噢!苏珊娜
1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美国乡村音乐轻松自如的音乐情绪,能够用欢快的情绪,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噢,苏珊娜》;能够听辨歌曲相同乐句,并用竖笛演奏歌曲旋律。
2、通过多种音乐实践活动,增强对音乐的感受力与表现力,在活动中懂得与他人合作,分享快乐。
3、通过对歌曲的学习与理解,懂得友情的珍贵。
2学情分析
《噢,苏珊娜》是一首美国乡村歌曲。歌曲旋律轻快、流畅,有着舞曲的特点,音乐非常富有感染力。歌曲不仅表现了对朋友真诚的情意也是对生活中美好事物追求的一种向往。
由于歌曲中出现了弱起小节,加上歌词又比较拗口,给学生学唱带来了诸多困难。针对三年级的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音乐听觉、节奏感增强以及旋律表现更加丰富等,我采用简单的动作参与歌曲律动,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层层深入学习歌曲,在活动中逐步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音乐基础知识,识读歌谱的能力较强,竖笛的演奏也比较熟练,能够自如吹奏C调与 F调乐曲。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能用欢快的情绪,轻松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噢!苏珊娜》。
教学难点: 由听辨入手唱好弱起拍,并能够掌握切分音节奏X X X。
4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一、感受体验、律动入境
1、随着《噢,苏珊娜》的音乐旋律,学生随教师走路、拍手。
教师:音乐给你什么样的感受?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
生:轻松的,欢快活泼的。
2、再次用动作感受音乐
师:你愿意把这种欢快的情绪,与你的小伙伴一起分享吗?
提示:二人相对,对拍
在音乐进行中,学生跟随老师在乐句的转换中,不同方向做动作。
3、多种方式为乐曲伴奏,进一步体验音乐
1)教师跺脚、拍手示范节奏,引导学生聆听、模仿。
X X | X X | X X | X X X |
学生随音乐做一做。
2)教师引导学生在第五乐句中,节奏加以变化,指导学生在音乐实践中掌握切分音节奏。
X X X
师:仔细观察老师是如何变化的?你能模仿出来吗?
个别学生跺脚、拍手模仿;合乐练习。
3)再次感受音乐,加入响板、小鼓为音乐伴奏。
分别用小鼓(或木凳)、响板练一练。
2/4 0 X | 0 X | 0 X | 0X X |
2/4 X 0 | X 0 | X 0 | X 0 |
师:用我们的小凳子和你手中的乐器,随着音乐敲一敲吧!
学生相互配合共同演奏。
(设计意图:学生随着音乐做律动,感受欢快的情绪,通过欢快、活泼的音乐和简单有趣的动作,把学生带入了浓浓的音乐气氛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噢,苏珊娜》伴奏音乐的反复出现,打击乐器的进入,更好的培养了学生的节奏感,加深了学生对音乐节拍、节奏、旋律的印象,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掌握弱起节奏,解决教学难点,为歌曲的学习奠定基础。)
活动2【活动】二、听辨模仿、学习旋律
1、师:接下来,我们再仔细聆听一遍音乐,音乐一共分为几个乐句?
学生随琴,用手指表示出乐句。
2、师:哪些乐句是相同的?
学生用lu模唱歌曲旋律,分辨旋律。
师黑板贴乐句序号。
3、师弹奏歌曲第一、二乐句旋律,请学生分辨。
师:这两个乐句具体有什么不同?你能分辨出来吗?(师唱谱)
学生听辨两个乐句的不同结尾:21 2 与22 1
练习唱一唱
4、师生接唱旋律;对换旋律部分。
5、学生完整演唱旋律。
6、竖笛练习,教师指导学生分句练习;学生共同演奏、领齐奏。
(设计意图:通过听辨乐句,引入旋律的学习,歌曲的结构简单明了,使得旋律简单化,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竖笛的运用,体现了小乐器进课堂对学习音乐的帮助,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课堂更加丰富。)
活动3【活动】三、情境导入、学唱歌曲
1、揭示课题《噢,苏珊娜》
师:在美国流行着这样的一种音乐,它给人们一种非常轻松、快乐的感觉,人名亲切的称它为乡村音乐。那里的人们在工作之余都会一边弹着吉他一边唱着歌,抒发着自己的情感。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这样一首具有美国乡村音乐风格的歌曲——《噢!苏珊娜》。歌曲讲述了一个动人的友情故事:
苏珊娜,是美国的一个女孩儿,她和杰克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好朋友。从小杰克弹琴,苏珊娜唱歌跳舞,度过了一段美好的童年时光。现在他们分别居住在美国不同的地方,杰克很想念她,想去找她儿时的好伙伴苏珊娜。同学们,你们愿意陪着杰克一起去找他的好朋友——苏珊娜吗?那我们一起出发吧!
2、聆听范唱
1)师:歌词中提到我们从哪里出发要到达哪里?杰克带的什么乐器去看望苏珊娜的?
生:阿拉巴马、路易斯安娜州
生:五弦琴
师简介五弦琴:出示课件——五弦琴(班卓琴)
师:它是美国乡村歌曲的主要伴奏乐器。它上部的形状像吉他,下部的形状像铃鼓,有五根弦,用手指或拨子弹奏,五弦琴是吉他族乐器成员之一,具有独特的音,发出的声音干脆明快。
2)师:出发的那天晚上天气如何?
再次聆听歌曲,师表演唱。
生:下大雨
师:杰克一路上无论刮风下雨,去探望朋友的决心却一点也没受影响!
(设计意图:在视听之前先设计提问,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带着问题全身心的去听,引导学生了解歌词的内容,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去听。)
3、学唱歌词:
1)教师用双响筒敲击节奏,学生跟随老师按照节奏读歌词。
提示:附点八分音符节奏的正确朗读。
2)学生演唱歌词,指导学习用自然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咬字吐字要清晰。
3)歌曲的处理
教师:你觉得应该用什么样的情绪来表现歌曲呢?
生:(高兴)
我们用歌声来表现高兴的心情好吗?
引导学生用欢快、喜悦的心情演唱歌曲。
4)多种形式演唱歌曲:
聆听英文版《噢,苏珊娜》
师:仔细聆听歌曲的演唱形式,你能说出来吗?
生:领唱、齐唱
选一名学生领唱,大家齐唱。
(设计意图:从听辨入手,用领齐唱的演唱形式,兼顾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给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空间,并进一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生感受到声音的美妙合作,同时感受与他人合作的快乐。)
活动4【活动】四、深化主题、友情传递
1、表演——邀请舞
师:伴着轻快地活泼富有感染力的美国乡村歌曲《噢!苏珊娜》,让我们来举办一场盛大的舞会,感受并表达你对朋友真挚的友谊吧!你愿意邀请自己的好朋友一起来跳舞吗?
1)学习邀请舞基本动作。
2)启发并引导学生一起表演邀请舞。
3)舞会开始:全体同学围成个大圆圈,几名同学开始跳邀请舞。
(设计意图:邀请舞将本节课的情绪带入了高潮,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积极地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并在音乐实践中传递友情。)
2、音乐欣赏——《友谊地久天长》
师:这首美国乡村歌曲《噢! 苏珊娜》创作于1848年,它的作者福斯特以一百美元把版权卖给了一个音乐出版商,一个黑人乐队表演后,一夜之间,这首歌就引起了轰动,流传至今,现在更是家喻户晓。
打动人们的不仅仅是因为它具有美国具有乡村风格动听的旋律,更是因为这深厚的情谊打动着每一个人!
接下来,我们聆听一首同样表现友情的歌曲——《友谊地久天长》
(设计意图:如何让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歌曲,我认为仅仅学会歌曲是不够的,教师还应深挖教材中蕴含的更深层的东西,通过欣赏歌曲,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友情的珍贵,深化本课主题——好伙伴。)
活动5【活动】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在欢乐的音乐声中度过了这节音乐课,相信大家都能够感受到了好朋友之间亲密无间的情感,希望我们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都能够珍惜彼此间的友情,愿同学们的友谊地久天长!
播放歌曲,学生在《噢,苏珊娜》的音乐声中走出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