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延伸拓展
课堂讨论
新课导入
目 录
学习目标
学 习目 标
04
体会诗歌的意境美,揣
摩诗歌的精彩段落和关 键语句。
05
感受诗歌中的黄河形象
领悟诗中黄河所代表的
中华民族伟大精神。
03
诵读诗歌,把握诗歌 整体内容和情感。
01
了解《黄河大合唱》 和诗歌的写作背景。
02
积累掌握课文中的 重点难点字词。
l学习目标
光未然|1913—2002
原名张光年,湖北光化人,诗人、作家、文学评论家。新中国成 立后,曾担任《剧本》《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其组诗
《黄河大合唱》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经洗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论文集
《风雨文谈》
《青春文谈》
《光未然戏剧文选》
长诗
《屈原》
《黄河大合唱》
《三门峡大合唱》
长篇叙述诗
《阿细人的歌》
作者简介
l 知识积累
洗星海(1905-1945年),中国近现代著名的音
乐家。他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救国军歌》 《游击军歌》《茫茫的西伯利亚》《在太行山上》等 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由于他对我国革命音乐的发展 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赢得了“人民音乐家”的光 荣称号。
相关人物介绍
l 知识积累
●本诗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
●1938年,抗日烽火燃遍中华大地,诗人随军行进到黄河边, 面对壮丽山河、英勇的战士,他感受到了中华民族顽强不 息的精神与意志。
● 1939年诗人到延安后创作了篇幅与规模宏大的组诗《黄河 大合唱》。
●经洗星海谱曲,这部极具民族精神的音乐巨作在延安陕北 公学大礼堂成功首演。从此,《黄河大合唱》激荡的歌声 产变了全国,激发了中国军民的抗日热情。
背景资料
l 知识积累
●黄河被誉为“母亲河”。她滋润了一片黄颜色的肥沃土地,
哺育了一个黄皮肤的伟大民族。
狼烟四起,抗战爆发之时,诗人向着黄河母亲,唱出豪迈的颂 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黄河颂》,读一读,品一品,感受 黄河的无穷魅力和不朽精神。
背景资料
l 知识积累
朗诵诗是诗歌的一种,主要为朗诵而创作的诗歌。
主要特点是节奏感强,语言流畅,音调和谐,明白易懂,适于
上口。既可以叙事,也可以抒情。常用于舞台演出,有一定 的鼓动性和感染力。适于直接向观众朗读。
气魄:指不畏强暴,不怕困难,敢作敢为的魄力。
澎湃:形容波浪互相击撞,形容声势浩大,气势雄伟。
狂澜: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
九曲连环:形容黄河的流势盘旋往复。
摇篮:比喻幼年或青年时代的生活环境或文华、 运动等的发源地。
一泻万丈:形容江水水流迅速,也形容文笔奔放。 浩浩荡荡:形容辽阔或浩大。
哺育 (bǔ)
浊流 (zhuó)
浩浩荡荡 (hào dàng)
气魄 (pò)
山巅 (diān)
澎湃 (péng pài)
狂澜 (lán)
九曲连环 (qū)
一泻万丈 (xie)
字词积累
词语解释
知识积累
劈
新课导入
阅读方法
你认为该用一种什么样的语气来朗读这首诗
●如望、奔、掀、劈等动词,要读出黄河奔 腾澎湃、不可阻挡的磅礴气势。
●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 充满激情。
●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要 读得铿锵有力,庄严豪迈。
整体感知
激情朗读 既要读出作者对黄河的赞颂与热爱,又要读出黄河奔腾汹涌、不可阻挡的宏大气势。
阅读要求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感知大意
●听读:听音频朗读,注意节奏和重音。
●跟读:跟音频朗读,揣摩气势和情感, 体会作者抒发的家国情怀。
●赛读:自由朗读,以小组为单位,挑 选代表参加诵读比赛。
(朗诵词)
啊,朋友!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伟大/而又坚强!
这 里,
我 们/向着黄河, 唱出/我们的赞歌。
黄河颂
③ “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
滚,奔向东南” 一句总领下文,因此 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 意重点词语“掀""结”“奔”“劈”的 重读,且这四句应该越读越激昂, 表现出黄河的气势。
(歌词)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
奔 向/东南。
惊 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④三个“啊”要读得深
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 要读得高昂,表明歌颂的 情 感 。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⑤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
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 要读得铿锵有力。
啊!黄河!
你 /一 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课堂讨论
诗歌从结构上分为哪几部分 每个部分各写了什么内容 在结构上起了什么作用
本文共写了两部分内容,第一段是朗诵词部分,是序曲,整篇诗歌的第一部分。诗人开宗明义地说 出了要歌颂黄河,歌颂中华民族的伟大和坚强。从第二段至末尾是诗歌的第二部分,是歌词部分, 是全诗的主体。直接歌颂黄河,歌颂中华民族,激励中华儿女学习黄河精神。第二部分又划分三个 层次,分别是“望黄河”、“颂黄河”、“学黄河”。
第二段中诗人描写黄河的诗句,找一找诗人描写黄河形象和气势的句子
从“我站在高山之巅”到“劈成南北两面”都是描绘黄河形象和气势的句子。由一个“望”字领起。 作者用滚滚、奔向、惊涛澎湃、万丈狂澜、宛转、九曲连环、劈成等动词来突出黄河的形象和宏大 气 势 。
精读细研
Q&A:
诗人望黄河的视角有哪些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 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全景、远景式地描写黄河。“望”字,引出了作者对黄河形象的描写,同时为下文的”颂”黄河蓄
· 昆 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
纵向写黄河的流向,表现了黄河源远流长的特点。“奔”字突出了黄河汹涌奔腾的气势。
近镜头特写。“掀起” “万丈”表现出黄河波涛汹涌的宏大气势。在读者面前展开了一幅雄伟画卷。
● 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横向展开到黄河流域两岸,“劈”字渲染了黄河贯穿中国大地的磅礴气势。
俯瞰全景式地总写。 “九曲连环”表现了黄河曲折蜿蜒、绵延不绝的特
Q&A:
精读细研
景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歌颂黄河的伟大贡献的 分层次的提示性的句子有哪些
一共分为三个方面,提示性的句子是“啊!黄河!”。由“啊”领起,转入“颂”直抒胸臆,充满激
情 。
● 啊 ! 黄 河 !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歌颂黄河像千万条臂膀, 激励着中华儿女。
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歌颂黄河像一道天然屏障, 保卫着祖国大地,突出黄 河的地理位置。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扮演!
歌颂黄河承载了中华民族 和中国文化,指出黄河的 历史贡献。
精读细研
Q&A:
● 啊!黄河! ● 啊 ! 黄 河 !
01
呼告手法
诗人以呼告的手法,称读
者为朋友,是对发自内心
的强烈感情和民族责任感
的书写。在民族存亡的关
键时刻,一个心系祖国命
运的诗人,面对黄河,产
生了不可抑制的情感,诗
人借助黄河,把心中感情
抒发了出来。
02
反复手法
如“啊!黄河! ”三次出
现
构成反复,直接抒发了诗
人热爱黄河,热爱祖国的
思想感情。诗词最后两句
的反复,表达了中华儿女
向黄河精神学习的决心和
激动的心情。
03
比喻手法
如作者把黄河比喻成 “摇篮”,生动形象地
写出了黄河对中华儿女 的 哺 育 。
把黄河比喻成“民族的
屏障”,形象地写出黄
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和
呵护 。
04
拟人手法
如作者把黄河当作一个巨 人,无数条河流分支比拟 成巨人的千万条“臂膀”,
写出了黄河流域的宽广和
磅礴气势。
l 写作方法
延伸拓展
l 拓展延伸
中心思想
这首诗歌通过歌颂黄河,歌颂了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永不屈服的意志,激励中华儿女要像黄河一样伟大 坚强,自强不息,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定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祖国,发出向黄河学习的誓言。
补充资料 关于黄河的著名诗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 —李白《行路难 · 其一》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二首 · 其一》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张养浩《山坡羊 ·潼关怀古》
(朗诵词)
黄河!
我们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这 里 ,
我们在你面前,
献上一首诗 ,
哭诉我们民族的灾难。
(歌词)
黄河之水天上来,
排山倒海,
汹涌澎湃,
奔腾叫啸,
使人肝胆破裂!
这是中国的大动脉, 在它的周身,
奔流着民族的热血。
拓展探究
黄河之水天上来(节选)
红日高照,
水上金光迸裂。 月出东山,
河面银光似雪。 它 震动着 ,
跳 跃着 ,
像 一 条飞龙,
日行万里,
注入浩浩的东海。
仰望着它的浓烟上升,冲散了天上的乌云。
像烧着漫天大火, 啊,黄河!
使你热血沸腾; 河中之王!
就是毒龙,
也不敢在水底存身。 从十里路外,
震荡着,
发出十万万匹马力, 摇动了地壳,
凉气逼来,
你会周身感到寒冷。
摆成天上的奇阵; 人,
不敢在它的身边挨近;它呻吟着,
虎口——龙门, 其实—
拓展探究
拓展探究
拓展阅读
大河遗梦
①豪雨倾泼过的盛夏,我故地重游,为的是重温大河的神秘。但大河 的“河府”里仍空空如也, 一览无余。神秘与威严同在,神秘与大美共 存。神秘是诱发人类不断追求的因子,大自然的神秘与壮美,也是我们 这些困在水泥方块中的现代人那浮躁灵魂能得以小憩的最后一隅。黄河, 断流的黄河,你失却了神秘便失却了威严,失却了大美,从而也使我们 失去了一块偌大的慰藉心灵的栖息地 …...
拓展探究
②黄河,面对断流的你,我深信,在你干涸的河床下面,仍有我们 民族不竭的心泉。你那滞重的赭黄色的波涛,曾拉弯了多少纤夫的脊 背,曾洗白了多少舵工的须发,曾嘶哑了多少舟子的喉头…...黄河, 你分娩一切又湮没一切,你哺育一切又撕碎一切,你包容一切又排斥 一切。因了你的存在,中华民族忧患意识的潜流与你不息的波涛一起 翻卷,流过商周秦汉,流过唐宋明清,直灌注入今人的心田。你使圣 者垂思,你使圣者彻悟。
拓展探究
③黄河,老子从你怀抱里走出,这位睿智无比的老翁,仅用一部五千
言的《道德经》, 便诠释了宇宙万物的演变,道出了多少“道法自然”的
真谛……黄河,庄子从你臂弯里脱出,这位枕石梦蝶的先哲,用外星人一 样的耳朵,去闻听我们这颗星球上的天籁之音,用心灵去感悟神秘的自然, 那灿若云锦的辞章,那汪洋恣肆的著述,令今人读来扑朔迷离…...黄河,
孔子从你的波涛中荡来,这位生前四处碰壁的老头儿,当今已被世界推为 十大哲人之首, 一部《论语》,曾被多少代统治者奉为“治国安邦平天下” 的圭臬 … ...黄河,孟子从你的黄土上站起,这位首先提出“民贵君轻”思
想的大儒,把儒家学说推上极致,使孔孟之道,历两千年誉毁而不衰…...
拓展探究
④黄河,我知道,只有你那气贯长虹的肺活量,才能让李白吟出那 飞霆走雷的诗句,才能让洗星海谱出那“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 哮”的滂然沛然的乐章…...
⑤黄河,当今我们这个民族正处在历史大转型的紧要关口,我们需
要黄河大米,需要黄河绒螯蟹,需要你三角洲上那素衣缟服的天
鹅…….但我们更需要思想,需要智慧,需要精神王国的两大骄子—— 哲学与诗。黄河,当我们的物质大厦遍地耸立时,民族精神的大厦也 应巍峨齐高。黄河,面对这个七色迷目、五声乱耳、连空气中也飘散
TT
着物化的浮嚣之气的世界,我不希望因了你的断流,而使我们这个民
族
拓展探究
的忧患意识消弥,让哲人停止思索;也不希望因了你的干涸,而使诗人 关闭了那能催人奋袂而起的激情的闸门.....
⑥黄河,我还知道,是你的黄涛黄浪黄泥黄土塑造了我们这个民族
的风骨。你横向流淌北方的大野,你纵向雕刻了中国的性格。那带剑的 燕客,那抱琵琶的汉姬,是你真正的儿女。你既能使“挑灯看剑”的赳 赳武夫,高歌“梦回吹角连营”;也能使低吟“绿肥红瘦”的纤纤弱女, 赋一曲“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绝唱…….黄河,你用黄水养育出 青海高原那会唱花儿的娇娃,你用黄风抽打出内蒙草原那剽悍的骑手,
你用黄浪冲刷出陕北那满脸都是鱼纹皱的坚韧农夫,
拓展探究
你用惊涛铸成山东大汉那青铜色的胸膛,你狮子般的气概,赋予我军 营士兵那钢铁般的神经;你一泻千里的奔放,注入我油田铁人那地火 般喷突的豪情 …....
⑦哦,黄河,我历史的河,我文化的河,我心灵的河!当我们这个 黄皮肤的民族正把握命运的缰绳,紧攥时代的流速,去际会新世纪的 大波时,断流,你怎么能断流呢
拓展探究
1.作者为什么说黄河断流“使我们失去了一块偌大的慰藉心灵的 栖息地” (4分)
因为黄河断流便失去了神秘,没有神秘,也就失去了 现代人浮躁灵魂能得以小憩的最后一隅。
【解析】联系“失去了”“栖息地”来理解,“栖息地”指的是什 么 失去它有什么后果 结合第一段可以得出答案。
拓展探究
2.整合全文信息,分条陈述第⑦段“历史的河”、 “文化的
河”、“心灵的河”的具体内涵。
黄河分娩、哺育、包容一切,激发了中华儿女千百年来各种丰富的 历史的河: 情感,渗透着中华民族的忧患意识,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历史。
心灵的河:黄河是现代人心灵的栖息地;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不竭的 心泉,能激发忧患意识,促人思考,催人奋起。
【解析】此题实际是考查归纳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抓住题干的三个关键词: 历史的河,文化的河,心灵的河。第②段体现了“历史的河”的内涵,第③ 段细数历史文化名人,正好体现了“文化的河”,而“心灵的河”要在后面 部分整合归纳。
黄河造就了老子、庄子、孔子、孟子等圣者贤人,促生了中华民 族千百年来磅礴的诗与乐章,奠定了中华文化的根基。
文化的河:
拓展探究
3.文章以“大河遗梦”为题目,意在表达怎样的思想
作家写《大河遗梦》从令人惊骇的黄河干涸、袒露着一丝 不挂的丑陋写起,天文地理、历史文化、激扬文字、追索渊 源,以一位作家对生态环境的极度关注展开文路,纵横捭阖、 四射八荒,充分展示了作家对远古以来黄河文化或中华文明 的追索与渴望振兴的赤子情怀,他用一个哲人深深的啜泣与 超越黄河个体本身,带着哲学的思考与呼唤,深沉地思考着 黄河文化的未来。(言之成理即可)