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课时作业目标
1.知道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的背景、目的、内容和作用。
2.了解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1980年,作曲家施光南深入安徽、四川农村体验生活,满怀激情地谱写出经典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他选择赴上述地区体验生活的最主要理由是这两个地区 ( )
A.山川峻美,风景秀丽宜人
B.率先包产到户,农民生活改善
C.同属革命老区,富有红色传统
D.少数民族众多,民俗文化丰富
2.下面这首七律诗是对我国某一时期农村变化的描述。横线处应填入 ( )
政策精,分成单干各耘耕。平均主义无思进,自力更生独利盈。因地制宜荒可垦,田间里外笑声赢。秋收冬藏粮仓凸,苦尽甘来喜富迎。
A.土地改革 B.人民公社
C.农业合作 D.联产承包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指农户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组织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主要的生产资料仍归集体所有,分户经营,在分配方面实行按劳分配原则,使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
2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3.1987年,深圳市人民政府首次公开拍卖了一块国有土地的使用权。1993年,深圳产权交易所成立,2000年改制为产权交易中心,面向国内外和各种经济成分进行产权交易。深圳的发展历程表明 ( )
A.我国已经放弃计划经济体制
B.国家干预经济管理模式强化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D.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成为共识
4.1991年,首钢销售收入91.4亿元,是1978年的6.3倍;实现利税29.26亿元,是1978年的6.72倍;实现利润23.6亿元,是1978年的7.9倍。这主要得益于 ( )
A.创新技术的广泛应用
B.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C.城市化进程的加速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邓小平在南方谈话时提到“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南方谈话后,中共十四大明确的改革目标是 ( )
A.决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提出改革开放的总方针
C.开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同社会主义基本社会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经济,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 )
A.计划 B.政府 C.市场 D.企业
7.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之一的严金昌曾说:“过去在生产队,上工一条龙,干活大呼隆,干多干少一个样,都是10工分……出勤不出力,光工分多有什么用呢 ”他的诉说表达了 ( )
A.对国企改革的期盼
B.对农业合作化的思考
C.对农村改革的肯定
D.土地改革后的喜悦
8.下图所示为1978年与1984年全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和粮食产量的统计数据,其变化主要是由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 )
A.改变了农村土地所有制
B.延续了政社合一的管理体制
C.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
D.继承了“大锅饭”的分配方式
9.阅读下表。从表中的信息可知,当时中国 ( )
1978年11月 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决定实行“大包干”
1980年1月 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生产队还不足全国生产队总数的1.1%
1980—1981年 包产到户在全国农村迅速发展起来
1982年11月 实行包产到户、到组和包干到户、到组的生产队已占到全国生产队总数的78.8%
A.农村改革具有渐进性
B.农村经济性质发生变化
C.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
D.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10.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及全面改革以来,最终以中共十四大为标志,进入……的新阶段。材料中的“新阶段”是指 ( )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B.增强企业活力,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的商品经济
C.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2年以后,许多地区的翻身农民早出晚归,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1 000多亩盐碱地变成良田,种上了花生和棉花。
材料二 (合作社)社员苦干两年,生产发展了,产量一年比一年提高,收入一年比一年增加,生活一年比一年改善,组织起来的优越性显示出来了。
材料三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连年获得丰收,农民高兴地说:“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1)上述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什么时期的农民与土地的接触
(2)材料一中的农民为什么如此积极地生产
(3)材料三反映了当时农民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持有什么态度 为什么
(4)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三次土地政策的认识。
12.下面两幅图片分别为1974年和1984年的新春对联。历经十年,对联内容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紧抓革命使得农民勤劳致富
B.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深入推广
C.我国农民文化水平普遍提高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13.1953年开始,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些都是 ( )
A.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B.性质完全相反的两种经济政策
C.为纠正“左”的错误而采取的措施
D.为了调整生产关系以发展生产力的举措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我国进行农业合作化前的农民个体经济主要有哪些不同
(1)生产资料所有制不同:农业合作化前,土地等生产资料归个体农民所有,实行农民土地私有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前提,土地所有权属于国家和集体,农民仅仅拥有经营权和使用权。
(2)经营管理形式不同:农业合作化前,农民个体经济只是单纯以农民个体力量进行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土地则由集体统一管理,在集体统一规划下进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3)产品分配方式不同:农业合作化前,农民个体经济不存在按劳分配和集体留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贯彻了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4)发展结果不同:农业合作化前,农民个体经济力量薄弱,经营方式落后,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促进了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
14.1984年,石家庄造纸厂推行承包制改革,第二个月就实现盈利21万元,超过了改革前原定的全年指标。第一年承包期满,完成盈利140万元,比承包指标翻了一番。这说明 ( )
A.乡镇企业的产值迅速提高
B.经济体制改革为企业注入了活力
C.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1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对中国人来说,绝不是一个普通概念,它不仅意味着历史性的关键抉择,也开启了一场波澜壮阔的伟大改革。在改革历程中,下列几项举措推进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 ( )
①中共中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②城市企业开始进行股份制改革
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试点推行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③②①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0—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占有土地比重变化表
项目 1950年 1954年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贫农、中农 85.5% 45.2% 92.1% 91.4%
富农、地主 14.5% 54.8% 7.9% 8.6%
(1)根据材料一回答,我国土地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引发这一改变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1980年,即实行“大包干”的第三年,小岗村农民生活大为改观,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部分家庭盖起了新房,有的还购买了小四轮和收割机,个个喜笑颜开……“说凤阳 ,道凤阳,凤阳如今大变样……政策顺心干劲足,五谷丰登粮满仓。”
——摘编自赵伟峰、刘菊《小岗村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
(2)材料二中的小岗村农民实行“大包干”是指在农村实行了什么样的经济体制改革 简述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
材料三 1978—2010年中国国民经济部分指标简表
时间 1978年 1992年 2002年 2010年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3524 20370 102308 421368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343.4 1826 7073 28620
(3)材料三反映出1978年后,尤其是在2002年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这应得益于1978年和1992年中国共产党的两次重大会议,请写出这两次会议的名称。1978年中国共产党的重大会议在经济方面作出了什么重大决策
材料四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挡。我国对外开放进程不断加快……最后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 根据材料四指出,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
练基础
1.B 2.D 3.C 4.D 5.D 6.C
练能力
7.C 8.C 9.A 10.D
11.(1)材料一:土地改革时期。材料二:三大改造时期。材料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2)原因: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真正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3)态度:支持、拥护。原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得到发展,农民收入有了很大的提高。
(4)认识:改革要立足国情、与时俱进;改革要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言之有理即可)
练素养
12.D 13.D 14.B 15.D
16.(1)改变: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原因:实行了土地改革。
(2)经济体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意义: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我国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3)会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四大。
决策: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4)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