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3-03 22:01: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单元作业目标
1.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理解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内涵及意义。
2.知道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认识“一国两制”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意义。
  ◆单元时空坐标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课时作业目标
  1.通过教材图片、史料等,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和实施情况,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
2.了解我国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采取的措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我国建立的第一个自治区是 ( )
A.内蒙古自治区 B.广西壮族自治区
C.西藏自治区 D.宁夏回族自治区
2.下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有关内容:“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必须维护国家的统一,保证宪法和法律在本地方的遵守和执行。”这说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础和前提是 ( )
A.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B.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
C.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
D.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
2 共同繁荣发展
3.近年来,国家陆续斥巨资对西藏拉萨的哲蚌寺、色拉寺、甘丹寺,青海的塔尔寺,新疆的克孜尔千佛洞进行修缮工作。这体现出我国 ( )
A.落实少数民族全部实现整族脱贫
B.在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
C.重视保护少数民族文化传统
D.加强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
4.20世纪末,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这一政策实施以来,西部在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教育和文化卫生事业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当今,党和政府又加大了对西部政策的倾斜力度。党和政府实施这些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 )
A.实现少数民族的当家作主
B.改善西部的基础设施建设
C.推动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
D.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5.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自治权。材料论述的是 ( )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背景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的原因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内容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挥的作用
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将归绥(归顺、平定之意)改名为呼和浩特(意为青色的城);迪化(开导、教化之意)改名为乌鲁木齐(意为优美的牧场)。这说明新中国 ( )
A.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B.实行“一国两制”方针
C.贯彻各民族平等的原则
D.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7.陕西省咸阳市文汇东路上的西藏公学(现西藏民族大学),是西藏和平解放后党中央在祖国内地为西藏创办的第一所高等院校,为西藏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特殊的历史贡献。该院校的创办 ( )
A.标志着西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B.为各民族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
C.益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D.实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979年,国家对民族地区额外补贴40亿元,之后每年递增10%。2001年以来,国家共投资1 000多亿元用于西部建设,改善西部生态环境,确保经济可持续发展。
  材料三
(1)材料一是为纪念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而发行的邮票。除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外,我国还有哪几个自治区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材料三反映了我国为促进民族共同繁荣发展采取了哪些措施
(3)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维护民族团结,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在学校生活中,应该怎样做
9.历史解释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以下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在有少数民族生活的地方均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民族自治地方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必须坚持国家的统一领导
D.民族自治地方享有高度自治权
  我国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而不是在所有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
10.“一些新中国成立后‘一步跨千年’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直过民族’,又实现了从贫穷落后到全面小康的第二次历史性跨越。”这反映出 ( )
A.少数民族真正实现了当家作主
B.各民族的差异被消除
C.少数民族文化得到有效的保护
D.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11.八年级(1)班开展了以“民族团结一家亲”为主题的项目式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任务一 【团结统一 制度筑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中国的民族发展在地区上是互相交叉的,内地更是如此。汉族曾经长时期统治中原,向兄弟民族地区扩张;可是,也有不少的兄弟民族进入过内地,统治过中原。这样就形成各民族杂居的现象,而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区的比较少,甚至极少……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
——周恩来《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
(1)根据材料,概括我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根据这个特点,我国实行了怎样的民族政策 举例说明这一政策的具体实践。
任务二 【繁荣发展 政策铺路——共同繁荣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工作重点任务是消除民族压迫和歧视、实现民族平等,保证各民族共同当家作主。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工作重点任务是支持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改变封闭落后面貌,强调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进入新时代,民族工作面临新的历史方位和使命任务,如何进一步激发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团结动员各民族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共同奋斗,是必须解决好的重大时代问题。
——摘编自王志民《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深刻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根据材料,说出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工作的重点。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采取的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的措施。
参考答案
练基础
1.A 2.B 3.C 4.D
练能力
5.C 6.C 7.C
8.(1)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2)措施:国家采取许多优惠政策,派出大批人员,通过技术、资金、物资等多种方式,加强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3)做法:在学校生活中,各民族同学之间要相互关心、相互帮助;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少数民族同学的生活习惯;在民族节日时,向他们表示祝贺。
练素养
9.C 10.D
11.(1)特点:我国各民族的分布呈现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的特点。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举例:我国设置了五个民族自治区。
(2)重点:消除民族压迫和歧视、实现民族平等,保证各民族共同当家作主。措施:西部大开发;兴边富民行动;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