把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向城市
中国共产党三次工作中/重心的转移
(1)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把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2)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2 拨乱反正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开始进行全面的拨乱反正。1980年5月,中共中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追悼大会,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这次大会追悼的领导人是 ( )
A.彭德怀 B.贺龙
C.周恩来 D.刘少奇
4.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的标志是 ( )
A.“两个凡是”方针的提出
B.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C.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D.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5.下面结构图中间的空白处应该填写的是 ( )
A.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C.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
D.刘少奇的冤案得到平反
6.如果要在年代尺中标注“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时间节点,下列选项中标注方法正确的是 ( )
7.若为下表所示大事件拟定一个恰当的主题,最符合的一项是 ( )
1977年 恢复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
1978年 《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979年 《人民日报》发表元旦社论《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
1980年 中共中央恢复刘少奇的名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A.拨乱反正 B.改革开放
C.依法治国 D.科教兴国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一些人提出“两个凡是”方针,继续推行“左”的政策。为改变这种状况,开辟新时期新道路,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材料二 2017年10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的依据。
(2)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认识。
9.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该文初稿作者在听到赞誉声的同时,也因看到一些报刊批评该文“违反中央精神”,转而安排“后事”,“我已经有思想准备了,我准备要坐牢”。上述材料表明当时 ( )
A.社会舆论呈“百花齐放”之势
B.“左”的思想束缚亟待突破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渐入人心
D.“两个凡是”方针名存实亡
10.下图所示法新社记者的评论是基于中国 ( )
A.“以阶级斗争为纲”
B.开展平反冤假错案
C.实现工作中心转移
D.在思想上完成拨乱反正
1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为此,某校八年级开展了以“弘扬爱国情,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参加。
【一路逐梦 风雨兼程】
(1)小华同学在梳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逐梦的历程时,制作了一张知识卡片并向同学们展示了其中的一部分,请你帮他完成空缺的部分。
时间 重大事件
1921年7月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945年9月 ①       的胜利
1949年10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956年底 ②       的基本完成
1978年底 ③       的召开
【梦想绽放 砥砺前行】
(2)在小组讨论中,小明同学就上述所填的三个重大历史事件,分别从“开始复兴”“制度确立”“伟大转折”这三个方面与大家进行了交流,请你作简要说明。
【同心筑梦 气势如虹】
(3)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伟大复兴。通过探究和交流,你感悟到了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的哪些优秀精神品质
参考答案
练基础
1.D 2.C 3.D 4.D
练能力
5.B 6.D 7.A
8.(1)依据:思想上,否定“两个凡是”方针,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政治上,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组织上,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2)认识:民族独立是国家富强的前提;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在我国改革事业中起决定作用);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等。
练素养
9.B 10.C
11.(1)①:抗日战争。②:三大改造。③: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说明:“开始复兴”即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的转折点;“制度确立”即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伟大转折”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3)品质:百折不挠,众志成城;立足国情,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勇于创新;等等。(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