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自我评价(含答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期末自我评价(含答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3-03 22:12: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期末自我评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劳动人民第一次成为国家的主人。”“中华民族一洗百余年来蒙受的极大屈辱。”“中国历史从此开辟了一个新纪元。”这些材料描述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一五”计划的实施
2.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回忆说,朝鲜战争前他在欧洲旅行,人们常对华人持歧视态度,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兵朝鲜并接连获胜后,西欧海关人员一见华人,都肃然起敬。下列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抗美援朝战争 ( )
A.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使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
C.从根本上改善了中国的外交环境
D.使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3.照片可直观地再现历史,可展示出历史文化和科技的综合形态。下图所示照片反映了 ( )
A.土地改革在新解放区刚刚开始
B.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
C.农民分到了土地、农具和牲畜
D.广大农民过着比较富裕的生活
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材料主要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
A.是我国的根本法
B.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建立起来
C.颁布于1954年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D.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5.下图反映了某一时期我国公有、私有经济成分的占比情况。这种情况最早应出现于 ( )
A.新中国成立后
B.“一五”计划完成后
C.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
D.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6.下表所示数据出现变化的原因是 ( )
1985年水稻“高产”表
时间 地点 亩产/斤
7月18日 福建省闽侯县连坂农业社 5806
8月13日 湖北省麻城县溪建园一社 36956
9月18日 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县红旗人民公社 130435
A.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C.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D.“大跃进”运动的推动
7.“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材料表明这场“讨论” ( )
A.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B.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C.形成了新一代的中央领导集体
D.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8.下图反映了中国城镇人口数量的变化情况。其中,促使人口数量从E处变化到F处的主要原因是 ( )
A.“一五”计划的展开
B.“大跃进”的影响
C.“文化大革命”的影响
D.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
9.1979年的一份中央文件指出:“广东、福建两省靠近港澳,华侨多,资源比较丰富,具有加快经济发展的许多有利条件。中央确定,对两省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给地方以更多的自主权,使之发挥优越条件。”为此,中央决定 ( )
A.建立经济特区
B.开放十四个沿海城市
C.建立经济开放区
D.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
10.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学好历史。下框所示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阶段特征的主题词,其中2012—2021年横线处应该填写 ( )
1949—1956年:民族独立,获得新生
1956—1966年:艰苦创业,曲折探索
1976—1978年:“两个凡是”,思想徘徊
1978—2012年:改革开放,市场经济
2012—2021年:       
A.阶级斗争,上山下乡
B.迎新时代,筑中国梦
C.解放思想,拨乱反正
D.加入世贸,港澳回归
11.1951年6月1日,西南民族学院成立。1952年初,学院拟订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五年计划(1953—1957)初步方案》,确定在此期间,仍以培训政治干部为主,同时举办民族地区急需的专业技术班。这反映出政府 ( )
A.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工作
B.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
C.开展实行“一五”计划
D.实施了兴边富民行动
12.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她的回忆录中谈到中英《联合声明》时承认:英国在谈判开始时并不打算把香港整个交还给中国,但最后不得不同意交还整个香港地区。这是英国不情愿而又不得不做的。英国“最后不得不同意交还整个香港地区”的根本原因是 ( )
A.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B.中国领导人高超的外交谈判技巧和不妥协的态度
C.“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D.英国需要中国广阔的市场
13.根据中国国情,党和政府在某些地区实行特殊的政策。其中,特别行政区、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的共同点是 ( )
A.都由中央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
B.都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
C.都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
D.都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自主权
14.1988年,台湾经贸界人士赴大陆访问考察形成热潮,仅当年9月在厦门举办的投资洽谈会上,就有140多家台商正式报名参会,参加春秋两季“广交会”的台商人数也相当可观。这主要得益于 ( )
A.海峡两岸“三通”的实现
B.两岸“九二共识”的达成
C.两岸同胞隔绝状态的打破
D.“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
15.某同学在学习完《钢铁长城》这一课后,在笔记本上写下了一些感想。你觉得正确的是 ( )
A.中国海军和空军建立较晚,应该作为重点来发展
B.中国的综合科技实力不是世界首位,主要武器依靠从国外购买
C.军队种类的多少决定战斗力的强弱
D.军队建设必须走科学化和现代化道路
16.《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记载:“它是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开展活动,冲破美国的孤立和遏制政策,扩大对外交往的有力武器……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实践检验,它不仅成为我国对外政策的基石,也逐渐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这段材料评述的是 ( )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求同存异”方针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全方位”的外交布局
17.1973年,尼克松访华一周年之际,中国实施《关于增加设备进口、扩大经济交流的请示报告》,计划从美国、联邦德国、法国、荷兰、瑞士等国大规模引进成套技术设备,以满足国内工业、农业等领域的生产和发展。材料说明了 ( )
A.中美关系缓和推动了中外的经济交流
B.中美建交加强了中美之间的经济交流
C.中国的改革开放从引进外国技术开始
D.中美关系缓和促进了中国的对外开放
18.1970年4月25日新华社电:“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该电文评论的是 ( )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D.神舟五号飞船实现载人航天
19.图片承载了历史,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历史信息。下面图片共同反映的是,我国 ( )
A.国防力量的壮大  B.教育事业的繁荣
C.社会生活的变迁  D.民族关系的和睦
20.线上学习、网上购物给人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便利。这主要得益于 ( )
A.生物技术
B.计算机网络技术
C.原子能技术
D.航天技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题20分,第22题14分,第23题12分,第24题14分,共60分)
21.(20分)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道路创新】
(1)中国共产党在A时期和B时期选择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分别是什么 (4分)中共十九大又将哪一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分)
中国共产党史年代尺
【政策演变】
(2)根据下面信息说说,我国农村政策经历了怎样的演变过程 (2分)归纳材料①②④所反映史实的相同点。(4分)
  ①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②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错误地认为社会主义的所有制形式越大越公越好,在生产关系的变革上盲目求快求纯。
  ④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第一年秋,粮食产量比上年增长6倍多。农民形象地说:“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科技创新】
(3)“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请你分别举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农业领域和载人航天技术领域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4分)
【理论创新】
(4)下面材料中的“伟大创举”指的是什么 (2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提出了怎样的新发展理念 (2分)
  材料 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这一伟大创举,使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阶段……这也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创造性的成果。
——摘编自《打开中国奇迹的问号》解说词
22.(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体现了国家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材料二
  材料三 这一构想,既体现了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性,又充分考虑到台湾、香港、澳门的历史和现实,具有高度的灵活性,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摘编自杨先材《中国历史新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前提和目的。(4分)
(2)材料二中B处是指哪一制度 (2分)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该制度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的具体表现。(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祖国统一的认识。(4分)
23.(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材料二
  材料三 中国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亚信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材料四
时间 变化
1949年 人民解放军的武器可以说是“万国牌”,当时阅兵的武器很多还是从战场上缴获的外国的破旧武器
1951年 基本上都是清一色的苏联武器
1959年 大多数参阅武器装备都是国内生产
1984年 参阅武器装备全部实现了国产化
1999年 受阅武器装备大都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2009年 受阅武器装备大多接近或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2019年 受阅武器装备具有世界先进水平,而且有些还具有世界最先进水平。东风-41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具有威慑力的机动式洲际导弹
(1)材料一反映出我国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 (2分)
(2)材料二中“不利的国际形势”主要指什么 (2分)A原则的提出有何深远影响 (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当前已经形成了怎样的外交布局 (2分)
(4)材料四中不同时期武器装备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2分)武器装备的演进有何现实意义 (2分)
24.(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1956年,63岁的毛泽东写下《水调歌头·游泳》一诗,诗作依旧壮志、豪迈。
材料二 这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造成了巨大损失。
  材料三 经过改革开放40余年的发展,中国人民的生活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的跨越式转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1)根据材料一,请用史实说明毛泽东心情舒畅的原因。(2分)
(2)材料二所述事件的发生给了我们什么教训和启示 (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改革开放后我国取得了哪些成就。(4分)
(4)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请结合史实,说明这一观点。(4分)
参考答案
1.A 2.A 3.C 4.D 5.C 6.D 7.B 8.D 9.A
10.B 11.A 12.A 13.A 14.C 15.D 16.C 17.A
18.C 19.C 20.B
21.(1)A时期:井冈山道路(或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2分)B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分)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分)
(2)政策演变: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相同点:都是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都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的发展。(答出符合题意的两点即可,4分)
(3)农业领域: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2分)载人航天技术领域: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载人升空。(2分)
(4)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2分)
22.(1)基本前提:国家统一领导。(2分)目的:实现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2分)
(2)制度:“一国两制”。(2分)表现:“一国两制”的基本前提体现了政策的原则性;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体现了政策的灵活性。(4分)
(3)认识:实现祖国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祖国统一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等。(答出符合题意的两点即可,4分)
23.(1)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分)
(2)“不利的国际形势”: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敌视新中国,对新中国实行外交孤立、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2分)影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2分)
(3)外交布局: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2分)
(4)说明:中国的武器装备在不断发展进步;中国武器装备自主研发和生产的能力越来越强;中国的国防力量不断增强。(2分)意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筑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钢铁长城。(2分)
24.(1)原因:“一五”计划的实施;武汉长江大桥的修建;等等。(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亦可,2分)
(2)教训和启示:健全和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建设,走依法治国的道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实事求是;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和专断;等等。(任答符合题意的两点即可,4分)
(3)成就:我国的综合国力大为增强;人民的生活条件不断改善;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工农业飞速发展;等等。(任答符合题意的两点即可,4分)
(4)【示例1】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中国成立了。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示例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使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了很大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人民生活得更幸福。
(开放性试题,只要用中国共产党的相关史实阐明观点即可。史实正确1分,说明正确、符合逻辑、语句通顺3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