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山歌
1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唱山歌、听民乐,能够喜爱中国民间音乐,激发学习兴趣。
知识技能:感受民族韵味,能够用自然放松的发声状态表现歌曲。记住唢呐,并能够理解唢呐不同音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建构“民歌”、“民乐”,初步感念。
过程与方法:能够积极模仿所聆听的音乐。
2重点难点
重点:唱山歌,听民乐。
难点:用富有情趣的方法激发学生对民歌、民乐的兴趣。
3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一、学唱《放牛山歌》
1.[PPT2]出示牧童图片,谈话:以前唱过关于牧童的歌曲,牧童的形象特点等。
2.师:虽然在以前的年代,牧童的生活是艰苦的,但是描写牧童的音乐却大多悠扬动听,因为小牧童们放着牛儿在山水之间,大自然给了他们最真最美的景色与向往,让他们从心底里想唱歌。(聆听歌曲伴奏)
(1)这段描写牧童放牛的音乐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2)你能在音乐中听到一种清脆嘹亮的声音吗?它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3)学生回答,出示竹笛图片[PPT2],感受竹笛的悠扬与旋律的轻快。
3.师:这首歌曲是一首四川儿歌,[PPT3]题为《放牛山歌》,为什么叫“山歌”呢?请从歌曲中寻找答案。(出示曲谱,聆听录音或教师范唱。学生回答。)
4.[PPT4]介绍民歌:劳动人民是天生的音乐家,他们的音乐来自劳动、来自生活。我们把劳动人民在劳动中自己创作的、歌唱劳动表达情感的歌曲叫做民歌。
(1)介绍山歌:人们在山野劳作时演唱的曲调悠扬、节奏宽广的歌曲称之为山歌。
(2)师:这首儿歌中的小牧童把牛儿赶到了山坡上,一边放牛一边捡柴,同时他还用高亢的歌喉唱起了歌,歌声久久回荡在山林里。所以这首儿歌叫做《放牛山歌》。
5.师:小牧童的歌声高亢嘹亮,在山林里会有回声,请你做我的回声。
(1)[PPT5]师用较强力度、较慢速度唱:3333—,学生用较弱力度模拟回声。
哥儿啰喂
指导学生用假声高位弱唱,并明确这是牧童对着大山发出的快乐的吆喝。
(2)学生音色统一后,教师唱:321|2—|121|6—|,学生用相同方法模仿。
哥儿啰喂哥儿啰喂
6.[PPT6]出示第五乐句,明确刚才所做练习的曲谱,学生哼唱曲谱,准确演唱歌词。
7.师:老师也想来唱这首《放牛山歌》,邀请同学们用这个乐句和我合作。[PPT7]要求大家在老师唱第一、第三、第五乐句的时候加进这句(个字应去掉)乐句,就像是牧童和大山的合唱。(师生合作,教师要准确及时的提醒学生。)
8.[PPT8]师:民歌是劳动人民创作的,但是很多劳动人民不认识乐谱,那么民歌的传承是靠口口相传的。很多优秀的民歌就是因为师傅没有及时传给后人而失传了。现在,老师是师傅,你们是徒弟,请模仿我。(以两小节为单位进行第一段歌词跟唱,关注学生的演唱投入状态与瞬间把握旋律准确性的能力。之后进行四小节的跟唱,关注旋律完整性。)
9.教师完整范唱歌曲第一段,让学生关注“啥”、“哟喂”、“那个”等土语衬词的轻短俏皮。师生以两小节为单位接唱。[PPT9]
10.学唱第二段。[PPT10]
(1)师:从第二段歌词里你可以明白什么?
(2)跟唱第二段歌词,注意第三乐句填词准确。
(3)学生回答对歌词的理解。
(4)教师小结:民歌中寄托着劳动人民的美好向往。
11.教师完整范唱歌曲,明确两段歌词加结束句的演唱次序。师生接唱。学生完整演唱。
【设计意图:边学唱边了解民歌的来源、分类、传承、意蕴,不仅仅是这首歌曲需要完成的任务,教材中有很多的民歌内容,我们要选取适合的内容,不断重复强调,完成学生对“民歌”这一艺术形式从接受到理解到喜爱的过程。】
活动2【活动】二、欣赏《小放牛》
1.师:[PPT11]下面我们要来认识第二位放牛的孩子,这个孩子可是个小调皮。一天,他在村口放牛,走来一个问路的大婶,可是这个牧童却说,要问路可以,就是要先对上我的歌。([PPT12]出示民歌《小放牛》曲谱,教师演唱。)
2.师:我们的民间艺人把这首歌用唢呐吹了出来,你听听,有什么感觉?([PPT12]播放主题旋律。出示唢呐图片[PPT13]。说说学生音乐记忆中唢呐的音色特点。)
3.师:《小放牛》这首歌中有几个人物?(学生回答)调皮的小牧童用清脆嘹亮的唢呐音色表现了是吗,那问路的大婶是不是也需要一件乐器来表现?听听,这件乐器表现了怎样的一个农村大婶?
(1)[PPT14]聆听片段,从唢呐的不同音色感知“村姑”的形象特征。
(2)师:是什么乐器演奏的呢?(学生猜测回答,明确同一把唢呐演奏出不同音色表现不同的人物形象。介绍唢呐[PPT15]。)
4.师:下面这个乐段的音乐表现会让你有怎样的联想呢?([PPT16]聆听第二乐段片段,加深对唢呐表现力的印象。)
5.谈话:你还知道哪些民族乐器?并出示常见民族乐器图片[PPT17],了解用民族乐器或民族乐队演奏的音乐我们称之为民乐。
6.师:刚刚我们听的《小放牛》就是唢呐和很多民族乐器组成的乐队合作演奏的一个乐曲。下面让我们完整聆听这首风趣、别具特色的唢呐与乐队演奏的《小放牛》(播放完整乐曲)。[PPT18]
【设计意图:本课设计对于《小放牛》的赏析并不深,主要是抓住“趣”引发学生对音乐的关注,在关注中加强对于中国民乐的感悟。让学生熟悉唢呐、二胡、笛子、筝等常见的民族乐器,我们还是需要一个长期的从“感”到“悟”、从“接触”到“接受”到“喜爱”的过程。】
活动3【讲授】三、总结
师:民歌和民乐是我们老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我们需要去了解它、学习它,让它永远地流传下去。以前我们还学习过很多民歌和民乐([PPT19]大屏幕列举),今后还将会学习到很多,希望同学们可以喜爱我们的民族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