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 I
1. 答案:B。材料一指出“中国史书虽然力图给我们造成一种客观记载
的感觉,但实际上不外乎一种美学上的幻觉,是用各种人为的方法和手
段造成的‘拟客观’效果”,但并非说这种效果是脱离真实的,“大体
的真实”还是存在的,B选项中“脱离真实”表述错误。
2. 答案:D。A选项,《左传》作者赞扬秉笔直书精神和“为尊者讳”
等行为并不矛盾,且不能就此得出“信史”无法实现的结论;B选项,
客观叙述虽不加入主观评价,但读者可从文本内容推测作者倾向;C 选
项,叙述者介入虽削弱客观效果,但不必然使叙述效果转为主观,所以
D正确。
3. 答案:A。材料二“客观叙述”定义为不加入叙述者主观评价的叙述
方式。A选项只是客观描述亚父的动作和语言,未体现叙述者的主观评
价;B选项对荆轲为人进行了评价;C选项有对事件的主观判断;D选项
对屈原创作《离骚》的原因进行了主观分析 ,所以 A 符合。
4. 答案:材料一开篇点明视角影响故事呈现,引出《左传》叙述视角
的话题。接着阐述《左传》叙述视角处于“真”与“幻”之间,既有虚
构内容,又有文学价值。然后分析中国古代史官与君主的关系,指出史
官叙述视角在自由与不自由之间,《左传》作者也如此,既赞扬秉笔直
书,又受当权者意识形态影响。整体采用总分的论证结构,层层递进,
逻辑清晰。
5. 答案:
史学叙述难以做到绝对客观:从史官角度看,受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管理,
需“为尊者讳”等,如孔子对鲁国君主之事的隐去;从叙述内容看,存
在如《左传》中密室对话等虚构内容,只能做到大体真实。
史学叙述追求相对客观:史官有“贵信史”意识,会用直笔或曲笔揭露
真相,《左传》作者赞扬秉笔直书精神,在叙述中也尽量尊重事实。此
外,全知叙述者若不加入主观评价,仅客观概述、介绍,也可视为一种
客观叙述方式。
(二)现代文阅读 II
6. 答案:C。A选项,老田不看河流渠道图是因为他熟悉情况,并非渲
染紧张气氛;B选项,老田生气是因为防汛工作不能存侥幸心理,不是
老姜头缺乏责任心;D选项,老姜头没有怨言,所以 C 正确。
7. 答案:B。小说以“我”为线索组织材料,“我”是见证者,但不是
故事的主要参与者,B选项错误。
8. 答案:
表层含义:“我的第一个上级”指田副局长,点明了人物身份,是“我”
到县防汛指挥部工作后的直接领导。
深层含义:老田在工作中展现出丰富的经验、果断的决策力和身先士卒
的精神,他是“我”工作上的榜样,“第一个上级”代表着“我”对他
的敬重与认可,也体现出基层干部群体的优秀品质 。
9. 答案:
工作态度对比:老田平时处理问题没紧没慢,山洪暴发时,对不同河流
的反应截然不同,对三岔河的情况极为重视,迅速行动,通过对比突出
他对工作认真负责,能抓住关键。
性格表现对比:决口前,老姜头表示堵不住,老田则坚定要堵住,甚至
怒吼,两人态度对比,突出老田意志坚定、勇于担当。
形象前后对比:老田平时走路慢、讲话少气无力,抗洪时却行动迅速、
果断指挥、带头下水,前后形象对比,展现出他在关键时刻的奉献精神
和强大领导力。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10. 答案:自奋应募/随移中监苏武使匈奴/并见拘留十余年/昭帝时乃
还(应涂黑 B、E、G 三处)
11. 答案:A。“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中“因”是“通过”的意思;
“因惠进言”中“因”是“通过、凭借”的意思,二者意义相同,A 选
项错误。
12. 答案:D。常惠攻打龟兹是为汉朝校尉赖丹报仇,并非为自己,D
选项错误。
13. 答案:
(1)汉使十分高兴,按照常惠的话来责备单于。单于看着身边的人十
分惊讶,向汉使道歉说:“苏武等人确实还活着。”
(2)匈奴派出骑兵在车师屯田,车师与匈奴联合,一同侵犯乌孙,希
望天子能救援我们!
14. 答案:
帮助苏武归汉:常惠设法让汉使知道苏武还活着,促使匈奴放苏武回汉。
助力攻打匈奴:持节护乌孙兵,与乌孙军队合作击败匈奴,斩获众多。
惩治龟兹罪人:借多国兵力攻打龟兹,斩杀曾杀害汉朝校尉赖丹的姑
翼 。
(二)古代诗歌阅读
15. 答案:D。“祝圣时”是作者在南宋朝廷风雨飘摇之际,仍对朝廷
抱有希望,并非对当前圣明时代的祝福,D选项错误。
16. 答案:
身世之悲:作者客居他乡,二月还需添衣,生活漂泊;且年华老去,齿
豁头童,感慨时光流逝,自身一事无成。
国家之悲:当时南宋朝廷风雨飘摇,“天翻地覆伤春色”体现出作者对
国家命运的担忧,山河破碎,前途渺茫,令人悲痛。
(三)名篇名句默写
17. 答案:
(1)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2)“离骚”者,犹离忧也
(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三、语言文字运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 I
18. 答案:“更是”改为“而是”;“恒定性”改为“恒定的”。
19. 答案:渡船是一条坚韧的纽带,一端连着此岸的期盼,一端系着彼
岸的希望。
(二)语言文字运用 II
20. 答案:①熠熠生辉;②不可磨灭
21. 答案:(甲)还是普通科研人员;(乙)大家各抒己见
22. 答案:不可以去掉。“一部分”强调了邓稼先说自己在核武器事业
中只是做了其中一部分工作,体现出他的谦逊,表明核武器事业是众人
共同努力的结果;“一个”突出他只是众多参与者的代表,并非居功自
傲,去掉后无法体现这种谦逊态度和对团队的尊重 。
四、作文
23. 写作思路:这是一道关于科技应用与人类选择的材料作文题。首先,
明确科技应用发展受人类选择影响,且选择有善恶之分。若从正面立意,
可论述人类应做出善的选择,推动科技用于改善生活、保护生态、促进
和平等,如医疗科技进步拯救生命,绿色科技助力环保;若从反面立意,
可探讨恶的选择带来的危害,如科技用于战争、破坏隐私等。还可辩证
分析,强调趋利避害,引导科技向善发展。写作时结合具体事例,增强
说服力,结尾呼吁人们以善的选择引导科技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